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1、这与形势政策报告的内容有关。
2、形式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3、领导干部是决策者,对于一市一地乃至一国的情况比较了解,通常有着丰富的政治和人生阅历,通过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让学生们了解“顶层设计”的战略考虑,从而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4、除了形势政策报告,《意见》提出,领导干部上讲台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如工作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进校园等方式,不断探索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新形式、新途径。
5、领导干部作形势政策报告,有效弥补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视野与信息掌握度上的不足,对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第一时间给出权威回答,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6、同时,领导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了解高校师生,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对于未来相关决策也有所助益。
7、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动问答等环节,可以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让高校学生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一、关于政策部分
如何理解考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现阶段重大方针政策”?
①重点注意“现阶段”这个界限。“现阶段”到底是多少?我认为三年是合适的,所以切忌只复习今年的政策。
②政策的到底都包括哪些?一般指我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安全、民生等方面的宏观政策。
二、关于时事部分
1—12月份的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目前的复习,我们只是接触10月份之前的时事,但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忽视12月份的一些重要事件。如12月份将召开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三农工作会议。
三、关于试题构成
形势与政策选择题所占的分值为6分左右,基本上为两道单选题、两道多选题。
四、浅析命题规律
①国内政策部分,考试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上。比如,年度间召开的重大会议(十八大)、胡温在重要场合的讲话。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2.了解形势与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当前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开阔学生视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形势与政策课总计32学时,课内专题讲座24学时,社会实践8学时。课内专题讲座在大学一、二年级进行,每学期讲座2个专题,共计8个专题。社会实践在大学三年级进行,按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开展。
4.大学一年级通讲专题,大学二年级选择专题。每个专题讲座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课上做好学习笔记,课下完成心得体会。没有按时参加的同学请利用其他时间补上相同或其他内容的讲座。
5.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包括平时表现、上机考试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分值。平时表现按形势与政策课学习手册记录的内容分类后给出分数。上机考试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课上讲座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社会实践按相关具体要求给出分值。
势与政策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这对于提高高职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形势政策课的课程示例
1、题目: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走向以及中国的对策 指导教师:马轶伦老师 请同学提前到指定地点参与讨论,并根据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发言稿,避免学习手册最后一页专题研讨空白,当然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再对发言稿进行补充、添加。
2、题目:打造生态文明的“生命共同体 ”指导教师:陈肖东老师 请同学提前到指定地点参与讨论,并根据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发言稿,避免学习手册最后一页专题研讨空白,当然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再对发言稿进行补充、添加。
3、题目:人际困扰与积极关系 指导教师:应兆升老师请同学提前到指定地点参与讨论,并根据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发言稿,避免学习手册最后一页专题研讨空白,当然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再对发言稿进行补充、添加。
参考资料来源:大连理工学院 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自“05新方案”公布实施以来,教育部多次下发重要通知,并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讨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作为高质量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如何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心,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从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对于我校(中原工学院)而言,自从1991年就已经开始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但此时并未列入课表,采取的是“专题讲座”形式。后来正式将该课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务处课表体系,每学期开设16学时(共8次课),并且我校是河南省极少数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小班教学的高校之一。20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围绕着解决《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我校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成功做法,提出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四化”体系,即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老师队伍专业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下面将重点介绍我校在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的途径与方法。
一、现状分析
了解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从全校范围内邀请部分师生进行座谈。根据积累的数据显示:很大比例的的师生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现在电视、广播、网络天天在讲时政大事,再开这样一门课程没有多大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就业没有多大帮助;认为教师就事论事,缺乏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有30%的学生不够满意。
针对这一调查情况,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分析,大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这门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直接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目前,多数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现在:第一,授课教师多为兼职,分布分散,不易统一管理。在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包括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以及行政部门的部分行政人员,过于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第二,教师队伍不稳定,随意性很大。在对授课教师资格的认定上,缺乏严格的审查程序。只要自己想上这门课,并已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经过并不复杂的试讲后,就都可以成为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是兼职,是否担课取决于他们本职工作的忙或闲。这样一来,随意性增大,不易统一管理。第三,缺乏稳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门课程的全国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一个教育教学要点,既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相对系统、稳定的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报告》作为参考教材,且还有很多时候没有征订。由省里主编的形势与政策统一教材由于是类似期刊性质的小册子,每月一期,因而没有纳入学校教材科的征订计划。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从思想上真正高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价值。它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的正确认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社会现实,并懂得去正确追求,才不会产生困惑与迷茫。它是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西方敌对势力瞄准我国大学生群体,不断进行西化和分化,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要靠大学生自己正确认识形势政策绝非易事。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都是重大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疑点,讲述是具体的、生动的,感染力强,学生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高校都应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其次,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定现机制。
《通知》中强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保证资金到位,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就是说课程的开设要正规,要有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程表,有固定的讲授时间和地点,有专人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对教师和学生考核的客观标准和依据。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把这门课程编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明确教学要求和课时数(每一学期16学时),进行统一排课,列入课表,以保证稳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实现教学时间课程化,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应付性,夯实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我们建议,课程最好集中在第6至13周内开设,前五周确定专题、集体备课,第15周左右考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授课内容的连贯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备课和阅卷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严格控制授课班级的人数。为了节省教学资源,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实行合班制,有的甚至搞“一拖几”(即一个主讲教室,几个多媒体教室同时看直播的形式),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一般把听课人数控制在150-200人。再次,坚持检查、考核。一是检查、考核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授课的情况、学生评教等,二是检查学生的到课、听课情况。采取随堂听课、学生访谈、学生座谈会、学生代表填写教学信息表等形式进行。通过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相信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这门课程的“边角余料”的位置。最后是完善考试制度。一是认真填写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包括考勤、课外作业、课堂听课情况。就是说,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态度上,占综合评定成绩的50%;二是期末考试采用小论文或其它考试方式,占综合评定成绩的50%;三是考试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表。
由上可以看出,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它需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任何一环的薄弱都会影响该课程的开展。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