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大明殖民阿拉斯加攻略:可以通过强宣来殖民,当然,你也可以殖民千叶群岛,外交达到7级的话,找个加殖民距离的顾问就够了。
需要注意:
最后就剩这些国家,主要是升了贵族思想的还有本身的天然坑国没点转不了核心,所以就没打。后备兵超过200万就显示为负了,然后再从负到正,所以列表显示和上面显示不同,但是到最后发现没什么用。
由于第一次打中间浪费了很多点数,如果重来的话估计能一次打完。理念上感觉和其他国家差不多,由于大明是唯一一个从开局到结束都不缺钱的国家,所以经济上也可以忽略。
前期还是外交倾向,多一个外交官和2个外交关系能效率很多,中间如果兵爆太多没注意搞经济的话就升贸易理念,反正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垄断,后面就随便了,5种战斗理念全出满。
这个游戏玩了快一个月,从最开始的无脑打仗打的累死,然后发现附庸比较有效率,再发现原来联姻夺权才是最快的。同样100年时间一个打了10几块地搞的周边全恶名,还有一个统治了几个国家而且恶名几乎没有,效率完全不一样,贸易上如果处于贸易逆流的话可以把首都换到顺流位置。
比如大明就是,这样钱会多很多,顺流的话要注意转移方向是不是朝你提钱的地方,因为经常默认转到别人的地盘,欧洲小国开局的话必然碰到的对手就是法国,法国本土攻击太幅度减少,所以一般都先让他出来打你,在外面把兵吃完再进他家就没什么压力了。
侵略扩张问题是看首都地区的,比如一个首都在欧洲,一个在印度,就算你和他脸贴脸吃边上的国家也是不会有恶名的,而如果在欧洲就算你吃边远效果,都是会加的。
《欧陆风云4》大明开局技巧攻略:
开局一个商人直接派到杭州收钱,顾问选择1,1,3,因为刷任务前提下不缺政治外交点,唯一缺的是军事点,砸锅卖铁也要供起三星军事顾问。
外交家一个派去伪造越南,一个伪造西藏,北方的一大片不用去管,因为满洲瓦剌朝鲜会在后面先后出现继承争议,到时候可以直接联统。 如果他们没有跟其他国家联姻的话就可以自动继承了。等外交点够了以后马上转成宦官,多出的一个外交官放在广州转移。
兵全拉到越南边上,西双版纳要放满上限,因为越南会跟其他两个国家结盟,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西双版纳。只要镇守住西双版纳,越南就落单了。等兵全到边境后,陆军维护费拉到最低,然后释放附属国大周。
因为只有放了大周才能在第一战就刷出宗教任务,宗教任务也只会在开战时出现。而放了大周后兵会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士气走不动路,所以等走到了之后再放。 这时侯看看军队和军舰上限,把所有的空余位置拿来造商船,一半保护广东一半保护北京。
看着伪造还需要多久,在开战前半年把陆军维护费拉到最高,等军队恢复士气。然后宣大越,可以的话先不要动他,等大越派大军队出来占你地盘,一路杀向大越内陆,每个省派两个兵攻城,让他刷不出新兵,剩下的大军全镇守升龙,守住了升龙大越大军就不敢强行突破,随便他打下多少地盘,只要他全境沦陷就是100分直接附庸。
应该没有 当时 即使是郑和也只到了地中海 下面是百度百科上的话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因为元开始,我国从汉地十八省为基础开始的扩张,就已经带有殖民地性质---通过军屯移民将其本土化。其中云南,新疆,东北,就是这么来的。
而与此同时,注意到明朝时期我国十三省人口足有2亿,那明朝消化完2亿人口的市场了吗?要消化完那就没大顺大清什么事了!
与此同时,我国自古一直垄断铁器,丝绸,茶叶,瓷器等在15~17世纪(甚至19世纪中叶之前)都是高附加值的商品生产技术,并且内销都没开发完毕,所以我当然完全没有任何必要担当去海外投资的风险,只需要坐着等海外白银流入就可。
当然,必须指出,我国不是没有个人以个人名义,进行过海外殖民,甚至由此建国。但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能与我国中央形成有效联系---这固然也许和个人能力有关,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新生产力生产关系,通过新的革命,在新世界产生新天地。
《锦衣夜行》主角结局是到美洲了。
靖难削藩,迁都修典,五征蒙古,七下南洋,我无处不在,却无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锦衣夜行,低调!低调才是王道。
明朝郑和下西洋,两万人的船队有着对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灭国之力,军事力量的强大和船队能自给自足的物质条件却没有促成大量殖民地的开发,郑和用完全不同的,古老而中国的方式来处理了和那些土王的关系。
大量纳贡国的确立和友邦的建交取代了武装殖民,而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引起的美洲殖民,带来的巨大财富却引起了西方政治军事和科学的飞跃,明的不殖民政策甚至被看成了历史上东西方优劣形势转化的转折点,那么明朝为什么没有建立殖民地系统呢?
其实翻开历史的篇章可以看到,殖民地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独特的领土要求,这是重商主义社会对于掌控资源与市场需要而产生的,明朝是传统重视农业的封建王朝,其开疆拓土的形势也是传统的驻军和官员管辖。
中国人对自己优越感的自信造成了百姓视其他地域都为蛮荒地带,中华古老的文化里,背井离乡的都是实在无法立足之人,万里之外死后也无法叶落归根,简直是流放的徒刑,与古老的中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在行政系统中,殖民地的管辖在万里之外,其理念和中央集权有冲突的地方,这以上种种都造成了中国没有开启对外殖民。
一.殖民地的根本,对资源与市场掌控
1.西方社会体系中殖民地的重要性
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源动力,就是资源的获取,主要集中在香料和丝绸的获取中,马可波罗和其他西方旅行者对于东方财富和资源的记载,让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截断了商路的西方世界,急于获取需要的资源,这几乎等同于黄金的价值。
对于南美印加帝国的掠夺,造成了西班牙的繁荣,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的纺织品生产过剩,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殖民地建立的理念完全是西方商业第一理念的体现,除了俄国,英法等国只对关键性的枢纽地位的领土感兴趣,这也是因为殖民受到了人口数量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2.中国农业本位的社会下殖民地无法定位
对于中国来说,商业利益从来没有被放在国家利益中优先考虑的方向,中国的王朝更迭,是天道的争夺,九鼎在很早以前就确立了华夏的基本盘,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在明朝的时候都有继续开垦的潜力,土地和粮食生产方面,中国没有开设殖民地的意愿,并且从殖民地转送粮食,物流的成本大大的超越了粮食本身,从农业的角度开设殖民地,是荒谬的。
宋朝假如可以存在下去,他的风格我认为倒有开设殖民地的一定可能性,假如商业利益的追求压过儒家的规则的话。中国确实有类似殖民地的设置,琉球,安南,朝鲜等藩属国也可以看成中央王朝控制的资源点和市场的存在。
然而大规模的移民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亚洲这就意味着战争,满清和明对于缅甸和越南的战斗,也绝不是为了殖民,他是因为国家尊严等更加虚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政治风格就是如此,他和过份务实的西方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因素
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建文帝流落南洋的传闻,毕竟水浒传中的李俊,就有在南洋开疆拓土的传说了,其实宋代开始,虽然没有国家行为,私人的商业行为还是让华商操控了东南亚主要商品的贸易的。
在宋代就成为奢侈品的香料,被当地的统治者视为奢侈品的瓷器和茶叶,都是华商利润重要的来源,可以说,从民间的角度看,考虑到华人在当地商业活动中的优越地位,有一点点殖民的种子存在,但是缺乏国家力量的干预,缺乏军事力量的保护,这不能算是完整的殖民地雏形。
二.中国文化对于故土的看重
1.故乡在中国文化中举足轻重
与西方更在意商业利益不同,中国的文化中,故乡的含义异常的重要,满清的会馆里,同乡们建立了墓地安抚游子的灵魂,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价寻找交通工具回乡,想在家乡的空气中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这在中华文化中是重要的存在,古人不到迫不得已,是没有背井离乡的说法的,父母在,不远游等儒家的教义,更是束缚住了人们的冒险精神,就连官场上,西南和西北大量的领地,安排的官员等同于罢黜,到了满清中期,云南等地的县令,那些举人们更是万般托病不去,有的宁愿辞官也不补那里的缺。
流放在古代是仅次于斩首的处罚,而去比流放的地方更远的什么殖民地度过下半生,或者让自己的子孙们也在那里度过下半生,不是最大的惩罚吗?这样的环境,怎么能产生殖民的风潮呢?
2.中国文化对本身的自信与信仰的因素
在西方世界突飞猛进的时刻,满清统治者都还怀有着浓厚的民族自豪感,西方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些小玩意出色,所谓奇技淫巧,而满清就是再被打的一头包的时候,也只是高喊着唯船坚炮利。
我们的民族自诩为处于世界的中央之地,并且确实在物产上没有明显的短板。优越的环境造成了扩张的动力都不足,我们民族在地理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大了自认为的极致,我们不需要什么殖民地,而西方殖民地的运营中,宗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督教的教义中, 感化那些不信仰基督的人成为教徒,是教义规定的责任。
西方各殖民地最坚强的殖民者,胆子最大的敢于深入陌生区域的殖民者,大都是宗教情结浓重的教士们,他们确实有普世情节,他们背负着将上帝的意志传达给野蛮人的责任,这种宗教责任感更是殖民地早期的移民们追求内心安定的重要因素。
西班牙人高喊着圣母玛利亚,英国新教徒喊着基督杀死数不尽的印加和印第安人,这点是我们的民族没有的技能,明朝人是不会喊着孔子万岁,吾皇万岁的口号,去屠戮东南亚的森林中半开化的民族的。
3.海洋民族确实更具冒险性和开拓性
从维京人到盎格鲁人,这些在北大西洋严酷的海况中都能寻找到战争海路的民族,一生都在追寻着冒险,这是民族文化决定的,奥丁对于开疆拓土的战士绝不吝惜他的瓦尔哈拉殿堂。
早期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确实更具有冒险性,这种民族性格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毕竟除了欧洲殖民者,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也没有大量的建造殖民地的历史,当然阿拉伯人确实在非洲海岸掳掠了大量的黑人奴隶。
中华文明从宋开始,风格也越来越保守,汉唐的豪气被技术力量限制,明清的探险则被政治压制。
三.中央集权与封建制度
1.支离破碎的封建化西方
对于南美成功的大量殖民者,西班牙的王室毫不吝啬爵位,这些很多兵痞和浪荡子出身的征服者们,都成为了侯爵和公爵,西方碎片化的封建制,本来就对分封习以为常,只要你能给王室带来利润,政治上对殖民者毫无阻碍,甚至还大大的鼓励。
殖民地,商业利益和分封制互相支持,形成了合理的政治架构,殖民者们在成功后,可以选择留在殖民地,也可以带着巨额财富回到母国接受爵位,这种类似于秦国军功的完美的奖励体现,让那些胆子大的,在母国没有什么前途的年轻人对殖民地趋之若鹜。
2.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
明这样的王朝,应该怎么定义殖民地的长官呢?封王,开玩笑,明朝藩王才兵戎相见过,大官,几品官呢?官怎么接受监督呢?
家眷留在内地,估计没人肯去,家眷带走,你要自立不是中央王朝心中一根刺?明清这样的中央政权没有给殖民地留下空白的政治位置,他不是做官的捷径,他是中央的威胁。
结语:
殖民地,是重商的西方国家夺取资源与争夺市场的第一线,从国家政策和经济利益来讲,西方世界对建设殖民地充满了动力,而海洋民族的民族性格,教会对传教的责任感,这些都让在陌生之地建立立足点成了这些国家最感兴趣的事情。
殖民者们政治待遇优厚,从白丁一下成为爵士,经济回报更是惊人,在给王室支付了巨额的保护费后,竟还有大量盈余。而明这样的中原王朝,从传统的政治理念来讲,更注重农业稳定性,对于商业利益至上产生的殖民地没什么兴趣。
国家事实上的地大物博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民族自豪感,文明对周边地域压倒性的优势,让政府对蛮夷的土地没有扩张的欲望,而中国的哲学,儒家和道家也并没有强烈的布道的意愿,中央集权制度无法合理的安排那些万里外的不受监督的官员,明朝自然对殖民地就缺乏兴趣了。
这个应该不太可能,首先虽然明朝国力雄厚有郑和七下西洋为证,但当时的造船技艺还不足以成功到达北美洲。太平洋危险系数高,凭借日本暖流漂洋到太平洋之上,再借北太平洋暖流到达北美,在现在来说是可行的。但当时对于太平洋这块海域并不熟悉,不会如此贸然前去。以及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国家大部分曾有考证存在过,而前去北美明政府并不能确认是否真的有国家有居民,航程太远耗时太多花费资金太多,没有太多的把握,明朝不会派遣船队前去北美。中国人骨子里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哪怕是可以前去殖民在明朝人眼中也是一个大忌。如若不是天灾人祸谁会愿意背井离乡,落叶归根是人一生所求。封建思想在当时根深蒂固,所以无法动员太多人前去殖民。还有当时北美洲也有诸如印第安人,其群居有武力会制作刀具,明朝政府就算派遣船队去北美,先不说在途中会死伤多少会有诸如坏死病之类的疾病横行会有水土不服症状,到了北美也会被印第安人屠杀。明朝时期北美洲也有一些奴隶制的小国家,其中比较厉害的是特诺奇蒂特兰城,我对于其中的战争不太看好明朝远征军。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