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懿73岁去世。
2、人物简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3、人物生平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抗拒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懿享年七十三岁。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历代评价
诸葛亮: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
费祎:若懿以爽奢僣,废之刑之可也,灭其尺口,被以不义,绝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亲甥,亦与同戮,为僣滥不当矣。
夏侯霸:彼自吻家,非人臣也。
张俨: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仲达之才,减於孔明。
崔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杨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植: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司马懿年纪大,大两岁,司马懿活了73岁,诸葛亮活了54岁。
司马懿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出生,两年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
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扩展资料: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两次交锋:
1、第一次交锋
曹真病逝后,曹魏在西线无人可用,这才让司马懿到西线主持大局,才有了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后两次交手。
在司马懿完全到曹魏西线之前,先带兵突击了曹魏境内叛乱的孟达。孟达原来是蜀汉的官员,后来投降了曹魏,但是这次又秘密联系诸葛亮,妄图反叛。
司马懿进行了急行军,出其不意快速赶到上庸城下,很快攻下城池,杀死孟达。诸葛亮联络曹魏叛将,准备里应外合的计划先破产了。
但是司马懿一到西线,和诸葛亮进行正面交锋则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司马懿其实并不积极主动与诸葛亮进行正面交锋,反倒是知道诸葛亮的问题在于后勤困难,粮草容易不足。
如果诸葛亮的军队注重在占领区收割粮草,曹魏军队只需要派小股部队骚扰诸葛亮的军队,就可以让诸葛亮军队无法安心收集粮草,从而逼迫诸葛亮退兵。
但是曹魏的军队对司马懿这样消极避战很是不解,笑话司马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就无奈之下派军队和诸葛亮硬碰硬的打一场,结果就是:打得司马懿不得不回营防守。
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最终还是退兵,司马懿派张郃前去追击诸葛亮,反倒被诸葛亮再次设埋伏杀死。
2、第二次交锋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则彻彻底底闭门不战。诸葛亮多次挑战,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装,司马懿都大大方方接受,就是不出战。
曹魏将领很是生气,多次要求司马懿出战,司马懿派使者向曹睿请战,曹睿也十分默契地派人过来拦着曹魏的大军不出战,最终就这样成功的耗死了诸葛亮。
总而言之,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虽然确确实实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很多,最后甚至不敢出战。
公元234年四月,诸葛亮大军进至渭河南岸。司马懿也率军渡过渭河,背水立营与蜀军对峙。
不出司马懿预料,诸葛亮果然驻军五丈原。五丈原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诸葛亮选择在五丈原扎营并在此处搞起了屯田,显然意在持久作战。
同年七月,东吴在东线作战失利,魏军进一步获得战略主动。曹魏群臣认为司马懿与诸葛亮在西线正相持不下,建议明帝西幸长安。
此时,魏、蜀两军在五丈原已经相持了一百多天,尽管诸葛亮想尽办法刺激司马懿出战,但司马懿终不为所动。
逼得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人的衣服试图激怒司马懿。司马懿为平息众怒,乃上表请战。心知肚明的魏明帝乃派遣大臣辛毗执持符节支持司马懿坚守不战的策略。
到了这年八月,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殁于军中。从而结束了与司马懿的第二次交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