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养生之道 > 正文内容

运动养生的三个环节是-运动养生主要有哪些方式

养生之道5702023-03-08 07:06:47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目录表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

运动养生的三个环节是-运动养生主要有哪些方式 第1张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运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如果想要锻炼自己就可以考虑这项运动,现在分享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吧。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1

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

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预防保健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养生运动的一大特点。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但是,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烁,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养生运动

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无论哪一种传统运动方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所以,传统运动的每一招式,都是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呼吸调节;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指三者之间的谐调配合,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传统体育养生锻炼的三要素2

体育锻炼养生提高神经锤炼身体

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据研究,当脑细胞工作时,它所需的血液量比肌肉细胞多少10

20倍,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25%。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清醒,思想敏捷。例如:

一、锻炼

防病治病是气功的基本作用。气功锻炼具有活血化瘀、协调脏腑、增强正气、安宁心神、疏通经络、强筋健骨的作用。对于健康人来说,经常练气功,不仅能维持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而且能使人体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使身体更强壮,防止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说,练气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使疾病的好转与痊愈。因此,气功锻炼不仅是治疗措施,而且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练气功时人的大脑皮层处于耗能活动减弱和储能活动加强的抑制过程,对大脑皮层的机能产生了良好的恢复和调节作用,这是气功祛病强身的基础。练气功时,可使呼吸频率减低到5-7次/分,膈肌活动幅度加大2-3倍,虽然呼吸的次数减少了,但由于胸腔负压大大增加,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大增加。练气功时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19%,最大到37%,体内血液呈现再分布状态,末梢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组织灌流量增加,从而使结核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

活动性病人练功,以强壮功为主,采用坐式,静呼吸方法:也有采用虚明功中的意守丹田及静呼吸法,每日4-6次,每次30-60分钟。非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用内养功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呼吸法,多坐少卧,每日练4-6次,每次30-60分钟。

气功是一种自我疗法,简单易行,人人可学。开始锻炼时,应在气功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练功,以免出错。只要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如何强身健体,动静结合?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是以这样就是那样的借口来逃避运动,就是认为自己工作已经很累了,身体需要休息而拒绝运动,这些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在成年人中,有60%~80%的人的运动量不足,这也是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症大增的原因之一。而经常性的适度运动,是增进健康和维持健康的简易方法之一。

以静养生

时下,名目繁多的养生方法让人眼花缭乱,吃补品,去养生馆,可总有人埋怨不见成效。静以养身是千年古训,养生贵在养心,养心即需修静,要真正静下来还需要淡泊明志、确立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健康追求不仅仅是延年益寿,而要比追求延年益寿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能修炼到商人没有市侩气、读书人没有迂腐气,那么就达到了以心养神,以性率情的修养的至静境界,也就得到了静带来的生命之根本。

“以静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静养生”认为,保持精神状态的宁静祥和,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事情,体育运动与滋补品等是第二位的事情。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几乎都是用“以静养生”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几千年来,奉行“以静养生”的中国人,大多数都取得了健康长寿的养生效果。“以静养生”的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代中国的先哲,特别是道家,极为重视“以静养生”,他们对“以静养生”的理论作了较清晰阐述。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黄帝内经》更明确地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国有“心静自然凉”的说法,这其实说的就是以静养生。人是“动”物,一天到晚几乎一直都在动。在终日操劳之余,非常需要有一段静养的时间,使之动静平衡。

现在有一句名言,叫做“生命在于运动”。这种“以动养生”的说法也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是不是就代表《黄帝内经》以及我国历史上众多养生家所主张的“以静养生”的养生学是错误的呢?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动与静如同硬币的两面,不能只讲动不讲静,也不能只讲静不讲动,单独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传统的“以静养生”的养生学,虽然将静摆在第一位,但是并不反对动。它只是认为,养生的主要方面应该是心性的修养,通过心性修养,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使自己能够摆脱名利恩怨的羁绊,从而使心境能常处于宁静祥和的状态,第二位则是适当的体育运动及补养。

在很多人眼里,运动就是为了减肥,塑造漂亮的身材,其实不然,运动包括了很多的学问,其实养生就是运动的一个大的学问。运用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

“动则不定”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变得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了。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就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经常而适度的进行体育锻炼,对机体有如下好处:

1、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的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稳定的情绪。

2、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 4、可促进和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体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动作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肝脏养生,动静相宜

众所周知,人体的衰老和病变主要是因为内脏的老化和衰弱引起的。我们的祖先早就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吕氏春秋·尽数篇》就有“流水不腐”的哲理名言,强调动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传统意义上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一般强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难度较大,学会许需要一定的时间,现代意义上的运动项目很多,有难有易,如跑步,体操,游泳等。运动健身的器材也很多,如哑铃,拉力器等。

动静结合和肝脏养生有很大的关系,生命在于运动和生命在于静止是存在于养生理论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没有不运动的生命,运动是物质的本来属性,所以生命在于运动的养生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是运动保健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即指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来估计运动量,如心率和脉搏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都知道正常人的心率和每分钟的脉搏数是相等的,可以通过数每分钟的脉搏数来确定心率。正常成年人运动量以运动停止后心率不超过140次/分为宜。正常老年人的运动量以不超过120次/分为宜。假若运动后吃得甜,睡的香,情绪稳定轻松,精力充沛,这就是动静结合,运动量适宜的表现。反之,如果运动后不思饮食,头昏头痛,劳累多汗,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大,应该减少,循序渐进。

动静结合和肝脏养生有很大的关系,活动后要休息,休息后要活动,活动和休息都要有规律性,失度包括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积劳成怨”是过多的表现,“懒惰催人老”是活动不及的表现。动和静均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力等情况确定动和静,不能超过自己的耐受能力。正确的养生之道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如果长期的坚持这些养生观,对于保持全身脏器,尤其是肝脏的健康非常的重要。肝为风木之脏,喜欢春季,所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经常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游玩,对预防肝病极其有益,春游不但可以娱悦心怀,又可以舒筋活体,使血气流畅,正好与肝气喜舒达相符,达到肝脏保健和养生的目的。

健身有道,因病而异

哮喘:跑步、球类、骑自行车等皆可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可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更为适合,因为游泳不会因气温升高而使呼吸道水分减少。同时,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又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所以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高血压:适于做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这些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的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

心脏病:健康人要提高心脏功能,宜采用较大的运动量,运动时脉搏至少达到135次/分以上并持续15分钟才有效。如果已患心脏病则应谨慎,应根据心功受损程度来选择运动形式及运动量。一般说来,一二级心功能不全的轻症心脏病人可从事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医疗体操等运动,运动时脉搏限定在104—120次/分左右;三四级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不宜采用体育活动,以休息为主,也可适当做一些气功等保护性轻微活动,原则是以不增加心跳次数为度。

糖尿病:临床医生报告,不少轻型糖尿病人只需坚持体育锻炼并注意饮食控制即能康复。运动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提高运动强度,如散步、划船、跑步皆可。但注射胰岛素后以及饭前或患有心绞痛时不要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或加重并发症。

肥胖:散步、做健美操、游泳、骑自行车等温和锻炼方式有助于减肥。以散步为例,饭后45分钟开始,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持续20分钟,即可收效,饭后2—3小时再追加一次(20分钟左右)效果会更好。

尿失禁:约10%的女性患有此种难言之症,合理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康复。可选择强化骨盆肌肉的方法,施行的步骤是:先做骨盆收缩动作10秒钟,放松10秒钟,再做收缩运动10秒钟……如此循环交替,每天持续做90—160次。

性功能低下:无论男女均可通过运动增进性欲,更易达到性高潮,从而获得性满足。一般每周3次,每次45分钟的运动即能达此目的,过量运动反可使性欲减退。

运动养生的方法是什么?

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下面跟着我一下来看一下吧。

运动锻炼的好处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回圈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率。

运动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6、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达到治病和预防的效果。

关于运动养生的具体方法

1、耐力训练专案

适用于健身、改善心、肺及机体代谢功能、恢复体能。如医疗步行、健身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跑步平台、上下楼梯等属于周期性、节律性反复的运动及球类运动专案。

2、力量性训练专案

适用于增强肌力、改善关节功能和消除区域性积聚的脂肪,可选用各类专门的肌力训练装置进行。

3、放松性训练专案

适用于放松精神和躯体,以消除疲劳和防治多种身心疾病。可以选用散步、太极拳、放松体操、保健操、气功及 *** 等。

4、矫正治疗性专案

适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和伤残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医疗体操及 *** 。如呼吸体操,用于治疗哮喘、肺气肿。锻炼腹肌的体操用于治疗内脏下垂。脊柱矫正体操,用于脊柱侧弯的矫治等。

   5、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的训练专案

适用于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慢性疼痛及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如关节的伸展运动体操、关节松动术、各种关节活动训练器训练等。

运动养生的原则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及“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虽然运动养生的 方法 有很多,然而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一定的原则。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运动养生的原则,希望对你有用!

运动养生的5个原则

一、合理。

即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合理,有的放矢。选择运动项目时要考虑自身的体力条件,结合自身居住、工作环境,从原有运动基础出发,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与 爱好 ,这样就会比较合理。大多数脑力工作者从事静态劳动,过分激烈的体力运动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中老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等。

二、适度。

即体力运动的运动量要适度。轻微的运动不是有氧运动,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锻炼心肺循环功能,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和新陈代谢潜在能力。由于身体素质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运动量,应该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运动量。

三、渐进。

即体力锻炼要循序渐进。一个体力运动已荒疏多年的人,或者已知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的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后,不宜一开始就过量锻炼,要允许自身的体力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正确的锻炼方法是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否则,欲速不达,会适得其反。

四、坚持。

即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十多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 太极拳 等都是对身体有利的。

五、自然。

运动锻炼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的方式下进行,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只有顺乎自然、轻松愉快、容易做到、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运动,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

癌症病人的运动养生原则

第一,要增强癌症病人参加体能锻炼的信心。

许多癌症患者认为,反正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参加锻炼还有什么用呢?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癌症病人不仅应当参加体能锻炼,而且有此锻炼项目对癌症病人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参加慢跑,有人分析,慢跑后每天获得氧的供给比平时多8倍,慢跑还可以使人流汗,汗水可以把人体内的铅、锶、铍等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并能提高人体制造白细胞的能力,因此,慢跑可以预防癌症。

癌症病人经过临床综合治疗以后,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大有益处。通过体能锻炼,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解除病人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程度,有助于休息和睡眠。

在参加体能锻炼之前,应请医生较全面地检查一次身体,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且适合自己状况的运动项目,在参加体能锻炼的过程中,要善于自我观察,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并定期复查身体,以便调整锻炼方法。另外,如果遇到体温升高,癌症病情复发,某些部位出现出血倾向,白细胞低于正常值等情况时,最好停止锻炼,以免意外发生。

第二,要增强癌症病人参加体能锻炼的勇气。

1、癌症病人的锻炼需坚持有氧锻炼,掌握最佳运动负荷量。

运动负荷量是由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构成的,负荷量太大太小都不能得到满意的锻炼效果。锻炼身体的时候必须掌握好“火候”,即应该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最充分的活动,但与此同时又不能使身体出现缺氧的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锻炼“火候”。掌握这个火候很重要,如何适当地掌握自己的运动负荷量,要根据以下几点:

①锻炼时,如果自己的心跳次数没有超出95~120次/分这个范围,一般说来负荷量是合适的。

②呼吸加深加长,呼吸节奏虽然增快,但没有节奏混乱,这样的负荷量也是合适的。

③锻炼到自我感觉舒服时就结束,不可因感觉良好而贪多,使身体过劳而导致精神疲倦。

2、心理锻炼贯穿于身体运动锻炼的整个过程。

锻炼时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身心相互影响的作用来对身体产生良好的影响,尽量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战胜病魔。有目的的把进行心理锻炼作为最简捷的途径,就是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进行心理锻炼。使患者的身心同时得到锻炼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锻炼时要始终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自我暗示,想象自己身体最佳时的情景,尽量体验那种美好的情绪,并保持住这种情绪。

②排除杂念,动中求静。借助呼吸使思想集中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达到忘我的入静形态,使心身在锻炼中统一。

尖锐湿疣患者的运动养生原则

⑴经常性原则

自幼儿到老年人终身经常参加,应把 体育运动 看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贵在坚持。所谓经常性原则,并非每年365天一天不间断,如跑步,每周跑4-5天,坚持下去也属于是经常性。一年之中坚持9-10月就是全年的经常性了。

⑵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量和强度要从小到大,时间要由短到长,动作要由易到难,不要超越身体的条件。参加锻炼后,精神体力均好,食欲睡眠正常,说明运动量不大。如果因参加体育锻炼而精神萎靡不振,体力不足、心烦意乱、睡眠不好,运动量可能过量了。

⑶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就是身体的各种素质均应得到锻炼,主要有以下四种: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其他的身体素质还有速度耐力、平衡、定向力与协调能力、适应性等。中老年人可用快步走来练习速度,太极拳是练习柔韧性的较好手段。

⑷个别对待原则

不同个体的体能有强弱之分,运动基础的不同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所以应按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待。

⑸卫生学原则

参加体育锻炼必须符合卫生学原则,否则将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饭后立即参加较剧烈的体育活动是不符合卫生学要求,大汗淋漓即跳入水中 游泳 也是不符合的,因为出汗时毛孔是敞开的,这样容易受到水湿的侵袭。

运动养生相关 文章 :

1. 关于运动养生的谚语大全

2. 运动养生保健方法

3. 日常运动养生注意事项

4. 运动养生保健

5. 健康的养生运动有哪些

如何把健身运动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现代普遍应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运动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应用哪一种运动方法来养生都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3、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4、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锻炼时一定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那么如何掌握合适的运动强度呢?目前,一般是根据运动后即测脉搏来判断的,它的计算公式是:

170-年龄=合适的运动心率

例如,一个40岁的人,运动后他的脉搏如果是130次左右,表明运动量合适,若明显超过130次说明运动量过大,反之则运动量不足。

5、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端午节养生要注意什么

1、运动通调气血: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

2、饮食强身防病:

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此时用雄黄杀虫解毒防病最为适时。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以甜味素食凉吃为主。而南方则可分苏式和广式两大类。

3、中草药避毒祛邪: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

端午节养生须知:

1、喝雄黄。

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成人饮用的,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黄色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2、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健康迎端午 端午节养生的秘密你知道吗?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jian/yszd/9390.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