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 正文内容

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_(如果齐国统一了天下)

春秋战国5202023-03-17 14:59:08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篇目录表

05 | 荀子:为什么说两千年来,皆荀学也?

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_(如果齐国统一了天下) 第1张

说到先秦的儒家,我们一般都是孔孟并举。但是,先秦儒家还有一个人,跟他们俩一样重要,这个人就是荀子。

荀子的影响不在孟子之下,甚至有些观点还认为,荀子的影响超过了孟子!晚清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尖锐地指出:两千年来,皆荀学也!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之后的中国政治,都是荀子的学说当道。你想,秦始皇最欣赏的两位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嫡传弟子,我下一讲要介绍的汉代大儒董仲舒,继承的也是荀子。荀子的这些学生和传人,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基本格局。这么看的话,谭嗣同的话也不算太夸张。

既然荀子影响这么大,为什么在儒学系统里,一般人总是讲孔孟,很少有人提到荀子呢?

简单地说,因为荀子的儒学已经不纯粹了,他是驳杂的儒家。

稷下学宫

荀子的驳杂,跟他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荀子是赵国人,学问非常渊博。荀子五十岁的时候来到了齐国。当年的齐国和秦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和雄心。齐国的气质跟秦国很不一样。复旦大学的周振鹤教授写过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叫《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他说,齐国地处沿海的胶东半岛,和在陕西黄土地的秦国完全不一样。齐国有三个特点:第一,政治上不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是地方分权的五都制,有五个分散的政治、军事中心;第二,经济上不是农耕为本,而是重视工商业;第三,文化上不崇尚法家的大一统,而是多元的思想争鸣。从某种意义上说,荀子的思想,就是在齐国这种多元、开放的氛围中孕育出来的。

荀子来到齐国之后就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当祭酒,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相当于今天北大、清华的校长。齐国的国君相信,国家的竞争最核心的是人才的争夺,天下最聪明的头脑都聚集到我这儿来,就能成就霸业。所以从齐桓公开始,就创办了稷下学宫。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家主办、由各路私学入住、自由讲学的高等学府。在它的全盛时期,先秦几乎所有重要的学派,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通通在这里设下擂台,有一席之地。

在这样一所学校当校长,当然就不能只崇尚一家思想,得兼容并包。这么看的话,荀子像谁?我觉得,很像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荀子的思想,影响了其他各家的思想,同时,各种思想也反过来影响了他。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的门徒,但是他的思想其实海纳百川,融合了先秦各家的思想。

齐之以礼

驳杂归驳杂,荀子思想的主体依然是儒家的。跟孟子一样,他也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只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说了,孟子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荀子继承的是孔子的礼。荀子和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

孟子相信人性是善的,荀子却认为人性是恶的。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意思不是说天下的人都是坏人,而是说,人生来就有各种欲望。而善呢,是后天培养起来的,“伪”在这里不是虚伪,而是人为的意思。

孟子代表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荀子呢,代表了儒家现实主义的一面。荀子性格审慎,目光老辣,更多看到的是人性中的幽暗。人和动物一样,贪图私利,有各种本能的欲望。

怎么办?荀子就把希望寄托在礼上。

你想想,孟子是通过仁来实现礼,通过道德心灵秩序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荀子的思路呢,和孟子正好相反。他认为道德心灵秩序得靠社会政治秩序的约束,有了礼,才有仁。孔子希望恢复周礼,荀子继承的,正是孔子没有实现的宏愿。

礼为什么能够实现仁呢?

这是因为人性中除了恶的一面,还有“智”的一面。孟子一口咬定道德起源于善,但荀子摇摇头:不对,道德是起源于理性。人生来有七情六欲,但是人还有一种能力,是动物没有,人所独有的,就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理性。所以,个人的欲望不可避免,但是必须受到限制。这个限制就是礼。礼的功能,就是规范和限制人的欲望。

《论语》中有句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去引导百姓,以礼制去约束他们。你看,孟子与和荀子各自发挥了孔子思想中仁与礼的不同侧面。孟子推崇的是德治,荀子强调的是礼治。德治着重治心,礼治着眼治身。其实呢,儒家是治心与治身并重,内心与身体都在道德伦理的规训之中。只是孟子喜欢循循善诱,让你自己开窍,自觉成为一个守德的君子。荀子呢,则立下一套规矩,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最终成为君子。

礼的三大功能

回到开头的时候我提到的谭嗣同的话:两千年来,皆荀学也!谭嗣同这句话,其实是在批评荀子。他为什么要批评荀子呢?

谭嗣同批评的其实是从荀子的后学董仲舒那里发展出来的礼教。儒家的礼教,在一百年前的五四知识分子那里,受到了激烈的批判。我们都知道,礼教束缚人的个性,是牢笼。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礼也是多余的呢?

今天的研究者,已经开始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相信你也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就算在现代社会,礼也有它的价值。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除了用法律规范人际关系之外,还要靠一套文明的规则。在我看来,这个规则,就是礼。

那么,作为文明社会规则的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有三个不同的含义:第一是社会礼仪,第二是行为准则,第三是君子气质。

先说社会礼仪。你可能会想,礼仪不就是形式吗?形式太虚,玩点实实在在的不好吗?但儒家不这么看。儒家认为,礼仪不只是形式,它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比如祭祀,表达的是一种共同的情感。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甚至民族和国家,如果要有凝聚力,最要紧的是要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情感一定需要有一套固定的仪式来表达。为什么后代要祭祀祖宗?为什么两国足球比赛,开赛之前要升国旗、唱国歌?都是要通过礼仪强调集体的认同嘛。你我之间不是仅仅只有利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分享着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和共同的文化。你与我,还有更多同样的分享者,形成了有共同情感的“我们”。

再来说行为准则。规矩总是束缚人的,但却会让你表现适度,既有一定的自由,又不至于过分。儒家说,恭顺、谨慎、勇敢、直爽虽然都是美德,假如没有礼的规范,都会变味,成为缺点。恭顺而不知礼,就只是白白劳累;谨慎而不知礼,那只是懦弱;勇敢而不知礼,就变成了鲁莽;直爽而不知礼,一定会得罪人。所以,美德与缺点,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过分与不足一样,都害死人。好的美德,都是有尺度的,不走极端,讲究分寸感。这个尺度和分寸,就是儒家的礼,是一套行为准则。

最后,礼还是一种君子气质,就是彬彬有礼。当你熟悉了文化的礼仪、行为规则,烂熟于胸,外在的形式就内化为你不自觉的气质,礼仪人格化了。你举手投足、言语谈吐之间,都会流露出一种有教养的仪态。

小结

孔子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荀子和孟子沿着这个框架,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孟子是理想主义的,荀子是现实主义的。他们的区别,源自对人性的理解截然相反。

礼是什么?它可能是禁锢个性发展的牢笼,但是它同时也是让古代社会能够健康运转的文明法则。荀子的礼治,到董仲舒那里发展成了纲常礼教。

思考题

礼的含义之一是社会礼仪,让人产生集体认同。你所在的公司或者单位,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呢?

划重点

1.“性本恶”不是说天下的人都是坏人,而是说,人生来就有各种欲望。

2.礼和法一样,都是规范人际关系之外的规则。

战国后期,若齐国一统天下,历史会不会变得更好?

我觉得若是齐国统一了天下,历史可能会更好一些啊,因为齐国是一个开放性的国家,齐国很包容比起秦国的以武力治国可能会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且齐国信奉儒家和孟子之道,而且在齐国设有稷下学院,曾经出过不少的人才,如果齐国能统一天下的话,天下人应该会过好日子。

而且齐国有孟子,孟子的战略就是以天下人为主,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孟子的儒家思想也给齐国带来非常好的思想,主的是礼仪之邦,以文治国。孟子的思想是以柔和的方式和平化解天下各国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强盛的,万国来朝的国度。

孟子曾经给齐宣王说过,让他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然后勤劳政治,统一六国。帝王和大臣各司其职,君王主要考虑国家大方面的方针,而大臣负责按照君主统一的思想去治理天下。不得不说这个思想已经很超前了。其中提到了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这些都要君主去把控。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国还是有机会能治理好天下的。

但其实就是齐国不想称王,他只想自己贪图享乐。否则他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齐国有孟子在,就不会乱了天下,如果齐国强盛统一了六国的话,我想孟子的思想会带给天下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思想的统一,后面就不会混乱了几百年。也就是孟子的思想能让天下提前走完封建社会的道路。

如果齐国吧秦国灭了,那么今天的中国会是怎么样?

个人以为会比现在的情况还危险,甚至无法出现大汉那样的盛世。

首先,齐国没有认识到统治阶层使用一种思想统治全国的必要性,这样很难给后世统治者的“独尊儒术”这一类统一思想打下基础。要知道,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数千年百折复兴,有较为一致的思想根源是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对于齐国统一后会有大治的想法也不太可能,毕竟齐国本身就没有像秦国那样相对彻底的摆脱旧统治体系。这样的体系无法支撑庞大的帝国,一旦作为外敌的秦国消失了,内部的矛盾比秦国更激励的爆发。既有可能像晋国那样被氏族瓜分。

第三,齐国的剥削可能会比秦国轻。可能会略轻一点,但是贫 富 差距绝对会比秦国大,这样的统治阶级矛盾也会更激烈。

第四,齐国没有秦国那样强大的军事体系,这样很难抵挡匈奴的入侵。我们都知道秦之后的汉初匈奴异常强大。个人很难相信腐败、老朽的齐国军事体系能抵挡住匈奴的入侵,搞不好五胡乱华的噩梦还会提早上演。

要是由六国其中一个国家统一天下将会是什么样子?

魏国

魏国是战国第一位霸主,魏文侯斯也是古代明君英主之一,魏文侯之后魏国富不过三代,沦为二等国家。因此,魏国最有能力统一的君主就是魏文侯。假设阴晋之战后,魏文侯诏令吴起伐秦,一举灭掉秦国,吞并巴蜀。之后便是巴蜀加关中,中国历史最普遍的统一模式,魏国变成了大魏朝。

魏文侯后称魏王,君临天下再称魏始皇,魏始皇陵兵马俑,霸气有余!

魏文侯斯是一个选贤用贤的人,推崇西河学派,内有李悝变法,外有吴起治兵,因此魏朝国祚可保150年!

齐国

田氏齐国自齐威王图强,齐宣王残燕,齐闵王太跳被群殴。因此,齐国假设完成统一,齐宣王出兵燕国后,一举灭掉了燕国,以东方齐燕旧地为大本营,完成统一,称大齐朝!

齐闵王即位大统,君临天下齐始皇,怪怪的!

齐闵王是个穷兵黩武的人,所以他本人的统治长久不了。齐国是一个商业大国和文化大国,如果齐国的基本国策推行全国的话,必定人民生活略好,文化水平提高。缺点是军事略弱,敌不过匈奴单于。国祚100年!

楚国

楚悼王用吴起变法强大一时,如同昙花一现。楚怀王之后又一直被暴打,因此楚国假设完成统一,只有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威王灭越国后,楚国再接再厉灭掉齐国,最后完成了统一,称大楚朝。

楚威王统一天下,君临天下楚始皇!

楚国的优劣势很明显,楚国官员基本全是本家,甚至本家都不能相容(屈原)。因此,官与民的矛盾会随着时间激化,楚国有最大的领土却不能选贤任能,吴起就是例子。刘邦虽是楚人,也只有汉承秦制,用人不拘一格才有了汉朝400年。因此楚朝国祚难超过50年。

赵国

赵国假设完成统一,必定是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假设赵武灵王没有护送嬴稷即位,而是趁着秦国内乱,秦武王新死的短暂时间内,赵武灵王从云中、九原南下突袭咸阳得手,一举灭掉秦国,从而完成统一,称大赵,赵朝估计古人也不会这么叫,拗口。

赵武灵王鸟枪换炮,成为赵始皇,赵武灵王泉下有知长平之战,不知道有多后悔没有灭秦。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胡服骑射提倡民族融合,对内稳定统治,对外吊打匈奴,大赵国祚可200年。

燕国

说实话燕国没有能力统一天下,燕国一直都弱,燕昭王灭齐是六国合力,剩两座城都能被翻盘。燕国独自在最北方,发展的也很慢,燕国想要争霸,必须与齐、赵、魏单练,燕国与除韩国外的国家,实力相差很大,连长平战后的赵国都打不过,统一天下什么的,就算了吧。

韩国

韩国有个申不害变法,吞并郑国,韩国从此沦为各国小弟。韩从晋国六卿时代就弱,四卿时代最弱,三分晋国韩国领土最小,又是抗秦最前线,韩国真没有实力统一天下。如果不是活的时间比宋国、中山国长,战国七雄要变成六雄了。

因此,韩国完不成统一。

秦国国祚为什么比理论上的四国要少的多?

秦国灭亡的原因很多,秦始皇如果不是几个大工程(修皇陵、长城等)一起搞,农民起义不会这么疯狂!

秦始皇早立扶苏为太子,由扶苏继位大赦天下,休养生息,秦朝国祚会延长很多。

胡扯了这么多,请各位放下手中的西瓜刀!历史是门艺术,又是事实,如果只看24史枯燥难懂,野史真假难说,而且好多人写野史,我想写的一搜,人家早就写过了。

所以,这就是我胡说八道的借口!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cqzg/10285.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