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高中以上 > 正文内容

高等教育女性化,中国女性化教育

高中以上11902023-02-08 16:01:21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文章目录一览

大学校长建议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高等教育女性化,中国女性化教育 第1张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建议根据学生性别特点开设差异化课程,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全国人大代,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表示,当前不少男生表现出做事畏畏缩缩,依赖性强,个性喜静怕动,胆小无主张,缺乏冒险 勇敢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于传统男子气概相悖的气质特征,引发社会以及家庭的担忧。熊思东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真正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照片

他还表示,要注重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例如,在体育教育中,针对不同性别开设差异化课程,引导更多的男生参加足球 篮球 橄榄球 击剑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引导女生参加艺术体操 跳绳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柔韧性的运动。

那么,是否应该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呢?网友们议论纷纷。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朱永新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由于中小学教师比例不协调,男教师比例不断下降,这个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大。学生的阳刚之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还说,阳刚有阳刚之美,阴柔有阴柔之美,性别本身就是平等的,但是如果是全部变成了女性化,当然不利于人的成长。而且性别化不仅有生理上的性别化,也有心理上的性别化。虽然社会上有女强人,但是男性化和女性化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有需要一定的平衡,这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一种规律。但要偏离这个规律,把社会上所有人都女性化,社会就会缺乏一种真正的活力和和谐的力量。而且应该设立一些课程,有些课程是男孩上的,有些课程是女孩上的,有些课程是男女一起上的。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自我同一性,更好的性别意识。

从最近的糖果超甜组合在网上的爆火,给男孩子灌输了太多的阴柔思想,让我感觉性别差异教育刻不容缓。所以我认为应该注重性别差异教育,并且早日提上议程。

在校女研究生比重达50.6%,这对之后就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再过两天就是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据统计,今年有377万名考生。将走入考场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经过半个世纪的摸索和建设 , 特别是经过近 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 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已形成较大的规模、 完备的体系和自身的特色。 研究生教育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 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需要补充大量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人员 , 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 再加上政府的强力支持以及对考生取消年龄限制等政策的出台 , 中国研究生教育得以跨越式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女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考研来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我国女大学生考研这一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女大学生们有很多的无奈,其中既有深层的社会原因,又有复杂的个体原因。 本文首先对我国女大学生教育和女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由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考研队伍的壮大,由此带来诸多问题和影响,其中包括:就业的恶性循环、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冲击、家庭婚恋和生育观念的变化等影响。 

因此,解决好女大学生考研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为女大学生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社会应该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帮助和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女性专业和课程,发挥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优势,同作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考研心理辅导;女大学生也要正确地对待考研这一问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考研现象的研究与探讨,试图引起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教育、就业、发展的进一步关注,以使我国女性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促进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快速、完善的发展。

教师职业性别失衡将进一步加剧吗?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日前发布一期主题为“教师职业中的性别失衡”的《教育指标关注》。该报告指出,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重的性别失衡。不仅女性在教师中占大多数,而且女性在各教育阶段和教育领域的分布也非常不均衡,令人担忧。

教师是一个高度性别化的职业,在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平均占2/3。教师性别失衡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俄罗斯尤其严重,这些国家大约4/5的教师都是女性。在有数据的31个国家中,日本是唯一一个女教师比例低于男教师的国家,女性教师占48%,这一结果可能与日本劳动力市场女性参与率整体较低有关。

目前有很多证据显示,在过去10年,教学行业在逐渐女性化。例如,在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中,平均女教师比例从2005年的61%提高到了2010年的65%,2014年则达到68%。女性教师比例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有可得数据的国家都有体现。但是,各经济体女性教师增加幅度存在巨大差异,如斯洛文尼亚和美国女性教师增长不到1%,而德国、希腊和日本则增长了15%。

高中生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高等教育女性化”的态势也逐渐明显[1][2]。我国大陆普通高校录取的女生数从2007年开始即超过男生数,2015年男女生录取数比例达到了45∶55[3]。我国学者近年来对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女生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明显好于男生[4][5][6][7];而男生原来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也失去了优势[8]。如果深入考察男女考生在各门课程上的表现,可以发现,就数学而言,他们在各知识点的成绩上各有千秋[9];至于语文和英语,男生已经全面落后[10][11]。而且,根据邵志芳等人的研究,就男女生完成某些年份的高考试卷情况看,两性平均成绩未必有显著差异(部分年份高考试卷对性别差异的分辨力较低),所以,可以推测造成女生录取人数高于男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女生参加高考的人数也有了显著的增加[12]。

与高考成绩落后于女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中学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仍显著高于女生[13][14]。如果说2005年的论文报告男生较强的效能感尚有高校上榜男生多于女生作为依据,2007年(这一年女生录取数开始并持续超过男生)以后,男生的效能感就失去了高于女生的事实基础。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可以体现在两性对考试分数的估计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高考成绩,这在成绩发布前填写报考志愿的情况下,会影响到两性的填报行为[15]。考试估分不仅可能受考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而且根据Job和Klassen的看法,估分与元认知过程也密切相关[16]。

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估分,指的是考生在考试结束后根据正式发布的答案和得分点信息,对照自己的解答过程,大致推知自己的卷面总成绩。而本研究考察的实时估分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成绩预测的活动,它指的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每答一题即同步对该题做出分数估计的活动。实时估分是考试过程中常见的行为,由于其紧随答题的认知过程发生,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元认知在考试情境中的表现。实际上,决策心理学中也进行过类似的实时估分研究,要求被试对自己的答案做出信心水平的评价,结果发现了过度自信偏差——被试对当前答案的信心水平总是高于其答案正确率[17][18]。而且,过度自信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现象,它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令人愉悦,令人奋进,向他人释放积极信号[19]。那么,考试中的实时估分属于元认知的那个部分?它会不会也表现出过度自信?它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这方面文献殊少——虽然认知能力性别差异得到了广泛研究,且发现两性在各种认知能力上的差距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20][21],但是对于元认知能力的性别差异,却直到近年来才有学者进行研究。例如,Lenzo等人用元认知问卷MCQ-30施测,结果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22][23]。

因此,本研究考察实时估分的性别差异,不仅可能为解释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也可能增进对元认知(尤其是元认知监控,包括过度自信偏差)及其性别差异的了解。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jiaoyu/gz/6738.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