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信息 > 正文内容

强迫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强迫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知乎)

健康信息11802023-03-30 07:40:08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篇目录表

安全感和强迫症之间有什么关系?

强迫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强迫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吗知乎) 第1张

这位朋友,你好!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很多强迫症患者会认为克服了症状,强迫症就好了,而实际上,症状只是表面的现象。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那么,在感冒流行的季节,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被感染,而有些人则不容易被感染呢?这主要是因为强者的身体素质不好,抵抗力弱,而后者抵抗力强。强迫症与安全感的关系,正如同疾病与抵抗力的关系。安全感就如同我们内心强有力的能量,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就如同抵抗力不足的人一样,很容易被心理症状所侵扰。

强迫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你是不是出门以后,发觉自己是不是没锁门?

你是不是睡觉前,把家里的水电煤气检查个遍,如果不检查几遍,你觉得睡不好觉!

你是不是每次穿内衣之前都要抖几下,如果不这么做,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你是不是有时候洗手的时候,不摸洗手液,不洗一定时间,就觉得手没洗净……

这所有的行为都被某些人定义为强迫症!有些人却不服,这分明是自己的小习惯!

就算是强迫症怎么了?怎么了,又没干涉到别人,又没有危害社会!

为什么会有这些被别人称为强迫症的行为呢?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很多女人一生都在寻找的,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

没有安全感的人,可能小的时候缺爱,缺乏完整快乐的童年!所以一生都在寻找所谓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缺失,使很多女人遇到一个稍微对她好的男人,就一下陷入其中!如果他是一个渣男,那个女人注定是个悲剧!

女人伤痕累累,还要强迫症似的认为男人只是一时犯错,他爱的还是她!

安全感还是要自己给自己的!努力工作,热爱生活!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强迫症的根源是什么?经常违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否会容易得病?

来源于:

1、强迫症很多源于不安全感。

2、强迫症很多源于内心的恐惧感。

3、强迫症很多源于自身的占有感,深怕失去,怕面对困难和失败以及糟糕的处境,比如老是想着门没锁,老是想着钱包怕没带等等。

肯定会,不顺从本心会怎么样呢?

1、真的容易得抑郁症。

2、心里很反感,所以做这个事情往往会糊弄,所以也容易出事情,特别是安全检查,一出事还是大事情。

3、违心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人多数还是老好人,不会拒绝别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种人活的心累。

如何改变?

1、学会合理的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2、经常学习,提升自我能力,没有能力的提高,你也就失去了拒绝别人的资本。

3、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锻炼自己,多学会放松。

一、强迫症的根源是什么?

强迫症有着它的根源,不过不是每个强迫症患者这三点都有的,可能根源于其中1条、2条... ...

①心理 社会 因素

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②性格特征

多数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另外太过拘谨、节俭、谨小慎微、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忧心忡忡。

③遗传因素

由于人格特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强迫症与遗传有关。作为一种遗传特征的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的原因关联的研究发现,强迫症有较高的A型发生率和较低的O型发生率。

④器质性因素

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而外科治疗显示切除尾神经束边缘脑白质对改善强迫症状有效,提示与上述部位的功能有关。此外,个性特征在发病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引起强迫症的原因之一。

④竞争激烈的工作学习中

有些人在竞争激烈的工作学习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也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家庭不和睦、工作学习紧张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促法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患者好像人人都是“狮子座”,要求完美,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这是好的一面,同时也是这好的一面导致强迫症患者无法高效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经常违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否会容易得病?

你需要弄明白这件违心的事情,是否对你心身冲击很大,比如是否令你焦虑、失眠、抑郁,或者导致一些其他的身体上的不适,如果有,你需要合理拒绝!因为如果长期被困于焦虑、失眠、抑郁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患上严重的焦虑抑郁障碍。

如果没有,那要考虑这件事情对你今后的人生规划、家庭幸福有没有帮助,如果有很大的帮助,你可能需要找到不喜欢的原因去克服,你要觉得值那就坚持,如果觉得不值那么你仍然需要合理拒绝。

所以不要违心了。这么珍贵的一生,我们却都把时间浪费在不愿意做的事情上,何苦呢?

我觉着强迫本身就是一种焦虑,或者说有时是一种极端的焦虑。一些具有强迫性的行为的出现是为了自己本身缓解自身的焦虑的,所以有强迫症行为习惯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其有的强迫性本质是一种焦虑。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好听点来讲,说某某人个性强到偏执。人生应开心活,快乐过,反之人生在世活着有何意义?

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不致于虚度一生。

从某种意义上,不是经常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容易得病。

而应该说强迫症有做着自己明明不接受的事情的症状。

如果题主想知道强迫症的根源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完全的定论,下面分为生物和心理 社会 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生物学因素

近年来,随着遗传、脑影像、生化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表明强迫症有着比其他焦虑症更为明显的生物学基础。

1. 遗传学

已有的研究提示,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Billett等人复述了有关双生子研究的文章,在80对同卵双生子中有54对共同患了强迫症,在29对异卵双生子有9对共同发病(Butcher,et al,2004a)。国内杨彦春等(1998)对9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家系研究发现,强迫症患0者一级亲属中多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5.9%)明显高于一般人群(0.3%)。

2. 脑影像学

通过PET、SPECT、fMRI等手段,发现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额叶眶区-基底节-丘脑结构的神经回路异常。

额叶眶区是性、攻击、排泄等原始冲动产生的地方,这些冲动传递至尾状核,尾状核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只能让最强烈的冲动传递到丘脑。如果冲动传到丘脑,就使个体思考这些冲动,并具有作出某种行为的可能。一旦个体完成了该行为,冲动就消失。然而,OCD患者由于额叶眶区或者尾状核过度活动,无法正常关闭这些冲动或行为,从而导致一种不断的令人烦恼的想法和行为。例如,当我们有手脏的想法时,大多数人都会作出一种正常的清洁方式——洗手;可是强迫症患者由于他的大脑不能关闭关于脏的想法或关闭已不再需要的行为,因而会有不断洗手的冲动。支持这个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多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都与污染、性、攻击,以及行为的重复有关,而它们都通过这个原始大脑环路进行处理。

3. 生化机制

生化研究主要集中在5-HT上。5-HT异常假说支持强迫症患者5-HT功能异常,但5-HT功能改变的性质仍不清楚,仅用5-HT活动增强或减弱还无法解释强迫症的复杂发病机制。

(二)心理 社会 因素

1. 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

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患者没有处理小时候的本能冲突。回顾患者的个人史,可以发现他们自幼年起就受到了过于严厉的管教,攻击冲动及性欲往往受到了压抑。根据这一理论,来自本我和自我之间的强烈冲突形成了一系列防御机制,从而最终产生强迫症状。

与强迫症相关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分离、替代、反向形成和消退(Carson, et al, 1996)。

①亵渎的念头出现和与此相关的 情感 反应毫无关联,患者出现暴力的念头时没有愤怒的体验,这是由于分离的作用。

②替代是指某些非常可怕的念头或冲动被另一些可以被人接受的念头或行动所代替。

③出现要杀死自己孩子的念头同时出现 “我是一个好母亲” 的念头,这是一种反向形成的作用。

④出现某些想象中 “越轨” 的想法时,试图以某些不可思议的强迫行为获得原谅,这是消退的机制。如出现亵渎的想法时,伴随过分的祈祷或洗涤的仪式。

心理分析学家认为,由于患者倒退到 “肛欲期” 的人,我们处于 “肛欲期”的时候大概在1.5~3岁,那个时候的我们会很关注自己的排泄。这就导致了他们后来呈现的症状内容常表现与卫生、惧怕被污染有关。

由钟友彬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则认为,强迫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时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或幻想引起的恐惧体验虽然被压抑到无意识中而被遗忘,但并没有消失。成年后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这种幼稚的恐怖情绪即再现出来,患者不自觉地用幼年方式来排除这种幻想和恐怖情绪,此时患者表现出的就是强迫症状(钟友彬,1999)。

2. 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

Mowrer的二阶段理论认为:

在第一阶段,一个事物当它与能够引发焦虑或者躯体不适的刺激同时出现后,这个事物与恐惧就联系在一起。通过条件反射,诸如想法和意象等一些中性事物就具备了让人不舒服的能力。

在第二阶段,为了减轻痛苦,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能够成功降低焦虑,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

由于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因此,患者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减轻焦虑。这些仪式行为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就被强化,从而反复出现,形成了强迫行为(Barlow等, 2004)。例如,把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与害怕被污染的观念相联系,就会产生焦虑反应,而洗手后焦虑反应得以减轻,洗手的行为就被强化,从而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境中反复出现:焦虑→洗手→焦虑减轻的行为表现。

但是,上述观点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在最开始时强迫观念是如何发展的,而且也难以解释不伴有强迫行为的强迫症。

3. 认知理论的观点

近年来,关于强迫症的认知观点也受到了重视,且常与行为主义的观点共同解释强迫症。

认知观点认为,大多数人都会有重复性的、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比如伤害他人、不能接受的性行为、被细菌污染等,通过忽略这些想法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念头自然消失,就不至于发展为强迫症。然而,某些人难以消除这些想法,他们就可能发展成为强迫症。

那一部分人为何会难以消除这些想法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Comer, 2002; Nolen-Hoeksema, 2004):

(1)他们经常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因而一些轻微的消极事件就能引发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研究证实,当人们处于压力和情绪困扰时,更容易有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或作出僵化的、仪式化的行为(Clark Purdon, 1993)。例如,许多刚刚成为妈妈的人,由于睡眠不足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会出现要伤害孩子的想法,即使不会做出来也会因有如此想法而恐惧。

(2)他们对品行和道德持有僵化的、过高的标准。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对闯入性的、消极的念头更加不能接受,从而为此感到焦虑和内疚,而焦虑使得他们难以忽视这些念头。

(3)他们持有过高的责任感。他们认为,想到了那些难以接受的想法,就等同于做了那些行为,其罪过是一样的;如果一个闯入性想法发生了而没有压制下去就等同于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因此,他们感到有责任去消除这种想象性的危险,而压制不必要的想法反而导致其随后的思维更加关注这些想法。

(4)他们认为应该极好地控制所有的想法和行为。他们不能接受偶尔出现的可怕的想法,习惯于认为有这些想法意味着会发疯,或者作出实际的行为(如 “如果出现伤害自己的孩子念头,就好像真的伤害了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感到内疚” )。结果是,当他们有这些想法时,会造成他们极度的焦虑,而难以排除这些想法。

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与他们的自身信念系统(比如,绝对化思考方式、过高的责任感、完美主义的要求和夸大危险的想象)相互作用,就会引发负性自动想法。而强迫想法因其负性的影响而获得了情绪内涵,因为这些强迫想法中包含了威胁和对未来的伤害,患者因此而出现以焦虑为主的负性情绪。也因这些想法的威胁性,于是患者觉得必须采取具体的或象征性的中和行为,旨在预防和排除这种威胁或危险。一系列仪式行为和回避都有类似的意义。由于患者采取的这类行为(包括精神仪式)减轻了焦虑,因而这类行为被强化,形成了持久的强迫症状。引起焦虑的强迫观念和减轻焦虑的强迫行为及精神仪式之间的恶性循环,形成了强迫症病人的 “自我搏斗” 的核心征象。患者感到停止中和很难,他们认为,不中和将感到痛苦或危险。

以上观点主要强调强迫症患者的功能性失调想法,另有观点认为强迫症患者认知加工机制存在偏差。这一观点认为,患者对危险的错误估计、对恐惧事件过度的负性认知、认知防御、错误的推理规则都会阻止信息的正常加工。如果情境缺乏安全的信息,即便是这个情境并不具有危险性,也会导致患者感到危险,使他们不能根据情境中缺乏危险的信息,来得出这个情境是安全的结论。其后果是,重复那些不会真正导致安全的仪式行为来减少焦虑(Barlow等, 2004)。

最后,给个赞呗~

祝好!

强迫症和经常违心做自己的不喜欢的事情,这2件事情是一件事情吗?

强迫症如果不 影响他人,不危害 社会 就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或者一定要改的事情。

违心的事情不愿意做就可以不做啊。

这种现象我没遇到。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jian/jkxx/11519.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