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称呼有三种:唐高祖、唐太宗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
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周昭王、周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周朝以后,皇帝的称呼多为谥号。而自唐以后,皇帝则多为庙号。
所以,周文王是自称,魏武帝、隋炀帝是谥号,唐太宗、宋仁宗、元太祖、明成祖、清圣祖等都是庙号。
隋炀帝是谥号。
隋文帝是杨坚的谥号称呼,因为此时谥号字数还比较少,所以后代人为了方便纪年与称呼,依然延续传统称呼谥号。
隋炀帝死后,由于一直战乱,也没法收殓。直到五月,李渊建大唐,同年八月,李渊将隋炀帝重新装殓安葬,九月,也是李渊追谥杨广为“炀帝”。隋炀帝的称呼于是固定下来。
人物评价:
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古代《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好内远礼即为贪恋女色不遵礼法,去礼远众即为破坏礼制背弃公众,逆天虐民即为违背天理虐待人民。根据后世的描述、演绎和普遍看法,杨广大约是兼而有之,既昏又暴。
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因天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被后来推翻隋朝的唐朝改谥为“炀”。其实他的真正庙号谥号是隋世祖明皇帝,可简称隋世祖或隋明帝。
扩展资料:
隋炀帝轶事典故:
1、楼台牡丹:
杨广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后携众嫔妃、太监、宫去西苑游玩,登上玉凤楼,看到牡丹盛开,大家十分开心。但有一妃喟然叹曰:“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负了这国色天香!”杨广听了,即命花师来见他命令花师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楼台一般齐,每株着花至少3色,违命者斩。
众花师吓坏了,连连叩头求饶,杨广遂命全国各地花师来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各地花师闻讯,都推举当地技艺最高者前来洛阳。其中有个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擅长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与特点,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师一起搞试验,选择杏树、桃树、梨树、桑树、槐树等树种嫁接,但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树上,结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过了楼台,杨广看得清楚,不禁龙颜大悦,称其为“楼台牡丹”。
杨广论功行赏,要奖励花师,不料一个宦官贪功,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领头搞出来的,杨广不明就里,赏给这个宦官许多黄金和绸缎。山东花师气愤极了,回家后发誓不再干这一行,培育楼台牡丹之技术失传,楼台牡丹随之绝迹。
2、龙舟选美:
杨广下江南时,在龙舟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杨广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3、夺嫡太子:
太子杨勇好学,善于写词赋,性格宽仁和后,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杨勇曾给自己的蜀铠装饰花纹,隋文帝见了不高兴,恐怕导致奢侈风气。 独孤皇后非常厌恶自己的儿子及大臣有妾怀孕的。太子杨勇宠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却突然死了,独孤皇后认为是太子的爱妾云氏害的。独孤皇后派人监视,寻找杨勇的罪过。
杨广得知这些,更加自我伪装,侍妾只是凑够数量,却只和萧妃起居在一起。皇后因此轻视杨勇,称赞杨广的德行。杨广每次来朝,车马侍从都俭约朴素,恭敬的应对朝臣,礼节极其谦卑,因此名声在隋文帝的儿子诸王里是最好的。
杨广又向独孤皇后诬告杨勇要陷害、屠戮。从独孤皇后的回答中,杨广知道了皇后已经改了主意,便设计夺取储君的地位。杨广与张衡等人定策。杨广、杨素、独孤皇后不断陷害杨勇。最终,开皇十二年(600)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杨广
没有。
庙号是一个朝代为了在太庙里祭祀先皇才给追尊的,而隋炀帝作为前朝皇帝,李唐王朝自然不会在自家的太庙里祭祀他,也就没有庙号一说了,所以唐朝对杨广只有一个谥号,一方面对其人盖棺定论,另一方面也方便后人称呼。
隋炀帝死后,东都留守政权(隋炀帝之孙杨侗的皇泰政权)曾经给他上过庙号,称“世祖”,谥号“明皇帝”。不过唐朝不予承认,随着皇泰政权一年而亡,隋炀帝也就没庙号了
隋炀帝并没有庙号,他在江都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甚至连皇帝的葬礼都没有,而且他死后隋朝实际已经灭亡,无人给其立庙。至于称“炀帝”只是后世唐王朝的史学家在修隋史的时候给的称号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谥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于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及经常南征北伐,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
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此后历代均以科举而选拔人才,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大运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代取代。
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
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挥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
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
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
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
隋炀帝愍皇后萧氏:
南兰陵(今常州武进市)人。隋朝时期女性历史人物,梁武帝萧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为张皇后。
婉顺聪慧,知书达礼。隋朝建立后,成为晋王杨广正妃。精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隋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
隋炀帝即位后,年近四十,风韵犹存,深得宠爱和敬重,面对隋炀帝执政失德,多次婉谏无果。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隋炀帝遇弑身亡。
萧后带领幼孙和皇室诸女,辗转于宇文化及、窦建德之处,跟随义成公主前往东突厥,拥立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为主,定居于定襄。贞观四年,李靖攻灭东突厥后,迎接萧后回归长安,居于兴道里。
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以皇后之礼同隋炀帝合葬扬州,谥号为愍。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政治
隋炀帝在位的十四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钜工程。
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大运河的修建使百万计的中国劳工伤亡,甚至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为隋朝带来不稳定因素。
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隋炀帝也搜罗江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
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隋炀帝还遣大军远征高句丽。连年的征战,使百万隋军丧命异国他乡并间接引发隋末民变。
2、经济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
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
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20],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3、军事
大业七年(611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随后于大业八年(612年),募集30万人的作战军队攻打高句丽。
高句丽全国亦撼动,隋军都认为易如反掌,结果在辽东城和平壤城伤亡惨重,大败而归。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但国内杨玄感叛变,隋炀帝不得不中返平乱。
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王高元不敌,只有投降,隋炀帝便班师回朝,耗尽国力,民间烽火遍地,不久灭亡。
4、文化
隋炀帝除了在位施政及功过饱受争议之外,他还是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广阔,既有千军万马出征时的雄伟,又能描写夕阳下长江宁静的江景;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后,彷佛意识到自己帝王运尽,诗风转变为寂寥多感,主以抒情诗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炀帝皇后萧氏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