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不完全是隋炀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隋朝时期由隋炀帝下旨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就是指如今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扩展资料:
隋代所开的运河其实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留下的运河。杨广所开凿的运河其实是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疏浚。
杨广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
从长安到江都,修建离宫四十多座。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而后,杨广又下命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后统名为隋朝大运河。
杨广兴建大运河可不仅仅是为了去扬州游玩,他自从登基开始,就在下一盘大棋。修建东都洛阳,开挖大运河都是被杨广当成隋朝的国策在执行。
如果杨广能根据国力合理地安排这些事情,按照计划将这些事情一件件做好,那他足以成为比肩秦皇汉武的存在。
杨广新皇上任,迁都洛阳
隋炀帝这辈子太顺了,在他看来,天下之事不过尔尔。杨广特别看不上杨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做派,因此当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
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之后,杨广便下达命令,修建东都洛阳。这也是杨广在位期间,干的第一件“大事”。
杨广之所以要迁都洛阳,还是因为时局所限。杨广在大兴城登基,其位置还是在西北地区。经过开皇之治的发展,当时的长安城早已成为了人口百万的大城。
肥沃的关中平原,供给这些人来吃喝,竟然隐隐有些吃力。长安城有两次灾荒,杨坚都带人逃荒到了洛阳地区。
如果再不改变这种局面,大隋的发展将遭遇瓶颈。京畿重地,守卫部队在加上京城的百姓, 长安城的危机也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来自汉王杨谅的挑战。当时杨广才登上皇位一个多月,在东部平原一直养精蓄锐的汉王杨谅,便公开举兵反抗杨广的统治。
杨谅也是有点膨胀,野心早已经大于了实力。杨广派杨素领兵前去镇压,分分钟便镇压了起兵反叛的杨谅。
仗虽然打赢了,但是杨广的心并没有因此放下。都城地处西北地区,常年面临西部游牧民族的威胁,心里没有一天是踏实的。
可就算是这样,国内的东部平原,依旧成为了皇帝难以掌控的地区,这个皇帝做得实在是让人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便决定要修建东都洛阳。一方面可以减缓旧都城长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控制中原各方势力。
隋炀帝投入了几百万民夫,仅仅用时一年就将东都修建完毕。这个工程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虽然很大,但好歹也在它的承受范围之内。
隋炀帝为何开凿大运河
虽然将都城搬迁到了洛阳,既然解决了因为人口吃饭带来的问题,又解决了中原地区不好控制的难题,那么杨广为何紧接着又修建大运河呢?
杨广修建运河的初衷,便是要建立一条水上的高速通道。在隋朝,当时的车马很慢,尤其是南方多山壑丘陵,江河湖泊密布,如果靠着路上行车,从时间与消耗程度上来说,都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
古人的思想里虽然出现了高速公路的概念,但如果让他们修路的话,就不如修河更经济实惠了。
路面需要硬化,还要养护,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相比之下,运河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运河不单单能够成为水上的高速通道,它还可以完成南水北调的任务,解决南方的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京杭大运河还能够造福沿岸的百姓,灌溉周边的农田,是一件福泽万世的好事。
而在当时,隋朝南北的思想并未统一,虽然隋朝用强硬的手段剿灭了南方不少的小国,但在当时,他们并没有与隋炀帝统一思想。
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邪!
南陈的地盘上,经常有反抗的人,隋炀帝只得派兵前去镇压。所谓兵贵神速,大运河则正好符合杨广的战略意图。
如此一来,在南方根深蒂固的门阀世家,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堂而皇之的对抗皇权了。简单地来看,这仅仅是一条运河,实则是一把君王之剑,顶在了门阀世家的胸口之上。
除了方便与统治之外,京杭运河还成为了沟通南北经济的桥梁。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都是经济的中心。
一直到了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之际才开发了江南地区。再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战乱让原本北方的资源向南迁移,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隋朝建立之后,经过开皇之治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南北之间的经济的鸿沟还是难以抹平。
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资源的流通,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隋炀帝怎么翻车了
隋炀帝每一件事都是大手笔,而且从出发点与大格局来看,全都是符合国家的战略构想的。但就是这样的大手笔,竟然掏空了大隋。
原因在于隋炀帝这几个大手笔间隔的时间太短了。即便是国家富强,也禁不住这么造。从公元605年建都开始,隋炀帝就没有停下来过。
605-608年开始修建通济渠与永济渠。到公元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江南运河。之后,隋炀帝又三次征战高句丽。
这些事没有一件是不需要花钱,不需要人力的。就这样,隋炀帝将好好的一个大隋玩得精疲力竭。
隋末随着农民起义的到来,隋炀帝体会到了来自于农民的力量。而此时的他却像一个鸵鸟一样,躲到了扬州去享清福,每天除了美色和喝酒,基本上就不琢磨其他正事了。
一代雄主竟然自我放弃了,这在历史上真的少见,这也印证了杨广的不成熟。
后记
杨广的决策没有问题,但是他太着急了,这也让杨广将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碎。
可即便如此,杨广就像是和秦始皇一样,虽然人死了,虽然被后人称为暴君,但是他们做的事,却都是福泽后人的大事。
京杭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水系特征: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