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古镇旅游 > 正文内容

新市古镇著名历史人物是谁_新场古镇历史人物

古镇旅游6402023-01-01 23:54:20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当前文章目录:

新市古镇游记 | 陈家潭的故事,和刘王庙里的“宝贝”

新市古镇著名历史人物是谁_新场古镇历史人物 第1张

继续浙江自驾游,我们暂时还在德清——估摸着完成这两篇关于新市古镇的游记之后,将会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人们形容一个地方风水好,会用到 “人杰地灵”这样的词,用得多了这词汇的美感就“失灵”了, 久而久之人的“思觉”也疲劳了,甚至懒得去搞清楚潜藏在一方风景背后的 历史 故事了。

乍游新市古镇,也是这感觉——

这浙江的山水,哪处不是“人杰地灵”,前有乌镇的文豪,后有南浔的富豪,新市加在个中间,没听说过有什么如雷贯耳的人和事儿呀?

直到深入到新市的古建筑群中才发现: 原来这个默默无闻的低调小镇,“根子”这么深。

首先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这个建在庙里头的【戏台子】。以及,在这戏台下方的内院中,我发现了几块别致的墙壁。

墙上有字,字迹还挺清楚,中间穿插了一些无构图无章法的“画作”,一层盖一层。要不是景区用玻璃罩子给它保护起来,估摸着就当成小学生的涂鸦给略过了。

但离近了 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我天?这是一面保存了一两百年的“手绘墙”啊!

研究了一下这些文字,可以确定,写这些字儿的人已经都不在人间了,少说也得保存了有100年,清代至民国初期的产物。

在各类“国粹”们日渐式微的今天,这有多难得?

比如 像《黄鹤楼》这样经典的传统曲目,我们只能在德云社的腿子活里才能听到一次,还是歪唱的。 而新市人说,它们在近年来其实依然低调地活跃在新市古镇的票友界和老戏台上。

旧的曲艺形式受众群体越来越小、流传面越来越窄,而在这个冷清的江南老庙中, 这些“过时”了的文化依然执着地存在着,清醒而清晰,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 。

清朝末年是曲艺文化极其辉煌的时代,京剧、昆曲、河北梆子、黄梅戏们风靡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城镇、集市,包括很多大户人家的园子里都设置有戏台。如今它们大部分都仅仅作为古迹留存, 成为了“标本”。

如此活生生的原迹实属难得, 它们是京杭大运河上的各个地方曲艺剧种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流传、回转的上百年过程中的一些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

这不是新市古镇规模最大的庙宇,建造时间也比香火旺盛的新市觉海寺要晚一些。【刘王庙】,源自宋代。

在华夏大地, 庙堂的存在通常来说都是一方百姓为了纪念某一位重要的人物而修建, 然后逢年过节去上炷香,以祈愿庙里的“神仙”保佑这一年平安顺遂,也是一种精神和人文的传承。但我看了看,这新市古镇的刘王庙里供着的也不是什么太有名的大人物:

《新市镇志》中记录,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有一位叫刘錡的将军为守江南一方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以二万人破金兵数十万”。

相对于赫赫有名的那些个孔子庙、关帝庙、岳飞庙、妈祖庙,屈原庙……而言,实在是人微言轻。但 它和它的“宝贝”们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如今,每年蚕花庙会上的社戏、新市一些剧团和票友的演出也会在这里举办。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新市小景点叫【陈家潭】,它位于我们前一篇游记中提到的吟仙亭北面的“交通枢纽”上。

临近出口,风景又带有江南水乡的经典画面,所以很多人把它的景色留在了自己的相机里,就匆匆赶路去了。但其实,如果把新市古镇比作 一本小说,那么陆修静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而这陈家潭背后的人物则属于“第一章” ,是有点东西的。

陈家潭是以新市古镇的一个人名所命名的。

明朝的时候,新市镇上出了一个当官的人叫陈檀,在京做兵马使,相当于城管大队长那个级别?虽说不是什么太大的官儿,但是 他的家族很灵光。

这老陈家原本是中原人家,逃难来到湖州之后,找人看了个风水,师傅说(陈家祖宅)这地方带有“光宗耀祖”之星。你还别说,河南人自古就信这一套,随即安家下来。

果不其然,这陈家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出了很多小有名气的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盖起了规模不小的宅。 为保名门“香火”的延续,陈家非常注重德行, 祖祖辈辈不仅对街坊四邻乐善好施,还会出钱修桥修路盖庙宇,做的都是行善积德的事儿。

祖辈走正道,陈檀也就耳濡目染。身入仕途之后,他始终保持着正直的作风,注重提拔人才且拒绝与权贵恶势同流。后来 由于“陈兵马”在京城工作成绩斐然,晋升为了都司。

明朝的都司是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它(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大概类似于现在的军区,相当于一个团级干部或副市长级别, 这在湖州来说那就算是非常大的官儿了。

屯粮驻兵是肥差,但是陈檀为官清廉、平易近人,新市老乡们提起他的时候无不交口赞颂。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是朴实纯良的一群人,喜欢把当地名人的好口碑挂在嘴边歌颂,为表达感激和钦佩,很多时候还喜欢以名人的名字命名家乡的街道和建筑。

再后来, 新市老百姓就自发地把陈檀家所在的那一条南潭街的称呼改成了“陈家潭”。

陈檀的故事,可以说是新市古镇的一个缩影。

一千多年来,新市人祖祖辈辈都务实、规矩、本分,但是很热情。这种低调、不争抢、厚道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境对人生的方向、选择和成就是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的。

新市古镇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其实现在已经说不清了。人们从文字中找到的最早的记录是1700年前。晋代,有一群居住在“陆市”的人因家乡洪水泛滥而迁徙至此,与当地的零星原住民一起,繁衍生息下来。

“新市”取名相对于“陆市”,象征美好生活从“新”开始。从古至今,这一片江南乐土孕育出了 众多的【著名人物】,我会在接下来的游记中陆续分享。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 旅游 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新市古镇景点介绍

新市古镇景点介绍

   新市古镇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建制历史就达1200多年。这里建筑独特,民风质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新市古镇好玩吗?这里供游客游玩的景点很多,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

   钟楼弄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钟楼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一幅古朴的图画。

太平桥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

状元桥

位于镇北乐安港西。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苕溪渔寨

苕溪渔寨坐落在德清乾元镇齐星村,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游者可以观赏浙北地区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在垂钓区钓鱼休闲,渔寨配套客房、就餐、设施齐全。

;

新市古镇的历史古迹?

新市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新市河埠群及南圣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新市河埠群及南圣堂、刘王庙戏台题记等三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觉海寺、永宁寺经幢、梅林遗址等和文物保护点泰山堂药店、杨元新酱园、宋氏祠堂等共57处,其中位于镇区27处。古镇现存传统街巷20余条,近百幢厅堂,代表性古建筑有曹宅、尤宅、童厅、徐宅、张宅等。另有12座古桥梁, 3座寺庙,明清驳岸1500米,保留较完整的古河埠码头 130个。古运河与传统街弄、古桥梁、古民居,以及古刹、驳岸等共同构成了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古镇。

新市古镇游记:桥梁文化与“名人效应”

来到新市古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石桥。

这里留存着很多条古旧的老桥,都是矮矮的那种样子,跨窄河、重实用。这些石桥的形状大多相似,背后的故事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先来捡几个聊一聊。

新市古镇的桥,以建于小西河之上的 【太平桥】最为显眼,年代也最为久远,几乎与新市古镇的建制史同“岁”。 它始建于晋代,稳固于宋朝,单孔+石柱的设计非常漂亮,侧面看去,半块石拱与映在水里的倒影拼成一只大大的圆圈。

新市人说,这 太平桥明清时期就已经被作为古迹在加以保护了 ,现如今的状态基本维持住了120年前最后一次翻修时的模样,且桥上的石狮子也是同年代的历史遗存。镇上的人跑船经商多有不稳,有这狮子“镇”着,图个心安、太平。

太平桥也是一座“风俗桥”。

旧时,新市镇上的男女在迎亲那天要双双从这个桥上隆重地走过,预示着“一生太平”。后来呢, 走太平桥就变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仪式, 谁家媳妇生产、孩子满月、老人过寿等大事小事的都会在这桥上走一走,求个吉利。

当然,游客也会走一走。但切记,走的时候不要回头,这样才能把烦恼忧愁统统抛却在桥的另一头。

在之前的游记中咱们提到过,新市古镇的别名“仙潭”是源自道教“祖师”级人物陆修静的故事,而由此衍生的文化,影响到了新市一方建筑和桥梁的命名。比如北栅的【状元桥】还有一个名字叫“玄武桥”,沿着这座桥的来历往前倒个千儿八百年就会发现,历史上的新市之区域规划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八卦意味,青龙桥、白虎桥、朱雀桥、玄武桥四象兼备……

事实上,路和桥在道教文化中都属于“风水”的范畴。“五行流通者,命富贵”, 桥梁是有起伏的物体,且具备通联的作用,好风水的桥梁,都有“升迁”和“贵人”的吉祥寓意。

图为:新市桥下的建筑风光

这状元桥是一条有故事的桥。

说是南宋镇上出了个著名人物叫吴潜,是那时期的著名官员。在封建年代, 科举及第是一个人平步青云的第一步,而吴潜此生就赢在了这一“步”上 ——他20出头就考上了状元,官海沉浮中一路扶摇,成为了全族乃至全镇人的骄傲。

吴潜为人乐善好施,且重视人才,助朝廷兴水利,也通战略,他不仅官运亨通,还很有才华,是那一朝的著名词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但当我去翻看他的词作时却发现, 虽然吴潜一度官居丞相,但他的作品却带着浓浓的压抑情绪 :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读吴潜的词,看似风风雨雨,实则满是不得志的抑郁。

纵观吴潜生平,为朝廷贡献了大半生,然而身处南宋那个“丢人丢脸丢江山”的特殊历史环境下, 看透人情世故的他只得将一腔报国无门之愫都寄托在了自己的诗文中, 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虽然对于一个江南小镇来说,他可以被称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一个典型代表,但因各种原因最后并没有得以善终。

史料记载,因受嫉妒和构陷,吴潜晚年时期遭到了罢官。虽晚景凄凉,但吴潜为人宽厚且不忘本,“退休”后 他曾在新市古镇的吴家园内开了一个书院,旨在为国家培养后继人才。 只可惜,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脱沦为权势争斗牺牲品的命运,被人下毒而死。

新市古镇状元桥就在他家宅院的附近,正是以他的故事所命名。状元桥作为吴潜踏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为了新市古镇“七十二座桥梁”中数一数二的“吉祥桥”。 谁家有学子也会在上面走一走,求个金榜题名,并将吴潜一生中经历的坎坷“跨”过去。 状元桥与太平桥一道,合为“成功抵达彼岸”的桥。

说起来,吴潜在新市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与此前游记中所提到的道家“教主”陆修静有着不解之缘:陆修静在新市古镇隐居时,住在东栅水潭边的一间小房子里,传说每当陆仙人入潭沐浴之时,上空便有“道光”浮现,故称“仙潭”。 800年后,吴潜亲笔写下“仙潭”二字,从此成为“江南传奇”, 并一度盖过“新市”之名。还有:

新市古镇也有与陆修静相关的桥:

陆修静“驾鹤西去”之后,人们便在这一汪仙潭边上建了一座【驾仙桥】,到了南宋,又在东栅修了一座【陆仙楼】,后明清两代都一直将其作为文物保护。 受陆修静之影响,至今,新市古镇中的很多建筑和桥梁的名字很多都保留着“仙”字。

新市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无不融合着不同时代的“名人效应”之精神,影响之深远,引人入胜。参观【新市文史馆】时我吃惊地发现, 原来这个默默无闻的江南水乡小镇,历史上出现过这么多的名人。 其中就有一个叫【陈霆】的,值得一提。

陈霆是明朝的进士、学者,土生土长的德清人,他的生平和吴潜有些许相似之处:都曾在仕途上大起大落过。但陈霆比较幸运,中年得以平反,随即识趣地告“老”还乡。

或许是这一份心怀平淡、懂得取舍的性情受到了上天的格外厚待, 陈霆真正的“辉煌”人生,反而是从远离朝廷开始。

回到家乡的陈霆开始专心写书,在余生的几十年中,他先后创作和编纂了《仙潭志》、《两山墨谈》、《渚山堂词话》等作品,留下了“三潭夜月”、“仙潭十景”等珍贵记录, 为后人研究新市古镇的历史人文和景观风貌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文献, 也为我笔下的这篇游记提供了详实可考的素材,总之谢谢他老人家了(手动合十)。

与吴潜丞相笔下的幽怨自抑相反, 陈霆诗词字里行间的气质就闲适淡泊了很多 :“细草幽香受履痕,东风更为客开门。竹余新笋供茶料,树借繁荫盖酒尊。”瞧,这句句透露着的都是看淡和“放下”的通透心境。

如果说陈霆对新市古镇的的贡献在于“文”,那么朱泗则在于“武”。

关于【朱泗】的生平史料其实很少,我也是从陈霆编撰的《仙潭志》中才找到了有关他的小段描述:凤阳泗州人朱煦夫妇随军滞留新市,诞朱泗。朱泗的(叔辈)爷爷和叔伯都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父亲是那一朝的“镇国大将军”(一说是朱泗本人)。 朱泗出身将门世家,取祖籍之“泗”字为念,成为了新市古镇的“奠基人”。

公元308年的晋代,隔壁的陆市人因家乡发洪水而迁徙到了新市。正是这位 朱泗将军带领着一方百姓挖通了江南运河及本地段的渠道。 此外,“仙潭十景”就是在朱泗的参与“规划”下初步成型的。为了纪念朱泗, 后人为他修了庙,每逢清明节都会上香祭拜, 祈愿他的在天之“灵”保佑一方人民来年风调雨顺。这一习俗随着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人丁兴旺和新式桑蚕业的贸易繁荣而发展成为了“香市”—— 也就是此前游记中提到的新市古镇每年一度的著名民俗活动“蚕花庙会”的前身。

新市历史上还出过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叫【沈铨】。

沈铨是清代朝廷钦定的宫廷画家,也 是史上第一位远渡海外传授中国画技艺的画家,名望颇高。 在当时,拥有这样“身份”的人通常要么名门望族有基础,要么书香门第有背景,而这些,沈铨都没有。他本是贫苦百姓出身,幼时家里做小生意。

从小到大,沈铨与艺术最近距离的片刻便是看着父亲摆弄的那些小手工艺品,以及每逢“香市”的时候去镇上看画师现场作画。久而久之,沈铨习得些许笔墨才艺,艺术之路从此启蒙。

二十岁的时候,沈铨终于有机会“主宰”自己的人生,这时他才正式开始学习绘画。 由于他先后所拜的两位老师都擅长花鸟,为其创立“南苹画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铨画作的最大的特点是构图绝妙,于平面区别万物之层次而不“越”,精工妙笔之下,纸上之物格外灵活生动,在当时多崇色彩的江南画派中,他显得颇为不同。

有这样的说法: 在当时的江南画界,如果沈铨认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新市古镇至今留有沈铨故居,并有“沈铨研究会”集结其作品、研磨其艺术技巧以为后人之用。

新市古镇有1200年的建制史,事实上500年前就已经“定型”——在古运河最繁盛的明清时期,新市早已是浓浓商业化味道的存在,如今反而“淡”了很多,或者说:沉淀。

新市古镇,沉淀了下来,藏起了久远的故事,无念故去的人。 铜银买卖的叮咚声与廊檐下的船桨划水声、岸上的家长里短声、廊檐下的喝茶嗑瓜子声交织在一起——它们由来已久,任你开发,我自传承。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lvyou/gzly/3305.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