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的疾病有: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呈黄色或灰黄色,体温基本正常,小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4天后,体温下降。约50%因脱水死亡,生长肥育猪及种猪一般持续腹泻4~8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一般治疗可采用让猪只自由饮补液盐水。为防止继发感染,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
5.猪副伤寒: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性病。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2~4月龄仔猪,尤其天气寒冷气候多变,断乳过早及疾病等因素,使猪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病。
症状:(1)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先便秘后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浅绿色,有时带血,常有腹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呈深红色至青紫色。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 一般2-6天死亡。
(2)慢性型。病猪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恶臭。病猪逐渐消瘦。最后因脱水死亡。
防治:①预防:在断奶前3天 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②治疗: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6~8mg,混合后分两次服,连用1周(3)土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4) 新霉素口服。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
6.猪水肿病
流行特点:本病菌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肥胖的体格强壮的仔猪,常突然发生,头部水肿,共济失调。迅速死亡,致死率高,在硒缺乏地区易发生本病。
症状:突然1-2头体壮小猪发病死亡,而多数猪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出现水肿,发病前期前腿卧地,后肢站立,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跳跃,或行走不稳,或转圈,或倒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失调,后期后躯麻痹,不能站立,病猪一般经1~2天死亡。
防治:(1)灌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肌肉注射速尿
(2)口服硫酸钠25克,肌肉肌注射磺胺嘧啶。③环丙沙星0.25mg/日Kg体重,分2次肌注。
7.猪蛔虫病
流行特点;猪蛔虫病是造成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断奶后的猪,能使幼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形成僵猪,甚至引起死亡。
症状:当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等。成虫寄生小肠时,使仔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贫血,腹泻,呕吐,常造成僵猪。
防治:定期驱虫,对50日龄仔猪驱虫,25天驱1次,共驱2-3次。(1)左旋咪唑5-7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2)伊微菌素0.3毫克/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8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本病由冠状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的传染病,10日龄以内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很低,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冬季。各种年龄的猪都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厌食为特征
症状:哺乳仔猪于哺乳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下痢为乳白色或黄绿色。在发病末期由于脱水,机体酸中毒而死亡。肥育猪,突然发生水样腹泻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呕吐、食欲不振,无力,增重明显减慢。
治疗:让猪自由饮服补液盐水,为了防止继发感染,用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45mg,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6~8mg,混合后灌服
9仔猪黄痢:
流行特点: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本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乳猪,1-4日龄多发。猪群一旦发病,往往一窝一窝的发生,发病率可达50%-100%
症状:发病的仔猪排黄色稀粪,肛门松驰,,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
(1)氧氟沙星0.25mg/日Kg体重,分2次肌注。
(2)灌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40-60毫克
(2)调痢生每千克体重0.10~0.15g,每日1次,连用3天。
10.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不好及母猪的奶汁过浓,过稀引起。本病以排灰白色粥样粪便为特征,以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绿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其中含 有气泡,在尾肛门及其附近常粘有粪便。当细菌侵入血液时,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怕冷恶寒战栗,经5-6天死亡,如及时治疗大多数能治愈
防治:
(1)用大蒜500g,甘草120g,切碎加入50度的白酒500ml ,浸泡3日,混入适量的百草霜(锅底烟灰)和匀后,分成40剂,每猪每 天灌服1剂,连续两天即可收效。
(2)二甲硝咪唑每公斤体重32毫克
(3)喹乙醇50毫克,腐植酸钠100毫克内服
(4)多粘菌素B硫酸盐8—10万单位肌肉注射
11猪卡它性胃肠炎:
病因:常称消化不良,以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功能减退,食欲减退或废绝为主要特征
症状:病猪精神不振,病初呈现消化不良症状,以后食欲废绝,饮欲增加,鼻盘干燥,口腔干燥,气味恶臭,舌面皱缩,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眼角膜充血、黄染、有时有腹痛的症状、呼吸增数,呕吐、腹泻,粪便恶臭,混有粘液、血丝或气泡,重症时肛门失禁,最后甚至直肠脱出。
治疗:
(1)首先应去除病因,给予易消化的饲料,患病猪宜喂稀粥或米汤
(2)抑菌消炎,内服黄连素、庆大霉素或氧氟沙星等。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10%维生素C注射液5ml,40%乌洛托品液10ml,混合后静脉注射。
(3)调节胃肠功能,胃肠炎缓解后可用适当健胃剂,幼畜用多酶片,乳酶生等
1.猪细小病感染。 此病主要侵害猪的胚胎和胎儿、引起死胎、水乃 伊能、流产、死产和初生仔猪死亡、 还可导致公猪不育,母猪不孕及不规
律发情。该病主要通过口、器械或配种时接触感染。目前尚无特效防治方法。亦无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平时采取自繁自养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公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应开展血清学检查或病毒性检查,发现阳性立即淘
汰。 2.猪流行性腹泻。 此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类冠状病毒) 引起的 一种识呕吐,腹泻和脱水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阴湿寒冷季节。 小 猪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其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 目前尚无特
效治疗药物。 3.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分为最急性型, 急性型和慢性型三 种。最急性型的病猪死前无症状。 急性型病猪精神变得沉郁,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口流血样泡沫液体,呈犬坐姿势,发病后1~2天内死亡。慢性
型病猪消瘦,病程10~15天,对发病猪应及隔离、并消毒猪舍。用磺胺类、 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有效。用0. 6克土霉素混于每公斤饲料中,连续服用3 天,可防止新病例出现。 4.温和性猪瘟。本病流行特点,散发或地方流行,呈慢性经过,大体
能自然康复。病猪精神不振,厌食;四肢末端,耳、颈、腹下发生大面积淤血及尾怀疸。该症特征是:扁桃体、胸腺、淋巴结、内脏充血或出血。温和性猪瘟的防治,以注射猪瘟疫苗免疫为主。
常见猪病主要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水肿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囊虫病、猪流感、猪蛔虫病、仔猪白肌病、仔猪营养性贫血、猪亚硝酸盐中毒、猪食盐中毒等。
为了便于认识疾病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通常将猪的疾病进行分类,其方法很多,现将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1)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
①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细小病毒病等。
②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如蛔虫病、囊虫病等。
③非传染性病非传染性病是指由一般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如外伤、骨折、胃肠炎、疝痛等。
(2)按疾病的经过分类
即根据疾病过程的缓急和时间的长短,一般将疾病分为:
①急性病
疾病的进程快速,经过的时间极短,由数小时到2~3周,症状急剧而明显,如猪水肿病、中毒病等。
②慢性病
疾病的进程缓慢,经过的时间较长,由1~2个月到数年,症状一般不太明显,体力逐渐消耗,如结核、某些寄生虫病等。
③亚急性病
是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一种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等。
在临床实践中,急性病、亚急性病与慢性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急性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亚急性病或慢性病。而慢性病也可以转变为急性发作。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原则,可将疾病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营养代谢和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等。
另外,也可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类,如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外科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内科病等。
我国猪病呈现种类多而复杂的特点,大体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等。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病毒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细菌病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有猪弓形虫病。其中,以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疾病是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
猪常见疾病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1.传染性疾病指的是猪瘟疫,发病规律比较固定,属于季节性疾病,传染不仅高还快,严重是会导致猪死亡。
2.病毒性疾病以伪狂犬病 (疱疹性病毒) 为主要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被感染的病猪会出现侧卧姿势、食欲不佳、日渐消瘦等症状,感染后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3. 细菌性感染主要是猪丹毒,被感染的病猪会出现淤血现象,之后会使得皮肤溃烂,在夏季发病率比较高,严重时会出现厌食症或者死亡情况。
4.猪腹泻病容易在冬季爆发,主要是因为肠道感染,症状为呕吐、腹泻等,虽不会导致猪死亡,但严重威胁猪健康生长发育。
5.猪寄生虫病,感染范围广,被感染的猪容易出现贫血情况。
三十二种常见的猪病。
三十二种常见的猪病有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痢、白痢、猪水肿病、猪瘟、猪流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猪痘、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
猪渗出性皮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梭菌性胃肠炎。猪患上蓝耳病会出现精神不振、厌食、咳嗽。猪患上传染性皮炎和肾炎,全身会出现红色或紫红色圆斑。小非猪病具有眼结膜和口角等处有出血斑点,在发病初期有便秘、下痢等症状。
猪
猪,偶蹄目猪科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等旧大陆地区。猪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