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清史民国 > 正文内容

清朝宫女殉葬_宫女活埋殉葬

清史民国6502022-12-11 01:04:59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文中目录表:

在清朝,皇帝死了,他的妃嫔怎么办?

清朝宫女殉葬_宫女活埋殉葬 第1张

大概就两种形式:殉葬,打入冷宫。 (殉葬的妃子都是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生了子女的妃子自然不用殉葬)

每个朝代都不同,唐朝比较开放,对于妃子待遇好些吧,明清时期就没这么幸运了.

清代皇帝去世后,他的后妃们是不能居住在东西六宫的,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他们修建的宫殿群,其中主要建筑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 其中,慈宁宫为皇太后的正宫,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这里的兴盛时期,因为当时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而且当时的顺治、康熙、乾隆几位皇帝都非常孝顺,经常在这里举行庆寿的大典,但是到了道光皇帝之后,随着清政府走向腐败,国库空虚,当时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这也使得慈宁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清代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皇太后的例银固然非常多,但是有些太妃、太嫔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例钱有时少的可怜,他们不得不利用自己在闺房中练就的刺绣功夫赚些钱来贴补。 清代的皇宫中专门有10余个老太监,他们负责给太后、太妃们表演评书,为他们解闷,同时宫中还有一个按摩处,他们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伺候太后、太妃,上了年纪的人难免有个腰酸腿痛,落枕,这时就由按摩处派人为太妃们按摩,治疗。为了消磨老人们的时光,慈宁宫周围建有很多佛堂,使得一生命运凄惨的宫人们又一个精神的寄托。

对于历史上的活人殉葬,我把握不准,以为朱元璋是后妃宫女活人殉葬制度死灰复燃的始作俑者。回头又看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恰当。皇帝的宫女和后妃活人殉葬的制度,比我以前所认为的要复杂而严重的多 。下面的材料,主要来自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一书中关于后妃宫女活人殉葬的一节。让我们看看历史上专职帝王残酷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看看我们所自豪的专制皇权、专制皇帝们的真实面目。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他们死后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周朝那个烽火戏诸侯丢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余尸体,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余全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应该说都是从死殉葬的后妃宫女。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史记秦本纪),秦穆公死后“从死者77人”(《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死的时候,二世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本纪》)。按照《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没有生育的大概也在万人。

汉朝照样以后宫妻妾殉死。“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72)(感谢@三种不同的红色 指正,“置于陵园”意为守墓而非殉葬)。《汉书》是汉代当朝人写的历史,对于武帝的残忍行为的记录,当为真实。

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还说,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冯承钧《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战死后灵柩归葬,途经万里之遥,所遇人都杀死,那数字之大,难以估量。成吉思汗还用美女骏马殉葬:“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何建民《中国殉葬史》).。“蒙古大汗时,杀最良 之马以供大汗来世之用,蒙兀没时,送葬之途次,遇人尽杀之,其数在2万人以上”(《马可波罗记》)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骄子的祖宗爷爷的家传。

朱明皇朝建立后 ,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 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说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 ,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朝天女户”。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时以活人宫女殉葬,他们的父兄因此受到优恤和恩眷。《明史》(113卷)还说,“历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虽然皇帝的表彰决定说后妃的从死是“委身蹈义”,事实上绝不是这样。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鲜美女韩氏,朱棣死时后宫美女数十人殉葬,韩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单上。那么,我们看看朝鲜的史料是如何记载韩氏的殉葬过程的: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韩氏泣,谓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规本国。’仁宗许之。”

(《李朝实录》)

以上历史记载中的金黑,是韩氏的乳母,当初随年幼的韩氏从朝鲜而来。据明人王世桢《 * 山堂别集》记载,韩氏来华至多十二三岁,殉葬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韩氏死后金黑又在中国生活了二三十年,后来回国,上面的记载,就是她回国后的回忆。

结束明朝活人殉葬历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 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炖死了, 明英宗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炖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桢《 * 山堂别集》也记录了此事。

明英宗贵为皇帝,甚至也没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哥哥将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虽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还是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从我做起”,果断出废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来,明英宗,才是明朝一个真正值得记住的皇帝。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难绝。王世桢在他的笔记中还举了几个此后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辽王上书皇帝,说他的儿子死了,希望让儿子的妻妾殉葬,明宪宗大加教训,并且让人把辽王儿子的妻妾送到皇宫保护起来,此事没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宁河王死后,他的几个夫人还是被要求殉葬,明宪宗以为烈妇自愿从死,还给予旌表,授予荣誉称号。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康熙时期,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下令禁止。康熙是1722年死的,就是说 ,中国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习惯,到了公元18世纪才真正结束。

以上,望采纳

清朝妃子殉葬前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殉葬仪式也不是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一样的,风俗习惯,仪式也有所不同。随着时间流逝,陪葬的人也发生了变化,从地位低下的仆人,到大臣,到妃子,人数也逐渐增多。

陪葬方式有四种,一种是让陪葬之人自缢,一种是喝毒酒,一种是活埋,最后一种极为残忍灌水银。

陪葬女人最多的当数秦始皇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美女如云,他死后也不想让这些美女便宜了别人,所以全部下葬。

到了康熙即位的时候,因为觉得殉葬太过于残忍,不忍心看着陪伴着自己多年,尽心尽力的人白白死去。所以,废除了殉葬制度,历经几千年的殉葬制度终于结束。

历史 上有一女子,年龄尚小,便被选入宫中,入宫二十天,连皇上一面都未曾见过,就要陪葬。花样年华的少女的一生就比结束。不过,竟然有人甘愿陪葬。那就是顺治的贞妃。相传顺治帝因染上天花不幸去世,这其中有贞妃堂姐的罪过。

其实是这样的,满族从前确实有过殉葬的习俗。但是对于殉葬人选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殉葬的都是没有子女的妾室,偶尔也会有没有子女的嫡妻,但是很少。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皇太极地母亲孟古大妃早已去世多年,当然,即使她没死,也不会让她殉葬。

至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她当时的位分是大妃,相当于后来的皇后,而且有育有三个儿子,不管怎么说,也不应该殉葬。至于她最后之所以会有那样的结局,完全是政治冲突的结果。因为如果她不死,就会成为皇太后,而她与自己的三个儿子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因而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地位。

所以,皇太极若想在当时权力继承十分混乱的情况下稳固自己的势力,就必须除掉阿巴亥,这也是大妃最终殉葬的根本原因。

因为本身殉葬制度就存在着不合理,且不文明的因素,满族在入关后基本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加上入关以后清朝皇室帝位继承制度已经完善,基本不会出现因皇位继承不清晰造成的纷争,所以殉葬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些先皇帝的妃子虽然没有死殉,但实际的境遇却真的算是活殉了。

在明朝过后清朝统治的时候,关于殉葬好像没有几个妃子。在康熙继位时,觉得殉葬惨无人道,于是就废除了这条规定。但是清朝 历史 上还是有3个妃子为皇上殉葬的,其中两个是被逼迫殉葬,而另一个是其自愿殉葬。说到殉葬需要准备些什么,其实都差不多,需要梳洗干净,穿戴整齐,然后在吃一顿饱饭,最后就是自己上吊而死。古代的封建 社会 因为殉葬这条规定枉死了不知道多少人。还好我们的康熙大帝在继位后就将他废除。

清朝早期有殉葬制度,到了顺治朝后基本没有了,但是同治的阿鲁特皇后是例外。

1、女真部落时代有殉葬的旧俗,但是有时候也不是完全的殉葬,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的。比如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说努尔哈赤临终遗命,让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虽然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还是殉葬了,是上吊死的。也有一种说法是皇太极假传遗诏,就是要逼死阿巴亥,怕她活着干预朝政,扶持自己的儿子多尔衮继位。

2、顺治的宠妃董鄂氏死后,顺治悲痛不已,追封为孝献皇后,以皇后礼入葬孝陵。顺治下令董鄂氏生前的宫女太监30余人全部殉葬,引起朝野哗然,因为人殉已经废除多年了。当时顺治后宫有一位妃子,位号是贞妃,此人也出自董鄂氏,是孝献皇后的族妹。孝献皇后死后,顺治经常召她侍寝,引起了皇宫其他人的妒忌。孝献皇后病逝一年后,顺治帝感染了天花,也病逝了,顺治死后,贞妃自知后宫无她立足之地,毅然殉葬。

3、同治帝19岁因天花病逝后,慈禧因为痛恨阿鲁特皇后,对皇后多有压制甚至虐待。皇后曾向娘家求救,慑于慈禧的淫威,皇后娘家也不敢伸出援手。慈禧违反祖制,不给同治帝立嗣,而是给咸丰帝立嗣,这样慈禧自己可以继续垂帘听政,而阿鲁特皇后则成了新帝的寡嫂,不论在前朝还是后宫,身份都特别尴尬。阿鲁特皇后看出慈禧容不下她,万般无奈之下,先是绝食,但是坚持了几天没有死,最后吞金自尽,追随同治皇后而去,死后与同治帝合葬于清东陵惠陵。

这个不需要做什么准备的,那些妃子宫女们先前也不可能得到消息让她们自己给皇帝陪葬。这些消息都是很保密的,皇帝死后她们都是临时立刻被送去作陪葬,压根没有让她们去准备什么。

在秦始皇死的时候。秦二世就下诏书说,先帝之前的后宫女子,只要生不出孩子都得处死。于是殉葬就开始了,从汉武帝到唐末这个现象一直存在,宋朝的时候,很多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殉葬的制度也再次兴起,比如说耶律阿保机在死后,他的那些大臣们也一起跟着他殉葬。

等到明朝的时候,妃子殉葬又死灰复燃,在明成祖朱棣死后,有30多个人都为其殉葬。而且这30多个人都是被吊死的。只不过到了明英宗的时候,因为他反对殉葬,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殉葬这个制度。

清朝入关之前也有殉葬的惯例,在清朝的前期也有妃子殉葬,比如说多尔衮的母亲就殉葬了努尔哈赤。直到康熙时期,才结束了强迫性的殉葬,但是殉葬依然存在。有一些女子在自己的丈夫死后便会殉葬,清朝政府就把这些女的称之为烈女,并且给他们立牌坊。

如果这些妃子或者需要殉葬的人,他们不情愿怎么办?有几种办法,第1种办法就是自杀。在明代的时候,殉葬的主要方法都是自杀绝食,具体的情况在正史里面就有。在朝鲜的史书里边,更加详细的记载了给明成祖殉葬的过程。

殉葬的宫女嫔妃一共30多人,集体自杀的那一天。她们在殿外吃饭,吃完饭之后就带到大殿里了,当时是哭声震天撼地,在大殿内放了30多个小床。她们站到这个小床上去,上面全是已经准备好的绳子。然后她们就这样吊死了。

如果还有不想死的,那就是第二种办法,那就是被自杀,有一些不想死的人,在吃过喝过之后,直接会被公公们给勒死。

第三个那就更残忍了,不想死可以直接活埋。死后的皇帝连同活着的妃子一起下葬,妃子可以在修好的墓道中直接等死。

第四点就更加残忍了,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种更令人发指的方式,那就是把殉葬的人睡着之后给他们脑袋凿一个洞,然后将水银灌到这个洞里面。直到全身都灌满水银,就这样殉葬者的身体不会腐烂,可以说这种方式是最为残忍的,不过这种也只是传说而已。

在古代的妃子地位真的不高,甄嬛传里边就写到过,得宠的人可以高高在上,不得宠了,就可以几棒子打死,扔到乱葬岗。只需要一个卫士外加一把弓就可以解决了。唐玄宗爱死杨贵妃了,但是到了时候该杀就得杀,杨贵妃也没权力说不。

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人权的,甚至有个富豪直接把自己的侍女给蒸了。

中国封建 社会 的殉葬直到康熙登基,才彻底废除了这个陋习。根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康熙登基前,仍然有三人为分别为努尔哈赤和顺治殉葬。下面将一一介绍。

第一位:阿巴亥

如果说到清朝殉葬的妃子,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阿巴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一个都十分出色。很多学者也认为,若努尔哈赤将皇位传给多尔衮,那阿巴亥就会是太后。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留下任何传位诏书,多尔衮也因年纪、资历不如皇太极而失去帝位。阿巴亥的儿子都无缘皇位,按照惯例,阿巴亥要改嫁给下一任皇帝。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皇太极和代善一起逼阿巴亥为皇太极殉葬了。

第二位:德因泽

德因泽这个人,在《清史稿.后妃传》里面并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她揭发了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有私情。天命五年,努尔哈赤收到德因泽的举报,说阿巴亥与大贝勒有染,还说阿巴亥晚上去找代善。经过努尔哈赤的调查,信了德因泽的话。德因泽也因此被提升为侧妃,努尔哈赤还准许她与自己同桌吃饭。德因泽一时间声名大噪,阿巴亥就惨了,之前的宠爱没有了不说,大妃之位也没了。

不过,阿巴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她又重新获宠了,大妃之位也恢复了。但不久努尔哈赤就去世,阿巴亥被迫陪葬。阿巴亥不甘心,逼曾经揭发她的德因泽一起陪葬,德因泽一个侧妃无依无靠,也只得跟着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正是应了那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第三位:董鄂妃氏、贞妃

为什么笔者要在小标题强调董鄂氏呢?因为贞妃正是顺治宠妃董鄂妃的族妹,也是顺治帝的贞妃。三位殉葬的女子中,只有贞妃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贞妃既然是自愿为顺治殉葬的,为什么笔者还说她最惨呢?因为贞妃是被姐姐孝献皇后董鄂妃连累的。贞妃十几岁进宫,籍籍无名,她并未因姐姐得宠而沾半点光。

但是姐姐去世,顺治因过度思念孝献皇后而殒命时。她却感受到了孝庄太后要打压董鄂氏的怒火,因为孝庄让顺治发了谴责、否定孝献皇后董鄂妃的谕旨。无奈之下,贞妃只得用为顺治殉葬的方式来平息孝庄太后的怨怒。

阿巴亥就算被迫殉葬了,也留下了三个英勇的儿子,大概也没什么太大遗憾了。德因泽是因得罪了大妃阿巴亥逼迫殉葬,也不算最无辜。而贞妃进宫不得宠、一生无儿无女、姐姐死了、丈夫接着也死了,自己还得留下忍受太后的怒火,悲痛中绝望到要自愿殉葬,所以说,她才是最惨最无辜的殉葬妃子。

清朝妃子殉葬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其实,这三个准备工作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甚至比死亡还让人恐惧!不过好在,清朝的封建统治早已结束,殉葬这种极其不人道的习俗,也消失在 历史 的浩瀚烟云当中。

清朝妃子殉葬之前,一般而言会做这三个准备:第1个准备就是绝食。也就是说在殉葬前三天,每天只喝点露水以及花蜜,不允许再食用五谷杂粮。据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死后出现一些排泄物,影响死后的形象。毕竟是要埋在皇帝陵园里的,容不得一点玷污。

第2个准备就是沐浴更衣。现在很多人都被电视剧里误导,以为古代泡在花瓣浴里面,非常的享受。其实,妃子殉葬之前的这次沐浴,因为要追求绝对的干净,先是会在热水里泡,耗到皮肤起褶皱的程度。然后会有专门的人用毛刷子来伺候着完成,据说皮都会被搓掉一层,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第3个准备就是灌服水银的准备。对于皇帝宠爱的一些妃子,为了保持其死后面容不腐,在殉葬前都会灌服大量的水银。众所周知,水银其实是拥有剧毒的,因此被灌水银所引起的痛苦程度,也可想而知。

最后,再次强调,殉葬是愚昧且不人道的行为,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一种压迫!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封建 社会 的繁文缛节,早已经被 历史 所淘汰。

所以,生活在男女平等的现代 社会 ,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大家且行且珍惜。

清朝时期并没有妃子殉葬制度。根据清朝的规定,皇帝死后这些妃子们将成为太妃!根据自身的品阶不同,所享受到的待遇也是有所不同的。

在史料中,各级太妃一律记作“皇太+妃嫔封号+妃嫔等级”,清制,对皇帝的祖父或父亲多遗留的妃嫔分别尊为皇贵太妃和贵太妃等。清代的常在和答应通常不受晋封。

当然晋为太妃的前提必须是新皇帝是先帝的下一代人,如果两人同辈(如同治帝和光绪帝),自然是无法成为太妃了,只能在原来的地位上晋一、两级而已。

太妃的政治地位几乎等于零。如溥仪的三位太妃(原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瑜妃,原光绪帝的瑾妃)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控制皇帝、亲王或郡王。也无权利管辖后宫。

所以题主所提的问题是有问题的,清朝不存在殉葬制度。所以自然妃子们就不存在殉葬之前做准备啦~

清朝时期陪葬制度已经被废除了,除了自愿与皇帝本人一同离去而自杀的妃子外,并没有被强迫与皇帝合葬的妃子,也就没有人被殉葬,与封建 社会 初期的景象完全不同。没有哪个皇帝能和妃子埋在一个墓里,即使是皇后也不行,只能算是合葬某个陵墓而已了。

殉葬制度起于夏商周,盛于春秋战国,自先秦之后殉葬制度被废除。

自明朝时殉葬制度又被恢复,

但明朝的殉葬制度却在明英宗天顺八年被废除,此后明朝直到灭亡清朝建立都没有再出现过让人殉葬的例子。

朱元璋虽然恢复了殉葬,但也明确规定只有无子妃嫔才可以殉葬,朱元璋的妃嫔中无明确记载有任何妃嫔被殉葬了。朱元璋的成穆孙贵妃因早逝故而躲过一劫,当然即使她没有死于朱元璋之前,也不会被殉葬的,因为她为朱元璋生了四个公主。

而朱元璋之后的成祖、仁宗、宣宗三朝都有无子妃嫔殉葬,自英宗复辟后被废除,英宗这么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更担心的是钱皇后,由于钱皇后腿瘸眼瞎又无子,英宗担心钱皇后会被逼迫殉葬,故此临终前废除。

果不其然,英宗死后周贵妃就下了道旨,要求所有大臣都尊她为独一无二的太后,废掉钱皇后的太后尊号,周贵妃还拿已经被废掉的恭让章皇后胡善祥说事。

后来周太后争不过,便做罢。

不过到了清朝就没有这样的例子存在了,有人可能会说多尔衮生母阿巴亥不就是殉葬的吗?

阿巴亥只是被皇太极算计了,皇太极曾指使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告发阿巴亥和代善私通,努尔哈赤因此将阿巴亥休弃,只是没过一年就恢复了大妃之位,虽然代善因为这件事退出了储君之争。

而皇太极也知道即陷害了代善,也陷害了阿巴亥,再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就以努尔哈赤让阿巴亥殉葬为由逼迫她殉葬,到底努尔哈赤生前有没有下过旨不得而知。

而且皇太极为什么非要让阿巴亥殉葬,而不是其他福晋殉葬?要知道努尔哈赤的后宫中还有一位康淑太妃,她可是活了四朝。

说来说去,还是皇太极害怕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和他争皇位,再阿巴亥的势力没有稳固前先除掉她,以免让多尔衮威胁他的皇位,阿巴亥即以除掉那么多尔衮和多铎便不再是威胁。

清太宗、清世祖、圣祖三朝都没有妃嫔殉葬,清太宗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和衍庆宫淑妃都活到了康熙朝。

世祖顺治帝的后妃中只有贞妃董鄂氏是殉葬的,但这位贞妃并不是被逼迫的而是自愿殉葬的,顺治朝共有三位董鄂氏即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贞妃董鄂氏、宁悫妃董鄂氏。

贞妃董鄂氏再顺治活着的时候殉葬的,那她是为谁殉葬的?自然不可能是为还活着的顺治殉葬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孝献皇后殉葬的,孝献皇后死于顺治十七年,而贞妃为了自己的族姐殉葬也无可厚非。

毕竟贞妃殉葬和阿巴亥被迫殉葬的性质有很大区别,还有另一个原因贞妃殉葬是为了平息蒙古各族之间的愤怒,顺治在位期间可以说做了很多让蒙古不满的事情。

就拿顺治十三年来说,当时董鄂氏刚入宫,顺治帝再董鄂氏刚入宫就强行封为贤妃,过了一个月就册封为皇贵妃,这就是再往蒙古脸上打了一巴掌,这怎么不让蒙古恼怒,而且这也是为什么在孝献皇后去世后,顺治帝下罪己诏的原因了。

不过有学者猜测这个罪己诏并不是顺治帝本人,是昭圣皇太后替顺治帝下的旨意。

孝献皇后再去世后不附帝谥,可以说是规格最低的皇后了。

有人说殉葬制度是在康熙时废除的,顺治和康熙两朝就没有殉葬制度,何来废除一说?

顺治的淑惠妃,是孝惠章皇后的妹妹,从顺治十一年入宫,到康熙五十二年病逝。宁悫妃和贞妃一个家族,她就没有殉葬,一直活到了康熙三十三年,才寿终正寝的。

清朝康熙皇帝陵墓中,为何陪葬了52位女人?

在中国先秦时期,人死后以活人葬入死者墓穴的殉葬制曾经很盛行,这种情况又叫人殉,是一项残忍野蛮的殡葬制度,秦朝以后有所收敛,开始代之以木俑、陶俑。汉朝以后就很少有人殉葬了。但到了辽代,人殉之风竟又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此后,金,元,明初都有一定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结束了殉葬制度,这个明英宗朱祁镇是公认的没有建树的皇帝,不知忽然动了什么慈悲念头,他临终时却作出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人殉制度。他的继任皇帝明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这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朝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但到了清初,殉葬制度又再次重现,清太祖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生前就令他喜欢的女人阿巴亥为之殉葬,他死后,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只得盛装自尽,年仅37岁,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身边的4位宫女也被一块殉葬了。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其妃敦达里、安达里殉葬,这说明清初皇室的人殉制曾经非常盛行。

此制度到了康熙帝时才算结束了,康熙年间,御史朱斐上书,“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敕,禁奴仆殉主,明令彻底废除活人殉葬之恶俗。但即使如此,各种实际的自愿或强迫的殉葬还是存在了很长时间,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地区还有买童男童女殉葬的事情。

这里只说康熙帝,在他死后,他的墓中埋葬了五十二位女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堪称一位风流皇帝。他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康熙帝12岁时就结婚了,正妻是赫舍里氏,在他亲理朝政之后就开始了他的风流史。直到晚年,康熙仍不断的召江南年轻貌美女子入宫,仅仅正史记载的老婆就有55个。康熙帝死后,雍正皇帝曾经降谕内务府官员,命令他们慎重处理康熙“未亡人”的安葬事。最终,康熙的陵墓中,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后,一般都是和皇后合葬,这也是皇宫中的一种规制,可是康熙皇帝的陵墓却同时安葬了四十八位女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罕见。但这个主张是由康熙皇帝自己在生前就决定好的,他对于后宫女子们的生活比较重视,通常在帝王离世之后,他生前的妃子都要独守皇宫中等死,而康熙皇帝却下令在自己去世之后,嫔妃们可以追随自己的子女去他们的府邸生活,同时他也允许这些嫔妃在去世之后和自己一同合葬,所以康熙陵墓中虽然有52位陪葬的女人,但都是死后葬到里面的,并不是为他殡葬的。

后妃们殉葬都是怎么死的

在古代,地位崇高、身份尊贵的人死后都有随葬,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死后还要妃子殉葬。

曾经有关于妃子殉葬的描述说,等到这些妃子熟睡时,太监便将她们的头切开一个口子,用铜勺将水银从切开的部位里面倒注,倒入一定量的水银后,再将头部缺口缝好,这样就能保持这些妃子们死后的容颜。

听上去非常残忍,但是古代帝王的殉葬制度确实如此。

坑杀

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他就将灭亡的国家的后宫美女统统收纳后宫。还专门修建大量宫殿供这些美人居住,秦始皇后宫据说达到万人以上,真是美女如云。

但是这些美女看似住在富丽堂皇的皇宫,实则她们只是帝王的玩偶,因为她们无左右自己的命运。秦始皇时候,秦二世安葬父亲时,以“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为由,将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都拿来陪葬。但是历史上没有关于秦始皇嫔妃殉葬的细节,司马迁也是以“死者甚觽”一笔带过。根据后来发现的秦始皇陵殉葬坑里出现数额巨大的女性尸骨推断,这些嫔妃应该是被坑杀了。

生殉

西汉时期,“盗墓大王”刘去盗了一座很高级的古墓周幽王墓。

周幽王墓中只有一一具男性尸骨,其余的全是女性尸骨。女性尸骨有坐着的,有躺着的,还有站着的,她们身上的衣着和活人并无二样。

那么那一具男性尸骨想必就是周幽王,其他的百余名女子?应该是为周幽王殉葬的妃子或侍女了。

裸葬

已经发掘出来的秦穆公,他的墓中殉葬的人数也是非常之多,殉葬人数多达184具,秦穆公的墓室上下层的平台上摆满了殉葬人的棺具,其中还有部分是裸葬。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qsmg/1910.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