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巾:如今乌纱帽之制。顶微平,展角阔寸余,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簪翠叶绒花,其上有铜牌,“恩荣宴”三字。惟状元所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深色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革带青,饰以黑角,垂挞尾于后。笏用槐木。状元冠服 朝冠:二梁。
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男服服饰】:冕服:从宋代起几乎只一种冕服。【明代官员服饰】: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均用到它。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糸统。
大明衣冠图志详细描绘了明朝各个阶层和角色的服饰特征,它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展示了皇帝、后妃、皇子、内使、文武官员、命妇、军校、生员吏员、士庶、其妻、婚丧场合以及仆役、乐舞人员和僧道杂流的专属服饰。这些服饰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礼仪规范的重要体现。
衮冕 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衮冕的形制基本承袭古制,在圆柱形帽卷上端覆盖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用桐板做成的綖,綖板前圆后方,用皂纱裱裹。
1、第二个是于谦,明朝中期的名人!于谦虽是秀才,却在最关键的时刻拯救了明朝。1449年,朱祁镇、明英宗亲征,导致民事诉讼规则的变化;明朝几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2、第二位是明朝中期的名将于谦!于谦虽然是一介文人,但在最关键的时刻,挽救了明朝。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北京,人心惶惶,甚至不少人主张迁都南京。这时候,于谦力挽狂澜,组织北京保卫战,击退了瓦剌骑兵。
3、商鞅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从而让在秦国的国力一下子跃于各国之首。但因为执法过于严厉,得罪了不少贵族,于是在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就下令逮捕了商鞅,最终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下场如此悲惨。
4、第五位,晁错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期,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后又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晁错是在汉景帝即位后,才真的发挥了他的才干。他辅佐汉景帝时提出了很多意见,使得汉朝国力大增,如重农抑商、移民实边。
5、英宗时杨士奇被死太监王振黑了郁闷死了。于谦被夺门拥英宗复辟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害死。嘉靖时期严嵩害死了首辅夏言以及若干名气不是很大的,如杨继盛、沈鍊。
当时牵连的人数非常巨大,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在历史上算是重大案件了,在明朝来说蓝玉案也是满朝震惊的,毕竟蓝玉也算是重要的大将之一,而朱元璋之前对蓝玉也算是礼遇有加,但是因为牵连甚大,而且朱元璋更是早已下定决心,所以当时并没有人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
蓝玉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当时称之为“蓝党”。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经两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蓝玉(?~1393),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
蓝玉案简介: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当时称之为“蓝党”。该案与胡惟庸案合称为“胡蓝之狱”。经两个案件发生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蓝玉其人简介:定远县人,开平王常遇春内弟。
1、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领,开国功臣之首,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民族英雄。汤和,明国开国功臣,军事领将。常遇春,元末红卫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胡大海,明朝开国将领,长身铁面,智力过人。沐英,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2、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主要成就:与常遇春率军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多次北伐元朝残余势力。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
3、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与常遇春率军消灭张士诚。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
4、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据《明宋文宪公濂奉敕撰开平王神道碑并序》中说道:妻定远蓝氏,封开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赐名。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定远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