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的,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七部乐是武则天时期创立的,包括《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其中《燕乐》为唐西域曲,其他乐曲来自西域以及北方各族传统音乐。
2、唐代宫廷音乐有:功成庆善乐:《功成庆善乐》,又名《九功舞》、《庆善乐》,是唐代唐太宗于贞观六年在庆善宫,所写的一首文舞,表达了唐太宗对过去的点点滴滴的感慨。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
3、《上元乐》又名《上元舞》,唐代最著名的雅乐(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作者唐高宗。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或重要事情发生,都要祭祀天地、先祖,并演奏舞曲。由于《庆善乐》音调过于柔和,没有杀气,起不到降神驱邪的效果,《破阵乐》虽然杀气重,但其韵律又不适合雅乐的要求。
4、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乐、安国(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乐、天竺(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
1、唐朝的时候,各种行业都非常新盛,而唐朝的歌舞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它可以堪称是我国戏曲艺术的萌芽,主要是因为当时歌舞戏备受重视,而且也是具有戏曲方面的创新。
2、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到,其实对于今人来讲,歌舞戏是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中国的戏曲史和音乐史上均占据着重要分量。参军戏 唐代除了歌舞戏的发展之外,还有参军戏的兴起,参军戏是在俳优表演的优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在汉末至隋唐的数百年间,虽然传统的百戏杂陈仍不断被用来点缀升平、娱乐君臣,但戏曲艺术自身的发展是缓慢的。从戏曲史角度看,在这个时期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两种新起的滑稽戏和歌舞表演方式,这就是源于南北朝时期后赵的“参军戏”和流行于唐代的歌舞小戏《兰陵王》和《踏摇娘》。
4、歌舞戏是宋杂剧、宋南戏和金院本的先声,是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基石,在戏曲史和音乐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歌舞戏,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在前代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故事情节、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雏形戏曲。
5、若追溯源头,中国民族戏曲萌芽的非常早,从先秦时期的巫的祭祀,历经汉代俳优、百戏,唐代歌舞戏、参军戏等,一直停留在歌舞和滑稽戏的表演层面,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戏曲。直到宋、金时期,宋杂剧兴盛,大型说唱艺术——诸宫调也日渐成熟,中国戏曲才真正开始形成。
6、西域歌舞说,陈村、霍旭初《论西域歌舞戏》中指出:汉唐间,随东西方交通之开拓、经济文化交流之频繁,西域文化艺术的一支——歌舞戏,逐步传入中原,成为我国戏剧的重要源流之一。
1、唐代舞蹈之冠是《霓裳羽衣舞》。这部舞蹈作品不仅是唐代舞蹈艺术的典范,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霓裳羽衣舞》气势宏大,场面壮观,能容纳数百名演员同时表演,服饰华丽,舞步轻盈,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2、编有大型舞蹈《叹百年队》《菩萨蛮舞》。《叹百年队》,又称《叹百年》《叹百年队舞》等,是唐代大型女子 群舞。咸通十一年(870年),同昌公主病死,为悼念同昌公主,由李 可及创作。苏鄂《杜阳杂编》记载:“李可及进《叹百年》曲,声词怨感,听之莫不泪下。又教数千人作叹百年队。
3、春莺啭属软舞类。相传唐高宗李治晨听莺声,命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工白明达作曲,名《春莺啭》,并依曲编舞。唐代崔令钦《教坊记》:“高宗晓声律,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舞者为一人,戴花冠,着黄绡衫,束红绣带,穿凤头履。舞时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得离席。
4、【答案】:B 【知识点】唐代舞蹈作品。【答案】B。【解析】《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创。
1、唐朝盛行歌舞文化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开放和繁荣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自信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歌舞文化的繁荣发展。此外,唐朝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频繁,外来文化和艺术的传入也为唐代歌舞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健舞与软舞 唐朝舞蹈丰富多样,其中健舞和软舞是最为显著的两种类型。健舞风格刚劲有力,动作矫健,表现出浓厚的战斗气息和豪迈情怀;而软舞则以其柔美婉约的风格,展现出女性的优雅和柔媚。宫廷舞蹈 唐朝宫廷舞蹈是当时的舞蹈精华,包括《霓裳羽衣舞》、《秦王破阵乐》等。
3、继承传统,广采博收,富于创新。形式多样。大型舞蹈,人数多至数百人,远远超过古制“天子用八佾”──64人的惯例,服饰豪华,场面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小型舞蹈,技艺精湛、表演艺术水平高,引人入胜。唐代舞蹈虽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总的说来,具有开朗明快、健康挺拔的基调。
4、唐太宗李世民在乐舞艺术上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对原有乐舞的改良,还表现在对西域乐舞原汁原味的精髓的直接吸收,这一做法为历代唐朝皇帝所继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继“贞观之治”之后,开启了“开元盛世”,为唐朝的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歌舞艺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达到了顶峰。
5、风靡霓裳羽衣舞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6、中原的发达逐步影响扩展到周边地区和国家,因此各地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融 合,再加之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基础,终于促成了唐代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其中,唐 代宫廷宴享的音乐,被称作“燕乐”。
《霓裳羽衣舞》《长命女》他小的时候正值祖母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位英明神武的女皇帝很宠爱自己的小孙子李隆基,在她举行登基典礼的时候,还让李隆基为她登台表演过。当时的李隆基只有六岁,却已经极具表演天赋了。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安史之乱后失传。
《秦王破阵乐》《羽衣霓裳曲》与唐明皇、杨贵妃和李白有关。《南诏奉圣乐》唐朝时期云南的“南昭国”国王异牟寻于贞元十年(794年)接受了唐王朝的册封,为了表示认同中央王朝,就进献了一部乐舞,开头叫做“夷中歌曲”,后经加工整理,叫做《南诏奉圣乐》,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乐舞。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唐代中国宫廷乐舞。相传为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因此,这是一支曲子,不是诗作,并不能有内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诗:《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1、大唐乐舞的表演形式之一是华丽的队列舞。队列舞包含了多个舞者的舞蹈动作,充满了震撼力和美感。在唐朝时期,大唐乐队和宫廷舞蹈团都会在皇家宴会上演出队列舞。如今,大唐乐舞在文化节庆和大型演出中经常出现,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之一。
2、四方乐舞则是唐代舞蹈艺术的又一特色,它融合了不同地域的舞蹈元素,展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这种舞蹈形式既有北方草原的豪迈,也有南方水乡的柔美,体现了唐代舞蹈艺术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剑器舞则是唐代舞蹈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它以舞蹈动作模仿剑术,展现了一种刚劲有力的艺术风格。
3、舞蹈特点:①继承传统,广采博收,富于创新。②形式多样。③唐代舞蹈虽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但总的说来,具有开朗明快、健康挺拔的基调。⑤对邻国的影响深远。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