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 正文内容

五代十国的楚国~五代十国的楚国被灭又复国

春秋战国8802023-01-29 09:22:10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文章目录一览

五代十国指哪些国家,分别是由谁建立的

五代十国的楚国~五代十国的楚国被灭又复国 第1张

五代:后梁(朱温)、后唐(朱全忠)、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和后周(郭威),十国: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南吴(杨行密)、南唐(李昪)、吴越(钱镠)、闽(王延钧)、楚(马殷)、南汉(刘隐)、南平(高季兴)、北汉(刘崇)。

一、五代

1、后梁

后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实行两京制,东都开封(今河南开封),西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2、后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3、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后迁都南京(今河南省开封)。

4、后汉

后汉(947年—950年),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5、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二、十国

1、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时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后,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很繁重。

王衍继位后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败。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灭。

2、后蜀

后蜀(934年—965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

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3、南吴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919年(唐天祐十六年),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称吴王。927年(吴顺义七年),杨溥称帝。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5年。

4、南唐

南唐(公元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迁都南昌。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的国家。

5、吴越

吴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6、闽

闽(909年—945年),五代十国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

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成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年号龙启,之后政变内乱不断。

后晋天福八年(943),闽主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改元天德,国号大殷。闽天德三年(945年),南唐于闽国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7、楚

楚国(907—95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又称南楚、楚朝,以潭州(今长沙)为首都。楚国创建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8、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位于现今天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

公元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

9、南平(荆南)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10、北汉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史称北汉。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领土为十二州,大致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主,共29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楚国在哪里

(1)春秋战国的楚国

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劳,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

楚国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山东、上海、浙江的部分地方。

(2)楚汉相争的楚国

秦亡后,项羽以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辖地有西楚、东楚与梁地共九郡,因建都于西楚重镇彭城,国号“西楚”。

秦国统一各诸侯国后,原楚国地被称为三楚:西楚,东楚与南楚。《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故彭城以西可称西楚,彭城以东可称东楚也。

(3)五代十国的楚国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4)此外还有

楚:桓楚(东晋桓玄叛乱短暂政权),东晋故地,江南。

楚:隋末割据政权,一度据有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东广州)的广大地区。

楚:金灭北宋后立傀儡政权(“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存在时间1个月)金国册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为皇帝,国号“大楚”,定都金陵,并与金国以黄河故道为界,史称“伪楚”。

五代的楚国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

1、春秋的楚国辖地: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楚族是多元的,在黄河、长江流域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终于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

2、五代的楚国位于今湖南全部,广西大部分,贵州部分,湖北部分,重庆部分和广东部分。

扩展资料:

楚国的发展: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楚国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cqzg/5751.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