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声善于权谋,风光无限,可是在他死后司马家族便没有了他在时的繁盛,后来司马一族被灭门,司马懿后代是被刘裕灭族吗?刘裕又有怎样额下场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司马懿父子作为三国最后的赢家确实很了不起,可是他们的子孙都很杯具西晋除司马炎外都是非正常死亡,司马懿一系除司马睿以外都被刘聪石勒杀光了,而司马睿的东晋几乎所有皇帝都是权臣的傀儡,最后被刘裕灭族(司马休之等几名非司马懿后代的宗室北逃幸免),但没有杀司马睿的曾孙司马宝,这是司马懿唯一的后代了。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元熙元年(419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年号元熙。刘裕出身平民,一生简朴,但是后代却是一个不如一个。后世子孙荒淫无道,残暴无比,到宋朝第八代皇帝刘昱的时候,江山随时将覆,但是这位皇帝却毫无察觉。也可能是他太小了,因为10岁登基,15岁就被杀死了。
刘昱生性残虐,不务正业,淫乱朝政,常常亲手杀人,并常到街巷中扰民,杀人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而且刘昱喜怒无常,左右稍有不合心意,就拳脚相向。即位第四年,刘昱就“无日不出”,常常是夜里从承明门突出,夕去晨返,晨出暮归,从人各执长矛大棒,路上凡遇见男女行人及犬马牛驴立时杀死,致使人民惊扰,道无行人。一次他进入领军府,当时天气酷热,将军萧道成正解衣袒腹卧在堂中,见到皇帝急忙站起来相迎。刘昱指着萧道成的肚子说:“好大的肚子。”接着命萧道成站立在室内,在他的腹部画了一个靶心,然后持弓引箭就要射。萧道成忙说:“老臣无罪。”左右都劝说:“萧领军腹大,陛下这么好的箭法一箭就会射死他,以后就不能再射了,不如将箭头包起来再射。”于是刘昱换了一支包起箭头的箭正中萧道成的肚脐。刘昱又曾亲自磨刀说:“明日杀萧道成。”
萧道成十分忧惧,秘密与袁粲、褚渊商量废去刘昱,褚渊不说话,袁粲不同意。萧道成寄书给儿子萧赜,让他暗中准备。越骑校尉王敬则密结萧道成,夜里穿着黑衣服,匍匐在路上听察刘昱的行踪。是年七月七日乞巧节,刘昱临睡前吩咐杨玉夫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度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你。”牛郎织女相会只是一个神话,哪里看得见,杨玉夫十分恐惧,在刘昱熟睡的时候用刀子杀了他。当时刘昱十五岁。萧道成杀死刘昱后,立了刘昱的弟弟刘淮做皇帝,之后就如司马懿后人司马炎让曹操后人禅让、刘裕让司马懿后人禅让一样,登基做了皇帝。萧道成做了皇帝后,杀光了刘裕后人。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
司马懿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他匡扶曹氏在三国中立于鼎盛地位,其后终于赢得天下,司马懿为什么能得天下?他为何被后世如此追捧?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说起司马懿,大家对他的印象无非就是阴险狡诈、老谋深算的一个老狐狸形象。不论后人对司马懿评价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履历,曾经先后担任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头衔都是实力的体现,不是靠吹嘘奉承就能得到的。如果有人问:你能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司马懿的一生,小编会告诉他根本不需要什么修饰语,简简单单四个字足以概括司马懿传奇的人生,这四字便是“忍辱负重”。这一“忍”字诀果然奏了奇效,把诸葛亮弄得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胜了司马懿几场,还算不上太大的胜利。有几次反被司马懿打得溃不成军。六出祁山虽然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寸土未得。这在诸葛亮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不但熬死了诸葛亮,后来还熬死了曹睿,又辅佐曹芳,成了四朝元老。能当上四朝元老的,古往今来还真没几个,司马懿算得上凤毛麟角。到了曹芳这代,曹氏集团的势力已经渐渐衰微,司马氏的力量却已逐渐强大。但他也没有急于篡位,而是先忍着,等了个好机会除掉了心腹大患曹爽,把大权尽握在自己父子三人手中。
司马懿临死时嘱咐二子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最后这两个慎之,其实传授的也是一个忍字。意思是说:我已经被别人怀疑有篡位的野心了,这是很不利的。你兄弟俩千万学会忍耐,得等到时机非常成熟的时候才可以行大事,要多加谨慎,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懿在曹魏权侵朝野,一度执掌大权,并且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平定辽东。因此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与诸葛亮抗衡的统帅。之所以对他评价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在三国后期一度阻拦诸葛亮北伐,严重阻碍了诸葛亮的各项计划,最终导致诸葛亮功败垂成,呕心沥血征战半生也没能帮助蜀国一统天下。为什么说司马懿能忍?在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在其手下效力,但是曹操看出了他的野心,对他一直有所猜忌,所以一直被压制着,但是司马懿是个老狐狸啊,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谋常人所不能谋,最终成就了大业,把曹魏江山占为己有,笑到三国的最后。
司马懿成功的第二要诀就是敏而好学。他很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从不故步自封。他最突出的学习“成绩”体现在向曹操的学习上。虽然小说中没有明显提到此事,但明眼人却不难看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的幌子,四处兴师铲除异己,最后把天下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曹操却没有自己称帝,而是把机会留个了自己的儿子,因为那时的机会更加成熟。曹匹称帝时,向汉的势力已经几乎全部消亡,满朝上下尽是他曹家的势力,想当皇帝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如果说曹魏政权都是曹操这样的枭雄,那么显然司马氏不可能窃取政权。其实有史书记载曹操觉得司马懿“鹰顾狼视”,是有反叛之心的人,故而比较忌惮。但鉴于其子曹丕和司马懿交情颇好,司马懿给曹丕做过太子中庶子。而且曹丕也算是文韬武略,颇善于权谋。最重要的是曹丕要比司马懿小了足足有八岁,于是乎曹操认为曹丕定能驾驭司马懿。曹操逝去后,曹丕上位,司马懿的命运也由此有了大的转向,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同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司马懿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而此时曹操时期的谋臣已经凋零,司马懿的施展空间就很大了。司马懿成功的第三个要诀就是心狠手辣。例如在平定公孙渊之时,不但杀了公孙渊父子,还将公孙渊宗族,并同谋官僚人等,俱杀之,计首级七十余颗。在谋杀曹爽之时,先杀了曹爽兄弟三人,又灭其三族。果真是无毒不丈夫,斩草除根!免除了许多后患。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生赵王伦
宣帝(司马懿)九男,穆张皇后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生赵王伦。
司马懿现在仍然有后代,在东晋许多后人都改了姓氏: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程氏等,
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西晋和东晋政权,共历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进一步扩大了司马世家的影响。但是由于晋朝司马氏皇权不断衰落,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改换他姓。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程氏等,亦有维持司马氏复姓者。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山东省的兰陵县,江苏省的金坛市指前镇,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扩展资料
刘裕掌权后,紧接着收复淮北,平定各地叛乱,消灭了南燕、西蜀、后秦等割据政权,权力更进一步。此时的刘裕依靠着巨大的军功,在朝堂上的地位显赫无比,因此急于篡夺皇位。当时的东晋皇帝为司马德宗,据《晋书·帝纪十》记载,司马德宗属于弱智,甚至连冬天和夏天也区别不出来。按说这样的帝王对于刘裕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威胁,但刘裕毫不留情的缢死了他。
司马德文继位后,非常明白自己只是刘裕的傀儡,为了保命,他积极的配合刘裕改朝换代的工作,并且说:“桓玄篡位时,司马氏已经失去了江山,正是因为刘公的扶持,晋朝才能再延续20年,所以我今天禅让给刘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公元420年,司马德文禅让给刘裕,刘裕改朝换代,建国号为“宋”。而司马德文退位后被封为零陵王,整日闭门不出,生怕刘裕杀死自己,就连吃的饭食也是自己亲自动手烹饪。不过即便如此,刘裕还是派人用棉被将司马德文闷死。
刘裕继位后,也下令屠杀刘宋境内的东晋皇族。原因在于东晋时期的政治格局为皇室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因此造成了皇权不振,国内政治斗争不断。为了稳定刘宋的江山,刘裕大肆任用寒门子弟掌政,以此消除士族门阀对皇权的影响。
在刘裕改朝换代的路上,刘裕依靠皇帝的名义提升寒门子弟的政治地位。然而当刘裕篡位成君后,摆在自己面前最大的士族门阀就变成了皇族司马氏,因此司马氏成为刘宋政权内最不安定的因素。况且刘裕篡位时已经年迈,太子刘义符年幼,所以刘裕最需要的就是消灭司马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姓
司马懿后代共有15代皇帝。其中西晋时有四代,东晋又有十一代,均是司马懿之后。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
1、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并未称帝。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为相国、晋王,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
2、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公元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
3、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4、司马邺,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313~317年在位。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
5、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6、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
7、晋成帝(司马衍),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汉族。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8、晋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9、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代皇帝,庙号孝宗。晋穆帝是晋康帝之子,母褚蒜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晋穆帝即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10、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11、废帝司马奕(342—386年),字延龄。东晋的第七位皇帝,晋成帝之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之弟,又称海西公。司马丕死后,司马奕于兴宁三年(365年)2月23日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12、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庙号晋太宗,谥号简文帝。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
13、 晋孝武帝司马曜(361—396),字昌明,晋简文帝第三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他是晋安帝和晋恭帝的父亲。383年,晋军先后于寿阳、淝水击败前秦“百万”大军。
14、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出生,419年1月28日逝世),字安德,是东晋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397年继位到419年逝世,谥号为安帝。
15、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胞弟,母亲是淑媛陈归女。
扩展资料:
司马懿生平: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晋
百度百科-东晋
百度百科-司马懿 (三国时期历史人物)
司马懿后代很多,晋朝的皇族全是司马懿的后代,司马光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后代。
一、司马懿的后代
1、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2、司马师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
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3、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4、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年),字正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290~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次子, 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泰始三年(267年),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痴呆不能任事,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实际大权。
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以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光熙元年(306年),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光熙元年(307年1月8日),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5、司马越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初任骑都尉,后迁散骑侍郎加侍中,历任散骑常侍、辅国将军、尚书右仆射等职并因参与诛杀杨骏受封五千户侯,不久复任侍中,加奉车都尉,晋爵东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书令,又升任司空兼中书监。
在八王之乱后期,司马越在先后击败了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诸王的势力之后开始掌控西晋政权,并在晋惠帝死后立太弟司马炽为皇帝,是为晋怀帝。
司马越自任太傅辅佐朝政,辅政期间不思团结官员一致对外,反大权独揽,杀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无奈之下自请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马越在项城忧惧而死,至此八王之乱终结。东晋年间追谥孝献。以元帝之子司马冲袭封。
二、司马光的祖先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
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
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年九十三。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司马懿后人:
1、儿子
晋景帝司马师,张皇后生
晋文帝司马昭,张皇后生
平原王司马干,张皇后生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生
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生
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生
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生
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生
赵王司马伦,柏夫人生
2、女儿
南阳公主,张春华所生。
高陆公主,司马懿次女,嫁杜预。
3、孙子
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
齐献王司马攸,司马昭之子
城阳哀王司马兆,司马昭之子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司马昭之子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司马昭之子
乐安平王司马鉴,司马昭之子
燕王司马机,司马昭之子
司马永祚,司马昭之子
乐平王司马延祚,司马昭之子
平原王世子司马广,司马干长子
安德县公司马永,司马干次子
司马粹,司马亮长子
汝南怀王司马矩,司马亮次子
弋阳王司马羕,司马亮三子
南顿王司马宗,司马亮四子
汝阳王司马熙,司马亮五子
琅琊恭王司马觐,司马伷之子
武陵庄王司马澹,司马伷之子
东安王司马繇,司马伷之子
淮陵元王司马漼,司马伷之子
顺阳王司马畅,司马骏之子
新野庄王司马歆,司马骏之子
赵王世子司马荂,司马伦之子
济阳王司马馥,司马伦之子
汝阴王司马虔,司马伦之子
司马诩,司马伦之子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