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春秋战国 > 正文内容

晋国苦盗文章及翻译-晋鄙被杀

春秋战国20602023-03-02 08:01:52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目录表

郗雍视盗文言文答案

晋国苦盗文章及翻译-晋鄙被杀 第1张

1. 文言文 郗雍视盗 译文

晋国苦于小偷太多。

有一个人名叫郄雄,能察看小偷的外貌。晋侯派他察看谁是小偷,看了成百上千人没有看错一个。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小偷都捉完了,哪里需用很多人呢!”文子说:“国君想依靠察看外貌的办法捉小偷,小偷是捉不完的,而且 ,郄雄一定不会好死。”不久,很多小偷把郄雄杀了。

晋侯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郄雄死了!然而有什么方法捉小偷呢?”文子回答说:“国君想根除小偷,不如推举贤明的人担任官吏;对地位高的人教导他们要严明,对地位低下的人要感化他们的品行,老百姓有了耻辱之心,那么谁还会去做小偷呢?”。

2. 郗雍视盗的原文

晋国苦盗。有郄雄者,能视盗之貌,察于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遗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雄必不得其死。”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雄也。”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雄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3. 宋人学盗文言文阅读

选自:《列子》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译文: 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弄巷。”

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

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

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能怨恨(我)呢?”。

4. 范元琰遇盗 文言文阅读

原文: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译文: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遽:急忙 故:缘故 具:详细 启:说出

文中范元琰对待盗者的做法 赞同是因为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丑恶,心中惭愧,从而改过自新;不因人之恶而恶,此君子善人之道! 不赞同是因为范元琰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在主教的掩护下偷走主教家里的银烛台。所谓以德感人

5. 于令仪赠盗 阅读答案

于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2分)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2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 。(3分)

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 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⑴C(2分) ⑵ D(2分)

13.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 (2分)

14.因为那盗贼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3分)

15.待人宽厚。(3分)

6. 于令仪赠盗的译文原文,重要字词解释和主人公品质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过(5),何苦而为盗耶(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做买卖。

(2)长(zhǎng)厚:宽厚,年长而又厚道。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

(7)十千:指十贯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 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触犯。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8)诘:诘问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是邻居的小孩[1]。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于令仪宽厚善良,有一颗原谅的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

7. 文言文 范元琰弭盗有方 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他待人非常恭敬,与人说话唯恐伤害了别人。即使一人在家,也象有宾客在场一样庄敬自持,严谨循礼,看到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对偷盗自己财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对待,并处处为对方着想。

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很多官员钦慕元琰的德行,多次举荐其为官,但元琰颇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绝了。

晋国苦盗文章及翻译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麼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麼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

晋国禁盗的翻译

晋国苦于强盗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强盗的相貌,看他们的眉目之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情。晋侯叫他去查看强盗,千百人中不会遗漏一个。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强盗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强盗,强盗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强盗商量说:“我们所以穷困的原因,就是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残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所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收拾强盗用什么方法呢?”文子说:“周时有俗话说:‘眼睛能看到深渊中游鱼的人不吉祥,心灵能估料到隐藏着的东西的人有灾殃。’况且您要想没有强盗,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强盗呢?”于是任用随会 主持政事,而所有的强盗都跑到秦国去了。

说符文言文翻译

1. 列子说符翻译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إ

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 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إ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那里是上 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2. 帮忙翻译【列子.说符】晋国苦盗.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笨秦焉.这一

原文: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於上,行化於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於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翻译:晋国以盗贼为苦(晋国因为盗贼而忧愁).有一个人,叫做郄雍,能够辨识盗贼的模样,观察人的形貌就能辨出是否是盗贼.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一国的盗贼就完全铲除了,何必多用其他的人呢 」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并没有完全铲除呀!而且郄雍必定会不得好死!」不久,盗贼们就谋划说:「我们所担心的,只有郄雍啊!」因此就联合盗贼把郄雍杀了.晋侯听到了就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就像你说的,郄雍死了!然而现在要用什麽方法抓盗贼 」文子说:「周谚曾经说过:『看见深渊的鱼会不祥,智慧的预料藏匿之事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国内没有盗贼,没有比举用贤能的人而任用他更好的,使在上位者施行教化,教化人民,人民有羞耻心,怎麽还会有盗贼 」於是就用随会治理政治,盗贼们就奔往秦国了.。

3. 【列子说符翻译秦穆公谓伯乐曰从文言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求您召见他.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方九皋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方九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这正是方九皋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原因哪!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的好马啊. 体会: 观察事物,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 列子说符的译文

晋国因为盗贼猖獗而忧愁,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够辨识盗贼的相貌,观察他们眉眼间的形象,就可以获得真情。

晋侯派遣郄雍辨识盗贼,千百个人中没有一个遗漏的。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整个国家的盗贼就因为他而没有了,何必用许多人呢?”文子说:“我们的国君依靠观察而捉到盗贼,盗贼不会穷尽,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

不久,盗贼们商议说:“使我们困窘的原因就是郄雍。”就一起劫持并残杀了他。

晋侯听到了非常害怕,立刻召见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但用什么方法来抓获盗贼呢?”文子说:“周朝时的谚语曾说过:眼力能看到深渊的鱼的人不吉祥,智慧能预料到隐藏的事情的人会有灾祸。而且国君想要没有盗贼,没有比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更好的方法了;假如上面的教化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人民有羞耻之心,那么为什么要去做强盗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管理政事,盗贼们就跑到秦国去了。

5. 文言文翻译鲍子难客

【原文】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翻译】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 宴饮的宾客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就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凭借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注释】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食:宴饮.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殖:种植,使……繁衍生长.以:用来 .为:给.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预于次:参与在末座.预,参与.次,中间.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和:应和.表示同意.亦:也.坐:通“座”,坐席,座位.响:回声.徒:只.类:种类;物类.蚊蚋(ruì)囋(zǎn)肤:蚊蚋咬人的皮肤.蚋,一种吸血昆虫.囋:叮咬.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一起.智力:智慧和力量.本:本来,原本.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cqzg/8818.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