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三国 > 正文内容

刘备借赵云(刘备借赵云是哪一集)

秦汉三国7602023-04-01 00:38:58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篇目录表

刘备在死之前,为什么说赵云不可用?

刘备借赵云(刘备借赵云是哪一集) 第1张

无论《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还是《三国演义》等文学著作,刘备临死前,都没有说过赵云不可用,仅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堪重用!所以,这个问题,只能分为两部分回答。

其一、为何赵云不被刘备信任?

广义上来言,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从来就没改变过,不然为何让赵云统管自己的“家眷”?等于把身家性命都交给赵云了,这若不是信任,那何为信任?

狭义上来言,赵云不被信任,只能说是,刘备没给赵云立功机会,以至于赵云被黄忠、魏延等后来者超越了。这其实就是赵云不被信任的由来。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对刘备来言,是因他信任和重用的人才,基本上都非常具有个性,也就是说,都是一种开拓性或冒险性的人才——敢冒险,胆量壮,能力强!关羽如此,张飞如此,魏延是这样,黄忠是这样,哪怕法正和庞统,都是这一类!

而赵云的个性,却是谨慎周密。这自然就不能成为刘备的首选了。一则是性格冲突,二则是打天下,就是一种大冒险,冒险型人才备受重用和欢迎。尤其是刘备,奋斗了半百,更偏爱这类冒险型人才了。这跟信任赵云与否,关系不大!

其二、为何刘备言称马谡不可信任?

由于这句话,是刘备临死前所说,且没有史料记载,刘备跟马谡有过什么交集,属于孤立事件,无法进行逻辑分析。所以,也只能感叹一声,刘备识人很准。

因为马谡一直都跟着诸葛亮。所以,刘备托孤时,诸葛亮带着马谡前来,从这个举动来分析,显然诸葛亮是想抬举马谡。故而刘备一语回绝,不待诸葛亮说出口。

事实也果真证明这一点,马谡玩砸了街亭,给蜀汉和诸葛亮造成了巨大损失,最终被杀!

三国演义赵子龙的故事

问题一:赵云在三国演义里比较有名的故事有哪些 《磐河战》 袁绍与公孙瓒会战于磐河,袁绍命大将颜良、文丑出战。当时赵云也在袁绍帐下,因与其理念不合便不被重用,赵云见公孙瓒兵败,乃出马杀败颜良、文丑,救了公孙瓒。

《借赵云》 刘备向公孙瓒借赵云,刘备素来喜爱赵云将材,一路上一直试探赵云心意,问他天下诸侯谁为英主,最后竟得赵云认同自己,乃领赵云至徐州。但是张飞不服,赵云乃打败曹军猛将典韦,才让张飞亦心服。

《长坂坡》 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阪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乃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得脱,将阿斗交还刘备。刘备却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此孺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为之感泣。

《取桂阳》 赵子龙奉军师诸葛亮之命,带领三千人马夺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亲自迎战,并安排校尉陈应接应,企图前后夹攻取胜。结果战不过子龙,不得不开城投降。子龙在弄清赵范是真投降后进入城内。在款待子龙时,赵范表示愿将国色寡嫂许与子龙为妻,子龙严词拒绝。

《截江夺斗》 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阳平关》 黄忠斩夏侯渊后,曹操闻讯大惊、亲率大军至阳平关报仇。诸葛亮欲断曹军粮道,黄忠讨令,赵云恐其劳乏拟替他一行,黄忠不服老,请令前往。烧粮后,曹军势众,将黄围困核心,幸得赵云及时解围,杀退曹军。又名《子龙护忠》

《凤鸣关》 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果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又名《力斩五将》、《刀劈五将》。(该剧是唯一一出赵云用刀戏) 元杂剧中,关汉卿在《单刀会》中有“赵子龙胆大如斗”之句,在《襄阳会》《黄鹤楼》《隔江斗智》等近十本杂剧中,赵云都作为较重要角色出场。杂剧时代,“五虎将”一称呼已经极为普遍,而且“赵子龙胆气豪”是剧作家们的共识。赵云作为主角的杂剧有《赵子龙大闹泥塔镇》一本,但已失传。赵云谨慎细心的特点亦被加以强调,出演赵云的演员都会被特别要求,必须要表现出赵云胆大而又细心的特点。 在一个早期流传的故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诸葛亮令赵云率军去攻取一座城池,诸葛亮事先策画整个军事计画,何时出发、何时用餐、何时行军、何时渡河、何时攻城都按表制定完成,赵云只要照著既定的行程表执行即可。但是在赵云出发之后,诸葛亮才发现计画中有一个严重的疏失,即按照原定的时间,那条河正值涨潮,士兵们将无法渡河,当诸葛亮正在担忧整个行动将会失败的时候,却传回赵云已按照预定的时间攻下城池的消息,原来赵云知道河水会涨潮,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先准备好渡河用的舟筏,因此顺利完成计画。在这个早期故事中,赵云谨慎细心的程度甚至在诸葛亮之上。

问题二:三国演义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的故事 赵子龙单骑救主。刘备从新野撤军后,被曹操一路追杀,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刘备失散,就在耿云送走甘夫人后,又找到糜夫人,此时曹操大军追来,糜夫人跳井自杀,将阿斗交给赵云,赵云背起阿斗,和曹操大军战斗,杀死曹魏战将几十员,夺槊几条,保护阿斗,从曹军中冲出去,最后找到刘备。

问题三:三国演义赵云的故事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 *** 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赵云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1],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之征讨。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赵云随之前往,为刘备主骑兵[2]。后以兄丧,辞瓒归乡。

庚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赵云见刘备于邺。

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

赵云与夏侯等战于博望,生擒并推荐夏侯兰。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赵云于长阪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3]。迁牙门将军。赤壁战后,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国色,范欲以之配赵云,赵云辞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刘备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后与张飞勒兵截江留后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入川支援刘备。在攻克白帝、江州后,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县[4]。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赵云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合围成都。益州既定,拜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即从之。

己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赵云于汉水大破曹操兵。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遂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刘备失利于秭归,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癸卯(公元223年):建兴元年。

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公元227年):建兴五年。

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兴六年。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5]。

己酉(公元229年):建兴七年。 赵云病卒。

辛巳(公元261年):景耀四年。 谥曰顺平侯。

注:

[1]:《真定县志》: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

[2]:《资治通鉴》: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3]:《资治通鉴》: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

问题四: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事例是什么? 单骑救主: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坂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七进七出,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将阿斗交还刘备。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截江救阿斗: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亮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问题五: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故事简要概括 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袁绍称冀州牧后,与公孙瓒相争,常山郡人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公孙瓒。也在这一年,刘备亦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兄丧请假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依依不舍。赵云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您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袁绍。当时,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在邺城遇见赵云,与云同床眠卧,密派其外出招募队伍数百人,对外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从此,赵云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

问题六:三国演义 赵云的故事 我心中第一武将・・・赵云 对于领导者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好臣子,他深明大义,忠直无么,见识高明,谦虚谨慎,任何事交到他的手中,都可以放心,任何坚难有他在身边,都可以走过去,他是世间最英勇的武将,却从不如旁人那样桀骜不驯,他是世间战功最卓著的武将,却从不会如旁人那样争功夺利,他就象他手中那口青工神剑,虽然锋利,虽然危险,却总是安安稳稳的装在鞘中,直到危急时刻,才脱鞘而出,把光芒照亮天际。

对共同战斗的袍泽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伙伴,冲锋时赵云会冲在前面,你只要掠阵就行了;撤退的时候赵云会替你断后,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围地时候赵云还来救你,你只要还没死就行了,领功劳的时候赵云会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边就行了,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不用担心任何事,该想到的,他自然为你想到了。

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赵云是个可敬的将领,他关心每一个普通的士卒,不会轻易让任何一个人涉险,他武艺高强,智谋出众,成熟稳重,从不弄险,更不会为了功劳而用手下的性命来铺路,赵云杀人斩将是最多的,打地胜仗是最多的,但他的士卒,却从来都是消耗最少的。

对于他的后辈们来说,他是最好的良师益友,总是亲自垂范,不急不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知识都倾心相授,没有人如他那样平易近人,没有人如他那样真诚无私,没有人如他那样如同一个大朋友般亲切。

问题七:曹操放过赵子龙故事情节叫啥 曹操放过赵子龙的故事情节叫做“赵子龙单骑救主”,也叫做“赵子龙血战当阳长坂坡”。此故事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1回,书中原文为: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问题八: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都有什么 诸葛亮的经典:

隆中决策;

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草船借箭;

智算华容;

三气周瑜;

取西川;

智取汉中;

巧布八阵图;

安居平五路;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刘备的经典:

豪杰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

北海救孔融;

煮酒论英雄;

跃马过檀溪;

三顾草庐;

携民渡江;

征吴赏六军;

陆逊营烧七百里;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问题九:三国英雄赵子龙故事 赵云・字子龙(?-229),汉末三国常山郡真定人,汉族。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县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 *** 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三国演义》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年长阪恶战,赵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罕见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A、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死后被后主追封大将军,谥顺平侯。

刘备重用赵云了吗?有哪些原因能说明情况?

赵云,字子龙,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然而,却有这样一个谣言: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赵云不可重用,是真的吗?

赵云不论是刘备生前,死后,都是受到重用的,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得出下列四个原因。

其一,刘备与赵云第一次见面,便对其青睐有加。

演义第七回,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韩馥的冀州,兵败被河北大将文丑紧追不舍,幸得小将赵云相救,五六十回合战退文丑。随后,公孙瓒重整旗鼓,与袁绍互相攻伐,被袁绍大军战败。这时,在平原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不辞劳苦,相救公孙瓒。公孙瓒为玄德介绍新得大将赵云,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心。

其二,刘备为救援徐州,名为向公孙瓒借兵马,实为相借赵云。

自从上次在公孙瓒大营中与赵云相见后,刘备对其另眼看待,认为其是一员猛将,更是一个忠义之人,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及收服的大将。在解北海之围后,听到徐州糜竺向北海太守孔融及自己求救,刘备自觉自己兵微将寡,没有能力对抗兵强马壮的曹操,去了也没用。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兵马,实际上是向其借大将赵云。刘备去了公孙瓒大营,先说了相借几千马步军,随后直言借赵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瓒曰:“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赵子龙一行。”瓒许之。玄德遂与关、张引本部三千人为前部,子龙引二千人随后,往徐州来。

试想,在单位,如果一个人有本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如果其他单位领导向你单位暂时抽调骨干,想到的也是你。是个领导都喜欢听话、聪明能干、业务熟练之人。谁也不喜欢偷奸耍滑、互相推诿、眼高手低之人。

其三,刘备重用赵云,将自己的家眷甘糜两位夫人及小阿斗交给他。

古代帝王的御林军统帅肯定是他的亲信,如果不是信任他,重用他,怎么会将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给他。万一这个人意志不坚定,被敌人收买,主公刚刚遭到失败,后方就被人出卖,老婆孩子被总管拿着投奔敌人,邀功请赏去了。

赵云无疑是忠诚的,自从跟随刘备后,任劳任怨,不管刘备遭受多大的失败,都不离不弃。如长坂坡有人向刘备告发说赵云投降曹操了,刘备坚决不信,说了句“子龙定不负我而去”。这是多大的信任啊,肝胆相照。赵云曾两次救小主人阿斗,一次为长坂坡从曹营手中救阿斗,另一次为江边从孙尚香手里救阿斗。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正是赵云千里救援,才将其救回白帝城。总之,赵云多次相救刘备及刘禅父子,还不求回报。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陆逊闻是赵云,急令军退。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四,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赵云。

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年幼,大权在丞相诸葛亮手里。诸葛亮发动一系列军事行动。如七擒孟获和第一次伐魏,都有老将赵云的身影。尤其是第一次伐魏,赵云以七十岁高龄出征,作为伐魏的一路军,和副将邓芝大战曹魏众将。赵云取得里阵斩韩德一门五将的战绩。后来,马谡丢失街亭,蜀汉大军陷入被动,不得不撤退。其余方面大军丢盔弃甲,唯独赵云与邓芝率领的军队,没有折损一人一骑,辎重等也没有丢失。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

三国中借赵云的故事

三国中借赵云的故事:

曹操攻夺徐州,徐州陶谦乞援于刘备,刘备既欲往救,然又自知寡不敌众,因向公孙瓒处借兵,并求借赵云一用。盖刘备于磐河之役,一见子龙,久已倾倒赏识,故此次竟指名往借。公孙瓒乃允令同往,并拨与马步三千。刘备既归,张飞见之不服,屡屡出言轻慢,幸刘备一再道歉,劝赵云勿介介于心。适曹操令典韦索战,张飞大败,赵云不忍坐视,乃出与典韦对阵,一战即将典韦杀败,张飞始自知不及,自后遂佩服赵云不置云。

《借赵云》系出《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一役之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三国鼎立三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让现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国英雄的人物的特点。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qhsg/11683.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