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内容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由来

世界史19102023-02-21 02:52:47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目录表

1952年在美国的华人状况如何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由来 第1张

美籍华人(American Chinese),更准确地应该说是华裔美国人(American of Chinese Ancestry),指的是具有美国国籍的华人,或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美籍华人在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总数多达230万,占亚裔美国人口的22.4%,美国总人口的1%,高于其他亚洲国家侨民所占的比例。

华人移民 百年历史

华人移民美国始于19世纪20年代,但在当时为数很少。1820年至1840年赴美的华人大多为男性,包括一批获得满清政府支援的留学生,包括著名铁路学家詹天佑等。基于加州淘金潮,当时美国西部急需劳动力,19世纪50年代华人移民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南方政治动荡不安,华人移民一般多来自广东,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

第二波华人移民是在1952年和1965年,美国移民法解禁之后,从台湾到美国当学生的居多。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日渐发达,此类移民于70年代末开始减少。1977年大陆开始送学生往美国,此类移民在80年代渐多。

另外,一些来自福建的现代移民,赴美寻找劳动工作,以纽约为中心,集中在美国东北地区。整体上,美籍华人由于移民继续高速增长,而平均出生率低于美国白人,人口相对迅速老化。近年来,从中国收养小孩,尤其是女孩,也增加了美籍华人的数量,尽管大部分收养者是白人父母。

人数不多 表现突出

最新的人口普查发现,当前的美籍华人人数不多,动静却不小。政界有大名鼎鼎的赵小兰、骆家辉,科技界有李政道、杨振宁,体育界有关颖珊。美国各大知名院校,华人学生更是名列前茅,超过三分之一的华人在美国各地的经理级和专业级岗位任职,华人的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白人。专家指出,150多年来华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始终被美国人当成是“外国人”。

有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照美国人的惯例,华人早就该成为美国人的一部分了。然而事实却是,华人是“美国梦”的实现者,而不是美国人,无论什么行业,华裔中的佼佼者始终被贴上标签,称为华裔政治家、华裔科学家等等。2002年女子花样滑冰世锦赛时,关颖珊不敌卡拉•休斯而屈居亚军,美国报纸的大字标题竟是《美国人休斯打败了关颖珊》,这大概就是在美华人处境的最佳写照了。

不被认同 无归属感

专家认为,在美国,白人虽然歧视黑人,但没有人不承认黑人就是美国人;而对华人的态度便复杂很多,单纯种族歧视的成分大为减少,准确地说,是一种排斥心理占主导,甚至发展为仇视。

随着其它亚洲国家移民的增多,上述心理还蔓延至其它亚裔。1982年,一对白人父子因日本汽车大量进口而失业,误将一名叫陈果仁的华人当作日本人泄愤打死,凶嫌被判无罪,陈的养母为此奔走20年,至今未果,这是最典型的华人得不到认同的案例。

1999年,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文和(Wen Ho Lee)因未经证实的行为被指控为间谍,不少人认为他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专家说,除了不被美国本土人所接受,在美华人本身对美国社会也缺乏认同。对华人来说,乡土观念扎根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因此很多华人移民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成为美国人。投身淘金热的早期移民,绝大多数人梦想有朝一日可以衣锦还乡。由于华人的聪明、勤勉,加上对教育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华人脱颖而出,成为美国社会一股强劲的力量。与此同时,剩下三分之二的华人却仍从事百余年前的旧行业,如开餐馆、洗衣服,当保姆、车衣等,无法接近主流社会。

华人社群 自成两派

美籍华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很广泛,尽管许多住在大城市唐人街的华裔是贫穷的,但也有为数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上层人士住在诸如Cupertino、Palo Alto、奇诺岗、钻石吧、圣马利诺这样的地方。

上层和下层华人的社会地位区别很大,下层华人常常被上层歧视,看成未受教育的工人,非法移民。在圣盖博山谷,尽管蒙特利尔公园巿和圣马利诺两座城市都是美籍华人为主的社区,地理上彼此靠近,却被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收入差异区别开来。

根据最新的2004年美国联邦普查局资料,在美华人的平均收入超过美国一般平均收入,但是生活在贫穷线下的华人比率,也超过一般美国人比率,整体生活条件呈“贫富两极化”的现象。

华人学者认为这种情况将会持续。研究数字指出,住在郊区、收入较高的华人约占华人总数的48%,另有约34%的低收入华人住在都会区,这些华人多半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赚取基本时薪。

关于中国最早到美国的移民!!

分类: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中国最早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来自那个省的??那一年到美国???他们在美国的职业是什么???

解析:

自19世纪40年代起,由于内战等因素,广东等地的一些成年男子迫于生活压力,被迫背井离乡,加入到美国西部淘金的大军。为了谋生,这些最早到美国的中国血性男子大多从事着修筑铁路之类繁重的体力活,另外一些人则干那些白种男人不齿的活,诸如出售热食、照看小孩、帮人洗衣等。在某些地区,比如华人最集中的加州,农业劳动的主力都是华人劳工。1860年,大约有10000华工在从事着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工作;1870年,在各个矿山工作的华工达17000多人,同时还有约2000人从事手工业业生产。但是到了20世纪初期的时候,随着铁路的建成,采矿业的衰落,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地到城市里找工作机会,从此集中居住到各个城市里去。

当时的情况是,多数中国移民都居住在美国西部。据统计数字表明,一半以上的中国移民住在太平洋沿岸的几个州内,另外一个中国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则是美国东海岸中部沿海地区,包括纽约,但这只占所有中国移民的五分之一。最早进入城市的中国移民首先生活在落基山脉附近的几个州内,包括蒙大拿、克罗拉多、犹他等州的一些主要城市地区。但是,由于排华法案禁止更多的中国人移民到美国来,在美国的华人集中的地方,中国妇女寥寥无几。于是。一些小型城镇里,由于妇女的极其缺乏,中国移民无法繁衍后代。每一个单身的男性的死去就意味着华人社区失去了一个成员。如此下去,华人的总数就逐渐越来越少。

1900年到1940年这段时期,随着旧金山和纽约等沿海城市的发展,更多的华人被吸引到那里去。结果,这些城市中的华人社区也迅速崛起壮大起来。到1940年,美国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57%的美国居民属于城市人口,而与之相比,中国移民的91%的人都居住在各大城市里。自此,大多数中国移民都成了城里人,大多数都在中餐馆、洗衣店或服装制造厂工作。

比之19世纪时华人所从事的苦力,城市里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城市里的工作以服务业为主。其次,较之从前都是受雇于美国白人的工厂、公司,在城市里的中国人一般都是给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生意干活。餐馆也好、洗衣房也罢,都是中国人自己当老板。但是,城市里的工作和以前的工作有一点从根本上是相似的,那就是一个字:苦。总而言之,只有从事美国白人自己不愿做的苦活儿,要的报酬又比美国人都低,中国人才有生存空间。

华人移居美国,至今一共经历了几次移民浪潮?

这个问题我知道。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根据2018年美国联邦公布了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为止,亚裔美国人已达2141.92万人。其中华裔最多,超过508万人,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第一次移民浪潮

实际上,华人大批定居美国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自十九世纪30年代中国人移居美国始,此后少数中国人陆续前往美国谋生、流寓。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之后,大批华人开始移入美国,到1851年,涌入加州的华人已达2.5万人。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急需劳工,特地派人到中国招募华工。1868年,清政府派蒲安臣使团前往美国,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允许美国在华招工条约,史称《蒲安臣条约》。该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愿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便,不得禁阻。该条约还规定两国可在对方国互设外事机构。1870年,美国华人数量增长到64,199人,到1880年,激增至105,465人。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早期抵达美国的华人多数聚居于同一个地方,这种居住地一般都带有中国特色。如在城镇,一般被称为“小广州”、“小中国”;在矿区、工地或村镇,一般被称为“中国营”(ChinaCamp)或“中国里”(ChinaAlley)。其实,华人还是喜欢自称“唐人”,喜欢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1853年,美国报纸的报道中第一次出现“唐人街”(Chinatown)字样。不过,那时候的“聚居地”不是街而是区,只不过老华侨和新移民都习惯将整个地区称为唐人街,也有华人根据英文Chinatown翻译为“中国城或华埠”,但是都不及“唐人街”这个既传统又亲切的名称。“唐人街”就是美国华人社区的一个缩影。

1870年后,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率猛增,民间排华运动日益严重,一些奉行“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的政客为迎合选民,乘机抨击华人。1879年,美国众议院首次通过排华法案,规定到美国的船舶中每船只能载十五名华人,不过该法案被总统以有悖于中美现行条约而否决。1882年,美国总统正式签署国会通过的排华法令(The Chinese Restriction Act),该法令主要内容为:十年内停止接纳华工;在美华工离美,须到东海岸登记取证,作为返美的依据;各州法院和联邦法院不得接受中国人为公民;到美华人需凭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签证。

两年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一项对1882年排华法令的修正案,扩大了华工的范围,如小商贩、渔民、洗衣工等,并规定华工从美国回国后要返美,必须在中国得到美国使领馆的签证,但是美国驻华使领馆可以拒绝签发回美证件。

1888年,美国大选年,政界为迎合民间排华情绪,国会通过更严厉的《斯各特法案》(Scott Act),规定:在美华工一旦离开美国,不许回美居住;暂时回中国的华工也不许再回美国。

1892年又值美国大选,国会再次通过针对在美华人的《基瑞法案》(Geary Act)。主要内容为:所有在美谋生的华人均属非法入境者;他们必须在一年内领取居留证,否则将被驱逐;1882年的排华法案再延长十年。190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无限期延长排华法令的议案。

当时清朝政府正值内忧外患,伊犁事变、安南事变、日本吞并琉球,自顾不暇,根本无力保护旅美华工。

尽管美国政府的排华法令中断了美国华人社会的迅速发展,不过期间还是允许包括华人商人、留学生、政府代表等进入美国。根据邢必昂的《1850—1990 年的移民法律和亚裔的再整合》记载:至1940年,美国华人总数为106,334人,与1880年基本持平。从1880年至1940年60年间,总共只有15万华人通过各种途径入境,平均每年约2500人。

第二次移民浪潮

二战期间,尽管日本、德国和意大利都是轴心国,但是美国并未立法严禁这三国的人民移民美国,只有华人最受歧视。美国人转而开始同情中国,是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由于当时多数美国人分不清中国人与日本人,于是在国会山庄跑新闻的华文记者,都在胸前别一张“我是中国人”的识别证。销量很好的《生活》杂志,特别刊出中国经济学家翁文灏和日本军阀东条英机的照片,告诉读者如何辨别中国人和日本人。1943年2月,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历史性的演说后,众院移民委员会随即举行废除排华法案听证会,小罗斯福表示支持。众院和参院先后通过废除排华法案,1943年12月17日,小罗斯福签署生效。历时六十一年、臭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正式成为历史。

排华法案废除后,美国政府逐渐放宽华人妇女移民入境条件,她们大部分以“军人家属”或“军队新娘”的身份移民。二战中及二战后,还有数以万计华人难民及难民家庭从中国内地经香港、台湾抵达美国。至1960年,美国土生的华裔比例升至60%以上。

196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移民法》,彻底废除之前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条款,按国籍分配移民限额,每个国家每年最高限额为2万人。由于当时美国与中国正处于“冷战”状态,因而分配给中国的2万名移民配额主要由台湾当局继承,香港另有200名移民配额(1976年增加至600名)。

自《新移民法》实施后,赴美华人移民数量大幅度增长。据美国移民局发布的统计数据,1966-1975年间,有20.5万名华人移民进入美国,平均每年约2万人。

第三次移民浪潮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根据《新移民法》原先2万名中国移民配额转由大陆居民享用。不过,在支持台湾的利益集团游说下,198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特别法令,另分配给台湾2万名移民名额。

实际上,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从中国大陆移民美国的华人开始迅速增长。加上当时美国有重视引进人才的移民政策,以及中美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等因素的推动下,很多高素质的中国移民通过职业优先权进人美国。其中,以留学生身份赴美而后留美工作转变为移民身份的最多。据田学年《美国华人智力资源现状》统计:1978一1994年间,约十多万中国大陆留学生赴美深造,其中有大约8万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80%从事理工科研究。除部分学成回国外,多数人在完成学业后仍留居当地川。1988一1996年间在美国取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为16,50人,其中14,145人(约占总数85.5%)计划留在美国。最后有7,935人(占总数47.9%)最终落实留在了美国。这些华人基本都是服务于美国大学及高科技部门。

老铁求点赞。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sjs/7933.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