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两宋元明 > 正文内容

明朝和清朝(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

两宋元明11402023-03-27 05:02:58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篇目录表

明朝和清朝有什么区别?

明朝和清朝(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 第1张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它们处于两个连续的历史时期。明朝是由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的,享国278年,共历16帝;清朝是由努尔哈赤建立的,从入关算起,立国时长为268年,历12帝。除此之外,明清还有许多差别。总的来说,明朝社会相对来说更加有活力,而清朝可能更加保守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分条列出。

第一,统治者不一样:明朝皇帝是汉人,而清朝皇帝是满族人

明朝的统治者是汉族人,而清朝政权的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即满族人。明朝的创立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汉族人,父母都是安徽凤阳县的地道农民。清朝的创立者,是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女真又称满族。

由于是以少数民族统治在人口上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清朝统治者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对于不服从者,坚决予以残忍镇压。一方面,清军在南下遇到较强抵抗时,往往会选择屠城作为报复手段,比较有名的是“嘉定三屠”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但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也采取汉化政策,并重用一些汉族官吏,如清朝初年的张廷玉,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

第二,顶层政治体制不一样:明朝内阁权力更大

除了明太祖洪武时期和明成祖永乐时期,在明朝大部分时间里面,内阁和司礼监都扮演了制衡皇权的角色。内阁负责票拟(阅读各地奏章,并给出处理意见),司礼监有批红之权(对内阁的意见给出最终批示),但皇帝对于司礼监的批红还保留了最终决定权。而批红之权又分别属于司礼监的两个主要太监之手,一个是秉笔太监,一个是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负责对内阁的意见给出文字批示,而掌印太监负责盖盖章,只有盖了章,决策才能真正生效。批红是最终决策权,实际上就是皇权。明朝皇帝之所以要把批红之权交给太监机构,一方面是想偷懒, 另一方面是为了用太监制衡文官体系的权力。

明朝与清朝的区别

总有人把明朝和清朝的历史放在一起来看待,其实明清两代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就政治体制而言明朝自成祖恢复太祖时建立的内阁以来,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土木堡以后皇帝出个京城都要向内阁汇报,私自出京会被言官上疏训话,气得干瞪眼。在这里举个例子,公元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这位史书上称荒淫暴戾,怪诞无耻的无道昏君在自己的帝国之内遛个弯,仍非易事,因为大明祖制规定,没有战争、送葬、祭陵等重大事件,皇帝不得出京。如果必须出京,则必先聚会群臣,颁发诏书,明告天下。可是,这样的诏书一下,朝廷马上就得开锅,反对的折子一个时辰之内就会把他的书桌淹没。在那些蝎蝎蜇蜇老婆汉像的文官们想象中,通往宣府的路上步步都是危险:骑马摔了,被塞外的风吹感冒了,遇到土匪了,水土不服病了,路上突然蹿出个野兽把皇帝惊吓着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个责任。他们会引用N个圣人的话,告诫他“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告诉他“皇帝者,天下安危之所系也,一举一动,当千虑万虑,至慎至当……”一想这些,就脑仁疼。

为了能出关,皇帝也是煞费苦心,居然和十几个太监一起穿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破旧衣服,混在百姓当中溜出京城。出了京城皇帝犹如脱缰的野马,吓得大臣们一路狂追,并通知边关守将封锁居庸关。回京之后又嫌大臣频繁上疏劝谏,数次威胁要抹脖子自杀,真是可笑,可叹。诸如此类还有明神宗立嗣,祭天,修造宫殿等等,不胜枚举。而到了清朝时期康熙和乾隆分别六下江南,尤其是乾隆皇帝,一路上大张旗鼓,沿途百姓张灯结彩。其他的也有嘉庆出巡,道光是清朝皇帝中比较节俭的一位,但也正是从他开始清朝开始对外屡战屡败,割地赔款的。同治和光绪就比较惨了,因为皇权已经旁落,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了实际的权力,皇帝只能任由她摆布。

文化上虽然有八股取士,但是言路大开,允许持有不同政见者,相当一部分的文化分子还是有骨气的,冒着打板子的危险也要尽到职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当中的三部就是在这个时代所诞生。后期还出现了王阳明,汤显祖,顾炎武,王夫之等国学大师级人物。

明朝一直到灭亡的前夜还在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弥补自己的短板,数学,几何,天文历法,医学农业蒸蒸日上。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徐光启的《测量法义》《农政全书》《崇祯历书》,并翻译了西方的几何名著《几何原本》。

当历史的篇章翻到了17世纪时,曾经叱咤风云的骑兵军团逐渐走向了没落,洋枪洋炮的出现直接让曾经凶悍无比的游牧民族变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而这一时期明朝的火器专家赵士祯结合西洋火器和本土自制的鸟铳,发明了以迅雷铳和掣电铳为代表的火器装备到了军队当中,在后续的火器发明中,明朝工匠制造的火铳和虎蹲炮在抗日援朝和对后金作战中的杀伤力是很大的。明朝政府还参照西方,请来葡萄牙工匠仿制威力更大的佛郎机炮(又叫红夷大炮)。并于1637年明英战争中在虎门成功击退英国海军,打赢第一次中英战争。英商向明朝政府赔款2800两白银并被驱逐出境。后来整整200年后,英军便是从此地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大清面对英国的船坚炮利,一败涂地,从此开始了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可惜的是由于山海关总兵袁崇焕为一己之私诛杀边关守将毛文龙,致使其部下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带着这批火炮投降了清朝。

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所有的一切戛然而止。到了大清,剃发易服,衣冠尽毁,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度诞生,在强权的禁锢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大量史料被毁灭,文化被曲解,残酷的文字狱令人闻之色变。到乾隆时期彻底禁海,闭关锁国对中华的危害笔者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其实清朝的问题明朝偶尔也会有,诸如朱元璋时期的海禁和文字狱,但是海禁的程度和时间还有文字狱所牵连的代价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时断时续的,到了隆庆年间,也彻底开放了海禁,史称隆庆开关。如果明朝的海禁一直持续,也就不会有郑和下西洋这样伟大的壮举了。

明朝和清朝相比,哪个更好?

笔者是不太喜欢将两个不同的时期拿来比较的,这又不是同一时代的中国和美国,还可以全方位对比,两个朝代都不在同一个时空,拿来对比简直就是脑子出了问题........

很多人喜欢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对比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实际上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地方。

首先,后继王朝始终是站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做调整的,没道理后续王朝不吸取前代王朝的得失,不考虑客观实际来瞎搞一套吧,这就好像你用现代人的知识累积却跟古代人对比,在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是在欺负人啊。

单纯从政治的角度考量,那么无疑这两个朝代,其实半斤八两,都是君主集权空前发展的时代,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完成了君权完全凌驾于相权的历史使命,使得中国封建君主制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如果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而言,那么这种发展,无一是前进的,但若是你非要站在现代民主主义的角度讨论,那清朝是就是更加黑暗了。但中国封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农耕社会,它的发展规律,始终难以跳出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封建制度。

当然清朝因为执政主体是满洲贵族,所以国策上存在“首崇满洲”民族歧视政策,但若要夸张到说清朝时殖民主义那就是无稽之谈了,殖民主义式掠夺殖民地经济来壮大本国,而清朝不存在本土啊,因为他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行政上是没有殖民地和本土的区别的,最多只能说上层建筑变成了少数民族,多了民族特权,使得封建社会的公平更加失衡。

而从经济角度对比,清朝无疑人口更多、经济起点更好,农业生产水平更高,如果农业不发达,是无法养活接近4亿的中国人口的。但这么比其实也没道理,难不成种田还能越种越落后,产量越来越低还不成?

其次,两个朝代实质都没有脱离封建制度的桎梏。中国社会因为制度文化的原因,长期处于缓慢的经济增长中,社会财富主要由土地产出,社会结构单一,这个情况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就出现了。所以这就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两千年来,似乎没什么变化,这些历史上出现的王朝就好像处在同一个时空一样,没有那种现代人跟古代人的时代差异感。

在这种错觉的影响下,就造成了大部分人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总喜欢拿这些不是一个时代的王朝来比较。历史是继承发展,哪怕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进程缓慢,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发展。虽然在经济领域的发展滞缓,但就社会制度、社会文化、技术文化,都是一直在发展前进的。就说东汉出现了造纸术,你不能因为东汉有造纸术,就说西汉不如东汉。

希望少一些这种无甚裨益的对比,学习历史的时候,有一个很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不能一概而论,没一个王朝都要分成初期、盛期、衰落期、晚期来分开讨论,何况是一千以后的两个朝代,没道理拿王朝盛期去对比王朝晚期谁更强吧。

以上个人见解,阅读如有不适之处,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评论。

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

单纯的比较综合国力,显然是清朝更强大,因为生产力总是向前进步的,清朝在明朝之后,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这个问题应该是横向对比,就是拿清朝放在同期世界去比,以及拿明朝与同期的世界去比,明朝要强很多。

明朝的科技、文化、军事、国际地位都是世界一流的,在明朝的末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管是思想上,经济形式上,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在有可能会过度到资本主义。但是满族的入侵,彻底断送了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

明清时期国家统治的特点

1、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

2、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

4、对外: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基本走上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道路。

5、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种类增多,国际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江浙地区出现了以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

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

明朝和清朝的关系 明朝和清朝的关系是什么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3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朝代,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2、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

3、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朝末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朝与清朝的区别?

明朝的统治者是汉族人,而清朝政权的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即满族人。明朝的创立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汉族人,父母都是安徽凤阳县的地道农民。清朝的创立者,是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女真又称满族。

由于是以少数民族统治在人口上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清朝统治者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对于不服从者,坚决予以残忍镇压。一方面,清军在南下遇到较强抵抗时,往往会选择屠城作为报复手段,比较有名的是“嘉定三屠”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但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也采取汉化政策,并重用一些汉族官吏,如清朝初年的张廷玉,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

清朝在政治、军事、民生、经济、文化等方面远强于明朝,在保护海外华侨的力度上,清朝也远强于明朝。这总体上是由于清朝对民间管控程度较低,因此清朝这两百多年更具有活力。比如,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这段时间内,清朝文化发展繁荣,用高翔先生的话说,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发展,除了理学,汉学、朴学、辑轶学等学派都相继兴起,也涌现了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

清朝实施海禁只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死板地奉行闭关锁国,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中西交流的停滞。当时西方各国来访清朝,清朝统治者还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厉害。就在乾隆后期,英吉利来与清朝进行贸易商谈时,乾隆竟然这样说:“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尔等小国,无须贸易,如需丝织、布匹、茶叶,我朝可以施舍一些。”统治者的自大,却不知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而不去学习先进技术,最后只有落后挨打的份。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lsym/11221.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