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西安,洛阳是陪都,有行宫.
唐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宫殿,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百一十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唐末的战乱。
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0年,西安市在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展示。
宋朝:北宋时皇宫在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南宋时皇宫在杭州,因南宋在此临时建都(事实上南宋一直以此为都城的),所以改杭州为临安府。杭州即是今天的浙江杭州。
1.汴梁简介
汴梁,简汴,又称东京、汴京,是北宋的首都,是开封在元明两宋时代的称呼。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古代称东京),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中国七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称为开封市。
开封建国前是河南省省会。1951年,经政务院(今国务院)批准,1954年10月,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往郑州,并带去三四万各行业人员。开封是中国七大古都之—,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形成较早,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集中体现了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2.临安简介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市和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界安吉县及安徽省绩溪县、宁国市。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级别为“行在”。临安县为其属县,“杭州”时称“临安”有三说:一是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二是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三是寓有“君临即安”之意。临安市(县)名从西晋太康元年一直沿用。
隋朝:隋朝公元581年建都在大兴(今陕西西安,581年--606年为隋都)。隋炀帝时迁都洛阳 (606年—618年为隋都)
夏朝: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是夏王朝的都城,它是良渚文化消失约三百年后的遗址,历史学家人工复原了夏朝宫殿,在人工堆积的土台上建筑宫殿的方法与良渚文化十分相似。在那里出土了黄河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象征军士统制权的“玉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洪水之后良渚的人们迁到了二里头并带来了玉器文化,如果是这样中国最初的王朝就是由长江、黄河两大文明的溶和而诞生的,相传夏王朝持续了约四百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社会迎来了大转变的时期,历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二里头出土了青铜戈,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器,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夏族是居住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尧、舜时期,夏族的首领鲧曾奉命治洪水,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用疏导的方法,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舜举禹为继承人。舜死,禹即位,史称禹王,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主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中部,北部和山西南部。禹即位以后,已建立了奴隶占有制国家。他还按照老传统,选东夷的一位首领益作为继承人。禹死后,许多部落领袖反对益即位而拥护禹之子启。王位“世袭”制。启又伐灭反对他的有扈氏部落(今陕西户县),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将自己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1、秦咸阳宫——阿房宫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都城位于现在西安市的西北部。咸阳背靠大山,南临渭河。秦始皇的宫殿几乎铺满了整座城市。气吞山河的始皇帝动用了数百万的劳工为他修建宫室,包括为他修建死后的陵墓,耗费了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死在巡游的路上,庞大的建筑工程仍然没有结束。
2、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未央宫,周廻二十八里。利用龙首山的地势为台殿,高出长安城。前殿东西五十丈,周围台殿四十三座、宫十三座,池一个。武帝修缮后的未央宫,以香木为栋檬,以杏木作梁柱,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椽端上以璧为柱,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黄金制作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清风袭来,发出玲珑的声响。
3、东汉南北宫
东汉的都城位于洛阳,皇宫分南宫和北宫,分别位于洛阳城南北,中间距离为七里,用复道将两宫连接起来。复道中,皇帝走中道,护从夹护左右,十步一卫。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纳万人。殿周围有池水环绕,玉阶朱梁,坛用纹石作成,墙壁饰以彩画,金柱镂以美女图形。
4、唐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
5、宋汴京宫室——临安宫室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即今开封,当时称为东京。把汴梁作为帝王皇宫所在地,是从五代的梁开始的,唐、晋继之。北宋的皇宫是仿照洛阳宫殿的模式,在五代旧宫的基础上建造的。
6、元宫城——隆福宫——兴圣宫
气吞欧亚的蒙古帝国,最终选中了燕京作为首都,定名为大都。燕京作为帝王之都,这不是第一次,在蒙古军队打败金人之前,燕京已是全国的首府。战争中,金国的宫室变成废墟,蒙古帝国重又兴建本朝的宫室。经二十余年的兴建,元宫的规制与华美又胜于金代一等。元代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
7、明清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至今仍保存完好。从构建的技术、艺术水平上讲,紫禁城遥居于历代宫室之上,尽管它的占地面积并不很大。紫禁城位于都城的正中央。
不是不想按要求回答你,只是要把这些写完,已经能出一篇学术论文了。
首先,北宋开封都城的格局如下图,看不清楚的话可下载后放大
其次,皇宫格局:
南面有三门,中间那个门叫宣德门,太平兴国三年七月改丹凤,九年七月改乾元,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正阳,景佑元年正月改名宣德门。左边的门叫左掖,右边的门叫右掖,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东面一个门叫东华门
西面一个门叫西华门
北面一个门叫拱宸门
宣德门内正南门名大庆门。东西横门名左右升龙,乾德六年正月赐名。
从大庆门进去的正殿,叫大庆殿。乾德四年重修,改乾元殿。太平兴国九年五月,改朝元殿。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天安殿。景佑元年正月改大庆殿。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正式朝会、册尊号、祭祀行礼都在这个殿内举行。殿后有东西两个廊门叫左右大和,建国初期名日华、月华。大中祥符八年改左右太和。
右升龙西北的门叫端礼门,一共有三个门,各列戟二十四枝,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门内的宫殿从南到北依次是文德殿门,文德殿,宋太祖的时候在这里举行正式朝会,祭祀大典。熙宁以后,大典改在大庆殿举行,只每月15日在此殿朝御。殿东西两廊门叫左右嘉福,旧名左右勤政,明道元年十月改。殿庭东南隅有鼓楼,其下漏室。西南隅钟殿,两挟有东上西上合门。
左右掖门内正南门叫左右长庆,乾德六年正月赐名。接下去的北门叫左右嘉肃,熙宁十年八月赐名。再接下去的门叫左右银台。
大庆殿后有东西两条路,其北门叫宣佑,原来叫天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大宁,明道元年十月改宣佑。
门西紫宸殿门,殿门皆两重,名随殿易。其中隔门遇两雪,群臣朝其上。紫宸殿旧名崇德,明道元年十月改。即视朝之前殿。每诞节称觞及朔望御此殿。
次西垂拱殿门,门有柱廊,接文德殿后。其东北角门子通紫宸殿,每日枢密使以下立班殿庭候传宣,不座即遇赴垂拱殿起居。每门内东西两廊,设二府、亲王、三司、开封府、学士、至待制、正刺史以上候班幕次。垂拱殿,旧曰长春,明道元年十月改勤政,十一月改今名,即常日视朝之所,节度使及契丹使辞见亦宴此殿。
其后福宁殿,国初曰万岁,大中祥符七年改诞庆,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即正寝殿。东西门曰左右昭庆,大中祥符七年赐名。
次后柔仪殿,国初但名万岁后殿,章献明肃太后居之,乃名崇徽,明道元年十月改宝慈,景佑二年改今名。
次后钦明殿,旧曰天和,明道元年十月改观文,后改清居,治平三年六月改今名。
其西睿思殿。
福宁殿东庆寿宫,庆寿、萃德二殿,太皇太后所居。
福宁殿西宝慈宫,宝慈,姒徽二殿,皇太后所居。
福宁殿后坤宁殿,皇后所居。
凡禁中殿阁,有:
嘉庆殿,咸平初,明德太后居此,殿后徙万安宫。
观文殿,旧曰延恩,大中祥符元年以圣祖降此殿,因缮完改曰真游,奉道像,后改集圣,明道二年十一月改葺为内外命妇客殿,名肃仪,庆历八年五月改今名。
延真门,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西门曰延真。
积庆殿、感真阁,大中祥符七年赐真游殿真君殿曰积庆,前又建感真阁
福圣殿,明道中奉真宗御容于此。
寿宁堂,明道中奉太祖御容于此。
庆云殿、玉京殿、清景殿、西凉殿,景佑二年重修,在天章阁东。
慈德殿,章惠太后所居,初系嘉庆殿,景佑四年改今名。
景宁殿,治平二年正月,诚内中神御殿,赐名景宁。
垂拱殿门次西皇仪殿门,皇仪殿旧曰明德,亦曰滋德,开宝四年改滋福,咸平三年,明德太后居之,号万安宫万安殿,大中祥符七年复为殿,标旧额,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
次西集英殿门,集英殿旧曰玄德,亦曰广政,开宝二年改大明,淳化元年正月改含光,大中祥符八年六月改会庆,明道元年十月改元和,寻改今名。每春秋诞圣节赐宴此殿,熙宁以后亲策进士于此。
殿后有需云殿,旧曰玉华,后改琼英,熙宁初改今名。
东有升平楼旧曰紫云,明道元年十月改今名,宫中观宴之所。次西安乐门,门外西北景晖门,天禧五年三月赐名。其东含和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门内有横廊,廊北龙图阁,大中祥符初建,以奉太宗御集、御书。阁东序资政、崇和二殿,西序宣德、述古二殿。又列六阁,曰经典、曰史传、曰子书、曰文集、曰天文、曰图画。其北天章阁,天禧五年三月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阁东西序群玉、蕊珠二殿。次北宝文阁旧曰寿昌,庆历初改今名,以奉仁宗御笔、御书。阁东西序嘉德、延康二殿。殿间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
东华门内次西左承天祥符门,乾德六年正月赐名左承天,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其上,诏加其名而增葺之。
次西北廊元符观,大中祥符七年,以皇城司廨舍为观,奉天书道场,后罢之,复并入皇城司。直北东向有謻门,旧无榜,熙宁十年始标额。
门内南廊庆宁宫,英宗为皇子所居。治平二年赐名。
南北夹道北延福宫穆清、灵顾、性智三殿,灵顾以奉真宗圣容。宫中又有奉宸五库。
次北广圣宫,天圣二年建。
长宁宫以奉三清玉皇道像,后安真宗御容于宫之降真阁,景佑二年改今名。
宣佑门内东廊次北资善堂,大中祥符九年二月建资善堂于元符观南,为仁宗就学之所,天禧四年徙于此。
讲筵所旧曰说书所,寓资善堂,庆历初改今名。次北引见门。次北通极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次北临华门,熙宁十年八月赐名。
西廊次北内东门有廊柱,与御厨相直,门内有小殿,即召学士之所。
次北崇政殿门,崇政殿旧曰简贤讲武,太平兴国八年改,大中祥符七年始建额,即阅事之所。殿东西延义、迩英二阁,侍臣讲读之所。阁后隆儒殿,皇佑三年十月赐名,崇政殿后有柱廊,倒座殿。
次北景福殿,前有水阁,旧诗贡举人考官设次于两廊。
殿南延和殿,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承明,章献太后垂帘参决朝政于此,明道元年十月改明良,寻改端明,景佑元年改今名。殿北向,俗呼倒座殿。
殿西北迎阳门,大中祥符七年建,赐名宣和,明道元年十月改开曜,十一月改今名,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门内后苑,苑有大清楼,楼贮四库书;走马楼;延春阁旧曰万春,宝元中改;风仪、翔鸾二阁,景佑中有瑞竹生阁首;宜圣殿奉祖宗圣容;嘉瑞殿旧曰崇圣,后改今名;宣明殿;安福殿;宝跋殿。化城殿旧曰玉宸,明道元年改,四方贡珍果常贮此殿;金华殿,大中祥符中常宴辅臣;清心殿,真宗奉道之所;流柸殿,唐明皇书山水字于右,天圣初自长安辇入苑中褠殿为流柸,尝令侍臣馆阁官赋诗;清辉殿;观稼殿,景佑二年建,赐名;华景亭;翠芳亭;景佑中,橙实亭前命近臣观;瑶津亭;象瀛山池。
第三,皇子的问题
北宋皇子与历代不太一样,不会直接给你封王,一般会先做节度使(当然是挂名的,不需上任),封国公;稍后封郡王,加平章事;最后出阁封王,兼两镇,加司空。并且,北宋王爵是不能承袭的,亲王死了,他的儿子无论嫡庶,都没有爵位,唯一的好处就是,靠恩荫不用科举就能入朝为官。
东宫的职位大体有:太子六傅,即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子三少(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这些都是由资深朝臣担任,挂个名而已,和太子没多大关系;太子宾客、詹事,左、右春坊司,皇太子宫都监(太监担任)、祗候、承受,太子左、右庶子、谕德,太子中舍人、舍人、家令、率更令、仆,太子侍读、侍讲,太子中允、洗马,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太子就学之所叫“资善堂”。 东宫有保卫机构,称太子诸率府,仅为点缀而已,实际上没有人员。
亲王府称“藩邸”,职位有:王傅、长史、司马(徒有其名,一般不任命),咨议参军、王友各2人,翊善、记室参军各1员,教授“无定员”。
城门问题:
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显德三年令彰信节度使韩通董役兴筑,国朝以来号曰国城,亦曰外城,又曰罗城。
南五门:
中曰南熏,周曰景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东曰普济,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东曰宣化,周曰朱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西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西曰安上,周曰畏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东五门:
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北曰通津,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通津,天圣初改广津,后复今名。
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含辉,周曰含煇,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
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
西六门:
南曰顺天,周曰迎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大通,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
次北曰宣泽,汴河北门,熙宁十年赐名。
次北曰开远,太平兴国四年赐名通远,天圣初改。
次北曰金耀,周曰肃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北曰咸丰,广济河西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北五门:
中曰通天,周曰玄德,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今名。
次东曰景阳,周曰长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东曰永泰,周曰爱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
次西曰安肃,国初号卫州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
次西曰永顺广济河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
建议参考书目:
能看懂文言文的,《东京梦华录》(宋代市民生活全录,天涯煮酒版块好像有人部分翻译成白话),《宋会要辑稿》(城市结构,政府机构,皇室制度全集)。
看不懂文言文的,《新宋》(里头汴梁环境描述基本准确),《宋时明月》(里头生活风俗器具描述基本准确)
在外国史学家眼中,中国的宋代是一个异常繁荣的朝代,实现了商业革命。按理说宋代应该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至少不应该比明清的紫禁城差,但是现实是打脸的。皇宫修建一般都要满足这么几个条件: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战略纵深,不能敌人一打过来就直接打到了首都。首都万一沦陷,整个国家就完蛋了;再者,必须避开经常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要不是洪水,要不是地震,这就麻烦了。但北宋情况非常特殊,由于前面朝代积累下来的历史原因,把都城定在了汴梁。
这下北方的辽金就方便了,北宋丢了幽云十六州,胡人打过黄河就是北宋的国都汴梁。更可怕的是,汴梁靠着黄河来修建的,三天两头闹洪灾。1981年我们逐渐发现了北宋皇宫的遗址。现在的开封城,就是在汴梁皇宫的基础上要高出七八米修建的,原先北宋的皇城早被淤泥给埋葬了。经过实地勘测,我们发现了北宋皇城的规模,南北和东西基本上都是1公里。周长为4280米,按照宋制是周长七里。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宋朝的皇城内部没有宫城,也就是说皇帝居住的区域,跟皇城之间没有间隔开,不像明清的紫禁城外面还有硕大的皇城。
单就北宋的皇城跟明清的皇城比,明清的皇城南北长达到了3700米,东西长达到了2500米,要比北宋的皇城大个五六倍。小也就罢了,竟然在汴梁城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丰乐楼大酒楼,叫花子跑到丰乐楼上面都能把大内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可见北宋的皇帝是够开放的。
北宋的皇帝不是没想过扩建皇城,赵匡胤一上台之后就想扩建皇城,命殿前都指挥使绘制图纸。但由于北宋都城过度的商业繁华,导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城市规划。连皇城墙角边都是民宅和商店。这得涉及到如此多少人的拆迁问题,国家负担不起啊。如果将这些人口强行搬走的话,就会遇到动乱问题。他们都被逼上梁山可怎么办呀?工程就此打住。到了南宋,宋高宗赵构依托凤凰山要修建皇宫,但其地理位置被凤凰山和前面儿的钱塘江限制住了,修建的皇宫还没有北宋的规模大。
有空可以到开封看看。开封府,龙亭,清明上河园都有北宋皇宫复原图,北宋的东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北宋初(宋太祖时期扩建,由原来的五代的五里周长皇宫扩建而成周回七宋里余)里形制略作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周长约4280米。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