赤链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于无毒蛇。
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蛇。赤链蛇的分布较广,属广布性蛇类。该蛇对湿度、温度和环境等养殖条件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人工养殖时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等优点。
生活习性
赤链蛇以蛙类、蜥蜴及鱼类为食。性较凶猛,微毒。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白天蜷曲不动,常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
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蛇类中只有“蟒”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数量庞大,并未收入国家保护动物的种类。但是像眼镜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很罕见的蛇,会被收入省级保护动物。
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五部门于2007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赛加羚羊、穿山甲和稀有蛇类资源保护和规范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停止野外猎捕蛇类活动,引导和规范蛇类人工繁育活动。
是保护动物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是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的有毒蛇。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Lycodon rufozonatus rufozonatus)。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红褐)色相间。因具有51~87+12~30以上的红(红褐)色窄横纹而得名,但部分个体缺少红纹。颊鳞常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7枚上唇鳞。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中央少数几行微棱,19(17,20,21)—17(19)—15(17),福建崇安一标本中段行数为21。腹鳞雄188—224,雌184—222。别名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红百节蛇、血三更、链子蛇、桑树根、楝树根等。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2]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3]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