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两晋隋唐 > 正文内容

唐朝农具(唐朝农具的改进)

两晋隋唐13302023-04-07 01:44:55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此文目录表

唐朝时候农具都叫什么?

唐朝农具(唐朝农具的改进) 第1张

灌溉工具: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而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唐代还出现了立井水车,亦称为井车,是一种以木桶相连用来提取井水的水车。

耕作工具:曲辕犁,又称江东犁,轻便的曲辕犁,结构完善,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

3.整地工具:碌碡,又称“碌轴”。石制的圆柱形农具,一端略大,一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

  4.谷物加工农具:水磨。动力还是通过流水启动。

唐朝发明的耕田工具是?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中文名

曲辕犁

外文名

bending plow

又称

江东犁

出现

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

标志

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

快速

导航

发明

构造

优点

设计美学

简介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1]

发明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1]

唐代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1、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2、筒车(chinese noria)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靠水力自动的古老筒车,在家乡郁郁葱葱的山简、溪流间构成了一幅幅远古的田园春色图,为中国古代人民杰出发明。

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应的进步。当时,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普遍使用外,人们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扩展资料:

唐政府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据史载,在唐前期130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如贞观年间,在莆田(福建莆田)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以及国清等塘,总溉田1200顷。又如,714年(开元二年)在文水(山西文水)引文谷水开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溉田数千顷。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朝(中国历史朝代)

唐朝前期,农业生产中最具代表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有这些重要的农业耕种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间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动的碾子,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水碾,水轮转碾也。” 清 顾炎武 《与潘次耕书》:“彼地有水而不能用,当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车、水碾、水磨之人。”

3、风扇车:风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气流)的机械,也叫“飏(扬)扇”、“扬谷器”、扇车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

4、耧:耧是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最多达5垄。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ljst/12265.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