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 正文内容

楚国建筑_楚国建筑线描

春秋战国9802023-05-05 06:39:19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文目录一览

楚王好高台的楚王是在哪里,高台又是啥意思?

楚国建筑_楚国建筑线描 第1张

楚国高台建筑,最能集中体现楚国建筑的特点和工艺水平,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历代楚困指手王,多好筑逗拿台。今南郢遗址中,殿台遗迹有数十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章华台。干栏式建筑也是楚国著名的建筑样式,其特点就是一楼架空,二楼居住,以竹木结构为主。杆栏式建筑是民间建筑的主要形式,也是跟楚国人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高度协同。

至于楚喜建高台以及干栏式建筑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受其地理汪嫌环境影响,楚地大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地面潮湿,地下水位高,再加上长江以及其支流常年水患,促成了高台建筑以及干栏式建筑的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建筑形制。

楚国高台有哪些

楚国的建筑形式和居住习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主要建筑原型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宫、离宫、坛肢樱正、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

台:单层土台,又称“坛”。

层台:重台。

榭:在台上修筑的屋顶、明柱和围栏。

轩:附属于宫室建筑的走廊。

层轩:台式建筑的上、下和多层建筑的每一层均有走廊。

阙:是宫寝门道两旁的高台建筑,供瞭望之用。

楚院落建筑

★高台巍峨

楚国高台建筑,最能集中体现楚建筑的特点和工艺水平,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有重要地位。

历代楚王,多好筑台。其中,最著名的是章华台。《渚宫旧事》载:“初,(成)王登台临后宫,宫人皆仰视。”李白亦有诗云:“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见楚宫室建筑巍然峻高,傲岸挺拔,体现了楚人强烈向上的生命活力。

楚国高台形制形成的原因,与其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地下水位高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楚国高台建筑是后代高楼建筑的先河,对秦汉以后的高楼建筑有着重要影响。武汉地区宋代建筑的琴台、禹稷行颂睁宫、明代创建的晴川阁便是实例。

楚高台建筑

★干栏式建筑别有风情

干栏式建筑是楚国著名的建筑样式,其特点为一楼架空,二楼居住,以竹木结构为主。

干栏式建筑,在楚国比较多见,如《招魂》“坐堂扶栏,临曲池些。”因为楚地水系发达,楚国出现高台建筑与水上干栏的混合型建筑。

楚国干栏式建筑是楚国民间的主要建筑形式,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南方的土家族、苗族中至今仍然沿用。

干栏式建筑

★喜用木材

在建筑用材上,楚人喜用木材。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加之楚国境内木材资源丰富,因此木材成为楚地建筑的首选材料。

★崇尚“天人合一”

楚国建筑特别重视人与自然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楚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中。

以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楚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楚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楚园林建筑

★色彩尚红、尚黑

楚国建筑多用红、黑色。

楚人钟爱红色,源于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和祖先崇拜意识。红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则是指北方,红黑二色有阴阳调和之意。

在楚建筑装饰中,以红、黑色的强烈对比为主题基调,在此基调上再敷陈五彩,艳丽、缤纷、斑斓,心灵的震慑与感官的享受奇特地融为一体。

楚国典型的红、黑装饰色

★个性飞扬

楚国建筑装饰纵横恣肆,个性张扬,如鹿角立鹤造型、人首蛇身造型、等等, 莫不表现出一种自由、张扬的艺术魅力,历悔赏心悦目。

风格独特的镇墓兽

造型怪异的鹿角立鹤

荆楚建筑的人文精神内涵为“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美学意境为“庄重与浪漫、恢弘与灵秀、绚丽与沉静、自然与精美”,“荆楚派”建筑六大风格

1、高台基

湖北是“千湖之省”、多雨潮湿的气候造成

2、深出檐

荆楚之地夏热冬冷,多为遮阳挡雨的建筑形式

湖北东西南北交融,各种建筑都对湖北有影响

3、美山墙

4、巧构造

湖北人面对复杂建筑构造,不拘于规范,灵活应变

5、精装饰

建筑内外部装修是楚人喜好华丽、享受生活的体现

6、红黄黑

楚人的远古图腾观念、祖先崇拜意识,及尚赤、尚黑和崇鸣凤习俗的体现

荆楚风格是“庄重文雅中蕴含潇洒浪漫,既有山水素色中的浓艳,又有平铺直叙中的伟岸,还有奇正相辅中的和谐”。

楚国宫殿名字叫什么?

《楚国的城市与建筑》一书中有专章论述楚宫廷园林,云楚国君主先后建了大量的离宫、苑囿,如渚宫、强台 、匏居台、五仞台、层台、钓台、小曲台、五乐台、九重台、荆台、章华台、乾溪台、渐台 、 阳云台、兰台宫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渚宫

春秋,楚国的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左传·文公十年》:“【子西】沿汉泝江 ,将入郢 。王在渚宫 ,下,见之。”

2、层台

《楚辞·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 王逸 注:“层、累,皆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东门侧有层台,秀出云表。”

3、五乐台

五乐台原为楚平王游猎云梦泽时休息地,位于排湖南岸。

4、荆台

古 楚国 著名高台。故址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北。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楚昭王 欲之 荆台 游, 司大埋马子綦 进谏曰:‘ 荆台 之游,左 洞庭 之波,右 彭蠡 之水,南望 猎山 ,下临 方淮 ,其地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汉 边让 《章华赋》:“ 楚灵王 既游 云梦 之泽,息於 荆台 之上……顾谓左史 倚相 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

5、章华台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经考证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附近。史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曲宏仿橡栏拾级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又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亦称蔽旁“细腰宫”。

6、渐台

台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楚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江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参阅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

7、兰台

战国时楚国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现留存有兴建于明清之季的兰台书院一座。

秦楚两国宫殿风格各异的原因

秦楚两国宫殿并不是风格各异的,两国的建筑有相似之处,文化互通表现在很多方面。

如: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秦宫建筑,一反从前的多重院落式宫殿建筑风格,而出现高台建筑和巨型的建筑组群,在气势方面追求上扼天穹,下压黎庶的崇高博大富丽堂皇的效果。

高台巨殿,丽堂华厦是楚宫建筑的传统,在文献中有关楚宫的描述和章华台等楚宫遗址的考古发现便清楚可知。秦宫风格的变化或许就悄弊棚卜蠢受到了楚宫建筑的影响。

秦朝和楚国的文化同化

在法律上,秦朝也受到楚地的影响颇多。虽启则然秦朝的法律多沿袭魏法,有法家的典型特征。到根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的《秦律杂抄》、《法律问答》、《语书》、《日书》等来看。秦人在关中实行的法律并不像文献记载的这样烦苛,尤其是《日书》中的记载更是说明了。

虽然秦朝在楚地推行一系列的文化措施,企图让楚地文化与秦文化同化,但楚地文化仍然以深厚的历史基础在秦朝扎根。如秦在江汉地区的统治并没有使当地人民放弃自己的历法,而用秦朝的历法,只能让秦国迁就使用楚地传统的历法。

三楚胜境的古代建筑黄鹤楼有哪些特征?

三楚胜境“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与“天下知音第一台”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耸立于湖北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而互峙的雄姿。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期的223年。

唐代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传世名作《黄鹤楼》。

宋代之后,黄鹤楼曾屡毁屡建,1868年重建,但只存在了10多年。后来修建的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

唐代诗人崔颢的诗作《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浏览,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形象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与地位。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晴川阁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

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时期,是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倡议兴建的,命名中的“晴川”两字取唐代大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

该阁自修建以来,与禹稷行宫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两次重建。

最后一次是在1864年由汉阳郡守钟谦重建。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前方仍设一水骑楼,匾书“晴川阁”3字。

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其底层面阔5间,通长20.8米;进深4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

晴川阁显示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并富有浓郁的楚文化气息。两层飞檐四角铜铃,临风作响;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

素洁粉墙,灰色筒瓦;两层回廊,圆柱朱漆;斗拱梁架,通体彩绘;对联匾额,字字贴金。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御察神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是荆楚大地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俞伯牙,极善鼓琴镇亏。

一次俞伯牙受楚王外派公干,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汉阳江面,突遇狂风暴雨,停舟龟山脚下,不会雨过天晴,心旷神怡,于是,俞伯牙鼓琴咏志。

抚琴小段弦即断,俞伯牙便知有人窃听,请出,此人正是樵夫钟子期。

俞伯牙调好琴,沉思片刻,抚琴一首,志在高山。子期赞道:“美哉!巍巍乎志在高山。”

俞伯牙又抚琴一首意在流水。

钟子期又赞道:“美哉!荡荡乎意在流水。”

俞伯牙大喜,得遇知音,拜交为挚友,约来年再会。

第二年,本是俞伯牙会子期之时,不料钟子期却已不幸病故。

俞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墓前鼓琴“高山流水”。曲终后,俞伯牙失去知音更感孤寂,悲痛万分,顿感曲艺无意,便扯断琴弦,摔碎琴身,发誓今后永不鼓琴。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没闷故事,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

至北宋时期,人们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后历代屡毁屡建。

清代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

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

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3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还充分运用了我国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cqzg/14973.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