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古代史
吠陀文化(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印度十六雄国时期(前600年前后)
孔雀王朝(前322年 到 前185年)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年)
笈多王朝(公元320年~540年)
后笈多王朝(公元700年前后)
拉其普特时期(7 到 8世纪)
伊斯兰时期(11世纪 到 16世纪)
近现代史
殖民地时期
包括: 英属印度、法属印度、葡属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共和国
印度历史的史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这段时期的可靠史料 往世书
极度匮乏。相对而言,伊斯兰教时期的史料就非常丰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编年史和邸报,可供历史学家查阅研究;一些统治者的传记也是十分宝贵的文献(如著名的巴卑尔回忆录)。不那么可靠的史料,还包括此一时期到过印度的外国人的游记等等。关于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则有许多政府档案可以利用。 搜寻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学的主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视对于历史的记载;印度人没有构造起一种有效的保存重大历史事件的制度。11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Al-Biruni)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阿尔-伯拉尼的话是非常接近于事实的。在印度不存在类似其他国家的相对可靠的官方史书,却存在着大量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许多历史事件就混在这些东西里面流传下来。所以关于古印度历史的史料,必须从各种来源中搜集,有时甚至要到文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去考证古代印度的历史事件。 常见的史料包括:
印度本地的历史文献
各种王朝世系表。这是一种常见体裁,但是大多数印度王表的可靠性与可考性都不高。许多这种表是夹在哲学和文学作品的段落中。往世书和史诗都经常追述古老的印度王朝(如摩诃婆罗多的附篇诃利世系里详细地追述了日种王朝和月种王朝的系谱)。考虑到往世书的实际创作时间及其宗教目的,不能把它里面包含的古代王朝世系当作可靠的历史记载。 编年史。最著名的此类作品是完成于12世纪的《诸王流派》(或译为《王河》),这是一本克什米尔的王朝史,以克什米尔地区的历史为中心。此书可能是由作者(迦尔诃那)根据王室档案编辑而成的,对于12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的记载堪称信史;但是它对更古老时期的记载的可靠性很低,比如它竟把克什米尔诸王的世系上溯到前20世纪。 一些介于史实和传说之间的历史故事,如吠罗曼伽本行,勇健王九所行赞等等。它们具有演义性质,但是仍然反应了一些历史事件。
从哈拉巴文明起算,至少4300年历史,著名建筑如下:
1、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2、阿姆利则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最大一个寺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市中心,整座金庙的建造共耗费750公斤黄金。这座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的肃穆庄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绚丽璀璨。
3、阿旃陀石窟,在绵延550多米的阿旃陀石窟里,大量的雕刻和壁画表现了佛教艺术历史以及古印度人民生活和帝王宫廷生活的画面。1983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4、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这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以其壮观美丽著称,早已成为印度人的骄傲。作为德里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其巧妙设计成为这座寺庙的最大看点,莲花庙以其独特的魅力,多年来,以大海般的胸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
5、琥珀堡位于斋浦尔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于1592年。游客可骑大象上山参观。由于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称之为琥珀堡。
6、甘地陵,位于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的样子,高约1米,长宽约3米。
印度在莫卧尔帝国(蒙古人创立的)后就基本断层了,现在的印度人跟古印度有根本性的不同,如果不算这个,大约是4k多年
中国虽然也被元朝割裂了100年,但文化没断,文字,思想都留存了下来,所以不能叫断层,但中国也只有3500多年(因为夏朝至今没有考古证据证明)
但中国的确是几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的国家
历史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经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了。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侵犯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
在击败了当地的莫卧儿帝国后,英国在19世纪成功地获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权,只有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而由莫罕达斯·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终于为印度在1947年赢来了完全的独立。这块次大陆最终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较小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
虽然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与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冲突、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贫穷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
公元前 2350~前1750年间,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在吠陀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000~前600年)出现四大种姓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是为奴隶制萌芽。公元前6~前2世纪,为印度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明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此期间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答摩 (即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公元前322年旃陀罗·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约320~540年间,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8世纪起 ,阿拉伯人开始入侵 ,1206年建立德里苏丹王国 ,引进了伊斯兰文化。1526年巴布尔建立莫卧儿帝国,统一了不同教派和民族,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16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侵入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1757年印度在普拉西大战中溃败,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莫卧儿王朝结束 。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47年6月英总督蒙巴顿提出蒙巴顿方案 ,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 ,印度独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J.尼赫鲁出任总理 。尼赫鲁去世后 ,1966年他的女儿I.甘地夫人当选为国 大党领袖和总理 。1977年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M.德赛出任总理 。1980年I.甘地再任总理 ,1984年被暗杀。其长子R.甘地在同年大选中获胜,接任总理。1989年大选中国大党失利 ,R.甘地辞职 。同年12月 ,全国阵线领袖V.P.辛格组成印度独立后第一个少数派政府。1990年11月辛格政府倒台,人民党领袖钱德拉·谢卡尔在国大党支持下出任总理,组成较前政府地位更脆弱的极少数派政府。
1991年3月谢卡尔总理因失去国大党的支持 ,被迫辞职。6月国大党新主席P.V.N.拉奥组成政府 。1996年5月 ,拉奥领导的国大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宣布辞职。瓦吉帕伊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获胜。
1997年4月组成的新内阁是由人民党 、社会党、阿萨姆人民联盟、泰卢固之乡党、马哈拉施特拉戈曼塔克党、国大党(蒂瓦里派)和泰米尔马阿尼拉国大党等政党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联合政府。
政治
1950年生效的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一个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副总统为法定联邦院议长。1991年6月组成的政府,1993年进行改组 ,总理P.V.N.拉奥。1996年6月 ,印度人民党的高达赢得议会信任票 ,代替拉奥出任总理。1997年4月,I.K.古杰拉尔出任总理。1998年3月瓦杰帕伊再次被任命为总理。
主要政党有:①印度国民大会党(I.甘地派),简称国大党(英)。创立于1885年。②人民党,1988年成立。③印度人民党,1980年成立。④印度共产党, 1933年成立。⑤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1964年从印共分裂出来。
经济
印度独立后经济有较大发展。实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工业已有相当基础,重点是基础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高科技产品和高精尖技术发展较快,大部分工业品已实现自给。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 。农业吸收全印劳动力的70% ,产值占国内总值的38%。农业总产值占世界第四位。工业已逐渐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自给力较强,工业总产值在发展中国家中占第四位。近年来财政赤字、贸易逆差、外债负担、失业增加、通货膨胀等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货币单位印度卢比 ;汇率为31.38卢比兑1美元(1994)。
印度资源丰富,主要资源有煤 、铁矿石 、铝土 、铬铁矿、锰矿石、锌、铜、铅、石灰石、黄金、石油、天然气 。森林覆盖率约为20%。国营和私营企业产值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0%和60%。化工、冶金、电力设备、石化等重工业产品约占工业总产值的50%。纺织、食品、皮革、纸张等轻工产品约占27%。近年来电子、精密仪器、汽车、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4%。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41亿公顷 ,其中灌溉面积占32.8% 。为世界重要产棉国。80年代以后,服务业和旅游业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发展。政府把旅游业列为发展重点。主要旅游点为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铁路也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 。1992年铁路总长62571千米 ,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 。1991年公路总长204万千米 ,为世界最大公路网之一。有53家海运公司,其中30家承办远洋运输业务。孟买为全国最大港口。其他主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科钦等。国际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国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4个国际机场。
印度历届政府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主要进口石油及其制品 、珠宝原 料 、化工原料 、机电设备、钢铁等。主要出口:珠宝制品、成衣、机械及五金制品、化工制品等。印度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和香料产地。印度外贸最主要的地区为欧共体、亚太和北美。外国在印度最大投资国为英国,其次为美国。近年来,德国和日本投资日增。印度为世界主要受援国之一。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印度政府与他国双边贷款分别占外援总额的60%和40%。前者中的90%由世界银行集团提供。
军事
印度军队前身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 。1947年印度 、巴基斯坦分治后 ,在此 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海 、陆、空三军。1978年创建了独立的海岸警卫队。总印度公共洗衣场统 是名义上的武装力量 统 帅 ,内阁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国防部负责部队的指挥、管理和协调。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拟订、实施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实际执行者为三军各自的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兵力为126.5万 ,居世界第四位。实行募兵制,入伍年龄16~28岁,无统一服役期限。
文化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 。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 、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 。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著名的大学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等。
对外关系
印度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 。历届政府都强调不结盟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随着冷战结束和国际形势剧变,政府调整了外交政策,在继续坚持不结盟运动方向的同时,强调其存在的现实意义,要求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优先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以保持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安全环境;重点加强同美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技术和资金;保持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日益重视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交流。
印度与中国于1950年4月1日建交 。1962 年因印军越界,在边境发生大规模武 装冲突 。1976 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两国领导人互访日增。中、印之间主要存在边界问题 。1989年6月至1993年6月 ,中 、印边界联合工作小组共举行 6 轮会谈 ,双方同意采取具体 措施维护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并签署了有关协定。
印度1947年与苏联建交 ,关系密切 。苏联解体后 ,印度承认前苏联15个共和国的独立,并大力开展与他们的交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自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即一直不睦,双方主要争端是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并于1948、1965和1971年3次爆发全面战争。1971年断交,1976年复交 ,80年代有所缓和 。同南亚邻 国 联系较多 ,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1992 年2月印度总统进 一步表示要把加强同邻国的关系放在最优先位置。
是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年轻的。印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左右,而中国有史可查的最早历史是夏朝,为公元前21世纪,比印度要晚几百年。
折叠原始社会
印度新德里
印度新德里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为讷尔默达人)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对应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发现了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而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看起来是同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直接发展。
大约自公元前6000年以后起印度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印度新石器文化总体来说晚于两河流域文化。[1]
印度的金石并用时代,或称为红铜时代,但金属也已经进入人类生活。金石并用时代的文化主要发现于恒河与亚穆纳河河间地,以及拉贾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2]
折叠早期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这一文化(有时以其圣典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折叠十六雄国
十六雄国是16个强盛的王国或共和国,其范围涵盖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其实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散布在这个范围上。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国是:迦尸、憍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跋耆)、末罗、支提、跋蹉、俱卢、般遮罗、摩差耶、修罗色那、阿湿波、阿槃底、犍陀罗和甘菩遮(剑洴沙)。在许多印度邦国之中,位于今比哈尔邦的摩揭陀国逐渐居于优势地位。[3]
折叠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侵入印度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他对孔雀王朝的兴起起了助推作用。
亚历山大撤出印度之后不久,被称为月护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摩揭陀的难陀王室。旃陀罗笈多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式政权孔雀王朝。他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月护王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孔雀王朝终于在阿育王时期到达颠峰。
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3]
折叠笈多时代
贵霜帝国在强盛了若干世纪之后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取代他们在北印度的优势地位的是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的第一个强大王朝,也是由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与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是在摩揭陀;这个王朝的头几位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北印度,但在南方则并没有扩张得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诗人迦梨陀娑。
从中亚侵入印度的嚈哒人严重地损害了笈多王朝。嚈哒人后来被印度社会所同化,但他们在5~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许多地方王公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于是这个帝国迅速瓦解了。所谓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没有关系)的统治权力再次退回摩揭陀。[3]
折叠拉其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兴起了一种新的力量,即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8世纪之后的印度历史中起了突出作用。从7世纪中叶直到12世纪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之间的历史时期常常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9~11世纪在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其中朱罗国曾经侵入印度尼西亚诸岛屿。[3]
折叠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开始于11世纪,是由中亚的突厥人进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赫穆德远征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严重破坏。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吞并。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出身奴隶)顾特卜-丁·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3]
折叠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瓦解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现。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欧洲列强。[3]
折叠殖民时期
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他们的殖民地位于莫卧儿帝国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极盛时期忽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而他的子孙们在被迫面对欧洲人时已经由于帝国衰落而软弱无力。到了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强国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几个小殖民点。
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务大臣接管其全部职权;并成立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已无存在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此后印度进入由英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其中包括缅甸。另外约有700个由印度王公统治的土邦在英国严密监督下存在着,这种土邦占整个印度面积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为根据地,在亚洲遏制俄国扩张的思想使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西北方向扩展英属印度的疆域,结果引发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组建全印穆斯林联盟。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在1885年以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漠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目标仅仅是避免出现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机构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此后教派政治成为制度,印度民族运动分裂。[3]
折叠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1919年4月13日发生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转变了对英政府的态度,并于1920年改组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次领导反英斗争,其指导方针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3]
折叠共和国
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第一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代,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并仿照苏联制定了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大获全胜,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的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3]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