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两个单列区划: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
2、中央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行政、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掌监察。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后来都由皇太子兼领。另外还设宣政院掌管佛教及吐蕃事务,设通政院掌管驿站,将作院掌管式匠等。(2)行省制度。元朝地方政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
3、元代地方行政机构分四级:行省、路、府(州)、县。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
4、行省制度。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中叶,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州(府)、县,路归省管。
5、元朝实行行中书省制一省制 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它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并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其长官也由中央官吏演变为地方官吏。其间从伐金到灭宋,历经70余年,平宋以后成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单位。
元政府在至元二十七年设立了十个行省,包括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则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称为“腹里”。 行省在元代的行政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处理地方庶务、统辖郡县、镇守边疆,并与中书省相互配合。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
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两个单列区划: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今西藏)。
1、给你个链接看图吧,元朝疆域大元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中亚(咸海以西,察合台汗国也是元朝一部分),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千米。 算上四大汗国的话...如果再算上圣旭烈兀西征被占领的土地,可以达到4400万平方公里。
2、忽必烈第二次征战日本时,元朝的版图: 除了今新疆地区的较大变动外,元朝的疆域是稳定的:在北方,西起今 额尔齐斯河,东至鄂霍次克海。在东部,拥有朝鲜半岛东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尔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锡金等地,今缅甸东北部和 泰国北部。
3、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统一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元朝的统治范围涵盖了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
4、元朝时期,中国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袤,东至日本海,西至天山,北至贝加尔湖,南界暹罗,堪称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元朝推行一省制,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共同处理国家政务。在地方,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这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大创新。
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元朝的行省制(1)中书省为最高行政长官,行驶宰相职权。
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了中书老迹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地方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一级政区的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 元朝在全国设立了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并在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分管各地区。
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