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夏商西周 > 正文内容

宋与西夏战争的简单介绍

夏商西周9902023-05-03 01:07:36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本文目录一览

北宋与西夏的三次血战,让北宋失去了进攻的动力,更一改当时格局

宋与西夏战争的简单介绍 第1张

党项人的前身,是西部古老游牧民族羌族,其 历史 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在西晋时代与吐谷浑部落通婚,成为了党项羌,到了唐朝时期,逐渐内附中原王朝,后党项部落首领在平定黄巢中有功,被赐以“李”姓,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统管夏洲等五地,党项人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从而开始拥兵自雄,割据一方。

西夏正式建国始于北宋时期,当时它在辽、宋两国的夹缝中,利用两国矛盾,不断扩大自身实力及版图,在1038年,由李元昊在宁夏的银川正式建立政权,国号“大夏”,成为当时重要的“搅局者”,更确立了宋、辽、西夏的鼎足之势。

这一态势的形成,是西夏与北宋的三场战争决定的,而挑起这系列战争的是西夏由汉人组成的智囊团。在西夏立国之初,决定国家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有一个6人团,除了一位叫嵬名手的是西夏人外,其余诸人均是汉人。而其中的张元、吴昊两人是为李元昊制定侵宋大计的主心骨,他们二人是在宋朝久试不第的读书人,因自恃胸中有万般丘壑,更有文韬武略之才,却不得朝廷重用,气愤之余,一起叛逃的西夏,成为了李元昊的重要谋士。

张元、吴昊两人熟知军事策略,更了解宋朝国情,所以为西夏制定了先占关中,再向中原腹地挺进的军事方针,同时,在外交方面,联合辽国,让辽国从河北进袭北宋,造成北宋朝两面交战的局面。

于是,公元1040年春,李元昊亲率大军以北宋西北重镇延州为目的地,揭开了对宋大规模作战的序幕。

战争初始陪肢举,西夏军队没有占到便宜,李元昊对战同是党项族的宋将李士彬时,采用利诱和强攻都毫无办法,最后决定采用诈降之计,他安排了一批又一批的党项部落诈降,本来李士彬准备将这批人迁居到南方,可时任延州知州的范雍,却出了“庸招”,认为可以“以夷制夷”,将他们编入了宋朝边防部队。

李元昊见计成,突然发动的进攻,事先诈降的党项人趁机发难,延州外围防守据点被攻破,李士彬被杀,西夏大军结实包围了延州城,范雍在拼死据守同时,向周边的宋军求援。

此时的李元昊采用了“围点打援”的战术,在探知宋朝援军的动向后,在今延安西北的三川口埋下伏兵,以逸待劳,静待宋军到来。

当宋军在宋将刘平带领下,跋涉而来,与严阵以待的西夏大军遭遇,当时,天降大雪,两军在数寸深的雪地摆阵对战,先期交锋,宋军虽然远涉而来,但将猛兵精,士气如虹,将西夏军击退,战斗中主将刘平脖子和耳朵都被流矢射穿,血流不止,却指挥宋兵死战不退。然而早有准备的西夏军,立刻又发动一场新的攻击,宋军本已小胜,军心正稳,可宋军中后阵将领黄德和却胆怯了,带领后军狂逃,这样一来,“众从之,皆溃”,本来在对战中占有优势的宋军阵容大乱,当时刘平曾派人阻止黄德和,可黄德和不听,只顾逃命。无奈之下,刘平只好率领自己的属下千余人抵住西夏进攻,“转斗三日,贼退还水东”,此时的宋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然而,早有准备的西夏军,攻势如潮。刘平只能率残部退至西南山,设立栅栏防守,半夜时分,西夏集合大军围攻,宋军苦战不支,大部战死,而刘平及部将石元孙被西夏军俘虏了。

三川口一战,以西夏军大胜结束,但因为天降大雪,加上延州城坚,久攻不下,而其余几路西夏军进攻也不利,更因补给不足,李元昊只好下令芦碧撤兵。

三川口的大败后,北宋朝廷调整了西北守边的领导班子,韩琦、范仲淹成为抵御西夏的主要决策者。宋饥唤军经过调整,逐步恢复元气,与西夏保持着对峙局面,期间双方攻防各有胜负。

公元1041年,李元昊攻势转盛,在该如何应对上,宋朝朝廷出现了不同意见,其中范仲淹主张防守,而韩琦主张进攻,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偏向于进攻,但也同意了范仲淹所说的要择机进攻说法。

公元1041年三月,李元昊派军进攻渭州,兵峰直指宁夏的怀远城,韩琦闻报后,命宋将任福为统领,进攻西夏。当时,任福率轻骑数千先行,而西夏军队是一触即溃,而刺探军情的宋军侦查部队报告,说西夏兵很少,任福认为可以乘机合围西夏军,全歼之。

其实,这又是西夏的诱兵之计,先前溃逃的西夏军,就是为了让宋军放松警惕之心,更诱使宋军深入西夏早已布置好的埋伏圈。当时,李元昊已在好水川、姚家川谷口埋伏下了十万大军,只等宋军“入瓮”。

所以当宋军轻装奔袭而来,很快就落入了西夏布置的埋伏圈中。

但宋军没有气馁和慌乱,勇猛前突,力求稳住宋军阵脚,然而早有准备的西夏军队自然不会给宋军机会,西夏士兵漫山遍野而来,更有数千西夏精兵“扎了口袋”,断绝了宋军的退路。宋军被西夏军队合围了。

尽管如此,宋军依然不愿投降,将领和兵士都在奋勇作战,主将任福身上多处负伤,血染战袍,最后寡不敌众,自刎报国。而宋将王珪引兵来援,可西夏兵多阵坚,一直无法突入,可他明知大势已去,但依然不退,抱着必死之心杀入敌阵,最后双目中箭,血洒疆场而死。此战的结果是,宋朝军队损失了任福等多员大将,士卒死伤7万多人。消息一出,关右震动,韩琦更为此上书自劾。

此战过后,北宋在与西夏的对峙中开始处于劣势。

西夏在好水川大胜之后,李元昊曾派使臣送书信给范仲淹,信中语气十分的傲慢,气得范仲淹不顾大国礼仪,当众将该信烧毁,范仲淹也以为烧信一事,被朝臣举报,以至于被朝廷降职一级。

西夏趁着大胜之势,在1041年的深秋时节,李元昊再次对宋朝用兵,此次的目标是经渭州,进攻关中地区,然后东阻潼关,隔绝两川,进而将长安城掌控手中。

此次西夏集合精兵十万,分两路出兵,准备会师在镇戎镇(今宁夏固原)。宋军闻讯,即派宋将葛怀敏率军应敌,宋兵分四路直奔固原以北的定川寨。

李元昊故伎重施,西夏军队已经早早地在定川寨设下埋伏,并且烧毁河上木桥,断绝了宋军突围的必经之路。

当葛怀敏率宋军在定川寨会合之时,埋伏已久的西夏军倾巢而出,向宋军合围而来。宋军仓促接战,还是保持住了阵型不乱,但天有不测风云,在此关键时刻,忽然刮起了东北黑风,宋军的阵脚大乱,众军开始溃散,宋军被西夏兵重重包围在营寨之中。

当晚,宋军主将葛怀敏与众将商议,决定突围,可在突围的方向上,一直无法确定。最后,葛怀敏下令向镇戎镇方向突围。凌晨时分,宋军结阵而出,近万名宋军突破重围,然而宋军选择的这条路,早已被西夏军切断,此时西夏军四面冲杀而来,宋军只好死战,激战过后,宋军全部官兵,从主帅葛怀敏,以及诸将和士兵全部阵亡。

李元昊趁势长驱直入,攻破渭州,劫掠一番后而去。此时,范仲淹率大军而来,再加上陕西各地20万驻军的牵制,以及西夏背后的吐蕃国袭扰,李元昊不得不收兵返回。

定川寨之败后,北宋朝廷彻底打消了进攻西夏的想法,开始采取守势。而西夏,在多年的大战后,国力不济,也暂缓了进攻宋朝的态势。同时,收了北宋每年增加20万岁币好处的辽国,也停止对宋朝的军事威慑,成了“斡旋人”,劝西夏不可妄动。自此西夏和北宋休兵和好。

在1044年十月,辽国因为西夏建国后,许多原属于辽国的党项部落叛辽归夏,辽兴宗亲率10万辽军问罪西夏,西夏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绝地反击,击败了辽国,而辽国经过此战,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只得与西夏签订和平条约。

西夏国也从此摆脱对辽国的依附,至此,就形成了 历史 上的北宋、西夏、辽国长期对峙鼎足的格局。

纵观西夏的崛起,有其 历史 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李元昊审时度势,抓住契机,制定的合理决策决定的,三战定乾坤。所以,国家也罢,个人也罢,只要找准位置,积攒实力,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文刀木公 历史 大家说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资料出处:《宋史》《辽史》《西夏书事》

历史上北宋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是怎样的?

1038年,北宋藩属国党项政权脱宋自立,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翌年,李元昊要求北宋承认,北宋遂兴兵讨伐,宋夏战争爆发,好水川之战,就是西夏主动进攻北宋的一次大战。

好水川之战,是北宋同西夏之间进行的一场对吵模于两国都非常重要的战役。1041年,李荣浩亲领10万大军南下进攻北宋,在好水川地区伏击北宋军队,击溃宋军,使北宋彻底对西夏采取守势。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刚刚建立不久后,宋夏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宋夏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此役宋军惨败,包括主帅在内的一万余人战死,仅有几千人逃回,造成了北宋朝廷“群臣莫敢言战”全升喊缓面守势的局面。北宋战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北宋对于兴起的西夏,从开始就忽视了西夏的崛起,对西夏缺乏足够的警惕。根本没有将西夏视为威胁,也没有对西夏的实力进行了解,将两军交战中的情报战忽视。甚至在西夏建国之前,李元昊的叔叔投奔北宋,竟然被北宋给送了回去。

北宋在与西夏交战前,未能做到知己知彼,进而导致整个战略决策的失误。宋朝一直将西夏放在一个极渗燃低的位置,根本没有想过会对北宋造成威胁,一直认为西夏就是一个弹指可灭蕞尔小国。

因为对西夏的不了解,导致北宋对西夏政权的轻视,当西夏建国后,立即兴兵讨伐,甚至公开悬赏捕杀李元昊,一直以一种盛气凌人的上国对待西夏,并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结果在宋夏战争前期接连惨败。

结语:好水川之战的惨败,只是整个两宋时期国富兵弱的缩影,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胜少败多,通过纳贡称臣换取和平,以消极的态度应对战争,是其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在对西夏的战争中,轻视西夏,从而坐视西夏做大,成为北宋的一个重大威胁,北宋的准备不足与轻敌,加之消极应战,又导致包括好水川之战在内的对夏战争接连失败。

宋夏战争的简介: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宋夏战争的简介: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明道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 *** ,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货币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主观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绝明弯和建议,并将谈判的全权交给太师庞籍。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宋夏第一次战争是因为元昊称帝引起的,宋朝直到灭亡也没向西夏称过臣)

第二次战争后来,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攻略庆州,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毅宗李谅祚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之后逐渐处于守势。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大规模战争。

第三次战争熙河之战

元丰四年(1081年)11月王韶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永乐城之战,元丰五年(1082年)9月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你没看错,是灭夏战争)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横山地区,直逼西夏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了灭夏, ( ) 徐禧等人在永乐川筑永乐城(今宁夏境内)。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徐禧不听部下高永亨突袭敌军的正确谋略,而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发动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受阻。由于怨恨徐禧,种谔未予援救。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等人死难,宋军二十多万士卒役夫阵亡。

第四次战争平夏城之战

绍圣三年(1096年),宋军攻克西夏洪州、盐州、宥州、平夏城、会州、青唐等地,西夏国势日衰,只好遣使向宋朝求和。

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冬天十月,西夏小梁太后与夏崇宗李干顺亲自率领军队,号称五十万大军,进攻宋国鄜延路,但各州县均守御完备,夏军只好进攻金明寨,将精骑留在龙安寨附近。夏崇宗母子亲临前阵,擂动战鼓,西夏军将士士气高涨,洪水般涌入金明寨,将守将皇城使张舆和二千五百名宋军几乎屠杀一空,只有五人得脱,并缴获大量物资。胜后西夏向宋国上表称:「朝廷待我刻薄,本来要攻打鄜延,但因为我恭顺,所以只取金明,未失臣节。」。宋哲宗听闻夏人入寇,对此处之泰然:「五十万众深入吾境,最多不过十日,攻占一二个寨子。」后来战事竟如宋哲宗所料。其后知渭州章楶建议对西夏采取经济制裁与碉堡作战,为了实践这套战术,他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修建并闷二城,被赐名平夏城与灵平寨。随后宋军在第二年进行军事报复,攻克西夏洪州、宥州、会州、青唐等地,环庆钤辖张存一度占据盐州,但他在胜利回师途中,被西夏军追袭并纵火,四面攻击。宋军蕃官承制赵宗锐等人被杀,盐州得而复失,不过西夏亦因为之前宋军的报复而元气大伤。

      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军从没烟峡进攻宋国的通道被堵死,因此在公元1098年(绍圣五年),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李干顺再次猛攻平夏城,但西夏军遇到大雪人困马乏,最终惨败。章楶遣折可适、郭成轻骑夜袭,俘获西夏大将嵬名阿埋与妹勒都逋及其族人,史称平夏城之战。槐梁大捷的消息传出后,宋哲宗亲自到紫宸殿接受大臣的祝贺,并擢章楶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随后宋军兴建西安州与天都寨,打通泾原路与熙河路,控制横山大部分地区后,秦州变成内地,宋军取得对西夏战略上的优势。宋朝控制横山地区后,西夏处境日益艰困。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西夏发生政变,在辽国暗助下,小梁太后被设计毒杀,随后西夏以皇太后逝世为理由,向宋国遣使告哀并谢罪,是谢罪。宋国表示不接纳西夏的使节。不过辽国随即派遣签书枢密院事萧德崇,为宋夏两国「调停」,最后宋国只好接受西夏的求和。

第五次战争横山之战

政和四年(1114年),宋军在童贯、种师道的率领下,在古骨龙大败西夏军,宣和元年(1119年),攻克西夏横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西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西夏蚕食宋朝西北领土,宋夏战争结束。

宋朝与西夏打了多少年的仗?

宋夏百年战争,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为了疲于应付战争,两国军额激增。宋军在宋初权30万人,庆历年间增至125万;西夏军在元昊建国初即达50万。由于连年征战,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惨重,致使两国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宋“国帑虚竭”,西夏“财用不给”。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兵民不断起义。战辩空腔争既加深了宋积贫积弱之势,加携衫速了北宋的灭亡,也严重地阻滞了西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西夏与宋第一次交战打仗是在1038年前后。当时李元昊进表宋朝,要求承认建国称帝的既成事实。宋朝下令削赐姓官爵、禁断互市贸易。双方随即发生战争。1044年,辽军大举进攻西夏,李元昊被迫进誓表以夏国主向宋朝议和称臣。但此后夏宋战争断断续续又持续了近60年。时而议和,时而交战。直到宋哲宗时辽帝耶律洪基毒死了西夏梁太后,西夏与宋的战争才结束。宋夏打仗时宋辽没打,宋辽保持了120年(1004--1123)的和平。但西夏与辽因兴平公主的缘故也在交战。当时西夏一度两线作战。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西夏景宗李元昊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朝,要求承认建国称帝的既成事实。宋朝下令削赐姓官爵、禁断互市贸易。双方随即发生战争。夏军在三年、四年、五年连续发动进攻,取得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及定川寨(今甘肃固原西北)等战役的胜利。七年,双方重新媾和。西夏景宗进誓表以夏国主称臣,宋朝同意每年给予银、绢、茶、采共亏厅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并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置榷场互市。

宋夏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十月十一日,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中的四次战役即相继爆发。

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李元昊进攻宋朝,“三川口之战”爆发。庆历元年(1041)二月,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好水川之战”爆发,二月十四日战役基本结束,朱观册带、武英所属宋军将士战死10300余人,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仅朱观所部千人逃脱。王珪为行营都监,率4500人自羊牧隆城来援,亦被夏军击败。西夏军获胜后,李元昊闻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援,遂回师。同年秋冬期间,李元昊又点集数万兵马发动了麟州、府州、丰州战役。庆历二年(1042)九月下旬,李元昊谋臣张元,他向景宗皇帝献计,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定川寨之战”爆发。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的上述四次大规模战役,除了“麟府丰之战”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但此役还是以夏军占领丰州的结果而宣告结束之外,其余三次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却很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得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李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物价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六月,李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睁漏,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建议,并将谈判的全权交给太师庞籍。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

庆历四年(1044)十月二十五日,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了李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庆历和议”。1045年,大宋应李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了贸易往来。但是,宋夏和平维持不州早芦到二十年,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秋季,西夏毅宗李谅祚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路,杀掠甚众,宋夏战争再起,结果在大顺城被宋军击败,夏毅宗李谅祚受伤,一年多后去世,西夏之后逐渐处于守势。宋神宗以后,宋夏和战无常,庆历和议往往难以落实。南宋以后,宋夏因为已经并不接壤,故而庆历和议即名存实亡。

客观的来看待宋真宗与他的儿子宋仁宗,在均三次为相的吕蒙正、吕夷简他们的绝对化影响下,北宋王朝的命运,单单就“庆历和议”的结果来说,它几乎就是“澶渊之盟”结果的一个复制品,而且又纯粹是那种一系列大失败的产物,这一点与“澶渊之盟”宋军获胜的前提却具有着其本质上的不同。换句话说,宋仁宗“庆历和议”用金钱买来的那种所谓的和平,其实比较他父亲的“澶渊之盟”就将是更加的显得不光彩了。于是乎,转移视线、制造政绩、粉饰太平自然就会成为宋仁宗政府的首选了。而具体来说,也就是修撰《新唐书》与重修岳阳楼等等。与此同时,并逐步恢复和加紧了对于范仲淹集团那种蓄谋已久的清算。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ishi/xsxz/14759.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