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的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完整,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重要文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王堆汉墓名字由来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王堆。
2014年3月28日,由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展示馆联合打造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在长沙开幕,包括“素纱禅衣”、“T形帛画”在内的50多件(套)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再次面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王堆汉墓
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芙蓉区马王堆街道马王堆社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葬,1972~1974年相继发掘。
出土漆器、陶器、丝织品、帛书等珍贵文物共3000余件,现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其中辛追女尸、T型帛画、素纱禅衣世间仅有。三座墓葬呈品字型排列,一、二号墓坑已经回填,三号墓坑对外开放。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示面积5243.8平方米,通过千余件珍贵展品历史与艺术交融的形式,以故事叙事手法,描绘了一幅轪侯家人生前的生活画卷,逝后严格按仪轨下葬并带走死后世界生活所需。
折射出汉初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以及多维宇宙观,从横切面展示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科技成就及重大贡献。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分置于三层。参观时间约1.5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的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完整,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重要文物3000余件。
墓葬形制:
马王堆汉墓的地面上,原有大小相仿的两个土丘,东西并列,底径各约40米,顶部圆平,高约16米。当地原是一片四、五米高的土丘,造墓时先在土丘上挖出墓坑的下半部,再用版筑法夯筑出墓坑的上半部和墓道,入葬后填土夯实,筑起高大的坟丘。
3座墓的墓坑,形式基本相同,都是北侧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3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土丘上,因传说此地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属的墓地而得名“马王堆”,其实为西汉初年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开创了中国考古学的新局面,创造了考古学史上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典范。
特点
马王堆汉墓中最具轰动效应的是两千多年不腐的1号墓主辛追尸体。尸体各部位保存完整,骨骼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大部分毛发附在原位,指、趾纹清晰”,“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尚有弹性,部分关节稍可活动”,体内各器官均保持完整的外形,体现了古代墓葬防腐技术的高超。
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工艺精湛的精美丝绸服饰是墓葬中另一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土于1号墓的素纱襌衣,其中一件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9克。另有一件被毁,仅重48克,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最薄、最轻的服饰,是西汉时期丝织工艺的巅峰之作。
湖南长沙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群。原长沙市东郊有两个大土堆,相传为五代马殷的疑冢,故该地名叫马王堆。1972年,由湖南省博物馆对马王堆进行科学发掘,发现地下共有三座汉代墓葬,编为1、2、3号。在
1号墓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推算距发掘已有2100余年的时间,墓葬中还有绮、罗、纱、绵等大量珍贵纺织品。消息传开,轰动国内外。以后又分别对3号墓和2号墓进行了开掘。
根据2号墓中出土的“长沙丞相”、“轶侯三印”(均为龟纽铜印)和“利苍”(玉印)3颗印章,以及1号、2号墓的随葬器物、葬地位置关系等,证实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轶侯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2号墓葬的是长沙国丞相本人;1号、3号慕葬的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儿子。
马王堆汉墓群的发掘情况。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帛书、帛画、竹简、纺织品、木俑、陶器、农副产品、中草药等文物3000余件。在这3000余件珍贵文物中,有近50件堪称中国与世界文物之最。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T形帛画是世界上现存绘制最早、画幅最大、保存最好的帛画;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中医辩证论治的最早文献,其中关于采用水银软膏治疗肿瘤及皮肤病的方法,国外直到12世纪时才开始采用;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涉及养生学、性医学、性保健的文献;
帛书《五星占》是世界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学著作;马王堆汉墓出上的《地形图》、《驻军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更是稀世珍品,“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一件长达160厘米的衣服,重量仅48克,其工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是当今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丝绸农服。
以上内容参考 湖南省档案馆——马王堆汉墓
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完整,出土了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重要文物三千余件。
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
马王堆汉墓地处于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
利苍是湖北荆州人,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分封为轪侯,死后葬于马王堆汉墓二号墓,其妻名叫辛追,葬于马王堆汉墓一号墓。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科技的发展以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