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三国 > 正文内容

司马懿狼顾鹰视,司马懿狼顾鹰视之相

秦汉三国8702023-02-04 17:18:52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文章目录一览

曹操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什么意思啊?

司马懿狼顾鹰视,司马懿狼顾鹰视之相 第1张

1、释意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在此处指曹操认为司马懿有二心,久蓄逆谋。

2、原文

罗贯中《三国演义》——“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3、典故

曹操是一个疑心多的人,他知道司马懿很能干,想让他出来当官。没想到司马懿也是一个心计多的人,他要看看曹操能不能在中原立足,所以没有马上出来,打算再观察观察,暂时先“病”一段时间。曹对此颇为疑心,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几次去请,就是不来。曹忽然心生一计,如果这小子真的是得了重症,遇到紧急情况必不能动,不如派刺客吓唬吓唬他,如果这家伙跑就是装病,如果不动就是真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刺客偷偷潜入司马府,突然出现在司马病床前,用剑直刺其胸,司马见状“坚卧不动”,刺客突然收回利剑,越窗而逃,归告曹操,这样曹操放心了!

过了一年,司马懿看到曹操实力很大了,能够控制北方,就欣然出来重整河山。这家伙知道曹操不放心自己,就和曹丕混得很好。曹丕是曹昂死后曹操的长子,有曹丕在,就不怕曹操怎么样。古人喜欢相术,曹操也不例外,那时的人说有狼顾之相的人常常心怀叵测,有谋反之心。司马懿就有狼顾之相,就是身子不动脑袋能够完全转到背后,不知道是不是司马懿真的就像狼一样脑袋直接转向后方而身体两肩不动,据说这种奇怪特征的人内心凶险,有一种说法是这“狼顾之相”表示有狼的野心、狡诈而已。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懿比曹操是更加凶险的。

有一次,老曹为了试试司马的脖子是否灵活,看到司马在前面走,突然喊道:“仲达,请等一等!”突然司马显出狼顾之相,曹操大惊,从此想杀他。可是曹丕多次忽悠,司马又非常勤政,起得早睡得晚,工作从没有怨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简直就是当时官员的模范,弄得曹操很不好办,也许是天命!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临死前对曹丕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可惜,曹丕对司马懿太信任了,大小事宜依然交由司马懿一手操办,最终,成就了司马氏的创业登基!

曹操为什么说司马懿鹰视狼顾?

从字面上分析:想鹰一样的耽耽,像狼一样的觊觎。

鹰是禽类,禽类的视力是非常好的,能看清楚几百米以外的东西。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就是这个意思。狼这种动物若它想得到的东西,暂时得不到过好几年它都记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从历史上分析:曹操看出司马懿的反意,但当时的曹操头疾缠身,心力交瘁,无力顾暇,但不能否认这是曹操的一个失误,或许当时的历史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和因素不得而知。

鹰视狼顾之相什么意思 鹰视狼顾之相意思是什么

1、“鹰视狼顾之相”的意思是:目光锐利,为人狠戾的面相。

2、鹰视指的是:一个人的目光十分敏锐,能够像鹰一样对四周的环境了如指掌。

3、狼顾指的是:指像狼一样回头看。通常来指代一些人的城府颇深。

4、出处: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翻译:司马懿目光锐利,为人狠戾,不可以给兵权,时间长了国家肯定会有大难。)

说司马懿鹰视狼顾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目光锐利,表里不一。鹰视: 眼光象鹰一样锐利。狼顾:传说狼可以身子不动的,脖子可以后转180度,而司马懿就有这个能力,他一面帮魏国抵抗蜀国的进攻,另一面暗中策划篡位.个人野心非常大,不适合把军队重任交付给司马懿他,事实证明后来果然篡位夺权。格了大魏王朝的命。

鹰视狼顾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形容目光锐利、贪狠凶残的样子,为人狠戾。

“鹰视”指的是一个人的目光十分敏锐,能够像鹰一样对四周的环境了如指掌。

“狼顾”指的是像狼一样回头看。通常来指代一些人的城府颇深。

“鹰视狼顾”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翻译为司马懿目光锐利,为人狠戾,不可以给兵权,时间长了国家肯定会有大难。

“鹰视狼顾”的近义词是“鹰睃狼顾”,出自《天雨花》第二一回:“鹰睃狼顾为非善。”翻译为目光锐利,为人狠戾的这类人不是善类。

鹰视狼顾什么意思?鹰视狼顾典故介绍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有一个专属名词叫“鹰视狼顾”,不过这个词是一个贬义词,意为目光锐利,为人狠戾。据说曹操就曾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所以警惕后人要提防司马懿,但曹丕和曹睿都没能除掉他,结果曹魏果然亡在了司马家手上。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鹰视狼顾”,就和司马懿还有曹睿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之前,相关人物分别为曹睿、王朗、华歆和司马懿。原文如下:

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睿乃降旨,欲兴兵御驾亲征。忽班部中闪出大将军曹真奏曰:“不可。文皇帝托孤于臣等数人,是知司马仲达无异志也。今事未知真假,遽尔加兵,乃逼之反耳。或者蜀、吴奸细行反间之计,使我君臣自乱,彼却乘虚而击,未可知也。陛下幸察之。”

睿曰:“司马懿若果谋反,将奈何?”真曰:“如陛下心疑,可仿汉高伪游云梦之计。御驾幸安邑,司马懿必然来迎;观其动静,就车前擒之,可也。”睿从之,遂命曹真监国,亲自领御林军十万,径到安邑……(司马懿)至睿车前俯伏泣奏曰:“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心?必是吴、蜀之奸计。臣请提一旅之师,先破蜀,后伐吴,报先帝与陛下,以明臣心。”睿疑虑未决。华歆奏曰:“不可付之兵权。可即罢归田里。”睿依言,将司马懿削职回乡。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反间计,命人在邺城城门张贴伪造的司马懿举兵谋反的告示。曹睿闻讯后大惊失色,召集文武商议对策。大臣华歆和王朗都认为应该尽早除掉司马懿,而曹真却认为此事很可能是东吴或蜀汉的反间计,提醒曹睿慎重行事。最终,曹睿与司马懿见面,虽然知道这是吴、蜀的奸计,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将司马懿削职为民。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鹰视狼顾”,意为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提到的司马懿“鹰视狼顾”之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不过,提及此事的并非是华歆,而是曹操。据《晋书•宣帝纪》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此后,曹操又梦见三马同槽,担心司马懿一家必将祸乱朝政,因此提醒儿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不过,曹丕对司马懿非常信任,对父亲的提醒并不在意,司马懿也得以在曹丕时期飞黄腾达。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参军马谡提出离间曹睿与司马懿关系之事,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首先,这一故事并不见诸于历史。虽然曹操担心司马懿,但曹丕却对司马懿非常信任。司马懿也曾在曹丕、曹植之间的立嗣之争中为曹丕出谋划策,他又怎么会出现如小说所言的在告示中宣称支持曹植一说呢?这显然不合逻辑。

此外,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睿也从未将司马懿削职为民之事。按照《三国志》及《晋书》相关传记的记载,曹丕在临终时,将司马懿委以托孤之臣的重任,命其辅佐儿子曹睿。曹睿继位后,对司马懿信任有加,命其都督荆州和豫州,抵御东吴,也从未对司马懿有过怀疑,更没有将其削职为民。

既然如此,小说作者为何设计出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突出马谡的才能,为诸葛亮后来让马谡镇守街亭埋下伏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也只能让司马懿被马谡算计,差点让其丢掉性命。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qhsg/6359.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