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两晋隋唐 > 正文内容

唐朝计时工具_唐朝计时工具简笔画

两晋隋唐10902023-01-04 18:18:54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文章目录:

在唐代天文仪器制造专家梁令瓒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什么的计时工具?

唐朝计时工具_唐朝计时工具简笔画 第1张

唐代天文仪器制造专家梁令瓒,与僧一行共同努力,设计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齿轮的计时工具——水运浑天仪。

从古到今的计时工具(7个以上)

1.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图片:;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9%E7in=7459cl=2cm=1sc=0lm=-1pn=9rn=1di=65743642ln=2000

2.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图片:;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8%D5%EA%D0in=21762cl=2cm=1sc=0lm=-1pn=8rn=1di=2639945604ln=1305

3.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图:;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AD%BA%F8%B5%CE%C2%A9in=14879cl=2cm=1sc=0lm=-1pn=3rn=1di=23856520ln=155

4.苏颂水运仪象台:

宋元佑年间(西元1088年),吏部尚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采自汉唐以来诸家对於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於一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於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铃、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於轮轴之上且出没於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轮的方式使仪象运作。制成中国唯一有说明的自动水运天文(浑)仪(浑)象及自动报时天文台,名为「水运仪象台」。由此可知,水运仪象台是由三部份所构成,最上面的浑仪、然后是浑象,接著是推动运作的水力轮轴装置,并且在木阁内的轮轴上也连有报时的设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与计时报时装置,其构造之精巧细致使得在修复水运仪象台时遭到不少困难,而其发明用来控制运转稳定的「擒纵器」更比现代钟表内的「卡子」早一千年,实为中国天文方面的重大成就。 图片:;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CB%CC%CB%AE%D4%CB%D2%C7%CF%F3%CC%A8in=1427cl=2cm=1sc=0lm=-1pn=0rn=1di=2341078080ln=16

5.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

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现代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应该说是被张衡改进过。

图:;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9%C5%B4%FA%B5%C4%BC%C6%CA%B1%C6%F7in=8058cl=2cm=1sc=0lm=-1pn=19rn=1di=1379566084ln=21

其他还有 千章铜漏 、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现代的计时器: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什么?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是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

日晷,刻漏,沙漏,香篆钟特点

日晷在古代汉语中本意指的是太阳的影子,后来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测得时刻,并成功得到了一种计时仪器,也由此命名,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刻漏又被称为漏刻,它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刚开始的刻漏大多都是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出来,遇到格叉和关舌时上升,让服饰在水面上的漏箭随着水面下降,再从漏箭上面的刻度来表示时间。受水型则是将水从漏壶里面用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让漏箭随水面上升来表示时间,这种方法其泄水型精确度更高。

沙漏特点,刻漏虽然计时准确,但是到了冬天温度比较低容易结冰,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改用流沙驱动,《明史天文志》中记载早在明初的时候詹希元就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又改成了六个轮子。

根据记载,香篆钟是一种在12世纪中叶时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计时器,在《狄仁杰断案传奇》中记载了唐朝宫廷内使用香篆钟计时的情况,香篆钟是一个梅花形状的黄铜盘子,盘子里面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上都缭绕了一圈盘香,焚烧后可以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计时。

古代,人们常用什么工具来计时

古代的计时工具有圭表、各种日晷、以滴水多

寡来计时的各种水钟,还有沙钟、火钟、蜡烛钟、辊弹漏刻千章铜漏、延佑滴漏、龙舟香漏、火龙出水、赤道式日晷、赤道经纬仪、浑仪等。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

器,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

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火钟是利用燃烧预定的燃料的速度来计时的,预定的燃料一样

多,燃烧的速度一样快,所用的时间就一样长。

有一种火钟叫“定时蜡”,蜡烛本身的“燃料”数量已经确定,在燃烧时,只要周围环境变化不大,蜡烛燃烧的速度也就基本相同,那么烧完一支蜡烛的时间也就大体一样。如在蜡烛上刻上相应的记号,就可以用它来计量时间间隔了。

赤道经纬仪

地平经仪在康熙八年开始制造,历经四年于康熙十二年完成,由子午圈、赤道圈、赤经圈等组成。主要用来侦测太阳时和天体的赤经、赤纬。

蜡烛钟

蜡烛钟是根据蜡烛燃烧长度记时的。

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用什么计时的?

在钟表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如果想计时和报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事实上,在宋代,科学家苏嵩创造了早期的机械自编钟装置,也演变成了元代的“宫漏”。在此之前,历代钟表都有不同的古代版本,见证着中国人的创造力。

在经典小说《红楼梦》的原著中,刚进大观园的刘奶奶被贾府的西方钟表吓了一跳:老太太先是听到了砰砰的声音,然后又看到了一个像砝码一样的西方钟表。她茫然地望着刘奶奶,不知东西方在干什么,听到钟声“砰”的一声,像金钟和铜钟,结果小姑娘们连“奶奶”都叫了,素颜的老太太差点发脾气。这几乎吓坏了刘奶奶的桥,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洋货钟表的流行。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像贾府这样的富裕家庭不仅使用了这种外国奢侈品,而且是富人安排时间的必需品。

一:漏刻。

首先,一块旧表不见了。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通过漏水来标记时间的装置。据《隋书》记载,最早的疏漏出现在周朝至隋朝的史料中。滴水计时用的漏壶最初设计为“沉箭漏壶”,即用装满水的漏壶来指示时间。西汉以前,漏水基本上是这样的,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水位高的时候漏水快,水位低的时候漏水慢,时间也很不准确。

二:圭表。

与中国古代的小相传相比,当然也有大人物,比如用日影来测量时间的圭表。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手表是日晷。现存最早出土的日晷文物是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出土的西汉石质日晷。这件珍贵的文物,上面有秦汉时期的小篆,把日晷的周长分成100个刻度,然后画出与刻度相对应的小孔,表示不同的时代。这样,中央木杆就可以把太阳的影子投射到石板上,并随着太阳的移动显示时间。

三:辊弹上面这几类计时装置,虽然应用群体和性能不同,但总算是比较大众的一类。

唐代出现了一种独特的“钟”,但它很小:滚轴弹簧。罗拉壳是宋代“小学青色珠子”中记载的一种特殊装置,诞生于唐代。它是唐代文高和尚发明的。在巨大的屏幕上,竹筒被贴成“志”的形状。然后,竹筒的上下两端都覆盖着铜莲花。十个圆铜壳依次放入竹筒。屏幕上的木板会随着声音翻转,以便准确地记录时间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ljst/3485.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