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女性多于男性,约2-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本病多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
基本介绍
别称 :类风湿关节炎 英文名称 :rheumatoid arthritis,RA 就诊科室 :免疫科 多发群体 :女性 常见发病部位 :手,足 常见症状 :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 :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疾病治疗, 临床表现 1.受累关节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 活动受限,初呈游走性,以后固定。由单个至多个关节受累。且呈对称性。手足小关节先受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多见。最多见的畸形有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大、爪形手、手指“天鹅颈”畸形、尺侧偏斜、掌指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固定等。 2.关节周围可发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缩等。 3.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质韧如橡皮,无明显压痛,存在时间较长。 4.血管炎。 5.慢性纤维性肺炎。 6.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7.结节性肺病。 8.类风湿性尘肺。 9.胸膜炎。 10.心脏类风湿性肉芽肿。 11.局源性心肌炎。 12.冠状动脉炎。 13.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 14.类风湿性心包炎。 15.其他:肌炎、周围神经炎、巩膜炎等。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 1.晨僵至少一小 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5.手部有典型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 数阳性(滴定度1:32)。具备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治疗 1.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 2.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3.修复受损关节以减 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4.晚期患者可行关节畸形矫形外科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基本介绍
别称 :风心病 英文名称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病因 :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 常见症状 :心慌气短、乏力、咳嗽、水肿、粉红色泡沫痰 传染性 :无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防,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 临床表现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射出足够的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收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临床上常见心脏瓣膜病变如下: 1.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心房的压力。左心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竭。 2.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代偿期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 (1)心绞痛 20%~60%的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且疼痛随着年龄和瓣口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心绞痛的出现表明主动脉瓣口狭窄已相当严重。心绞痛可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 (2)眩晕或晕厥 约30%的病人有眩晕或晕厥发生,其持续时间可短至1分钟长达半小时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律失常。眩晕或晕厥常发生于劳动后或身体向前弯曲时,有时在静息状态,突然 *** 改变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诱发。 (3)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常伴有疲乏无力与静脉压阵发性升高。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4)猝死 20%~50%的病例可发生猝死,多数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复心绞痛或晕厥发作,但亦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有关。 (5)多汗和心悸 此类患者出汗特别多,由于心肌收缩增强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3.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可因同时存在的二尖瓣狭窄而不甚显著或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混淆。患者较易疲乏,常诉右上腹不适或胀痛及周身水肿。颈静脉的明显搏动常使患者颈部有一种扑动性不适感。此外,由于胃肠道的淤血,患者常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嗳气等。少数患者还可发生晕厥,周期性发绀或胸骨后不适,可有呼吸困难。 4.三尖瓣关闭不全 无肺动脉高压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相对较轻。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时,心输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状明显。可表现为乏力,全身水肿,腹腔积液及肝淤血引起的右季肋区和右上腹胀痛。有颈部或腹部静脉搏动感,特别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有时可有眼球搏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黄疸。许多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病情逐渐发展时,由并发存在的二尖瓣病变所引起的肺瘀血可减轻,但虚弱、乏力及其他心输出量下降症状却变得明显。 5.联合瓣膜病变 联合瓣膜病变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同一病因累及2个或2个以上瓣膜,最常见为风湿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其他瓣膜病变;其他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同时侵犯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或肺动脉瓣。 病变源于1个瓣膜,随着病情发展可影响或累及另一个瓣膜,导致相对性狭窄或关闭不全。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可使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右心室扩大而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种或2种以上病因累及不同瓣膜,如风湿性二尖瓣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瓣炎。联合瓣膜病变对心功能能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多的瓣膜病变比单个瓣膜病预后更差。手术治疗效果往往较单纯性瓣膜病差。 检查 1.查体 根据所侵犯的瓣膜的不同,查体时出现相应的体征,晚期则表现为心功能失代偿或并发症的体征。 (1)心脏普遍增大,心动过速与体温不成比例,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尖部Ⅱ级以上高调,收缩全期杂音,并可有柔和、短促的低调舒张中期杂音; (2)双肺底可出现细湿罗音等心力衰竭体征; (3)部分有心包摩擦音,可同时伴有胸膜摩擦音; (4)关节红、肿胀,活动受限; (5)少数患者在躯干或四肢的内侧皮肤可见淡红色环形红斑,中央苍白;在大关节伸侧,尤其是肘、膝及腕关节,枕骨区或胸、腰椎棘突等部位可见2~5mm的皮下小结,无压痛,不与皮肤粘连,可移动; (6)儿童可见手足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挤眉弄眼等舞蹈症表现; (7)心外的风湿表现:可有胸膜炎、肺炎、腹膜炎、肾炎、脉管炎、脑病等表现。 2.辅助检查 (1)都卜勒超声心动图 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已经是评价各瓣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测定心腔大小,心室功能,也可以测定跨瓣膜压差、瓣膜开口面积、肺动脉压力等指标。 (2)X线检查 可以了解心脏大小和肺部的改变。 (3)心电图 可明确患者的心律,有无心肌缺血改变,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等。 (4)心血管造影 对部分年龄大于45岁的病人,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者,心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以明确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 瓣膜病变不论是狭窄、关闭不全或者同时存,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都需要手术治疗,对病变瓣膜进行修复或者置换。 1.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脏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需动静结合,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储备能力。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闭式扩张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手术适应证:无明显症状的心功能Ⅰ级患者不需手术治疗。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应行手术治疗。心功能Ⅳ级者应先行强心、利尿等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伴有心房纤颤、肺动脉高压、体循环栓塞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亦应手术,但手术危险性增大。有风湿活动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风湿活动及心内膜炎完全控制后6个月再行手术。 3.风湿性心脏病并发症的治疗 (1)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2)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3)心房颤动的治疗。 预防 1.防治链球菌感染 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2.劳逸结合 病人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体力活,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病人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对病人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 *** 。不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容易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功能不全。 3.合理饮食 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减少高脂肪饮食;缓进饮料;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戒 *** 性饮食和兴奋性药物;节制性生活。 4.不宜作剧烈活动 应定期门诊随访,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5.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 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
基本介绍
英文名称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多发群体 :20~40岁女性 常见病因 :病因未明,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有关 常见症状 :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痛、体重下降等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病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本病男女之比为1∶7~9,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幼儿或老人也可发病。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 2.皮肤和黏膜 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①特异性皮损 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 ②非特异性皮损 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3.骨骼肌肉 表现有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畸形(10%X线有破坏)及肌痛、肌无力、无血管性骨坏死、骨质疏松。 4.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4%的患者有心包压塞征象),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变,如利布曼-萨克斯(Libman-Sacks)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炎少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升高。 5.呼吸系统受累 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减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憋气感和膈肌功能障碍;肺间质病变、肺栓塞、肺出血和肺动脉高压均可发生。 6.肾 临床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肾炎时尿内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蛋白尿。肾功能测定早期正常,逐渐进展,后期可出现尿毒症。肾病综合征和实验室表现有全身水肿,伴程度不等的腹腔、胸腔和心包积液,大量蛋白尿,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和高脂血症。 7.神经系统受累 可有抽搐、精神异常、器质性脑综合征包括器质性遗忘/认知功能不良,痴呆和意识改变,其他可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横贯性脊髓炎和狼疮样硬化,以及外周神经病变。 8.血液系统 受累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大。 9.消化系统 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肝大、肝功异常及胰腺炎。少见的有肠系膜血管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和蛋白丢失性肠病。 10.其他 可以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检查 1.一般检查 由于SLE患者常可存在多系统受累,如血液系统异常和肾脏损伤等,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降低;肾脏受累时,尿液分析可显示蛋白尿、血尿、细胞和颗粒管型;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在SLE活动期增快,而缓解期可降至正常。 2.免疫学检查 50%的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30%的SLE患者伴有高球蛋白血症,尤其是γ球蛋白升高,血清IgG水平在疾病活动时升高。疾病处于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减低,原因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消耗补体和肝脏合成补体能力的下降,单个补体成分C3、C4和总补体活性(CH50)在疾病活动期均可降低。 3.生物化学检查 SLE患者肝功能检查多为轻中度异常,较多是在病程活动时出现,伴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升高。血清白蛋白异常多提示肾脏功能失代偿。在肾脏功能检查中尿液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有助于判断和监测肾脏损害程度及预后。发生狼疮性肾炎时,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Cr)有助于判断临床分期和观察治疗效果。 SLE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近年来逐渐引起高度重视。部分SLE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血清脂质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结缔组织病(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有效的预测指标,定期检测,可降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4.自身抗体检测 目前临床开展的SLE相关自身抗体常规检测项目主要有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抗体)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包括抗Sm、抗U 1 RNP、抗SSA/Ro、抗SSB/La、抗rRNP、抗Scl-70和抗Jo-1等)、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磷脂抗体等。对于临床疑诊SLE的患者应行免疫学自身抗体检测。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和ANA阳性。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活检和肾活检对于诊断SLE也有很大的帮助,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和“满堂亮”的肾小球表现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诊断 SL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中,明确将血液学异常、免疫学异常和自身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列入了诊断标准。SLE的实验室检查,对于SLE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活动性与复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鉴别诊断 有发热、皮疹的应与皮肌炎、成人斯蒂尔病(AOSD)、系统性血管炎、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等相鉴别;以关节炎为主的应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等相鉴别;以肾脏受累为主的应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适用于所有SLE患者。包括心理及精神支持、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预防和治疗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及依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适用于有低热、关节症状、皮疹和心包及胸膜炎的患者,有血液系统病变者慎用。 (2)抗疟药 氯喹或羟基氯喹,对皮疹、低热、关节炎、轻度胸膜炎和心包炎、轻度贫血和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及合并干燥综合征者有效,有眼炎者慎用。长期套用对减少激素剂量,维持病情缓解有帮助。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传导障碍和视网膜色素沉着,应定期行心电图和眼科检查。 (3)糖皮质激素 据病情选用不同的剂量和剂型。激素的不良反应有类库欣征、糖尿病、高血压、抵抗力低下并发的各种感染、应激性溃疡、无菌性骨坏死、骨质疏松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等。 (4)免疫抑制剂 ①环磷酰胺(CTX) 对肾炎、肺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效。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出血性膀胱炎、脱发、闭经和生育能力降低等。 ②硫唑嘌呤 口服,对自身免疫性肝炎、肾炎、皮肤病变和关节炎有帮助。不良反应有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肝脏损害及过敏反应等。 ③甲氨蝶呤(MTX) 静点或口服,对关节炎、浆膜炎和发热有效,肾损害者需减量,偶有增强光过敏的不良反应。 ④环孢素A(CSA) 口服,目前主要用于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SLE患者。 ⑤长春新碱 静点,对血小板减少有效。 3.其他治疗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患者,常规治疗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 4.狼疮肾炎的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②免疫抑制剂。③血浆置换与免疫吸附疗法。④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适用于活动性狼疮肾炎(LN),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者。⑤其他如抗凝剂,全身淋巴结照射及中药,肾功能不全者可行透析治疗。
风湿这种病多发于老人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风湿性出现打乱了我们大家的正常生活,有时候会产生疼痛感,变天的时候会异常难受,所以我们要找到引发风湿的病因,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风湿的病因,希望能帮到你。
风湿的病因
1、病毒因素,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2、免疫因素,免疫异常在风湿的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风湿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异常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3、风湿病发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环境因素、机体素质等也均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4、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刺激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这也是常见风湿的病因之一。
感染因素是风湿病发病的原因,很多风湿病与感染有关。如风湿病的发病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风湿的危害
1、对特殊的风湿病而言,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能够造成多器官受损,其主要的表现是心脏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容血等)、呼吸系统(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消化系统(肝功能损害、黄疸)等。
2、风湿病早期的患者症状不是很明显,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口干、眼干等等,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因此很容易引起误诊,耽误病情的话,可能会造成患者关节变形、致残、免疫力下降,并对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3、风湿病患者瘫痪在床,不仅自身难受,还给家庭带来很多负担,需要家人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风湿病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无法抹灭的痛苦折磨,因为风湿病的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患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很多健康的家庭支离破碎,一些贫困地区的风湿病患者更是欠下大量债务,给整个家庭带来阴霾。
风湿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病情缓解药3大类。
中药治疗:主要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其治疗的优势在于分期基础上的具体辨证论治,风湿病的活动期大多从热毒、湿热、瘀热、虚热论治,缓解期从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瘀论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中医药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2、外科疗法
包括矫正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等等,但手术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展,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猜你喜欢:
1. 风湿病的症状
2. 中药祛风湿药大全
3. 风湿是怎么回事
4. 治类风湿的中药方
5. 引起风湿病的原因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而且复杂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包括很多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白塞病(BD)、系统性硬化症(SSc)等,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无特异性。
疼痛
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如类风湿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指关节、腕关节肿痛;青年人出现腰腿疼痛应警惕强直性脊柱炎。此外,肌肉疼痛、乏力,伴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等,提示可能患有风湿病。
不明原因的发热
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抗生素无效,此时需致风湿科排除免疫性疾病。
皮疹
很多风湿病伴有皮疹,特别是年轻女性面部、身体反复出现皮疹,应警惕。
反复的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患者多去口腔科就诊,但对于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应考虑去风湿科诊治。
口干、眼干
长期口干、眼干或者龋齿、腮腺肿大,尤其是女性,应警惕干燥综合征的可能,仅考虑血糖的问题可能会漏诊。
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很多情况下是由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引起的,不能仅考虑血液病。
双手雷诺现象
双手雷诺现象即双手手指遇到冷水或情绪激动时变色,发白、发紫,最后变红。如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风湿科就诊,可以在疾病早期得到诊断与治疗。
咳嗽
长期不明原因的干咳,一定要排除风湿病引起的肺纤维化。
脱发
长期脱发,尤为女性,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系统疾病。
问题一:风湿免疫科包括哪些疾病?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系统性血管炎、痛风、皮肌炎、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病等。全医网为你解答。
问题二:医生叫去风湿免疫科看是什么意思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
治疗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干燥综合症、骨关节炎、痛风等。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等
2、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3、退行性变
骨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
4、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
痛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5、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6、肿瘤相关性风湿病
A、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B、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7、神经血管疾病
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受压、神经根受压等)、雷诺病等
8、骨与软骨病变
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
9、非关节性风湿病
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其他痛综合征(如精神性风湿病)等
10、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
周期性风湿热、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问题三:风湿免疫科是属于内科还是外科 风湿免疫科,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的一种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
问题四:风湿免疫科是什么科 你好;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强调早期、个体化方案及联合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有无器官受累及病情活动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重症患者应积极用药治疗,病情控制后给予维持治疗。一般采取免疫抑制剂、激素制剂配合中医中药治包括针灸与反射区治疗,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问题五:风湿免疫病如何正规治疗 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起“风湿”就“色变”,认为“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得了风湿病就会残疾”,还有一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风湿病分风湿和类风湿两种,抗‘O’和类风湿因子高可分别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等。人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和认识,使江湖郎中有了生存的土壤。因此普及风湿病知识迫在眉睫。现代医学则认为,“风湿病”是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以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数百种具体疾病,大致可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含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和干燥综合征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及骨性关节炎等十大类,其中最常见的约二十多种,而并非“仅有风湿和类风湿两种”。风湿疾病病程长,诊断复杂,治疗难度大,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应尽量选择正规国家大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每种风湿病的特点和治疗各不相同,其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和特殊检查等综合判定。风湿科医生看病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有风湿症状的患者是哪种具体的风湿病,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风湿病治疗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一般至少是三个月到半年,甚至数年或更长时间,其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治疗计划,还需要进行疗效观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患者最好固定在一家正规医院的风湿病专科进行固定医生长期治疗。到目前为止,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引起,而是遗传、环境、感染、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起源于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颈肩、腰背和足跟等部位)的疼痛最可能提示风湿病。另外,不明原因的肌痛、肌无力、皮疹、光过敏、口腔和外阴溃疡、口眼干燥、指(趾)端遇冷变白(雷诺征)、多系统损害和发热等也提示风湿病的可能,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有关的检查。多数风湿病包括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均难以彻底治愈,但正规治疗完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病情活动期也许服用药物较多,但病情控制后完全可减少服用药物种类和剂量,使患者在服用维持量药物的情况下保持“无病”状态,长期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作为风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尤其是出院后需定期来医院复诊,最初几个月可来得频繁一些,如一周到半个月来1次,以后随着病情的控制和药物量的减少,可逐渐延长时间间隔。复诊的主要目的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情活动情况,随时调整药物。患者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能自作主张,自行调药或停药,尤其是服用激素的患者,更不能突然停用。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有雷诺现象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局部和全身的保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睡硬板床,保持良好的姿势,多进行功能锻炼和游泳。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期患者一定要多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长期服用激素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压、眼内压和骨密度等,并服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问题六:请问:免疫科和风湿免疫科是一个科室吗? 是不同的 免疫科是:免疫调节失去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疾病 。广义的免疫性疾病还包括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导致的免疫系统结构上或功能上的异常.
HIV即爱滋病,就属于免疫性性病,还有免疫性风湿,免疫性肝炎,免疫性不孕等都是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科是免疫科的一种
问题七:风湿免疫科是看什么病打的 你好我是贵阳军康的王建奇,换了此病应尽早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问题八:血液风湿免疫科就是风湿免疫科吗? 应该是一样的吧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