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鲁迅对儿童的教育观念是:
总结起来,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就是:不封建迷信,不学封建孝 道,在自由天性中成长,而不是被约束、限制。
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主张应该生动活泼,而不是枯燥刻板,比如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他童年生活的乐园,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学习中的乐趣,有很多植物和动物。它们在这里都是自然而又快乐的生长着,而我在与动植物接触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私塾里学习不到的知识。
质疑中国传统教育,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自由、理性人的新思想
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见
鲁迅作品描绘了在传统教育下部分儿童所呈现出的人性的丑陋面:
(一)麻木的小看客。
《孔乙己》是孩子看主人公的痛苦与潦落,对他的死也只是麻木无情的叙述。
《示众》是孩子看群众,他们看秃头,看蓝裤腰,看奶子,看罪犯,他们不关心罪犯犯了什么罪,为什么示众。他们的唯一焦点是“看”这个动作本身,“看”变成了生活的调味料和意义,但正是这“看”使孩子的庸俗、冷漠、缺乏生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嘲讽、轻视。狂人被嘲笑其疯狂;孔乙己被小伙计轻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陈士成的学童也对再次落榜的他“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三种嘲讽。无论是嘲讽病征、地位抑或是知识才能,其实都隐含着冷酷、势利的毒素。
(三)《孤独者》中魏连殳被街上一个“还不很能走路”的小孩用苇叶指着说“杀”,
《在酒楼上》长富的儿子对吕纬甫更是瞪眼,“恶狠狠的似乎就要扑过来,咬我”。
参考资料
佚名.浅析鲁迅的儿童教育观.不详:不详,不详
鲁迅研究--浅析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百度文库:
《朝花夕拾》中的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朝花夕拾》中以儿童视角写就的较为典型的篇目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四篇,儿童视角的运用使叙述更富于童真、童趣,展示了他们的行为和情态,表现了有独立个性、与成年人两样的儿童,从而体现了“幼者本位”的思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开篇对百草园的描写,写的生趣盎然,后面对捕鸟过程的叙述,也体现着儿童的天真与天性中的活泼。
鲁迅对传统儿童教育方式的批判主要有两点:一是封建礼教对儿童的荼毒,一是旧的教育方法、书籍的使用对儿童天性的破坏。在《朝花夕拾》中,表现这类内容的典型篇章主要有《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对读书非常关注,他主张“用自己的眼镜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必须与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因此,他绝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提倡者,而是强调“乐学”的读书态度,即全出于自愿、不勉强的读书,一方面是提出了读书的兴趣爱好问题,一方面也是对“率性而为”的读书方式的提倡。《朝花夕拾》中,能够体现这一方面儿童教育观的,主要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这一类描写私塾学习、家庭教育的散文。
《朝花夕拾》中多篇散文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同时也是少年儿童阅读鲁迅作品最多的作品集,它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却被许许多多孩子所阅读、喜爱,这证明着鲁迅真正的了解孩子,贴近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们的快乐所在,所以才能被接受、被喜爱。我们可以说,任何人,甚至包括孩子,都能在鲁迅娓娓道来的童年生活中品出些许自己对儿童、对儿童教育方法的新认识,这正是《朝花夕拾》的魅力所在,即在“有趣”和“有益”的简单勾勒中,便使人们对儿童教育诸多问题有了更深的感知,并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是《朝花夕拾》的独特魅力,也是鲁迅散文有别于其他散文作品的原因之一――于无声处听惊雷。
《朝花夕拾》写的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这本书虽然不是专为儿童所写,但里面包含了许多鲁迅对于儿童的教育观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半部分讲了鲁迅入三味书屋,而其中的读书一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书屋的孩子开始读书的时候各读各的读错,不会断句这种问题常有,还没有感情,如同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比起先生的读书,一下便感觉相差甚远,能看出孩子们是不理解的境况下读书的。而先生又不纠正,也不讲解。
把读书这一段插进文章中,既从侧面突出了老先生读的好,又指出了这种不理解是的朗读经书的缺陷。看得出鲁迅对儿童教育的观念是注重理解经典、感受经典,而不是去背、去单纯的读。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最能代表鲁迅对儿童教育观点的一篇文章,写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要去看庙会,小鲁迅最初的心情是兴奋的不得了,将要出发时,父亲却泼了他一身冷水,要他背完《鉴略》,最后的看会一点印象都没有留下,毫无兴致,索然无味。写出了鲁迅对儿童教育不压制、发散天性、顾忌孩子的心理的态度和观念。
这一点可以在他对儿子周海婴的教育中看出。鲁迅49岁的时候才有了儿子周海婴,他十分溺爱海婴,给儿子取名字的时候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表达了自己对上海深厚的感情。但又说如果儿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便可以随时改掉。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到现在也有许多人不接受。更何况是自己花费了很大心思给取的名字。鲁迅给了儿子足够的尊重,顾及他自己的心理。也鼓励儿子去钻研玩具,释放了儿子的天性。
鲁迅曾经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而周海婴也成为了他期望的那样。可见,鲁迅的儿童教育是成功的,他的儿童教育观念也是正确的。读书讲究理解,对待孩子讲究尊重,释放天性,注重陪伴。
这些观点在今天也仍有借鉴价值,留给孩子最美的童年,留给孩子不走弯路的学习,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我。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