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两晋隋唐 > 正文内容

唐朝的头饰都是什么样的-唐朝头饰画法

两晋隋唐10202023-03-13 06:19:22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目录表

唐朝女子的发髻,发饰和衣服

唐朝的头饰都是什么样的-唐朝头饰画法 第1张

唐代妇女常用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

髻、闹扫妆髻、反绾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

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髻、木髻、鬟、鬓等

三十多种,形式虽多但总体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梳于

头顶,一种梳于脑后。这里着重阐述一下高髻、花髻、倭坠

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鬟等比较典型的发式。

发饰主要有:发钗、步摇簪、梳篦、

衣服:胡服、袒胸装、襦裙服

唐代女人头上会戴花吗?戴的是什么花?

会,主要带牡丹、芍药和茱萸等等花草!

《唐代敦煌壁画乐庭环夫人行香图》中,王夫人头上戴的是小花,在古代,一个流行的样式必然是从达官贵人开始,再普及到民间,王夫人头上戴着小花定是当时的流行样式,而宋代人则是喜欢戴大的花朵,宋代妇人流行在头上多戴真的牡丹、芍药,《芍药谱》中就记载扬州朱家花园种了几万牡丹芍药,这一切都是因为“无贵贱皆喜戴花”。

唐朝时的盛装(衣服/头饰)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看。隋唐时期(尤其在唐代)妇女对头部的化妆十分重视,发式和发髻式样的变化多式多样,头上插戴簪钗金叶银篦珠玉宝石及鲜花,既承袭前代遗风,又有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 唐代妇女面部化妆,一般是敷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妆品。汉以前胭脂主要产于河西走廊焉支山,主要原料为红蓝花,汉武帝击败匈奴,红蓝花在内地大量种植。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将眉毛画浓,叫做黛眉,描成细而长的叫柳叶眉,短而粗如蛾翅者叫蛾眉,粗而宽的叫广眉。面靥原是用来掩饰面颊上的斑痕的,后和贴花钿都作为妇女面部的装饰。 1、发式 唐代发式有髻、鬟之分,髻为实心,鬟为空心。髻名称众多,有倭堕髻、螺髻、双螺髻、反绾髻、半翻髻(单刀半翻髻和双刀半翻髻)、惊鹄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乌蛮髻、盘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丛髻、回鹘髻、归顺髻、愁来髻、百合髻、长乐髻、堕马髻、闹扫状髻、乐游髻、反绾乐游髻、丛梳百叶髻、高髻、低髻、凤髻、小髻、侧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云髻、双髻、宝髻(缀以花钿、簪钗等首饰者)、平番髻、飞髻、义髻(假髻)等。鬟有:云鬟、高鬟、短鬟、低鬟、双鬟、圆鬟、同心鬟、垂鬟等。 开元年间,在一般妇女中,又流行双鬟望仙髻和回鹘髻,因比以前略低,以便戴浑脱帽。天宝中,京都妇人梳髻多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称抛家髻。

唐朝女子常用的发饰有哪些是在影视中见过但是不知叫啥的?

唐朝的发饰在我国古代可是相当有特色的一个朝代,唐朝女性发式的华丽,可不只是用簪子这么简单哦。

义髻

唐朝繁盛时期盛装打扮的女性发式往往喜爱梳高髻,为了打造这种高耸的发髻,义髻这种古代人的“假发”承担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义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阿斯卡纳张雄墓出土了大量佩戴木漆制作的义髻,同是出土的还有纸糊的单刀翻髻,木头为底麻布为衬上覆丝线的螺髻。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很多女供养人梳的回鹘髻也是假发。

上图_ 唐朝戴义髻的人俑、回鹘髻

花钿

华美的花钿在唐朝得到极致的发展,有多个地方出土了各式各样的花钿,如琉璃材质的牡丹花钿片,压印的非常薄的金钿。这类花钿一般情况下戴在发髻正中。

这种花钿有的右面有钗梁,可以直接固定在发髻上;有的有孔,需要用发簪固定在发髻上。花钿有的时候并不牢固,出行的时候经常有脱落的现象,以至于在古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扫街”就是专门在大街上捡贵妇们掉落的花钿等珠翠。

唐代贵族十分喜爱佩戴花钿,唐朝的仕女画中女性经常佩戴各式各样的花钿如张萱《捣练图》中女子乌黑的秀发上一圈花钿格外动人。

上图_ 《捣练图》局部女子佩戴花钿

上图_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唐代贺若氏墓出土花钿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唐代贺若氏墓中,发现了一套异常贵重的金头饰,此头饰出土时仍戴在墓主人头上,只可惜上面的丝织物随着年代久远全部腐朽。金头饰是用宝石、珍珠、玉石等三百多件珠宝连缀,做成金萼托、金花钿、金坠、金花等各种装饰配件。它的华美惊艳众人,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头饰。

发梳

唐朝中晚期开始盛行插梳。这个时期的妇女经常把梳子或梳篦插在头上。当时妇女所插戴的梳子或梳篦材料丰富,制作复杂。梳子的材质不仅有金梳、银梳还有玉石梳子、犀角梳、白角制品。

中唐至晚唐,妇女极爱插梳。唐代温庭筠的诗词里写“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里小山指的就是女子头上插梳的梳背,当时用作头饰的梳子有些是不开齿的,整个是一个梳子形的金片,插在头上仅露出梳背。

上图_ 莫高窟五代 98 窟东壁女供养人像(范文藻临摹)

梳篦也有了很多插戴方式,有插一把的、多把的或是满头都是的都很常见。中唐以后的插梳方法非常有特色,敦煌莫高窟81窟供养人壁画中妇女经常用两把大梳子上下佩戴插在头上,梳齿上下相对,这种样式往后发展逐渐成为宋代“冠梳”的样式。

梳子有时候会配合鲜花佩戴,敦煌莫高窟的供养人头上插着图案繁琐的梳子再配上满头鲜花发簪华贵至极。

鲜花

除了昂贵的珠翠,各式各样的鲜花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唐代女性喜爱佩戴牡丹,除了牡丹外还有芍药、菊花、兰花、蔷薇、杜鹃、山茶、荷花等。佩戴的方式一般将硕大的牡丹活着荷花等佩戴在乌黑的发髻中央或着一侧,再点缀花钿簪钗小朵鲜花,也有的将小朵的花插在两鬓或者配合簪钗插的满头如花树一般动人。

上图_ 唐·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中,宫中女子佩戴硕大的鲜花与乌黑的秀发相衬十分美丽。冬天百花凋零,在没有鲜花的冬天,擅长纺织的唐人制出了绢花点缀发间。

簪钗、步摇

簪和钗的区别在于,簪子是单股,钗是双股,不知是不是因为多了一股的原因,在古代钗的地位要比簪要略高一筹。

簪钗的质地有金、银、玉石、犀牛角、象牙、竹子、木头、琉璃等多种。晚唐时期,为了适应高髻的实用出现了30到40厘米的长钗,江苏、陕西、浙江出土较多。

上图_ 唐代鎏金银钗

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长37厘米,钗头有镂空的双凤及卷草纹。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鎏金发簪花纹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成对出现。

唐代李静训墓中出现的闹蛾金钗,飞蛾造型生动,锦簇的珠花用金银珍珠打造与飞蛾相衬,飞蛾仅用一根金丝与发钗相连,可想佩戴时是多么的生动可爱。

上图_ 金步摇

步摇,行步则动摇。唐代女性经常与簪钗一同佩戴,“翠匣开寒镜﹐珠钗挂步摇”(张仲素《宫民乐》)说的就是将簪钗与步摇一同佩戴。唐代喜爱用金打造步摇,白居易《长恨歌》中写“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戴叔伦《白苎词》“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都提到了金打造的步摇。

幂篱、帷帽、胡帽

唐代衣着打扮深受胡服的影响。初唐时期,女性出门经常戴幂篱,这是一种头巾,能遮盖全身,非常保守。之后唐朝国风愈加开放,幂篱被便捷的帷帽取代,这时戴帷帽的女性发式也非常简约,大多只在头上扎一个简单的发髻然后用簪钗固定。

上图_ 戴帷帽的唐朝女俑

上图_ 戴胡帽的唐俑

盛唐时期,女子戴胡帽、穿胡服、跳胡舞特别流行。不同的胡舞蹈搭配的胡服和胡帽也不同。其中的拓枝舞来自西域石国,舞者戴卷檐虚帽,式样为尖顶或尖圆顶,帽檐向上翻卷,这样的形象在考古中经常发现。

唐代女子各种各样的发式时时刻刻反应了唐朝的繁盛与开放,大唐气度在唐朝女子精巧的发式上悄无声息的展现的淋漓精致。

“武媚娘”头上戴的都是啥?盘点唐朝潮流头饰

武则天美照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网络,甚至引来日本网友的广泛关注,并给予“惊为天人”的称赞。各种不同的华美精致发型、配饰,总体数量更是惊人,剧组人员透露,所有演员服装加起来就有3000套左右。这么惊人的数字,让人不禁好奇,剧照中范冰冰那奢华无比的头饰,是不是真的值得考究呢?今天,不妨就来看一下,这些璀璨头饰吧!

入选秀女

剧照中,武如意初入宫闺,稚气未脱,身着一席粉色纱裙,灵动婀娜。

发型:双环垂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在盛唐时最为流行,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看得出来,范爷在剧中的造型十分符合唐代秀女该有的特点。

头饰:金色钗朵

唐代开始流行使用金银打造首饰,剧照中,武如意所戴的是金钗雕花朵形,被称为钗朵。每一对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可以左右对称插戴,这种金银钗以镂花图案最为多见。

唐 鎏金银钗

赐名“媚娘”晋封才人

从剧照中看,凭发髻可猜测是如意刚刚被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的时候,成为后宫女人的众矢之的。虽珠翠点缀不多,但华美之姿尽现。

发型:双环望仙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因为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为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时期。

头饰:髻饰花和鬓唇

武才人所戴的是髻饰花和钗朵,髻饰花是采用金和翠鸟的羽毛制成翠勹盍叶,唐代点翠较少,主要以金色为主,别在髻上,在清代多见于点翠头饰,被广泛使用。而插在头发边上,一串垂到鬓边的珠饰则是叫做鬓唇,摇曳的珠串衬得武才人娇美动人,惹人怜爱。

唐代贵妇发饰

华美武昭仪

武媚娘仪态华贵,被唐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这时被封昭仪的她已因宫斗而“黑化”,服饰一改曾经的稚嫩灵动,取而代之的是雍容华贵,妩媚动人。

发型:盘桓髻

是指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向上盘桓而成,再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髻前插上对梳,髻上装饰金钗与步摇,显得武昭仪端庄大气干练持重。第二套造型的发型是双环望仙髻或是惊鹄髻。

头饰:

梳篦,盛唐开始流行,在发髻上插几把梳篦,比较讲究的梳子用的是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发饰还有步摇、簪、翠翘等。步摇属于簪的一类,一般形式多为凤凰、蝴蝶等,或缀有流苏或是珠串,女子走路时,金饰会随着摆动,栩栩如生,故名取其行步则动摇,唐朝非常流行。

唐 金镶玉步摇

盘点唐朝潮流头饰大全

唐朝妇女头饰种类丰富,型制华美,色彩绚丽,常见的有钗、簪、步摇、钿、栉具几大类,其中,钗和簪最普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盘点唐朝潮流头饰,希望你喜欢。

盘点唐朝潮流头饰

入选秀女

剧照中,武如意初入宫闺,稚气未脱,身着一席粉色纱裙,灵动婀娜。

发型:双环垂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在盛唐时最为流行,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看得出来,范爷在剧中的造型十分符合唐代秀女该有的特点。

头饰:金色钗朵

唐代开始流行使用金银打造首饰,剧照中,武如意所戴的是金钗雕花朵形,被称为钗朵。每一对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可以左右对称插戴,这种金银钗以镂花图案最为多见。

唐 鎏金银钗

赐名“媚娘”晋封才人

从剧照中看,凭发髻可猜测是如意刚刚被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的时候,成为后宫女人的众矢之的。虽珠翠点缀不多,但华美之姿尽现。

发型:双环望仙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因为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为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时期。

头饰:髻饰花和鬓唇

武才人所戴的是髻饰花和钗朵,髻饰花是采用金和翠鸟的羽毛制成翠勹盍叶,唐代点翠较少,主要以金色为主,别在髻上,在清代多见于点翠头饰,被广泛使用。而插在头发边上,一串垂到鬓边的珠饰则是叫做鬓唇,摇曳的珠串衬得武才人娇美动人,惹人怜爱。

华美武昭仪

武媚娘仪态华贵,被唐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这时被封昭仪的她已因宫斗而“黑化”,服饰一改曾经的稚嫩灵动,取而代之的是雍容华贵,妩媚动人。

发型:盘桓髻

是指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向上盘桓而成,再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髻前插上对梳,髻上装饰金钗与步摇,显得武昭仪端庄大气干练持重。第二套造型的发型是双环望仙髻或是惊鹄髻。

头饰:

梳篦,盛唐开始流行,在发髻上插几把梳篦,比较讲究的梳子用的是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发饰还有步摇、簪、翠翘等。步摇属于簪的一类,一般形式多为凤凰、蝴蝶等,或缀有流苏或是珠串,女子走路时,金饰会随着摆动,栩栩如生,故名取其行步则动摇,唐朝非常流行。

皇后武媚娘

武媚娘终于坐上皇后的宝座,与皇帝李治同排而坐,锦衣华服珠翠围绕,皇后霸气之姿不动自现。但第二张的她却多了几分寂寞与悲情。

发型:回鹘椎髻

头饰:头饰也有了较前面明显的变化,采用金色头饰最多,还配以红色珊瑚头钗,鬓唇采用鎏金金钗垂到耳边,发髻上更是簪着两朵真花来点缀,还有金簪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等等。

晚年:高髻

指的是把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便于佩戴龙冠等饰物。

头饰:头戴珍珠宝石镌刻头冠,头戴金龙鎏金钗,宝石的颜色也不似年轻时的流光璀璨,反而更显沉稳庄重。剧照中的武则天鹤发苍颜而威严不改,目光沧桑而悲戚, 历史 上唯一女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写满在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唐代服饰流行色

唐代是一个活泼外向的时代,国势强盛,充满自信,站在汉民族传统的 文化 基础上,敞开胸怀,大量吸收外族文化,而形成多采多姿的大唐文明,因此流行服色呈多样性。

周代天子的常服有两种,「玄端」属常粮服,「深衣」才是真正的常服,「深衣不分阶级,自天子至庶民均穿,周代的深衣为白色,唐代亦复如此,白色是最普通的颜色,尤其是男子的常服。

白色:

(隋书。檀仪志)载:「大幸六年诏,胥吏以青,庶人以白,房商以皂。」唐五代都是根据这个规定,一般平民穿白色袍子。当代的诗文中有许多这种例子,如:韩愈的「赛神」:「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范质的(诫儿侄八百字):「去午初释褐,一命到蓬丘。青袍春草色,白纻弃如仇。」以上两首诗,很明显可看出,未任官时是穿白色袍。

又唐人小说(樱桃青衣),叙述一位屡试不中的士人,行至一精舍中,听僧人讲道,倦而入梦,梦见自己遇贵人,中举又娶妻,梦醒时,「乃见着白杉,服饰如故。」可以为一力证。唐朝科举制度开始兴盛,进士科尤其被人看重,唐代名相大多出身进士科,这些登科未授官的士子、虽然仍是一袭白衫,但是不久飞黄 腾达 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进士及第的士人,被尊称为「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一般官吏平时或宴客时,也穿白色袍子。譬如,唐代人绘的「游骑图」,其中人物,或是休闲游骑,也是穿着白色袍子的。

红色、紫:

有人作过色谱分析,单是吐鲁番出土的丝织品,就有二十多种颜色,其中红色有水红、银红、猩红、绛红、降紫。

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土黄、金黄、茶褐。

青色有天青、蛋青、赤青、藏青。

蓝色有翠蓝、宝蓝。

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墨绿、果绿。

一座永淳二年墓中,发现的红色锦条花边,以果绿、墨绿、黄、棕、白等颜色丝线织成花纹,并以白色珠扣黄色晕绸饰于其间。唐代妇女服装的华丽,从许多 绘画 作品充分表违了出来。例如唐代周昉的「仕女图」、徽宗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李公麟摹张萱的「丽人行」、敦煌 壁画 中的「乐廷镶夫人行香图」等,均可以印证这个时代女子服色的多采多姿。上述画中,贵族妇女以红色衣裙占最大多数,如「丽人行」中的虢国夫人,为淡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金花红裙。而宫女、侍者多数为暗色或浅淡不过亦有大红色,因为此时代,「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

不论古今中外,对流行服装最敏感的人,莫过于富贵人家的妇女和取悦于人的歌女、妓女等,所以我们从这些妇女的穿著,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流行服色。这个时期的女子最流行穿红色、紫色。从唐人诗句中可以见到许多: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朱服弄芳菲,画舫烟中浅。」

「望月思氛氲,朱衾懒更熏,春生翡翠帐,花点石榴裙。」

「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

「紫排襦上雉,黄贴鬓边花。」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以上之诗句,除了第一首外,均描写娼家女的衣服。

唐人小说(霍小玉传),这位长安名妓的装扮:「着石榴裙,紫衫裆,红绿帔子。」红色、紫色,均为艳丽引人的色彩,为讲究衣着的妇女喜爱。还有一种奢侈的流行,特别在富贵人家。

(唐书。 五行 志)载:「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以其一献韦后。自作毛裙,贵臣富家多之,江、岭奇禽异兽采之殆尽。」这种五彩缤纷的服装,尽管用尽了江岭间的奇禽异兽,终归是少数贵族才穿得起,但是带起流行用两色绫罗拼合,裁成裥褶裙,这种裙子行动时候,形成色彩斑烂的效果。

阎立本的「步辇图」,抬辇和执扇的宫女,就是穿的红白相间的。西安出土的唐代「执失奉节墓」壁画中,一名「红衣舞女」,亦是这类的裥褶裙。

黑色、墨绿、墨紫、深褐:

服制规定「屠商以皂」,也就是说,屠夫、商人的社会品级最低,政俯规定他们只能穿乌乌黑黑的皂色衣服。

我们看写实性相当高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j中描绘两个人站在酒肆门口,一些人坐在酒肆内,看来这些人都是行商,在途中休息喝酒,他们的服装就皂色衣服。

唐代国运晚期百病丛生,原来经常穿明亮轻快的白色袍的士人,到末世流行低调的黑色,喜欢穿紫绿、墨紫,这种毫无明朗气象的服色,而到了唐末叛兵起时,不论士、庶均穿上皂色衣服。

在妇女流行服色方面,中唐以后,妇女服装几近一种末世的美感。元稹给白居易的信上说:「近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发,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刻怪艳。」白居易的诗「时世妆」:「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似含悲啼。」果真是「黑白失本态」,士人流行黑色,妇人喜作凄苦的妆扮,其服色亦如士人一样,以黑色、墨绿、深褐为多,由敦煌壁画晚唐至北宋时期的供养人像,可以看出这种颜色的流行。唐代的国运的盛衰,在服色上清楚的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1. 唐代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

2. 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

3. 明代妇女的头饰文化

4. 唐代女服有哪些标准

5.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有哪些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ljst/9867.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