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因为当时西域地区的性价比已经大大降低,国家不愿意在这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才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
西域的繁华只见于汉唐,那是因为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各国商人往来于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所以无论汉唐都积极地加强对西域的掌控,这里汇集的财富让朝廷不能不重视。
宋朝国力缠弱,已经丧失了对西域的掌控,所以加大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由此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蓬勃发展,取代了原来西域地区的经济地位。这也导致了西域地区逐渐经贸活动逐渐坍缩,失去了中原王朝的带动作用,西域的市场发展也快速坍缩,又饱经战乱,直至明朝建立原来的西域,已经看不到任何繁华的景象了。
明朝建立之后,曾多次对盘踞在漠北的遗民发动进攻,不过当时元朝留下来的问题太过严重,所以暂时没有经历西顾,而且西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不是和农业耕作,又没有原来的商贸价值,那就变得非常鸡肋,打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国力,守住这片土地又是一个庞大的消耗,很容易引起西域原有的伊斯兰势力反弹,所以明朝对西域并没有大规模用兵,只是迫使其保持臣属关系就可以。
西域最具有战略价值的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被明朝纳入版图,这已经算是抽掉了西域的精髓,已经没有必要再为了剩余的废土多耗精力。清朝时期重新将西域地区纳入版图,也是因为准格尔的叛乱,这才老实远征占领这一块价值不大的土地。明朝受到当时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又没有实际影响到国家统治的势力威胁,所以放弃了对西域的实际统治。
新疆古代称西域,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汉朝时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新疆就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蒙古人崛起后,在亚洲刮起了一阵旋风,蒙古人不仅消灭了大宋统一了中原,还通过西征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更是将所占地区分封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但是明朝建立后,却并没有控制西域,直到清朝入主中原后,通过消灭准噶尔汗国,才再一次统治了新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明朝之所以没有经略西域是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大明再去花大力气去开拓这块地盘,纯属得不偿失。
但我们客观地说,难道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陆上丝绸又取代了海上贸易吗?否则的话,清朝为什么历经70年的时间也要消灭准噶尔汗国呢?
所以我们不能说没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
首先我们说,明朝在建国初期,陆续设置了关西七卫,将明朝东部的吐鲁番地区纳入了版图,这也是明朝最西边了。到了嘉靖年间,明朝撤销哈密卫,势力退回嘉峪关。
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但并没有消灭蒙古人,北元退守老家后,仍然在和明朝对峙,更没有完全继承蒙古人所建立的版图。朱元璋父子数次北伐,但仍然没有消灭,尽管蒙古人没有了让日的锐气,就算分裂了也一直是明朝的巨大隐患。
朱棣迁都北京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之一肯定是天子守国门,可见,其战略重点在北方。
到了明朝中期,明英宗还被瓦剌的也先给俘虏了,这也是大明的耻辱。
可以说大明一朝,北方始终是重点。尤其是从朱棣之后,大明开始战略收缩,变得比较保守了,能够连朱棣打下的越南北部都可以放弃,再让大明去开拓西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明朝之所以没有控制西域,向西北扩张,实在是鞭长莫及,没有这个实力,就算打下来,也没有能力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
况且经过蒙古人的西征,西域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天下,虽然他们之间也是互相征伐,内讧不止,但西域仍然是察合台汗国等的地盘。如果长途跋涉的去征伐,引来双方的联合就得不偿失了。
就在明清交替之际,西北崛起了一个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就是和明朝曾经对峙的瓦剌部,只不过瓦剌再向西迁移的过程中分裂了,准噶尔部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那就是乾隆时期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准噶尔仗着实力强劲,野心非常巨大,尤其是噶尔丹大有一统蒙古的趋势,这对于大清来说,是挑战底线的。
对于大清来说,中部和东部的蒙古部族必须保证安定。尤其是北方出现了俄国侵略者,如果北地不稳的话,那么对于大清来说是如鲠在喉。
所以大清历经70年,三代帝王一定要解决准噶尔问题,其实根源在于安全问题。当然了,我们说的是清朝前期,这个时候的大清处于康乾盛世,也有这个能力维持边疆的稳定,至于后期,其实晚明和晚清一个样,根本没有能力继续维持庞大的帝国。尤其是晚清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工业强国对农业强国,胜负已定。
西域地区一直中原王朝力求控制的区域,如强汉盛唐,但是最为汉族所建的最有一个封建统一王朝明朝,却一直没有完全掌控西域,这是为何?
当然从历史记载来看,明朝还是对西域地区有些影响的,朱元璋言西藏地区“闻西番归附已久,未闻其赋”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明史载明朝“西据吐蕃”,这一点,连篡改明朝历史的大清朝也是承认的,但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不能说明朝有人到外兴安岭考察了一下,东北一大片就划到明朝版图,在哈密设了个卫所,新疆就划入明朝版图。
但是一定要记住,什么叫实际控制,就是你有认命官吏,管理这个地方,能发布政令,而且当地能执行政令,这个才是实际控制!郑和下西洋,南亚非洲各国都有册封,那么是不是这些国家都是我们的呢?明显不是啊,实际上,明朝能够有效管理的领土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长城以内,现在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的。
相比之下明朝和之前的朝代最大的不同就是,西域对于整个帝国来说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了,简单来讲就是没需求,东西交流从陆上转到海上,中外都是,明朝经济重心转到江南,而不是中原秦陇,这就导致没人肯从江南来谁肯到西北,不适应,没利益驱动,西域的战略地位是因为有河西走廊,那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商道,但到明朝时期丝绸之路在西域以西断了,西域也就失去了战略意义,而且那地方不适合农耕,没法解决军队吃粮问题。
在明朝时开始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的封闭,汉、唐时维护陆上丝绸之路其实是要耗费大量国家财力的,很多时候明面上的收益甚至不及投入,但又是必须的,因为这是那时的唯一对外交流窗口。到宋时,海贸发达,陆上丝绸之路自然而然地衰退了。这也是宋对西北土地没有强烈需求的重要原因。而到了明,陆上对外的窗口被封闭了,大明的失误是郑和下西洋可以引领大航海的,再让民间持续跟进参与,单单政府为了政治目的,海路贸易不可持续。
从军事角度来看,明朝是一个内敛的王朝,不像汉唐那样,没有对外扩张的动力,而且明朝的军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腐化堕落。国内又有文官集团主权,皇帝在后期始终无法做到真正的独裁,也就导致了明朝没有实力扩张,也没有那么大野心扩张,重点是国内,锦衣卫,东厂,西厂,就是监控大臣及百姓,和宋朝差不多。如果蒙古北逃之后,朱明在蓝玉捕鱼儿海大胜之后,全力攻打西域,切断残元经济,军事,文化上与中亚西亚的联系,相信经几代人努力,残元将自然消亡,但是明朝在军力最强的时候显然没有打算彻底结局北元问题。
再者当时西域也是蒙古帝国留下的汗国,再往西在往北也都是蒙古,在明朝看来哪哪都是蒙古,最强核心,当时新疆地区、中亚地区、西亚地区都是蒙古汗国,战斗力依旧强大,不止是一个亦力把里,而明朝土木堡之变几十万军队被一个瓦剌打的全军覆没可见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军户制让朱元璋很自豪的说“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文”,但是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可言的,所以说在明军过了初期战力最强的时间段后明朝对蒙古及西域地区已经不存在军事优势,实力不允许就只能自保。
明朝开国统治者朱元璋扩张观念过于保守,秉持农本思想的朱元璋更倾向于“保境安民”,这也是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封建国家性质决定的。明朝北虏之患严重,牵扯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根本无暇顾及西域。西域自唐就开始脱离封建王朝,其后的宋、元也并未保有西域,这个情况直到乾隆平灭大小和卓木后才有改变,使新疆重新并入大一统。宋时在西域有西夏为患,元时察合台汗国基本与元朝政府对立,导致了路上丝绸之路相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劣势。此时的西域一带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控制,而不是小国林立的状态,即便是后来分裂,仍然是保有一定的实力,并不那么容易对付。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