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幼儿教育 > 正文内容

0-3岁幼儿教育指南_0到3岁幼儿发展教育指南

幼儿教育16002023-01-07 19:50:45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文章目录: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

0-3岁幼儿教育指南_0到3岁幼儿发展教育指南 第1张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 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问题,是家长们都会着重关心的,大家也都知道宝宝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以下是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1

第1个月

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

早教关键词: 竖抱观景物、抓握听音。

第2个月

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

早教关键词: 蹬踢彩球、俯卧抬头。

第3个月

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到一起。

早教关键词: 拍打吊球、用肘卧撑。

第4~5个月

会翻身,会大笑,发出单音节,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

早教关键词: 注视小物体、拉坐。

第5~6个月

有支撑能够独立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

早教关键词:

5个月单手握物、学练180度翻身;

6个月骑马唱歌,咀嚼饼干促长牙。

第6~7个月

可以自己坐、能够灵活翻身、手眼协调配合较好、表情更丰富。

早教关键词:

理解不的含义(一旦理解了就会发现“不”不好使!)、坐稳。

第7~8个月

开始爬行、学习两指抓、发出的声音增多、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增强。

早教关键词: 连续翻滚(这个好玩呢)、看图识物。

第8~9个月

可以扶物站立、喜欢敲打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手部动作更加灵活。

早教关键词: 爬行(算是一种打扫做家务)、用勺盛食。

第10个月

能够站起来、偶尔可以走几步、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水、喜欢看人玩耍、还不愿与人分享。

早教关键词: 拾物入瓶、自己捧杯喝水。

第11~12个月

能够扶物行走、手指灵活性大大增强、会翻书、变得好动、能说简单的单字、联想能力增强。

早教关键词: 辨认颜色、感知圆形的游戏。

第12~15个月

学会走路、会弯腰捡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简单交流、记忆力很好、开始有自己的主意。

早教关键词:

12个月学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趣识身体部位;

13个月认识两个、打节拍、做动作(同手同脚了?);

14个月玩套塔、滚球游戏 ;

15个月挑珠子、逛超市,长见识。

第15~18个月

喜欢尝试自己洗手、洗脸、能控制大小便、能够自如蹲下,能说简单的句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喜欢模仿。

早教关键词:

16个月数手指(明明长了10个手指,怎么数都是8个)、照镜子、指部位;

17个月拼图成方圆、搭积木;

18个月认识物品用途、用碗倒米(好玩!就是玩多了会被嫌弃)。

第18~21个月

能够搬动小物品、萌发10颗乳牙、身体平衡力发展良好、能够跑跳蹲、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自己一些意愿和要求、创造力增强。

早教关键词:

19个月数数和写数(数学来啦!愁死!)、背儿歌;

20个月玩沙、吹乒乓球;

21个月鼓励开口表达、听音辨人。

第21~24个月

走路稳稳当当、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如洗手、上厕所等,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浇花等。

早教关键词:

22个月记住家人名字、倒水入瓶;

23个月上下,大小的概念、学用筷子吃饭(哪个宝宝都会纠结吧);

24个月尝味道、唱歌(有没有音乐天赋?)。

第24~30个月

行走自如,能独立穿衣服、折衣服,也可以做些家务,如擦桌子、擦鞋等,语言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跟别人展开对话。

早教关键词:

25个月分清早晚、自我介绍(性格开朗还是内向?);

26个月认识相反概念、了解物品用途;

27个月识别气候变化、分清左右(好难……);

28个月吹肥皂泡、说请谢谢;

29个月涂涂画画(妈妈有的擦了)、转述悄悄话;

30个月接电话、捉迷藏。

第30~36个月

可以独立做切、洗、种植等工作,可以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学习社交,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招呼了,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各项运动能力已经很强了。

早教关键词:

31个月闻味识物、做做小帮手;

32个月随意涂画(墙上要遭殃了)、补好撕破的书;

33个月猜谜语、对反义词;

34个月洗手绢、分享美食;

35个月宝宝讲故事、剥毛豆、摘豇豆 ;

36个月学习折纸、参观幼儿园(这里就要开始“社交”啦)。

看完这些,相信爸妈们对宝宝的发育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奶爸知道,在带宝宝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细节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具体问题欢迎大家在底部留言。

0-3岁,是宝宝最佳的教育时期,将来的智商水平、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各位爸妈们莫要忽视了这段关键时期。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2

儿童语言发展

? 交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聆听和交谈,我们和别人分享信息。交流方式有很多,不仅仅是说话。事实上,交流方式比我们想像中的多。除了说话,我们也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身体语言来交流。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应利用各种技能交流,并适应新的情况。

小儿出生后,全身的形态发育即告完成,但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完善却有待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生儿的脑重约370克,6个月时达到650克,两岁时增加至900-1000克,7岁时接近成人的脑重量,达1500克。

小儿的感知发育、运动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特别是语言发育,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完善。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人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但达到一定年龄后,这种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

孩子一出生就学着和别人交流。他们不断的倾听,不久以后他们就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了。孩子模仿他听到的声音说话。半岁以前语言理解已在进行。一般2岁就确立了语言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的语言获得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理论上讲最晚要争取在1岁前发现并开始治疗和训练。

7岁以内的聋儿正处在听觉、语言、智能等诸方面发展及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早期干预,即早发现、早佩戴助听器、早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其听觉言语功能。庆幸的是,目前国内开始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孩子听力是否有问题通常会发现的比较早。

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很难学习交流,因为他听不到声音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声音。如果一个孩子有听力损失,那么他的语言发展通常被推迟,研究表明,那些有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孩子也能学会说话。越早症断出听力损失越好。

0到3岁儿童发展指南主要内容3

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

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0一3岁幼儿发展指南

一、起跑线是全面发展的起跑线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忽略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性未得到充分的尊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丧失了科学教育的立场带着孩子学着不感兴趣的知识,做着不愿意做的功课。其实我对这个“拔苗助长”观点真的是不赞同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应该以玩为主,让他们在以后成长的路程中对童年的回忆都是愉快的,而不是无趣的。但是现在的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更加优秀不得不让孩子从小就每天都生活在繁重的学习中,让我都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怜。近几天我认真的阅读了教育部发的《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非常同意《指南》中提出的严禁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但是家长们在看到《指南》中提出的这种做法真的能做到吗?其实我自己也不能免俗。我也想呼吁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多一点玩的时间,让孩子们真正能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就是这句不输在起跑线,让孩子的童年都失去了童真和乐趣。家长们见到面最多的问题也就是你家孩子学了什么在哪学的?好像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习课外的东西,那就真的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指南》中指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里的起跑线并不是社会家长热衷的知识学习艺术学习的起跑线,而是全面发展的起跑线,如果太急功近利那会压抑孩子学习兴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拨苗助长,那是非常肤浅动作。其实我对这个观点真的是不赞同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应该以玩为主,让她们在以后成长的路程中对童年的回忆都是愉快的,而不是无趣的。但是家长们在看到《指南》中提出的这种做法真的能做到吗?其实我自己也不能免俗。但我还是想呼吁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多一点玩的时间,让孩子们真正能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二、教育孩子如同种树,要循序渐进

《指南》中也指出0-3岁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形象阶段,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知、体验。故教育应从孩子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书本中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另外也读出另一层含义:虽然玩,但不是没有目的的乱玩,要在玩中有所学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但又让孩子们不抵触不厌烦学习。《指南》中阐述了科学育儿的教育目的,我觉得让我们家长非常受用。首先孩子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然后再谈其他。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数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就有6个人来疼来爱,当然就不可避免地让她们养成了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个性,也让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柔弱。前些天我家王睿生病带她去医院的时候,那医院里生病的孩子就比比皆是。我就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都那么娇气呢,动不动就生病。所以我提倡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让孩子得到适宜的煅练,加强体质。我在这方面也做的很不够,以后一定要改进,不能让宝贝们都成为温室的花朵。还有现在的孩子都特别懒惰,自己明明能做的事都喜欢喊别人代做。但凡我看到张恒睿有这样的现象时我都立即制止,并教育她不能偷懒,还经常让她帮我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定要培养她们的独立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他们一生。

0-3岁儿童发展指南

0-3岁儿童发展指南

0-3岁儿童发展指南,孩子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从出生到3岁, 宝宝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应当怎么做,家长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意义格外重要,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0-3岁儿童发展指南

0-3岁儿童发展指南1

在0~3岁阶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意义格外重要。同时,对儿童来说,影响其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多层次、多性质的;

尽可能地将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因素包容进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家庭和社区作为直接影响婴幼儿的重要生态环境,理应被纳入早期教育的范畴。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正是在重视家庭、社区作用的趋势下,成为当今世界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对0~3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管理已由卫生部门或福利部门主管,转变为由教育部门主管,从管理上理顺了关系。

0~6岁学前儿童教育的一体化,使原本以散居家庭养育为主的0~3岁儿童教育模式转化为由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保育和教育相整合的教育模式,使0~3岁和3~6岁这两个年龄段之间产生了自然的衔接。

同时,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程度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社区”的概念逐渐被强化。

0-3岁宝宝的大脑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此时宝宝的逻辑思维以动作思维为主,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考。

动作思维一般是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在抽象逻辑思维产生之前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儿童在掌握抽象数学概念之前,会用手摆弄物体进行计算活动,这就属于动作思维。

随着宝宝好奇心的.增强,肢体发展的需要,社会探索的不断增加,他便开始从实践中慢慢了解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他的大脑也开始逐渐思考动作的目的并学着支配、控制自己的动作,同时积累着经验。

如:两岁左右的宝宝,看到桌上有一个漂亮的娃娃,想拿却又够不着。这时,有的宝宝便会一边叫、一边无意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拽到了宝宝的面前。当TA经历了这个过程,TA便掌握了借助其他事物来实现自己愿望的逻辑。

0-3岁儿童发展指南2

0-3岁儿童发展规律

1.视觉敏感期:

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不要错过宝宝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2.口的敏感期:

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和触觉的过程。一般是在0-1岁出现。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据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大而不会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3.听觉敏感期:

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4.手的敏感期:

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手的敏感期到来时,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个月的幼儿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着智性的目标。

5.空间敏感期:

一般是在1岁前出现。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

6.细小事物敏感期:

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7.秩序敏感期: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8.模仿敏感期: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9.自我意识敏感期: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10.执拗的敏感期:

可能源于秩序感,解决儿童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11.玩水,玩沙敏感期:

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12.审美和完美敏感期: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出现在执拗敏感期之后。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用心去体察每一次不满,并尽量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13.走的敏感期:

走的敏感期大约从7个月出现。上下坡是每个孩子都有的重要敏感期,是走的敏感期的典型表现。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一岁左右出现。

14.音乐的敏感期:

呈现出螺旋状发展过程,最早的幼儿喜欢节奏,2岁时就能把握好节奏,到了3,4岁时,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5,6岁时,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

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旋律较为复杂的音乐,6到8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这些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15.语言敏感期:

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

“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教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回答。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0-3岁儿童发展指南3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和生活范围的扩展,3岁左右宝宝的观察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状态,那么,下面一起来看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常见颜色;能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

婴幼儿能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但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重复,也多遗漏。

婴幼儿通常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观察受情绪影响较大。

无意想象占主导

3岁左右的幼儿会玩想象性游戏,但此时孩子的想象简单,是无意的、自发的。

想象的主题多变,不能按一定目的下去,容易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

不能把想象的事物跟现实的事物清楚地区分开来,因此常被人家误认为是说谎。

幼儿以想象为满足,想象常常并不指向于某一预定的目的,而是以想象过程本身为满足,故富有幻想的性质。

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

其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质。幼儿思维的进行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动作。只要让婴幼儿的活动对象和动作一转移,婴幼儿的思维也就会随之转移。

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程度的概括,还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婴幼儿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婴幼儿思维的范围具有狭隘性,思维的内容具有表面性,思维持续的时间具有情境性,

婴幼儿往往认为事物的概念和规则是固定的、单一的、不变的。因为认知的局限,有时会表现出执拗甚至违抗。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2

记忆具有无意性、暂时性、情绪性

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岁左右的幼儿还未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因此有意识记忆较弱。婴幼儿的记忆还很难服从于某一有目的的活动,而更多地服从于对象的外部特征。

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自然而然地记住。婴幼儿的再认和再现能力弱,记忆内容在其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幼儿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两岁儿童的活动:

给物体进行分类;在日常对话中使用概念词, 近远,上下,里外,空满,前后等;每天重复读一首简单的童谣,让他自己练习说;

每天早晨说一说当天星期几和你当天打算做什么;每天读书给他听,可以选择一些很容易猜出下文的书,在你还没知道下文之前,他可能在“读”给你听了;

有时候问一问孩子的意见;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蜡笔尽情涂抹,然后让他告诉你画的意思;

可以教他数数;让他做布置桌子之类简单的家务,他肯定很高兴帮忙,布置东西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数餐具和餐巾的数量;让他把一些圆环套在柱子上,可以在柱子上弄一些突起稍微增加一点困难。

0-3岁婴幼儿教育指南

爸爸妈妈,你们对宝贝的认真与关爱是众所周知,可是,你们真的了解他(她)吗?0-3岁婴幼儿宝贝的需要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0-3岁婴幼儿 教育 指南,欢迎阅读!

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

1.关爱 儿童

满足需求

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创设良好环境,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尊重婴幼儿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2.以养为主

教养融合

强调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发展的基础。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应把儿童的健康、安全及养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保育与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保中有教,教中重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促进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3.关注发育

顺应发展

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在教养实践中,要把握成熟阶段和发展过程;关注多元智能和发展差异;关注 经验 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学会尊重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能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

4.因人而异

开启潜能

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差异为基础。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人生许多良好的品质和智慧的获得均在生命的早期,必须密切关注,把握机会。要提供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验,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的学习情景,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0-3岁婴幼儿教养内容与要求

(一)新生儿

1.提供自然睡眠的条件。保持房间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洁净温馨。

2.按需哺乳。面带微笑注视新生儿,经常对新生儿进行肌肤抚触,与其交谈。

3.为新生儿勤洗澡、勤换衣裤和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细心看护,经常对新生儿的皮肤、大小便、脐部、眼睛等进行观察。

4.提供适量的视听刺激,让新生儿常听舒缓柔和的音乐声、玩具声和讲话声,常看会动的玩具和人脸等,适宜距离为15—30厘米。

(二)1-3个月

1、顺应婴幼儿的生理节律,逐步形成有规律的哺乳、睡眠。及时添加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剂。

2、在适宜时间内进行适宜的户外活动和户外睡眠,让婴幼儿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3、提供便于抓握、带声响、色彩鲜艳、无毒卫生的玩具,帮助婴幼儿练习俯卧抬头、目光追视、抓握、侧翻等动作。

4、经常面对面地和婴幼儿逗引交流,引发其对亲近的人和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促使其情绪愉快,培育母婴依恋亲情。

5、悉心辨析哭声,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婴幼儿不同需要。

(三)4-6个月

1.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养成其自然入睡、有规律睡眠的习惯。

2.按月龄逐步添加辅助食品,逐渐形成定时喂哺的规律。

3.帮助婴幼儿学习翻身和靠坐,练习主动伸手抓握玩具、双手扶奶瓶等动作。

4.提供婴幼儿辨认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的机会。

5.帮助婴幼儿学习辨别亲近的人的声音,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6.引发婴幼儿对熟悉的音乐有愉快的情绪反应。

7.在盥洗中,引导婴幼儿乐意接受洗脸、洗手、洗屁股、洗澡。经常保持其手、脸等处皮肤的清洁干燥。

(四)7-12个月

1.逐步形成婴幼儿定时睡眠(白天3-2次,一昼夜15-13小时)的习惯。

2.逐渐提供各类适宜的食物,让婴幼儿初步适应咀嚼、吞咽固体食品,尝试用杯喝水、用勺喂食。

3.鼓励婴幼儿配合成人为其穿衣、剪指甲、理发和盥洗等活动。引导婴幼儿学习坐盆排便,对大小便的语音信号有反应,帮助其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4.让婴幼儿练习独坐、爬行、扶站、独立站、扶走,以及捏拿小物件,两手配合倒物等动作。

5.用简单的词和指令刺激婴幼儿用表情、动作、语音等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指认五官等)。

6、引发婴幼儿跟着音乐节律随意摆动身体。

(五)13-18个月

1.停用奶瓶吸吮,提供杯子让婴幼儿喝水(奶),顺利度过离乳期。

2.帮助婴幼儿学习用语言或动作表示大小便。提供适宜的坐盆,使其逐步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3.提醒婴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擦嘴。吃饭时自己学用小勺进食,形成定时、定位、专心进餐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独立行走、下蹲、转弯、扶栏杆上楼梯等。

5.为婴幼儿提供其喜欢的玩具,让其进行摆弄和装扮等活动。

6.鼓励婴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7.提供机会让婴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

8.帮助婴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婴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19-24个月

1.让婴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盥洗时帮助婴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3.鼓励婴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

4.提供机会让婴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行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

5.鼓励婴幼儿辨别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别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

6.鼓励婴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听 故事 、学念儿歌。

7.提醒婴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8.引导婴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

(七)25-36个月

1.养成婴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婴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婴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机会,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婴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机会,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让婴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机会,帮助婴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内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始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婴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婴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0-3岁婴幼儿教育组织与实施

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家庭中进行。

(一)托幼机构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营造清洁、安全、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馨宁静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充分考虑给婴幼儿留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爬行自如的、适合进行独自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的空间。空间要有相对开放的区隔,隔栏要低矮。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

3.提供数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玩具材料应逐步提供,并以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婴幼儿以舒适随意之感,便于自由选用。

4.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其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

5.观察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的需要,把握其情绪变化,尊重和满足其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

6.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 方法 ,因人而异地为其发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7.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

8.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张。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主动与其交谈。

9.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长,适当创设语言交流、音乐感受及肢体律动等集体游戏的氛围,引发其模仿学习。用轻柔适宜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简短明了的指导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婴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愉悦。

10.日常生活中各环节的安排要相对固定,内容与内容间要尽可能整合,同一内容应多次重复,但一项内容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以个别、小组活动形式为主,尽可能多地把活动安排在户外(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进行。

11.开展家园共育,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12.为不同月龄婴儿的父母提供早期教养服务。在尊重家长不同教养方式的前提下,给予生活养育、护理保健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

(二)家庭教养活动的操作与实施

1.创设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渐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2.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3.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提供较大的、安全的活动空间。选择空气新鲜的绿化场所,开展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游戏和体格锻炼,尤其保证冬季出生的孩子接受日光浴的时间,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4.根据孩子不同月龄的特点,提供安全卫生、刺激感知觉的、满足其活动需要的材料或玩具;提供能够发展孩子联想的日常生活用品、图片、自制或成品玩具。活动中细心照看。

5.重视母乳喂养,参照月龄,按孩子需要提供适量奶、水,逐步添加辅食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补充剂。逐渐提供适宜孩子锻炼咀嚼、吞咽能力的半流质食品和方便其手抓的固体食品,锻炼其咀嚼及吞咽能力。注意个别差异。

6.在家庭中应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提供干净卫生的便器,悉心观察孩子的便意,给予及时回应。教会孩子以动作或语言主动表示大小便,逐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7.保护孩子的眼睛,注意室内光线,经常移动玩具摆放的位置,防止其斜视等。注意观察孩子凝视物体时的眼神,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8.注重孩子的口腔卫生,按不同月龄用纱布或专用牙刷,为其按摩牙床或清洁口腔。

9.提供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安全适合、宽松的棉织衣物和大小合适、方便穿脱的鞋袜。

10.提供练习生活技能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如手扶奶瓶、吃饭、学习穿脱衣裤和鞋袜,对其依靠自己努力的行为表示赞赏。

11.父母应保证每日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如目光注视、肌肤接触、亲子对话等。学会关注、捕捉孩子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新行为,做到及时回应,适时引导,满足孩子的依恋感和安全感。

12.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伴随具体的环境和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简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

13.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多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进行亲子阅读,并鼓励孩子用语言大胆表达。

14.让孩子倾听和感受不同性质、多种类型的音乐,注意播放音量,次数适度。经常与孩子一起唱 童谣 、歌曲。引导孩子感受音乐时表现各种动作。关注其对声音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5.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孩子大胆涂画、撕贴,对其表现出的想象和创造力表示赞赏。

16.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提供适合的玩具,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满足其角色扮演的愿望,鼓励孩子的自主行为,激发其探索周围生活的兴趣,帮助其积累各种感知经验。

17.创设与周围成人接触和与同龄、异龄伙伴活动的机会,帮助孩子感受交往的愉悦,积累交往的经验。

18.注意观察和顺应孩子情绪,理解7-12个月的孩子怕生、25-36个月的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现象,提供其表达情绪情感的机会。

19.选择身心健康、充满爱心、仪表整洁、具有一定 育儿知识 技能的照料者。

20.家庭与育儿机构之间、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及时沟通,相互协调,保持教养要求、方法的一致性。

21.家长应具备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家庭中设置并经常清理“儿童保健药箱”,及时处理意外突发的小事件。掌握儿童急救医疗地点和联系方式,发生意外时及时求助,保障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22.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发育检查,预防接种。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社区卫生、教育、 文化 等资源,主动了解育儿知识,并参加育儿讲座、咨询等各种学习活动。

0-3岁婴幼儿观察要点

0-3岁婴幼儿发展水平“观察要点”,由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四方面组成。保教人员和家长应掌握0-3岁婴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内容,并自如地运用至日常教养中,促进每一个0-3岁婴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于遗传、营养、教育等因素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就个体本身而言,其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家长在观察孩子的行为时,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对异常行为,应及时就诊、及早矫治;另一方面,应注意分辨其是偶发行为(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还是稳定行为,对发展中正常的新行为,应及时提供刺激,促使其向稳定行为发展。

家长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正确、科学地对待观察活动和观察结果。

猜你喜欢:

1. 0至3岁婴幼儿教育游戏

2. 01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法

3. 0-3岁亲子活动方案

4. 0-3岁育儿知识大全

5. 0-3岁早教童话故事7篇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jiaoyu/youer/3676.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