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秦国强大,那么秦国为什么强大?
《大秦帝国》、《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裂变》,三部电视剧也向我们展现了2000千年前秦国,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趋势。
秦国强大奠基石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接手的是一个天下鄙秦、弱秦的秦国,秦孝公发奋图强,招揽天下学士,强国、富国。魏国商鞅到秦国,在秦孝公强有力的支持下,进行深刻变法,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那么秦国为什么那么强大?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 政治优势:秦国由于在烽火戏诸侯中,仍然坚持派兵援救周平王东迁,被赐予关中之地,授予了讨伐西戎的权利。而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经过多年努力,秦国最终打败了西戎.这两件事,使得秦国在当时的政治形象极佳。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春秋时期,诸侯各国的军队数量是受限制的,最多就是三军,能突破这一限制的国家,就可能称霸,当时齐、楚、晋、秦都突破三军限制。而秦国则利用讨伐西戎事件,也突破了军队限制。
二、地理位置优势:秦国地处西方,占据关中,东面出口扼守函谷关、南部与楚国相连、扼守武关、西南扼守大散关、北部扼守萧关,尤其在秦惠文王时期,平定义渠、征服巴蜀之后,秦国关中与巴蜀连接成一片,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战略位置形成对六国居高临下。可以放心的和六国周旋,这无疑使得秦国有了更多的优势。
三、重视人才: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在很长时间内被蛮夷国家,秦孝公继位之后,秦国文臣武将辈出,开始对人才颇为重视,也乐于用“外国”的人才,招揽山东六国大量人才,文臣如:商鞅、张仪、甘茂、范睢、李斯。战国四大名将秦国占据2个:白起、王翦。
(白起、王翦)
四、民间风俗:秦国百姓尚武、好战,书籍记载,每逢秦国遇到战事,秦国百姓纷纷拿起武器,有的铠甲都不穿,露着膀子,一只手拿着刀,一只手拿着敌人脑袋,腰间挂着敌人脑袋,秦国军功制度,无论王室贵胄,还是底层百姓,都必须靠斩首敌人脑袋获得爵位、土地、房子、仆人。
秦国军功制度极大刺激士兵,底层百姓,奖励公平,这才是秦国强大的根本。
秦国在战国初期本是比较弱小落后的国家
直到秦孝公时期,秦国力图改变自身的落后,向列国招贤
卫国人卫鞅入秦,深得秦孝公赏识并加以重用
卫鞅就开始了历史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是卫鞅后来的官名,卫鞅在变法强秦后,秦孝公赐爵商君,后来就叫商鞅了
战国初期,秦国是弱小之国
旁边是魏国,南边是楚国,和两大国接壤
当时秦国实力较弱,随时有被灭国的危险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商业,农业,军事制度等被商鞅改
秦国发展开始蒸蒸日上,步入正轨
而魏国有心灭秦国,但因为中原战事腾不出手
中原地区大概在今河南省一带,是当时古代战国必争之地
中原富庶,人丁兴旺,各国都想独占
而当时其他很多地区都尚未开发,像关中,江南等都还没有得到开发
中原成了当时的香饽饽
而魏国在战国前期是很强的,国力军力皆是战国第一
但那时的魏国君臣穷兵黩武,自认为不可一世,大肆派兵震慑列国,并想一统三晋(三晋指的是魏国,赵国,韩国,当时它们三国在以前是一个国家,后来分裂成三国,历史称三晋)
再逐步挑战周边的大国,比如齐国和楚国
齐国和楚国是当时的大国,实力也不用说,但不是魏国对手
后来齐国利用计策帮助赵国和韩国,当魏国派兵攻打它们时
齐国就派大军直接去攻打魏国都城,魏国不得不调回军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救韩
齐国在魏军回师的时候,设伏兵,袭击魏军
魏军被齐军重创,魏国军力大损,也因此从战国第一的位置陨落
魏国再也没有崛起了
秦国也因此得到了时机发展,没有其他国家攻打,得以全力变法改革
战国中期,秦国崛起变强,列国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秦国身上
此时秦国秦孝公去世,秦国贵族开始反对变法
因为商鞅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秦孝公在世时它们不敢反对
后来秦国继位的新君王是秦孝公之子,赢驷,历史称秦惠文王
不过赢驷继位初,为了稳定各方势力,他把商鞅给牺牲出去了
商鞅被车裂,不过赢驷却坚持商鞅之法,不允许废除
在赢驷这一代,秦国以商鞅之法为根基,继续发展实力
吞并了很多土地,扩大了人口,秦国不断强大,成了战国强国之一
战国中期,则形成了秦齐楚魏韩赵燕七国并立的局面,称战国七雄
秦国虽然崛起变强,但还没有到后来一统六国时的强大实力
目睹秦国强大带来的威胁,六国计划联合攻秦,甚至是灭秦
以战国中期的六国来看,六国实力远高于秦国,秦国一国不是对手
六国当时虽然是联合,但彼此都有心机城府,并不是团结一致牢不可破
秦国利用了六国之间的不信任,采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离间六国的关系
六国中的一部分国家便中途撤军回国,给其他国家造成了影响
各国便不再攻秦,各国都撤军回国,六国联盟宣告失败
因此,也说明了秦国的发展是一路从危机中度过的
秦国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并未被其他国家重创
基本保留了国力军力,得以继续发展强大
战国后期,秦国人才井喷,出现了白起,范雎等一批历史人物
秦国因长期的发展,国力达到巅峰,开始频繁的对外征战
秦国依靠其自身强大国力和人才
对外积极征战
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交好远处的齐,燕,攻近处的魏韩赵楚
军事上,由白起率军作战
秦国在此时期,重创了魏国,赵国,韩国,楚国
四国国力,军力大损
齐国和燕国,保持中立,对四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秦国在战国后期,严重削弱其他国家的力量
占领了它们的土地城池,扩充了财产人口等等
秦国在战国后期,一跃成为一霸,名副其实变成了战国第一
到了嬴政(即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国力空前强大,军队骁勇善战
而其他六国,无论是国力,军力,都远远比不上秦国
形成了秦国独强,一国打六国的格局
因此,秦始皇嬴政派出大军逐一攻伐六国
六国被逐一灭亡,秦国则一统六国,统一天下
因此,秦国变强的过程大致如此
简单说,秦国的强大离不开以下几点
秦国君臣团结,君强臣贤
秦国重视人才,无论是何出身,是哪国人,只要有才即可重用
秦国制度优越,秦国借助商鞅之法,改革彻底,国家人民凝聚力高,发展快
秦国以商鞅变法彻底改革制度,秦国变法开创了战国时超前的法治理念,对于战国时期的那个年代背景,秦国的制度对比六国来说优越明显,商鞅之法简单讲就是说要凝聚一切秦国力量,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一视同仁,赏罚一致,有功的就赏,有过的就罚,比如种田丰收多缴粮的地方或者个人,还有打仗杀敌取其头颅者,皆可封爵赏金,大大激发了国内人民的积极性,秦国人无不向往赏金爵位,人人都遵纪守法,秦国怎能不强
秦国从弱小到一统天下时,秦国代代君王皆是强盛,无一代昏君,并且重视人才,秦国发展史上,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相当于丞相,宰相),十有八九全是六国的人才,六国看出身,看家世,条件不合适的便不重视不待见他们,他们的才能被秦国赏识,秦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他们赐以高官重权为秦国效力,比如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等,哪一个是秦国人呢?
秦国的强大,原因有四点:
1、政治优势。
2、地理优势。
3、重视人才。
4、大国衰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你好,我认为秦国突然崛起的缘由是:1:商鞅和秦孝公对秦朝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在军功授爵制度的激励下,秦国百姓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即使在国力相同的背景下,秦国的动员能力也远远高于列国。2:秦国自秦孝公之后历代国君将“坚守法治”当成立国安邦的根本,即使处死商鞅也不改其法,经过六代积累最终在秦始皇时期可以一举统一华夏。
秦国由弱变强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扩展资料:
变法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秦国成为一方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过了百年的奋斗。首先,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内制,扩大生产,实施了一些列有益于壮大军队实力的措施,如军功爵制。其次,秦昭王时期,在范雎的辅佐下,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步一步瓦解其余六国,称霸中原。所以说,秦国虽然土地贫瘠,但统治者励精图治,成为强国只是时间问题。
一、变法崛起,徐徐图之。
自公元前604年始,秦国逐渐走下坡路,对外作战连连失利,在同魏国的一次作战中,秦国举全国之力对抗,但还是大败。秦孝公即位后,感于秦国国力衰微,寝食难安,后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在商鞅辅佐下,开始变法改革。秦国地广但人口少,东部国家人口多但地少,于是商鞅主张秦国利用税收政策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民来秦,壮大人口基数。另外,在经济基础上,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生产,有力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在上层建筑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采用郡县制,增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士兵依靠军功可以获得爵位和俸禄,大大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和战斗力。通过众多措施,秦国逐渐从农奴制过渡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二、能人辅佐,统一六国。
经过变法后的秦国已不可同日而语,实力强悍非其余六国所能及。秦昭王即位后,在范雎的辅佐下,从太后手中夺回大权,开始了制霸中原之路。他听取范雎的建议,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远离秦国的国家友好交往,对距离秦国近的国家大肆征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秦国陆续通过连横策略削弱了其余六国的实力,至秦王嬴政即位后,六国已无能力同秦国抗衡。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实现国家统一。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