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之间的历史史实,共294卷,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历时19年完成。
3、《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
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长篇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历史。
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在编撰的过程中,所参考的史料除十七史以外,征引杂史诸书达320余种,选取其中的精华而成一家之言。我国古代学者王充对古今关系有过这样精辟的见解:“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读史的最终目的无非知古通今,以期古为今用。
《资治通鉴》就是这样一部史书。它通过翔实的历史记载,阐述了历史经验对于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资治通鉴》所提供的历史教训,是以往任何一部史书都不可比拟的,对于后来历代的统治阶级都发挥了较大的指导作用。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我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原文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③,身缘④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⑤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练:白色熟绢。④缘:攀援。⑤张辽:曹军将领。
译文
闰五月,孙权亲自率军攻打皖城。将领们计划堆土山和增加攻城的设备,吕蒙说:“制造攻城设备和堆土成山,须多日才能完工。到那时,敌人城防已经巩固,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得皖城。况且我军乘雨多水大而来,如果旷日久留,大水必定渐渐退走,我们回兵的道路会遇到困难,我以为那是很危险的。
现在看来,此城不会十分坚固,凭借三军旺盛的气势,四面齐攻,很快就可攻克,然后趁大水未退而回军,这才是大获全胜的策略。孙权采纳了这一建议。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甘宁手持白色熟绢,身先士卒攀上城墙;不久,张辽率兵赶到夹石,听说皖城失守,便领兵撤退了。孙权任命吕蒙为庐江太守。回兵驻守寻阳。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掌管事物,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重为理由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能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研讨国家大事,十分惊讶地说:“你如今的才华和伟略,已不再是那个吴县的吕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应该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注释: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2.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6.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7.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诗经》
8.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9.及:到了…的时候。
10.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1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12.邪(yé):通“耶”,语气词,通常表示疑问或是反问。
13.过:到;到达。
1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一般没有意义。
15.见事:认清事物
16.遂:于是,就。
17.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18.三:几天,不是确定的数字,是约数,代表“多个”
19.但:只是,仅仅。
20.乃:于是,就。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二、一词多意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掌管,主持)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三、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原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原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独自,孤独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原文: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四、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孙权劝学文章赏析:
这篇文章事实上是根据先前的史书依据从略的原则改写的。区区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更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这篇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成为一段佳话。孙权的循循善诱,吕蒙的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写作手法:
一、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这篇文章对吕蒙这一形象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笔墨生动,十分精彩。通读全文,鲁肃是一个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
二、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余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全文如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全文翻译: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孙权劝学》选自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一书中,《孙权劝学》体裁为记叙文,孙权在文中表现为善劝,对部下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形象。在文中,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且孙权责备吕蒙不听劝诫,后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经书当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来寻阳时,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