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7万平方公里 (永乐年间)。
明朝在今藏、 青、 川西置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并分封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达克设有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辖境很大,在今国境外的有缅甸、木邦、孟养、大古刺、底马撒等宣慰司在今缅甸境内,有老挝宣慰司在今老挝境内,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国境内。
1407年(永乐五年)又将宋元以来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图,设置府州县200多个,统以交趾布政使司,推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统治。当地于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弃守,万历初期再次纳入版图。
扩展资料: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朱棣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独大。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朱棣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
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疆域变迁史
明朝极盛时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后面有所变化。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扩展资料:
明朝疆土变迁
北方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
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 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永乐九年(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 共辖130多个卫所。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不过之后女真仍奉明朝为主,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
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兴复。 弘治年间三失三复,嘉靖七年(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 ,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 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 ,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 ,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攻占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明史》记载明成祖时期的明朝疆域“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疆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不到400万的直接统治区和500多万的羁縻统治区。其中:直接统治区包括了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和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南部地区。羁縻统治区包括了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
明朝的特点和影响
明朝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多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包括类书、政书、丛书、文集、总集、字典、词典、书目等等。其中尤以类书和丛书为最,其规模宏大、编制精密,不仅在中国属于空前,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明朝时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总结主要是由私家学者来完成的,这又一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王朝重人文轻科技的缺陷。
明代地理学著作与史学近似,前期多官修,后期多私修,这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弱以及王学的兴起有一定的关联。方志的纂修在明后期也成为一种风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明代继续发展,农学、医药学、金属冶炼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历朝历代的版图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古代这些王朝中,版图最大的肯定是那些大一统的王朝。
那么作为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大明王朝,它的版图也非常大,当然,在明朝之前是著名的元朝,那可是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之一,明朝其实是直接继承它们的版图,不过明朝在建立之前,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乱,在明朝成立之后,也没有办法保证原来的版图,整体领土要缩减不少,不过明朝的整体版图也算是非常大。
历史上很多版图非常大的王朝,实际领土根本没有那么大,因为很多的王朝,它们实际的控制区域是有限的,很多领土根本不是他们实际控制的,可这些领土还是挂在它们的名下,后来的王朝就不一样,这些王朝麾下的领土,都是它们实际掌控的。
明朝的领土到底有多大呢?
其实明朝和传统的这些王朝一样的,都继承了汉家的十三省,基本上这是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明朝继续对外开拓,不仅把原来的燕云十六州给拿回来,还继续扩张。
朱元璋继位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也发动不少的战争,不过朱元璋当政初期,国家的局势不稳,为保护自己的政权,就选择封闭国境,休养生息。因此在洪武年间,其实明朝主要是立国并且巩固自己的国家,没有大规模对外扩张,后来他们又出现靖难之役,国内局势更加动荡,使得自己的疆域再度受到影响,幸好朱棣上台后,很快就稳定朝局,他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因此就选择对外疯狂扩张,还派人下海去开拓西洋等地,永乐朝是对外扩张最频繁的时期。
明朝在这个时期,领土也不断扩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朱棣时期主要是两个扩张的地区,其中一个就是在北部,他发动对蒙古的战争,成功削弱蒙古的势力,并且夺取北方大量的领土。
另外一处,就是在西南地区,当时朱棣让张辅到安南等地作战,成功把西南地区给平定下来。在明朝巅峰时期,他们的领土总共达到997万平方公里,在原本汉地的基础上,南部直接达到安南等地,北部直接就达到外兴安岭等地,都接触到日本海。
在西部,帝国的疆域直接就达到新疆哈密等地,在东部,明朝控制海外各国,掌握了不少的海域,他们的船队能够航行到西洋。明朝在巅峰时期的领土算是很大,可他们的巅峰期算是非常短,永乐朝发展到一个巅峰,可很快它们就衰败下去,土木堡失败后,明朝的军事实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们对周边各地的控制也越来越弱,尤其是他们在处理一些边境问题的时候,不断出错,比如在处理安南地区的问题,他们就不断出错,使得这里一直都是战乱不停。
各地的动荡,使得明朝的版图不断缩减,后来明朝政府的国策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文官主导国家的政权,武将的势力遭到严重打击,他们主动放弃对外开拓,甚至还允许蒙古等外部势力侵占他们的国土,因此明朝越往后的领土越少。
虽说明朝时期他们的军事科技非常发达,军队的建设也非常出色,可那是在中前期的时候,随着后面卫所制度的衰败,再加上国内党争不断,大明的国力一天不如一天。
甚至北京都多次遭到外敌攻击,连国家的首都都是这样,更不用说其他地方,因此明朝疆域的巅峰期算是比较短的,后来就不断缩减,总得来看,土木堡之变对大明的影响实在太大,导致他们国内的军事力量一蹶不振,朝中文官势力掌握大权,想要再有什么发展就很困难了,事实证明,在文官主政的时候,朝廷的军事政策都是非常保守的,疆域也很难有什么改变。
在明朝建立的前期:900万平方公里疆域
明朝前期的疆域包括“两京一十三省”、奴儿干都司、关西七卫、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旧港宣慰司等。其中两京一十三省还包括长城以北的河套平原、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约50万平方公里土地。
明朝疆域变化是:
明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大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领土范围:
1、北方: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北方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2、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3、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洲、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前期,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东部哈密一带。
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汗国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弘治年间三失三复。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汗国所据。
4、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用,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明朝中后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明朝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黎朝。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5、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承天府,辖天兴、万年二县。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