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三国 > 正文内容

曹操生平介绍_曹操简介及生平事迹

秦汉三国13802022-11-16 12:38:45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文中目录表:

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生平介绍_曹操简介及生平事迹 第1张

1、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2、人物评价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三国将领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东汉末期杰出的 政治 家与 军事 家,著名军事将领。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曹操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号吉利,小子阿瞒,是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且擅长写诗歌,在 书法 和音乐上也颇有修养,可以说文武双全。

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是汉朝第二代国相曹参的后裔,年轻时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与学业,但机警聪慧且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热爱武艺,又喜欢兵法,几次为官又为各种原因返乡。

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独揽大权引起了众人的不满,曹操不愿与其合作,于是逃到陈留,合义兵讨伐董卓,自此,曹操开始了漫长的征战之路。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入驻洛阳,被封为司隶校尉,后又被封司空,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先后消灭了袁绍、吕布、刘表、马超以及韩遂等割据势力,又享福了匈奴、鲜卑等,将中国的北方一统,为日后曹魏的立国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在洛阳病逝,死时六十六岁,死之前琉夏遗令,要求把自己葬在邺城西郊的高陵。同年十月,汉献帝刘协被迫禅位于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魏,并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屯田,从而将军粮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唯才是用,打破了门第的束缚;勤俭节约,不好华丽,将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扭转,说他是中国 历史 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是无可争议的。且曹操留下了《观沧海》等诗歌,对中国的文学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有人说曹操为人奸诈,而曹操说过“宁肯我负 天下 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使得很多百姓都讨厌曹操,所以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典韦和曹操关系

典韦是 三国 里形象分明的一个人物,嫉恶如仇,武艺高超,有大气节,曹操这个冷血之人都能为他嚎啕大哭,那么典韦何德何能让曹操如此动情。

典韦名扬天下是因为为民除害,当时同乡刘氏和李永为敌,李永在当地的名声很差。李永曾经是一个富豪,家中雇了一席人当做保镖侍卫,一般很难近的了身。但是典韦有勇有谋,他带着一车子鸡和酒等 物品 ,装作在等别人,然后刘永开门的时候,典韦揣着刀子若无其事的走上前,将刀子囊进了李永怀中,然后杀了刘永的妻子,慢慢的退出来,在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离去了。当时来追捕的人都惊呆了,畏惧他的凶狠,不敢上前,后来典韦在城外遇到了刘永的保镖,双方大打出手,典韦以一敌多,然后脱身而去,从此名声大噪。

典韦先跟了张邈,之后张邈和曹操决裂,他投到了曹操的手下,隶属于夏侯淳。在濮阳之战中勇救曹操。这场战役的起因是曹操因为贪恋女色,惹得张绣起了杀心,设计截杀曹操,当时曹操方处于劣势,曹操的儿子曹昂为了能够让曹操先走,将自己的马给了曹操。典韦将曹操从草丛中背了出来,但是自己重伤身亡。

曹操感到愧疚和感动,对于自己的儿子死了都没有那么悲伤,但是典韦不一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典韦是他不可多得的悍将,当时他招募间谍将典韦的尸体偷回并且亲自安葬。等到第二年经过的时候,还下车止不住的痛哭流涕。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

在三国的历史上以及后来的演义小说中,袁绍和曹操是三国前期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袁绍割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颇有吞并四方的气势。然而却被曹操在官渡一战中打败,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实力令诸侯,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

纵看袁绍和曹操的生平,他们走的是从合作到分裂的一种道路。当曹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还是很崇拜袁绍的。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曹操进入太学,得以同袁绍相识,而且有着亲密的联系。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绍同任朝廷官职。之后二人相见的机会几乎没有,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当时董卓是在洛阳肆意妄为,屠害忠良,令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曹操同各路的诸侯一样,都来到袁绍帐下,试图通过联盟的形式讨伐董卓。然而联军是各自心怀鬼胎,作战中各自为战,甚至是一旁观望的都有。曹操主导的战争首次大败,令其元气大伤,最后只能依附于袁绍。

之后袁绍占领了冀州,并将关东交于曹操代理。曹操在这一时期也曾利用条件,以讨伐黑山军的名义,进军东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岱战死,鲍信将兖州转与曹操,自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可用的地盘。然而此时的曹操还是面临着四面的强敌,诸如袁术、公孙瓒等人,所以他仍旧需要袁绍的牵制。

当袁术、公孙瓒和袁绍火拼的时候,虽然曹操也参与其中,但这也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终于在恭迎天子这一事件上同袁绍产生了分歧。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迅速壮大,才迎来了他于袁绍的决战。

猜你感 兴趣 :

1. 曹操的生平事迹材料

2. 曹操生平事迹

3. 历史上三国武将排名

4. 曹操的谋士之贾诩生平

5. 三国名将有哪些

曹操的个人简介

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曹操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朝丞相。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族。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代汉后,曹操被尊称为“大魏武皇帝”。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傕、徐州吕布、淮南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作品一览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曹操的一生经历 简介

中文名称: 曹操

又名: 字孟德

生卒年: 155~220

国别: 中国

省: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

生平简介

曹操

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曹操官至丞相,封魏王,谥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自幼机警,有胆识.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举为郎,任洛阳北部尉,入仕途即与祖辈所从属的宦官集团针锋相对.中平元年(184),出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继任济南相.四年,辞官还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复得军权,奔赴洛阳.时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冲击下摇摇欲坠.六年,董卓入朝专权,曹操拒其拉拢,聚兵5000,与各地豪强一样拥兵割据.次年,参加讨董联军,任奋武将军,拥袁绍为盟主.十余万联军观望不前,曹操孤军奋进,战败而还,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镇压黑山军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三年,被济北相鲍信等拥为兖州牧.继软硬兼施,收降青州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征战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兖州后,盘踞南阳的袁术向北扩张,勾结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对其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曹操审时度势,表面仍从袁绍,以争取支援,先击溃公孙瓒,继迫袁术败走淮北.

初平四年秋,曹操以报杀父之仇为名,贸然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因粮尽,于次年春退回兖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兖州大部被吕布等乘虚夺占,经艰苦奋战,方收回失地.纳荀或“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志·荀彧传》)之策,吸取教训,巩固兖、豫二州根据地.建安元年(196),率军至洛阳,靠近汉献帝,受封建德将军、镇东将军,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预朝政.不久,迫汉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在许县及交通沿线实行屯田,足食强兵,减轻民赋.此后三年,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相继击败张绣,擒杀吕布,遂与兵多地广的袁绍抗衡.

建安四年,曹操为抗击袁绍南进,预作周密部署,争取战略主动.次年,乘袁绍迟疑不决、刘备新据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机,率军击败刘备,将其赶出徐州,避免了两面受敌.当袁绍统兵10万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境)时,曹操鉴于敌众己寡,先以声东击西战法解白马之围,继退至延津南击败追兵,大挫袁军锐气,再回师官渡(今中牟县境),待机破敌.后采纳部属建议,坚意拒守,并相机先后袭烧袁军故市粮车和屯于乌巢的粮草,乘势发起攻击,歼袁军7万余,致袁绍此后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继而乘胜北上,吞并冀、青、并州,进击幽州.十二年,曹军受阻渤海滨,曹操佯称缓进,率军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带),攀崎岖小道直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击败袁氏残余势力及与之勾结的乌桓王蹋顿(见曹操攻乌桓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次年,挥师南下,轻取荆州.又率精骑昼夜兼程追击,大败刘备于长坂(今湖北当阳境),直下江陵,以图进占江东.由于骄傲轻敌,加之军中流行时疫,且不习水战,以致被孙权刘备联军大败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被迫退回中原.接着,战胜朝廷内逼让兵权的政敌,致力于巩固北方,同时大治水军.十六年,成功地进行了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又转向东与孙权争夺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从此,曹魏在淮南的优势逐渐形成.二十四年,赴汉中,拔曹军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荆州,并着手离间孙刘联盟,欲各个击灭.继唆使孙权袭杀蜀汉名将关羽,使曹军在荆州战场转危为安,迅速形成优势.正当军威大振之时,病卒洛阳.

曹操戎马倥偬一生.用兵灵活,长于选将用将,治军严整.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座骑惊入麦田,当场割发代首以肃军纪.体恤将士,赢得军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书十万余言.又集录诸家兵法为《接要》.所著《孙子略解》(即《孙子注》),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其“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因事设奇、任势制胜的“诡诈论”,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强水军建设的远见,颇受后世推重.他的军事著述大部亡佚,中华书局辑校的《曹操集》,汇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书.

曹操的生平

1、早年经历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

2、陈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

3、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4、远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5、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

6、相争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

7、壮士暮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郊的高陵。

扩展资料:

曹操的主要政治举措:

1、惩办豪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2、稳定局面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献帝小朝廷,远远没有控制政治局势的能力,在这危难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昌,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3、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4、尚礼重法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qhsg/336.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