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内容

初中法制教育课教案-初中法制教育教案100篇

中小学9002023-03-06 16:41:57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目录表

求《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

初中法制教育课教案-初中法制教育教案100篇 第1张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问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学日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许可的涵义;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2.识记: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违法的特征。

3.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运用

1.举例说明: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教学内容

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

(1)行政与行政法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插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地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行政违法的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三1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识

1.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3.理解:我国民法的摹本原则;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运用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担保的运用。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墓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经济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企业的分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税收的种类;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识记:企业设立的条件;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理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扒法律责任;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运用

1.举例说明:企业与其他法人的主要区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教学内容

1.规范市场主体 依法设立企业

(1)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设立企业的必备条件。

设立企业的禁止条件。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主体。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加强质量监督 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3.加强税务管理 自觉依法纳税

(1)税收与税法

税收的种类。、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征收法

流转税法。

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管理。

税款征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4.履行劳动合同 强化社会保障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发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3.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事责任能力。

运用

1.举例说明: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2.实践体验: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犯罪

(1)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客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进行分类。

2.刑罚

(1)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六)专业法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七)诉讼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沂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3.实践体验: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足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问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3.活动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4.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进行辅助教学。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

│序 号│ 课 程 内 容│学 时│

├———┼—————————┼———┤

│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2 │

├———┼—————————┼———┤

│ (一)│宪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经济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专业法 │ 3 │

├———┼—————————┼———┤

│ (七)│诉讼法 │ 6 │

├———┴—————————┼———┤

│ 复习考试 │ 2 │

├—————————————┼———┤

│ 机动 │ 2 │

├—————————————┼———┤

│ 合 计 │ 36│

└—————————————┴———┘

法律基础知识一般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36课时,其叫J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

法律基础知识课教材,由教育部统—组织编写,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用后由教育部组织审定。

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教材

2.教材的范围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

3.课本的规格

课本作为实施教学大纲的基本工具,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该图文并茂,既有正文也有辅文、事例,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提供新颖活泼的版式设计,文中穿插思考题、判断题,力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通过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以考查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途径

评价应采用书画测评考试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具体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文书撰写和实践活动考查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评价分为“了解”、“识记”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知识和原理;“识记”指对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深入地把握。

运用能力分为“举列说明”、“分析判断”和“实践体验”三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反思 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 总结 经验 教训。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1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具体事例,初步认识。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远远不止是工厂的黑烟与汽车的尾气,还有很多。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下面请同学们 说说 。

生:工厂向江河排放废水。

生:人们向江河投放垃圾。

生:……

三、分析事实,深化认识。

请同学们针对上面的现象,说说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1、先说水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生:小时候我们能在门前的河里 游泳 ,后来被建工厂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进河里,有很多的小虫子在游来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还有一股臭味,非常难闻。

生:我们以前常在家门前的小河钓鱼,现在鱼少了,而且还会钓到一些头小尾大的怪鱼。

生:今年初在粤东一带海面出现的赤潮,科学家也说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

师: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喝水中毒的事。可见水源污染不是小事。

2、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也会危害我们人类,请举例说明砍伐树木造成的危害。

生:我们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所讲的就是黄河决堤,使得两岸人们叫苦不迭,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开垦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升高,黄河成悬河,洪水来时易决口。

生:还有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水灾,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使 雨水 得不到积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生:还有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少,比如大熊猫和老虎,有些动物甚至绝迹了。

师:由此看来,间接的环境破坏,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我们的生存。

四、联系身边事实,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所了解的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以及害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十分关心的。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要求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五、以后我们怎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呢?

要求学生讨论后汇报。

六、教师总结。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教室是靠大家共同营造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地参与学习环境的创设。

2.掌握一些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技能。

3.形成初步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装扮教室所需要的材料、工具有所了解,知道在装扮教室过程中,自己可以承担什么任务、怎样合作布置等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装扮好了的、充满童趣的、设计新颖别致的教室。这些取材于同年龄学生的真实的教室布置,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中的学生是如何装扮自己的教室的,激发装扮自己教室的兴趣。

难点:掌握一些参与班级环境布置的'技能。

四、教学方式、 方法 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创作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的舞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与快乐。

五、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具有启发性的、装扮好了的教室资料,准备一些可以用来布置教室的材料。

学生:参观学校里的其他教室。分好小组。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参观了学校里其他教室,能说说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教室吗?

2、现在,你们再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觉得怎么样?

3、想不想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出示课题:装扮我们的教室

(二)出谋划策

过渡:要想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又漂亮又整洁,你有什么好点子?让我们学着书中的小朋友,一起来出出主意。

1、观看书中图片,说说图画告诉你什么?

2、学生交流。

师归纳板书:教室里扔些什么?

教室里的角落怎么利用?

班级的特色在哪里?

我能做些什么?

3、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对以上一至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4、全班交流。

教室里扔些什么?(书法、绘画、纸工等学生作品,小型动植物、图书、奖章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

教室里的角落怎么利用?(图书角、生物角、卫生角、学习园地、争章园地等)

班级的特色在哪里?(很多小朋友喜欢研究植物、昆虫等,有些小朋友写的字特别漂亮,有些是小小画家)

我能做什么?(我可以收集一些材料;我愿意从家里带来一盆花;我会画画,……)

(三)制定方案

1、观看图片,你喜欢其他班级的教室布置吗?说说你喜欢的地方。

2、分组制定装扮计划,讨论所需材料、工具,以及每个小组成员所承担的工作。

(四)布置任务

这节课上,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装扮教室的法子。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小组内布置的任务,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

(五)欣赏成果

1、欣赏教室里的布置。

2、介绍自己在装扮教室过程中做了什么。

(六)交流感受

1、小朋友,通过大家的劳动,我们的教室已经焕然一新,说说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感受。

3、分享经验,交流在布置教室过程中发生的小 故事 。

(七)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动脑想,动口讨论,动手操作,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那么整洁又漂亮,今后,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教室,每个人都做班级的小主人。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 教育 ,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 日记 。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边交流,电脑一边展示日记中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其作用)

3、触类旁通学习 其它 的交通标志。

(1)电脑展示各种交通标志。

(2)有的电脑展示,有的请同学说后再展示。

(3)引入: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是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我们要不要听他们指挥呢?(回答要),但我们还要听谁指挥?(交通警察、同时出示文中交通警察的图片)

4、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做到交通安全,一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一要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和识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图案,理解它们代表的意义,按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各守其则,我们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保证,交通才会有秩序。

5、引言:为了保证交通安全,除了上边这些必要交通技术 措施 外,国家还用法律的形式,

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交通法规”。

三、学习“交通法规”一段 文章 。

1、指导学生阅读后,告诉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是国家于1988年8月1日施行的,是全国统一的交通秩序管理的基本法规。它不仅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而且对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法规的内容十分全面和详细,在这里我们仅就与我们有关的部分摘录,供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2、叫学生边读边议。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法律条款?

(2)制定这些条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让学生要据亲身体验,或者听到、看到的事例,踊跃发言,畅谈制定这些条例的道理。

3、利用电脑展示插图,启发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内容,使他们懂得哪些行为是应该学习和遵守的。

四、模似从学校到书店的活动,其中设置了许多“关卡”,让学生实践。

五、总结:

通过 “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学习,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还能从法律的高度去理解交通法规的意义。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已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边播放音乐)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火灾报警常识

2、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过程设计: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掌握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问题导入:当火灾袭来,你如何逃生?

教师活动:给出几种火灾现场情形:

1、家住一楼,家外着火,火小烟大,情况紧急。

2、家住二楼,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3、家住高楼,楼有电梯,家外着火,火大封门。

4、电线老化,室内着火,明火烧身,危在旦夕。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火灾现场情形,制定相应逃生方案。

(二)常识介绍

1、火灾报警须知:(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___单位、__区__街__号发生火灾,___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_______。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2、学习自救知识:(flash演示——幻灯片小结)

I)、火灾发生后,如何逃生。

一旦火灾降临家庭,应抓紧时机进行扑救。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值得注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扑救。若发现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说清楚家庭详细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生时机。

如果火不但封了门,窗外也是一片火海时,应将门窗全部关闭,用湿棉被、毛巾、衣物等封堵门窗,同时采取打电话、敲打脸盆、向窗外抛东西等手段吸引外部人员注意,以便获救。

逃离途中切记不可使用电梯。因为火灾中线路常被烧坏,会使你被困电梯中无法逃生。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II)、身上着火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三)组织学生研究探讨火灾时人心理与行为的误区

错误的逃生模式。

1、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2、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3、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4、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5、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时的人们也不要跳楼、跳窗等,而应另谋生路,万万不可盲目采取冒险行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摔下地狱。

(四)教师引领学生重新设计逃生方案

(五)小结:(教师放flash短片,同时总结)

水火无情,当有灾害发生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因地制宜,恰当地运用逃生自救的方法,保证自身的安全。中学生遇到灾害不应该袖手旁观,但一定要以保证自身生命安全为前提。

(六)作业:制作一期防火自救的墙报。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5

教育目标: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 案例一:

20__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 法律知识 就非常的必要。

4.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伟是一位初中生,平时就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边的 广告 语“当你有困难或麻烦时,请你拨打110”,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因钥匙丢失,无法进家门。赶来的警察识破了他的谎言,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责令其父母严加管教小伟。一向娇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很好地批评和教育小伟。而小伟却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产生了畸形的报复心理。从此,他经常拨打“110”,进行干扰或谎报假警,一个月竟多达三十多次。终于在一次利用磁卡电话进行假报警制造恶作剧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小伟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案例三:

闵某,15岁,是河南省岁三县某中学负责纪律的副班长,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时潘某说话,闵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头上。沈某挨打后就骂闵某,两人并发生撕打,被同学拉开。10月18日中午12点多钟,闵某约沈某在后山谈发生争执的事,沈对闵的“权威”仍不服气,闵某认为沈没有把他这个副班长放在眼里,一拳将沈打倒在水沟里,并用削笔的小刀在沈某颈部划了两刀,当沈某求饶时,闵某又抓起一把土塞进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带将沈某勒死。闵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近,闵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案例四:

武汉市某中学林某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该校钟某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林某的同学张某、宋某正好目睹钟某所为。林某得知钢笔被钟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钟某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学校多次做工作,钟某依然不肯归还。林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 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 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 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 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 麻将 ,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3、 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你从今天的班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以此为题写一篇周记。

2022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 学校德育2022年度工作总结5篇

★ 2022德育工作总结10篇

★ 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 2022幼儿园教师德育心得

★ 2022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10篇

★ 2022年小学学校工作计划五篇

★ 2022学校工作计划【5篇】

★ 2022小学教师师德个人工作总结最新10篇

★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022春季5篇

★ 2022年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计划10篇

人民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两篇

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

对违法说不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掌握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避免违法犯罪。知道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做到警示自我,保护自我,防患于未然,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第一框什么是违法

一、违法的含义

1、违法,是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2、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违法的分类

对公民而言,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后两者为一般违法行为。

三、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犯罪的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

3、依照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五、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违法不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第二框警惕不良行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

冲动性犯罪、模仿性犯罪、从众性犯罪及报复性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好奇心、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盲目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弱

2、家庭、教育、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如何克制和矫治不良行为

1、提高自我认识,清楚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动切断诱因

2、要乐交诤友,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陶怡高雅情趣

3、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磨炼坚强意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板书设计】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三、如何克制和矫治不良行为

第2课时

第三框学会正当防卫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二、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

1、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3、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三、紧急避险

四、构成紧急避险的要件

1、危险的紧迫性

2、避险措施的必要性

3、避险行为的合理性

五、课后作业: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一、正当防卫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

三、紧急避险

四、紧急避险的条件

维护消费者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利.

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消费者的九大基本权利来指导实际消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九项权利。

教学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相关的漫画、视频和案例,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第一框消费者的保护神

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材料引出课题。

二、消费者的保护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是一部专门维护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专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人们把它称为消费者的保护神。

第二框消费者的权利

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9材料引出课题。

二、消费者的9项权利

1、安全权

2、知情权

3、自主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依法获得赔偿权等......

第2课时

第三框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两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我国消费者的保护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我国消费者享有的各种权利.本框内容的教学是在前两框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当他们作为消费者,被侵权后,往往不知所措,如何维权?因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漫画,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谈体验与感悟,使学生在生成折情境中较好地掌握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知识,途径和方法,并且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

三、【教学手段】

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消费者维权漫画、图片、三鹿奶粉事件、与内容配合的mp3、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维权经历与故事、即兴表演维权情景剧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漫画欣赏《谢主隆恩》[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1、漫画中的这位消费者能找到做上帝的感觉吗?

2、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略

老师:不能,主要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消费者与经营者地位发生错位的现象(弱势群体,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尊重,上帝不上帝)。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错位的现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观看视频《三鹿奶粉事件》。

老师:近期,我国很地方报告多例婴幼儿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某种品牌的婴幼儿奶粉有关,大家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奶粉吗?

生回略。

老师: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心中肯定会些感受,哪个同学先来谈谈?

生回略。

老师:三鹿奶粉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消费者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生回略。

(设计意图:《三鹿奶粉事件》是典型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能感知到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事实,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步了解维权途径和方法、怎样维权作铺垫。)

(二)情景展示感悟与体验

教师:眼镜是我们中学生重要消费内容之一,就有这么一件事,中学生赵庆在某眼镜店买了副隐形眼镜,用后不适,眼睛红肿疼痛,经有关部门质量鉴定,这副眼镜为假冒伪劣商品请看同学们来即兴表演情景剧《眼镜风波》,好不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法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思品教师在教学法律教育部分的内容时,应选择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案例进行教学,将教学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与途径,巧设例巧设问,盘活思品课堂,激发学生思维。

一、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但教学案例选择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并不是多多益善。

1.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 正实现案例情境的“再现”,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学会运用理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较好地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好的表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并力争在讨论中说服对方。

3.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 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在已经经过实践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 的距离。

4.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它采取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知识。而且案例来源于活生生的现实,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内容生动有趣,没有那么多抽象的、复杂的概念、 理论。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具体步骤;

教学设计中没有统一的格式,主要以科学和实用为主。一般的教学设计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等。

从教学过程的结构要素来讲,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首先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且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客观性。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而定,不具有随意性。

(2)教学目标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

(3)要因材施教,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4)目标要有弹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创生性”中,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2)学生中普 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道德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教学难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依据: (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理论认 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3.选择教法

选择好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虽然“教无定法,乃为至法”,但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的教学方法却是有章可循、有共性、可 概括的。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选择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 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3)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因为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合 于某类教师而不适合于其他教师。(4)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 目的。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4.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学的程序和步骤。把各个教学步骤按一定的顺序衔接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作业布置等。 思想品德课改革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1)导入新课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 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欲望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时政热点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导入手段、方法和策 略。(2)新课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 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共识、共进。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的空间,组织学 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氛围。(3)课堂小结,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把 所学基础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正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课堂小结既是“句号”又是“问号”。在设计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又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运用“新知 识”联系自己身边的环境,简单分析身边的事情。(4)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教学有关的作业、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 少的途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而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体 验中、感染中、践行中逐渐形成的。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生活、实践的课堂还在拓展、延伸。所以,作业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问答题、简答题,不是课本知识的复 制拷贝,而是需要学生的思考、理解、运用和实践。如理论联系实际,自编作业;收集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漫画等资料性的作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义 务宣传等实践性活动的作业;成语典故的思考作业等。

5.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是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书面语言,在黑板上或多媒体课件上进行的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性活动。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它能够提纲挈领,指引目标;突出重点,深化理解;以一当十,启发思维;形象直观,强化记忆;以身示范,熏陶感染。教师设计板书时,一般应符合以下几项 要求:

(1)板书的目的要鲜明。任何板书的设计都是为了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板书设计。即使是同一内容,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板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

(2)板书的体系要完整,概括地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要用简练的文字、标题式的语言把教学的知识体系、理论内容和知识点反映出来。

(3)板书的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教学内容是一个有逻辑联系的统一体,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结构。板书要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层次,让学生通过板书就可概括地掌握教学内容。

(4)板书的书写要规范。一是要求字体规范,板书最好用规范的行书字,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用正楷字,不要写草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二是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下面是浙江省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温岭中学实验学校张凌峰老师,在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展示会上执教《身边的诱惑》(人教版)这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份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采用“五环探究递进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而教师则退居幕后“穿针引线”,通过相互情感的沟通完成教学流程。这份教学设计符合乡土化、整合化、学案化和弹性化的要求。

记得一份教育刊物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某校特邀一位名师来给教师上一堂政治示范课。这位教师对授课内容稍做准备,便从容走上讲台。一堂课下来,听课的 教师无不赞叹。赞叹之余,有人问这位名师这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可以说我只准备了一刻钟,也可以说我一生都在准备上好这堂政治课。”你从他的回答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三、法律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学设计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 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 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设计要乡土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 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 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学设计的乡土化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 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 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学设计发挥更大作用。 教学设计的乡土化使教学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学设计要整合化。

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 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学设计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 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学设计要学案化。

教学设计“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学设计“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 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 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 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学设计要弹性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 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 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 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学设计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 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 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 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学设计”中,原先设定的学习 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 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 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jiaoyu/zxx/9236.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