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镜蛇”动作过程剖析
飞行员在进入“眼镜蛇”动作前,先将飞机调整到进入速度(单座型约400km/h,双座型430km/h),从平飞状态先带一点杆,待飞机形成小的上升角后以便以极快的动作拉杆到底,并保持这一杆位。发动机的转速调至略超过平飞的需要。
苏-27的上仰跟随性非常好,几乎在杆向后移动的同时就迅速开始上仰转动,极短的时间便形成了很大的上仰转动角速度,产生略大于4g的载荷,此时前缘襟翼自动打开到最大。
约0.15秒时,上仰转动角速度达到最大值,轨迹开始向上弯曲;
0.2秒时,飞机仰角约38°;
0.4秒时,飞机仰角达到62°左右,全机焦点前移,飞机继续快速上仰,而平尾的相对迎角从负转到正,对全机的力矩贡献也由上仰转为俯冲,对上仰转动起到阻尼作用。飞行员开始加大推力,轨迹继续向上弯曲,飞机的气动力减小,并在阻力方向的投影分量开始增加,飞机迅速减速。
0.6秒时,飞机仰角达到约73°,机翼已进入深失速,平尾也失速,气动阻力明显加大,不仅使飞机继续减速,对上仰转动的阻尼也明显加大,转动角速度明显减小,但飞机继续上升。
1秒时,飞机继续保持上仰转动和减速,约在2.5~3秒之间飞机仰角达到110~120°最大值,气动力合力已转到后下方,飞机轨迹开始向下弯曲,飞机从上仰转为下俯。
接近5秒时,飞机迎角已恢复到30°左右,并开始增速。
接近5.5秒时,飞机恢复到进入迎角,
6秒时开始明显下降高度,几秒后飞行员已控制住飞机,进入下一个动作。
二.“眼镜蛇”机动的主要特点
从分析可以看出,飞机进入“眼镜蛇”动作后的0.1~0.2秒,上仰转动的角速度就达到了峰值200°/s。虽然绝大多数现代作战飞机的上仰转动角速度在理论上都在200°/s以上,但在实际飞行中很难达到,要受到飞机操纵律的限制,大表速时要防止飞机的过载荷超过允许值,小表速时要避免飞机进入失速。苏-27是充分利用放宽静稳定度(-4~±2%)实施“眼镜蛇”机动的。作动作时,飞行员取静稳定度为正值,并关闭电传操纵系统的迎角限制通道,再加上非正常减重和减油,使翼载荷降至270kg/m2以下,使上仰转动角速度迅速达到最大值,迎角大大超过正常值。
飞行员在进入“眼镜蛇”动作的第1秒内就将杆迅速拉到底,并保持住这一杆位,平尾也保持在最大下偏位置,既保证了飞机不会向后仰翻,并可靠地使飞机迅速自动恢复低头。这也表明,在“眼镜蛇”的整个动作中,飞行员唯一所作的动作就是拉杆到底和调整发动机推力,飞机的恢复是完全自动实施的,飞行员不能控制。因此,“眼镜蛇”动作仅仅是一种被动式“上仰—恢复”的摆动过程。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到苏-27在飞行试验中的一段逸事:当时苏-27的首席试飞员普加乔夫在作大迎角飞行试验时,为了测试飞机的大迎角飞行能力,有意关闭了飞机的迎角限制器,他发现当拉杆使飞机迎角达到60~70°,飞机仍能稳定飞行。惊讶之余他仍然拉住驾驶杆不放,飞机的迎角居然达到了115°并随后自动恢复,在5秒内空速由400km/h降到了150km/h。由于该动作酷似眼镜蛇高高地抬起蛇头窥敌待击的动作,而且是由普加乔夫首创,故称其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三.“眼镜蛇”机动究竟有没有战术意义呢?
1、由于苏-27飞机在作“眼镜蛇”动作中,飞行员除了拉杆到底外,基本依靠飞机自身的特性完成全部动作,因而既不是常规机动或非常规机动,也不是过失速机动,只能算是迎角变化超常范围的大摆动。
2.不能用于“突然减速”空战战术
在一般的介绍中通常可以看到“该机动可以突然减速使得尾追的敌机减速不及而冲到前面去,使得空战形势逆转”。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把“眼镜蛇”机动用于这种战术,飞机就必须先将速度减至400~450km/h左右。这是现代空战的时间和紧迫性所难以接受的。其次,“眼镜蛇”动作虽然在俯仰方向和速度上变化激烈,但飞行轨迹平直,无论处于攻击或被攻击的状态都及为不利。最后,飞机在机动中垂直投影面积增加,相当于把自己宽大的背部暴露给了后面的对手,而且飞机此时正处于一种飞行员无法控制的状态,极易受到攻击。
3、不能作机头指向机动
“眼镜蛇”机动充其量只能作垂直方向的机头方向变化,停顿时间短,无法提供火控系统截获目标和发射导弹的时间。
总之,一般认为“眼镜蛇”机动仅仅是一个演示飞机具有优异的低速、失速等综合气动性能的表演动作,在实战中有何意义值得怀疑。
应该说苏美的第四代战机只要装了矢量推进器都能做得到
空中眼镜蛇基本动作就是飞机从水平状态进入,机头上仰,达到120度迎角,然后保持此姿态和高度继续作水平动作,此时飞机速度迅速下降,飞行员迅速操纵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电传操纵鸭翼和水平尾翼,使飞机低头俯平,直至退出
“眼镜蛇机动”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机动动作。它最初现身于1989年6月的第38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苏联苏-27战斗机一亮相所进行的飞行表演就令在场的观众大跌眼镜:当时威克托·布加乔夫驾机升空后大角度爬升,突然间,苏-27机头抬起并越抬越高,最终变成了机尾在前,机头在后,仰立着悬停在巴黎的上空。几秒钟后,机头重新落下恢复平飞状态。因其过程就像发怒时高昂头部的眼镜蛇一样,故被形象地称为“眼镜蛇机动”。后来为了纪念布加乔夫这位天才的表演者,这种飞行动作亦被称为“布加乔夫机动”。
利用过失速机动动作可在更大范围内攻击敌机。
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珠海航展于2018年11月6日再次开始。对于大多数军迷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盛宴。对于美国来说,这次航展将向外界展示最强大的航空。技术的集中体现。今年的珠海航展是自1996年举行以来最壮观的一次。在这次航展上,中国向外界展示了许多世界级的先进设备,例如J-20。除了先进的设备,此次航展也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在航展上展示的眼镜蛇和落叶等超强机动性由J-10B。表演项目,这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对外界进行这些困难的行动。
J-10B使得落叶和眼镜蛇机动到了热情的军迷手中。那么,落叶和眼镜蛇机动中的空战是什么意思?眼镜蛇回旋术的全称是眼镜蛇回旋术。这是前苏联的王牌飞行员在1989年巴黎航空展上对苏-27战斗机进行的超级机动动作。战场上极为艰巨的动作不仅使苏-27成为该战斗机的佼佼者,还使眼镜蛇机动成为测试战斗机机动性的标准动作。眼镜蛇操纵主要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头和机尾突然上升,在前部缓慢飞行之后,机头再次下降以达到水平飞行。在此过程中,飞机的高度没有变化。作为另一种超机动性,虽然落叶飘和眼镜蛇机动那么出名,但它却不如眼镜蛇机动那么吸引人。
可以说,落叶飘和眼镜蛇机动是战斗机机动的基准动作。但是,在实际战斗中未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该动作是无用的。以眼镜蛇动机为代表的失速机动在实际战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使用全方位导弹的空战中,失速机动的使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攻击敌机,这为飞行员提供了比常规机动更多的发射导弹的机会。用简单的话来说,飞机在战斗中追逐一侧并不总是在目标的六点钟位置。一旦处于其他位置,具有眼镜蛇功能的飞机可以采用较大的仰角,因此可以以较大的角度使用。攻击范围内的敌机。当我们的飞机受到敌方导弹的攻击时,使用失速操纵可以迅速改变姿态并减少攻击的可能性。
先向前直飞..然后垂直拉高..直立机身看似要向后倒..再恢复原飞行姿态..因为中间的直立动作类似眼镜蛇攻击时的姿态因此而得名..作用可以让后面追击的飞机超过自己飞机并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
世界上第一个做出眼镜蛇机动的人是维克多尔·普加乔夫,用的飞机是SU-27战斗机。
眼镜蛇机动:是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是由前苏联的Su-27战斗机首先试飞成功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前苏联著名试飞员维克多尔·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震惊全场,因此这一机动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机动过程中飞行员快速向后拉杆使机头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间,形成短暂的机尾在前,机头在后的平飞状态,然后推杆压机头,再恢复到原来水平状态。机动时飞机进入的速度约为425公里/小时,飞机以超过148公里/小时的速率减速,然后减速到110公里/小时,这个动作仅使飞机承受3.5~4g的过载,在整个机动过程中,飞机的飞行高度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