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夏商西周 > 正文内容

夏朝文化遗址_夏朝文明古代遗址

夏商西周8102023-04-23 00:04:44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文目录一览

夏朝的文明遗址……

夏朝文化遗址_夏朝文明古代遗址 第1张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

是夏代都城遗址。

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巧唤型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

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

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

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

该处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学家在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偏晚阶段的大型建筑基址,这使得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的考古界出现了新的兴奋点。

殷墟曾震惊世界,二里头也将引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走向新的辉煌。

夏朝链薯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权以后,为便利于政治统治,将天下分为九州,洛阳就是当时的豫州。

禹将都城定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与洛阳相距不过百里,所以洛阳也属于夏朝统治的中心。

在夏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的儿子)统治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洛阳。

关于这一点史书里记载,“太康居斟郡,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斟寻阝,据历史学家考证,就在今洛阳市偃师的二里头村附近。

夏朝在太康继位以后,由于太康贪图享乐,不务朝政,整日只知游猎玩耍,导致东夷部的后异乘机反叛,并攻占了夏的都城斟寻阝,赶走了太康,一度夺取了夏王朝的统治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事件。

太康失国以后,与弟弟仲康一起逃往东方,不久很快死去。

仲康的儿子相依靠其它东方诸侯残存发展,处境困难,最后在相的儿子少康时才又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在中国历史上又称“少康复国”。

少康恢复夏王朝统治以后,夏朝才有孝猜了进一步的发展,活动区域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滩,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均都臣服于夏的统治。

少康以后,夏朝几世均不在洛阳建都,至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统治时期才又定都于斟寻阝。

这一点(史记·吴起列传)是这样记载的:“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显然就是洛阳所处的位置。

总的来看,夏朝主要活动中心在洛阳,亦即史书记载的斟寻阝。

然而几千年过去了,斟寻阝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为人们难以寻觅的历史遗迹,我们根据史书记载的地理方位,判断夏代的斟寻阝就在我们洛阳。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考古资料的证明,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直到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徐旭率队来豫西作夏墟调查时,在洛阳市偃师县城区西南9公里处的二里头村南高地上发现了沉睡几千年的夏都斟寻阝,这一点才成为不争的事实。

研究表明,洛阳在夏代太康、孔甲、帝皋、夏桀四个帝王统治时期曾是都城,为夏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里头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圪挡头和四角楼三个自然村,总面积400万平方米,堆积着四期文化层。

经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内容丰富。

宫殿、陵寝、房屋、道路、水井多有发现,并且还发现了当时的铸铜遗址,发现了原始的青铜工具,其中有武器和酒器,说明我国青铜文化的历史在夏代已经相当成熟,同时也说明洛阳是我国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地区。

二里头晚期的文化层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制品,有琮、圭、璋等礼器,陶制品则更多,有陶塑的龟、猪、羊头以及陶器上刻划的一头二身龙蛇纹、龟纹和人物形象。

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夏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洛阳人民的聪明智慧。

另外,考古工作者从二里头遗址的灰坑中发现了许多埋葬的奴隶,其形状各异,有仰身,有俯身,有的被捆缚,有的身首异处。

他们或因苦役而累死,或因奴隶主的酷刑而丧生,或因当时奴隶制时代的人祭、人牲制度而被活埋殉葬,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统治的惨忍。

夏代奴隶主暴虐无道的统治,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广大奴隶的拼命反抗,他们愤怒地诅咒夏朝的奴隶主统治,甘愿与其同归于尽。

在当时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东部的商族兴起,在其首领商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的统治,夏朝经历了四百七十余年历史以后终于灭亡。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偃师二里头从此进入学者的视线,中国考古学界由此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夏文化。

此后,中国夏商周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二里头是中国最早的都城遗址。

夏朝历史遗迹知多少?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 ”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朝是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 夏侯氏活动区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夏朝早期,夏族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内地区活动,沿汾水、河水向东南方向迁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谓,「 ”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见伊洛河水对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夏朝活动区域地图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 ”后”,去世后称「 ”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 ”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王城岗遗址: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河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南眺箕山、悄败北依嵩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8年前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和文字等,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有专家称之为「 ”禹都阳城”。 王城岗遗址 作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2002-200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及周围的遗迹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以探索王城岗城址和相关遗存的性质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仔运核程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这座大型城址。 在2004年的发掘中,还发现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祭祀坑、玉石琮和白陶器等,并在遗址中部偏北处发现几处大面积夯土基址,进一步表明该遗址的重要性。 王城岗遗址平面图 王城岗小城(王城岗二期)的年代,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新测的王城岗二期的14C数据(均为树轮校正年代,下同此),WT157奠6为2132—2082BC,WT179奠8为2128—2084BC,若取其中间数值,前者为2107BC,后者为2106BC,由此王城岗二期的年代为公元前22世纪。这2个14C数据年代值已接近或进入夏纪年的范围之中。王城岗三期WT31H92的14C数据为2090—2030BC,取其中间数值为2060BC,即公元前21世纪;王城岗四期WT124H536的14C数据为2038—1998BC,取其中间数值为2018BC,亦为公元前21世纪;王城岗五期WT107H233的14C数据为2030—1965BC,取其中间数值为1997BC,即公元前20世纪。王城岗三期至五期的几个14C数据年代值均已进入夏的纪年范围以内。 王城岗遗址立体图 新砦遗址: 新砦遗址位于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3至4月、1999年、2000年对新砦遗址进行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至2005年10月,继续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 新砦遗址 正在进行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认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极有可能是中国考古界苦苦寻找多年的夏代开国之君夏启的都城。夏启结束了尧舜禹时代盛行的「 ”禅让”制度,是传子制度的开创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夏启是真正的夏王朝开国之君。夏启之居的初步勘定,不仅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一项重大发现和突破,对于探索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即念掘中华文明的形成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2001年10月,国家「 ”十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启动后,考古工作者将寻找夏代早期文明的目光锁定在了新砦遗址,为期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这是一座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内外三重城壕和大型建筑的夏代早期大型城址。城址内部不仅发现宗庙性质的大型建筑,还发现有加工骨器的手工作坊区,出土的遗物不仅数量众多,做工精美,而且规格很高,反映出新砦城的都邑性质。 花地嘴遗址: 花地嘴遗址原名"水沟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村南的较为平坦的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夏代的遗址。发现于1984年,发掘于2004年6-8月。遗址中现存"新砦期"时期遗存的面积约35万平方米左右,共发现重要遗迹有:环壕、祭祀坑、房址、灰坑及陶窑。出土有骨、石、蚌器、陶器、玉器、朱砂绘陶礼器、诸多动物骨骼及农作物颗粒。花地嘴遗址的发现会对早期夏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探索夏代早期城址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源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花地嘴遗址 花地嘴遗址它的发现使学术界对嵩山、万安山以北等地区的新砦期文化更加重视,继而加深对早期夏文化研究。同时由于这一地区正好位于诸多文献中记载的与夏代早期"五子之歌"有关的"洛汭"地区,所以它的发现亦会对早期夏史中有关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对探索夏代早期城址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源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里头遗址: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宫城位置 二里头遗址宫室 按照现有的「 ”主流观点”,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遗址被视为「 ”禹都阳城”,新砦遗址为「 ”夏启之居”。有学者根据二里头文化早期中包含山东龙山文化因素的情况,认为二里头遗址是「 ”后羿代夏”以后的夏都,或根据《竹书纪年》中「 ”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的记载,认为所谓的「 ”斟鄩”从「 ”后羿”到「 ”桀”的较长时间跨度相当于夏代中晚期的绝大部分,二里头遗址则相当于史书中记载的夏都「 ”斟鄩”。 「 ”夏王朝”体系: 考古序列:八方遗址 → 新砦遗址 → 花地嘴遗址 → 二里头遗址 古史序列:禹都阳城 → 夏启之居 → 太康失国 → 后羿代夏以后的夏都,或「 ”斟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夏朝 ***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列表 《国语》

夏朝遗址在哪里

夏朝时期,主要还是部落联盟的形式,夏后氏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夏朝的都城也是在不断变化,有安邑、阳翟、夏邑、老知核芹丘、斟鄩等,目前确认的夏朝遗址是河南洛氏迅阳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遗址

洛阳搭毕夏遗址

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夏朝的遗址集中在弯核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于1953年首先在河南省登封县王村遗址发现,当时出土的遗物不多。自1954至1957年,在洛阳东干沟村附近又曾几次发现这种文化的墓葬与灰坑。这个遗址的晚期堆积中发现有青铜小刀和青铜锥,器形和铸造工艺都很原始。从地层关系上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这种文化的年代晚于人们熟悉的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商代,这种文化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很快,在洛阳偃师灰咀和二里头、郑州洛达庙、巩义稍砦、渑池鹿寺、陕县七里铺等地都发现了这类古文化遗存。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洛阳二里头遗址的大规模科学发掘,资料越来越丰富,许多碳14测定数据集中在公元前21—前15 世纪。考古界遂把这种文化定名为二里头文化,并做为夏文化的主要讨论内容。

20世纪80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遍及河南全省,而且在埋禅掘河北省南部、山西省西南部和陕西省东部各地都有发现,已达100多处。这些遗袭乱址中既包含早期的城址、宫殿建筑、村落、墓葬群,也有一些铜器冶铸、制石制陶、制骨的手工业作坊,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早期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器和漆器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夏代经济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夏朝的二里头遗址在今天的哪里啊?

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年代分掘举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判碰碧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众多“五都贯洛”考古学家认为,二吵慧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xsxz/13795.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