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两个答案:
不三不四
势不两立
解释一:桌案原来是四个角,被砍掉一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认为还剩三个角,但其实砍掉一个角后,出现的是五个角,所以称作“不三不四”。
解释二:曹兵压境,有人主张降曹,有人主张抗曹,此时孙权已下定决心要力抗曹操,他砍掉桌案对天盟誓曰:“吾与曹贼势不两立,今后若有敢再言降曹者,其下场有如此案。”故此成语可以是“势不两立”。
具体选哪个,楼主可以自己斟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满意。
##根据你的问题补充,再提供两个答案: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曹操夺取荆州后,顺势追赶刘备,准备一举灭了东吴,统一中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一起抵抗曹操。孙权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战是降,于是开会讨论。会上,张昭为首的广大官员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和周瑜主张迎战。孙权心乱如麻,起身上厕所。鲁肃跟了出来,在WC门口截住孙权,告诉他:我鲁肃、张昭等人投降曹操,也是干一样的官职,可君侯您投降曹操,想干个什么官呢?一句话,惊醒了孙权。于是孙权决心抗战到底,回到会场,拔剑砍掉面前的桌角,说:谁在说投降,下场和这桌子一样!!
那是因为孙权以决定孙刘联盟,和力抗曹。之所以砍断桌子的一角,是向部下表明,谁再有言降者,如同此桌。
孙权怒砍桌角是一个典故。 孙权想继续行军的时候,不料曹操挥兵。先一步进入孙权的目标荆州。鲁肃提出由他去劝说荆州的长官联合抗曹,也尽量把正好在荆州的刘备给拉拢过来。鲁肃在见到刘备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正好刘玄德也是这么想得。没有多少波折两人就联合在了一起
正巧曹操已经快到了,鲁肃急匆匆拉着孔明到孙权面前,一起分析形势。比较了曹孟德的兵力和刘孙的兵力,总结曹操长途征战的劣势,与江东官兵擅长水战的优势。
得出结论,认为此场战役胜算很大。孙权一听, 召来大臣们共同商讨作战计划。偏偏不巧,曹操的书信送到了。信上写着,自己领兵八十万,将与江东一决生死。这样的恐吓让一些文臣害怕了,提出应该投降。
可是武臣不愿意了,双方就这么吵了起来。其实,在听到曹操带来八十万兵马时,孙权也有点犹豫了。他借口上厕所躲了出来。鲁肃 追了出来,对孙权说,我们就算投降了, 曹操还是可以给我们一样的官职,不会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换一个人效忠。
可是孙权呢,曹操在他投降后会怎么处置他。鲁肃没有明说,让孙权自己想明白。孙权在明白过来之后立刻冲进帐篷,挥刀砍了桌角,愤怒地说道,再有谁说投降,就让他跟这个桌子一样。 周渝回来后,也是主战的意思,这也给了孙权信心。
在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合起来打败了曹孟德,让他狼狈地撤退回了北方。后世称这场战役为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扩展资料
孙权趣闻轶事
1、外貌奇伟
孙权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则多以“至尊”称呼他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东汉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曾一一为孙权诸兄弟相面。
刘琬形容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
2、不记前仇
孙策掌理江东时,曾让吕范管理财计。当时孙权年少,私下向吕范借钱索物,吕范定要禀告,不敢专断许可,当时被孙权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孙策有时进行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十分满意他。
但等到孙权开始统管国事后,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再录用。 吕范去世后,孙权路过吕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毕泪流不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三国历史上斩断桌角的是孙吴主公孙权~
孙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瑜曰:“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孙权:孙权怒砍桌角,孙权劝学 ,孙权任用四杰孙权断盗马案 。 周瑜:、草船借箭、赔了夫人又折兵、曲有误,周郎顾、指囷相赠、赤壁之战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