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景公时期,迁都于新田,改其名为新绛。晋平公时期,则在绛设县,绛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城市。所以晋的都城按时间顺序,依次是翼城、绛、新绛。
2、晋景公是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公元前599年继位,晋景公在晚年将晋国国都由绛迁往新田,并改称为新绛,一直延续到晋国灭亡。新绛是今山西侯马。综上所述,晋国的国都经历了从翼到绛再到新绛的变迁过程,曲沃应是陪都。
3、晋国,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403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分裂晋国。
4、晋景公时期,都城再次迁移到新田,并更名为新绛。晋平公时期,在绛设立了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之一。因此,晋国的都城顺序为翼城、绛、新绛。翼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翼城县境内,而绛的具体位置尚待考证,但普遍认为是在山西襄汾县赵康村东侧的赵康古城遗址,新绛则在今天的山西侯马市境内。
5、此后晋国的国都在新田,经历了十三世,直到公元前376年三国(韩赵魏)分晋才结束。
6、晋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也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它最终被三家分晋所取代,这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晋国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的古都现在在哪里呢? 晋国早期的行政单位主要有“都”和“邑”两种。随着晋国领土的扩张,春秋时期又出现了“县”这个行政单位。
公元前403年,由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与晋侯并列。到公元前376年,韩、赵、魏联合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晋国彻底灭亡。此即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晋国是从春秋时期的霸主走向最后的灭亡,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晋国政治、军事制度——三军六卿制的存在,加之晋国国君对晋国公子的残害,引发王室衰落和国家内部各卿势力展开权利争夺,最终导致晋国分崩离析,分裂为三个国家。晋国的强大,要追溯到晋文公时代。晋文公,也就是公子重耳。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
韩、赵、魏的改革尤为彻底。后来赵又灭范氏、中行氏,迫使他们逃出晋国。春秋末年,智氏最强,赵联合韩、魏消灭智氏。晋长期的卿大夫兼并战争告一段落,三家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晋静公,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
百度百科: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这导致晋国虽然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难以形成真正的君主集权。晋国宗室力量薄弱 晋献公时,为了避免诸公子争位引起国家大乱,献公对公室宗亲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晋国“不蓄群公子”,将除继位为君者之外的所有公子全部驱逐出境。
那么流淌着商朝贵族血脉的五千乘之劲宋,为何没能挤进战国七雄之列?说白了是当时宋国君主没有积极发展自己的兵车制造业,倘若宋国再多造几千台兵车,那么战国七雄就会变成战国八雄了。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国为何存在感不强呢? 历经大规模兼并战争,战国七雄最终强势崛起 春秋末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许多诸侯国在这些战争中先后被灭,而晋、楚、齐、燕、越、秦等大国却先后崛起,此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的局面就此形成。
1、自此,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原因有以下四点:周王朝害怕晋国做大,是引发内乱的导火索。晋国强盛,周王室却日渐衰微,周王室害怕晋国公作乱,因此大肆捕杀。
2、这个我不是很清楚 但是 贾谊的过秦论中 在谈及这几个国家的时候是这样排名 也不知道后来是不是受到他的影响所以 现在大米在谈及战国七雄的时候都是这样说的 贾谊 《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3、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楚国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