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的重习惯上读chóng。《辞源》收录“重耳”条,“重”的读音也是chóng。《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重耳骈胁重瞳,状貌伟异。”重即双重的意思。
晋献公和狐季姬的儿子,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寒食节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和晋文公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1、重耳,名字中的“重”字读作chóng。 重耳是晋文公的名字,他是晋献公的儿子,也被尊称为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的妻子去世后,他宠爱骊姬并立她为夫人。 骊姬希望自己的儿子奚齐能成为太子,因此她迫使太子申生自杀,并密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
2、重耳的“重”正确的读法是chóng而不是zhòng。根据有2条:1: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对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注释为“重,直龙切”,将原书反切的注音换成现代普通话就应当读chóng;2:是《辞源》收录“重耳”条,“重”的读音也是chóng。
3、一篇发表在《咬文嚼字》杂志上的文章提出,对于重耳这个名字,“重”字的正确读音应是chóng。 该论点依据之一是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在这部作品中,对于古籍中出现的重耳名字,“重”字均被注解为“重,直龙切”。将这一古汉语注音转换为现代普通话后,读音应为chóng。
4、重耳中的重读:[ chóng ]重耳[ chóng ěr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重耳,古重较也。文官青耳,武官赤耳。”参见“ 重较 ”。
5、他即位于前636年,并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他的名字是姬重耳,其中的“重”字读音为“chóng”。 百度百科中提到,晋文公的状貌伟异,有“改颤重核档败耳骈胁重瞳”的描述。 在提到晋文公(公子重耳)的名字时,应明确“重”字的正确读音为“chóng”,而不是“zhòng”。
6、晋文公重耳,这个名字中的“重”字,在普通话中读音是“zhòng”,而不是“chóng”。 在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重耳是晋文公的名字,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 重耳的重字读作zhòng,而非chóng。这个读音在古代文献中是常见的。
1、重耳的重习惯上读chóng。《辞源》收录“重耳”条,“重”的读音也是chóng。《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重耳骈胁重瞳,状貌伟异。”重即双重的意思。
2、晋文公 晋文公,生于前697年(一说前671年),卒于前628年,姬姓,名重耳(“重”的发音:chóng),谥号曰“文”,侯爵,称“晋侯重耳”,简称“晋重耳”(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姬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政治家、外交家,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3、根据史料记载重耳读作chng ěr,实际上关于古代人的名字作为现代人来读也只是通过一些史料记载来推测。有人说重耳原名叫做重目,因为不好听所以改名叫做重耳,但这种说法找不到证据证明。晋文公出生时长相和别人有些不同,他的耳垂是双重的,加上古代的舜帝就是重瞳子所以取名为重耳。
4、晋公子重耳,名重耳,是晋文公的别称,其正确读法为“jìn gōngzǐ zhòng ěr”。 《晋公子重耳之亡》出自《春秋左氏传》,这部书是春秋末期的经典之作,它记录了晋文公重耳流亡他乡,最终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