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时间管理 > 正文内容

关于时间管理记录统计法的信息

时间管理8802023-04-12 02:06:00
查看本文收录: 查看是否已被百度收录 百度 查看是否已被搜狗收录 搜狗 查看是否已被360收录 360

此文目录表

《奇特的一生》

关于时间管理记录统计法的信息 第1张

书名: 奇特的一生

译者:候焕闳、唐其慈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在开始讲这本书之前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故事。有一个这么一个学者,他在部队复员回来后,就定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知道这是一项大工程,要用许许多多的时间去研究它们。在努力工作之余,他又显得那么的不从正业,有时候跑去研究一下历史,有时候跑去研究一下美学,他的兴趣是那么的多,而且每一项都不是浅尝辄止,在其中一些研究上面,他还发表论文。后面,在学者的纪念会上,各界的人士都来发表他们对他的看法,在这时候这些学者才意识到,他们知道的只是一部分的他罢了,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留下的知识遗产有多么巨大。他的时间似乎比别人都多的多。他是谁?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柳比歇夫。

他是前苏联家喻户晓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这个人非常传奇,他这一辈子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涉及的领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包括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无神论。到底是什么原因,竟然可以让这位杰出人物,在短短一生中取得这么多领域的成就?

本书作者格拉宁,是俄罗斯著名作家。作者在写作时,仔细调查了柳比歇夫,认真地揣度柳比歇夫的精神内核,思考柳比歇夫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越是了解柳比歇夫,格拉宁就越为之倾倒,觉得有必要将这位了不起的人介绍给大家。又或是另一种渴求,让他迫切地希望大家知道柳比歇夫,那就是格拉宁相信柳比歇夫身上有一个秘密,那就是他切实地管理时间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在这本书里,作者详尽地将柳比歇夫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在拆解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先深入了解柳比歇夫本人,看看为什么作者格拉宁如此推崇他。接着,我们来学习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明白他是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最后,我们来了解时间统计法的好处,看看这样的时间统计法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柳比歇夫的个人知识储备量。从作者收集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文学、生物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涉及到,关于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

单是从文献数量和涉及的领域来看,柳比歇夫可以说是知识面深广了,为什么他能用有限的时间对这么多个领域,都如此熟悉、并有所钻研呢?在这里,就不能不体提及他的学习态度了,柳比歇夫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并热衷于仔细研究新事物。

柳比歇夫看书有一套巧妙的总结方法,如果一本书谈的是柳比歇夫不太了解的新东西,他就尽量的做摘要,概括书中的精华。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书籍,通过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后,他就写份评论性的简介。这样一来,只要翻开总结,柳比歇夫就可以想起,并找到这书中他需要的知识。同时,在这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一旦可能会利用到,他就可以随取随用。

在这些总结中,除了柳比歇夫的专业生物学外,还有其他不同领域的总结,比如文学、数学、天文学等。他求知若渴的天性,使他无论看什么书籍,都要分析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他为之写了相当长的论文,用了将近一百张的练习纸。

他批判地吸收符合自身理念的知识,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极善于吸取作者书中的观点,有的书,他只用一张纸就可以总结好;有些大部头,他用几张纸也能对其进行归纳。而且,他每一次散步,都会用来捕捉昆虫;在废话连篇的会议上,他还会拿出纸张进行演算。英语是他用那些零零碎碎的通勤时间学会的。在他眼中,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是有那么的多 。这就像一种正向循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柳比歇夫越发感到自己所知甚少,于是他就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查缺补漏,这么一来,他的知识面也就越来越广了。

那么,在了解了柳比歇夫的知识储备和他的看书学习方法后,我们来看看,他的一个有些别致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整理文档,并将所有记录保存收纳好。

我们应该知道,柳比歇夫生活在上个世纪末的苏联中,那时学者们了解知识的途径一般是书籍,所以说知识的整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使用资料时,却找不到资料的详细来源,那可真是大灾难了,毕竟重新翻找记忆中的文字片段,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那段所要应用的文字,可能还来自于零散的报刊杂志呢。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整理文档对学者的重要性了。柳比歇夫整理的文档不仅包括他发表的作品、读过的材料、写过的总结,还包括他写的各种书信和日记。他将这些材料按照自己习惯的排列整理方式放置好,一旦需要使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在浩瀚的资料中,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反复寻找。

那么,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养成这样别致的“兴趣爱好”吗?我们有必要学习柳比歇夫,像个有整理癖的人一样,把自己接收到的讯息,都分门别类地放置吗?

事实上,正是因为现在我们接触的信息更多了,很多信息都是在脑海里转瞬即过。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信息临时都能搜索到,没有必要记录和收藏,往往需要用到的时候,却发现难以检索出来,最后只能想起来的,也只有模糊的碎片。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将它们收集和分类好了。如此一来,我们才能精准运用这些信息。

实际上,材料都是积累出来的,就连所谓的灵感,也是积累出来的。像著名作家李敖,他是怎么看书的。他看书的方法也是有点“暴力”,每次看书的时候,他都要将有用的部分撕下来进行收集,如果双面都需要收集,那么就将其中一面影印了进行收集,或是直接买两本书。在这之后,李敖还要把学习的内容分类放置好,好让自己能够简单地找到需要的资料。

所以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像柳比歇夫、李敖一样博闻强识,能言善辩的人,那么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整理体系就十分重要了。

那么,在了解柳比歇夫的兴趣爱好后,我们来谈谈作为学者的柳比歇夫的科研精神。尽管有那么多头衔的光环加身,实质上,柳比歇夫是一个非常富有原则,不畏强权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柳比歇夫正在研究害虫的经济价值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那就是,他认为害虫的危害被夸大了。在调查中,他仔细分析各种资料数据,研究美国的材料,并且到各地进行考察,询问当地人相关情况,在调查结束后,他根据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得出一个结论,害虫带来的损害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百分之十,而应该是百分之二。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那就是防治农业害虫部门的工作被夸大了。而这个结论也让防治农业害虫部门非常愤怒,部门的领导人对于节约不感兴趣,他们反而觉得这样的调查和结论是种侮辱,于是对柳比歇夫进行了反击。他们指责柳比歇夫想搞垮害虫防治工作,最后,学术委员会宣布柳比歇夫的学术观点是错误的,并取消他博士的学位。然而,柳比歇夫从没有悔过的意向。对柳比歇夫来说,能让他改变观点决不是奉命行事,而是证据。

所以说,总结一下。柳比歇夫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人,但凡他看过的所有东西,他都会进行仔细研究。他有个特别的兴趣爱好,那就是整理文档,并将所有记录保存收纳。尽管有那么多的光环和头衔,但他为人富有原则,不畏强权,并对自身有着极高的要求。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对柳比歇夫有了更一步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看看他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方法,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高效率、高输出的生活状态呢?

柳比歇夫将他的时间管理方法称为“时间统计法”。时间统计法的第一步是制定计划,不仅仅是制定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 ,在计划任务的时候,还应该要思考这个计划值得自己花多少时间,柳比歇夫认为,用去的时间长度应该和计划内容的价值相匹配,也就是物有所值。在制定计划之中共有几个要点。

首先,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我们要了解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益处,举个例子,对柳比歇夫来说,写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文章,会比写一篇普通级别的文章收获更多,但又比写一篇专业论述文章的收获少,所以,写这样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所用时间应该长于写普通文章的时间,又应该短于写专业论述文章的时间。就好像你写十篇日记,也只是流水账。其实对自己的写手水平,帮助不是太大。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效率,当人们在预计完成任务的时间时,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效率,比如将两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估计一小时就能完成。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呢?觉得一件事情很简单,于是只预留了比较短的时间来完成,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才发现,规划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认真地完成这件事情,于是选择草草结束。这是因为,你没有充分了解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效率。

接着,我们还要选定好时间做适合的事,柳比歇夫喜欢头脑清醒的时候看数学,累的时候看文学作品。他按照自己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将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算成十个小时,分成三个或者六个单位,在各个单位中,他都按照自己的精力周期安排了不同的任务。例如,大部分人都是早晨的时候,思维比较清晰,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困难任务安排在早晨。

按照以上的几点来制定计划,好处就在于,不仅控制了任务量,还控制了任务执行时长,并且保证了这个时长和价值相对应。而在限定时长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分心和拖沓的问题。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知道了许多时间管理方法却还是难以管理时间呢?其实就是因为计划没有制定好,而失败的计划导致任务未有效完成,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时间管理的方法产生怀疑。

说完制定计划,下面我们来谈谈时间统计法的第二步,也就是记录时间,在这里,你需要做的事很简单,那就是把做事情的时间记录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工作的时间,休息的时间也应该记录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

在柳比歇夫看来,所有的时间都是等价的,没有什么时间是浪费的,所以所有的时间都有记录的必要。这样的时间记录方法,不但能让柳比歇夫准确地知道,今天工作的时长和内容,还知道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当他一天的工作没有完成时,他就可以判断是什么被事情耽误了。

同时,在记录休息时间后,柳比歇夫意识到碎片时间的可利用价值是很大的,于是,在乘火车和排队的时候,他也不会停止学习,会看看书。有一句话这样说,我不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要增加知识储备量,就要利用好时间的潜力,从时间中去寻找时间。

最后,我们来看看时间统计法的第三步,那就是对统计的时间进行计算总结,如果只有制定计划和记录时间却不进行总结计算,那么就像是开会却不进行会议总结一样,总有遗漏,在计算总结中,计算,是计算任务预计耗时和实际耗时的差异,总结,是总结工作和休息事项。

计算任务预计耗时和实际耗时的差异,是为了分析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制定计划方面,比如,制定计划的时候对自己的效率估计是否正确。二是执行计划方面,比如,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是否存在分心、拖沓等现象。在这样的计算与分析过后,下一次制定计划的可行性,以及预计任务耗时的准确度便会上升,并且在执行相似的工作任务时,也能较清晰地了解,自己大概需要消耗多少时间完成,并为之提前做好准备。而如果每一次制定计划你都能按时按量完成,那么对你而言,时间就不再是追着你跑的敌人,而是可以沟通交流的朋友。

在掌握了计算时间技巧和好处后,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计算总结,首先,将今天所做的同个事件的时间相加,举个例子,你今天用零散的时间看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后,又看了几集综艺,在晚上做时间统计时,将同个事件的时间相加后,在总结中写明,今天一共看了《奇特的一生》多少页,零碎的时间总共花了多长;以及看了多少集综艺,耗时多久。然后,将这些事件分成两类,也就是工作事项和休息事项。工作事项是和工作学习直接相关的事件,例如看专业书,做研究等。休息事项包括像看电影、闲聊、逛街等和工作学习不直接相关的事情。

最后,只将工作事项的全部时长相加,也就是将看专业书、做研究等“正事”的时间全部相加,这样一来,只要看这工作事项的总时间,我们就能知道今天的工作时长情况了。至于休息事项,我们只做第一步的“将同个事件的时间相加”,并不进行合计。

这样子,如果我们想要在学业或者工作上“进修”时,就可以针对单个的休息事项做出调整和改变。比如,进行总结时,我们发现休息事项中看综艺的时长有两小时,那么,当我们想要明天多投入点时间来工作学习时,就可以考虑缩减看综艺的时长。

这样三步总结下来,我们既可以看到今天做了多少“正事”,又可以知道在二类事项中的各项“杂事”中,我们花了多少时间。

除了每日总结之外,柳比歇夫还会做月总结和年度总结。在每次总结之后,他会立刻制定下一步的计划。

在这样的时间统计中,柳比歇夫对自己的工作“含金量”一清二楚,每篇论文都的“成本”核算,比如看书、找资料、讨论等,每个步骤花了多少时间他都了如指掌。而这些计算的时间,也为他下次做相似计划的时候,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好了,以上就是时间统计法的三个步骤,首先,我们要制定计划,在计划任务的时候,还应该思索这项任务值得自己花多少时间,其次,我们要记录时间,工作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都应该记录出来。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计算总结,计算任务预计耗时和实际耗时的差异,总结工作和休息事项。

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既了解了柳比歇夫,又知道了怎么使用时间统计法,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使用时间统计法的好处,看看使用这样的方法后,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首先,时间统计法提升了时间的质量,拥有更高的效率。我们分别来看看时间统计法的三个步骤,制定计划,记录时间和计算总结。第一步,在制定计划中,我们认真分析了一天中可用的时间和今日的工作量,可以有效率地将不同的计划列入不同的工作时间段中,让任务分配更加合理。第二步,在记录时间中,我们注视着时间的流动,更有效率的执行当前任务。第三步 ,在计算总结中,我们回顾当天工作和休息的过程,能知道有哪些事情耽误了我们的工作,通过分析、反思后得出经验和总结,从而对计划做出调整改变,提升工作效率。

时间统计法的妙处就在这里,虽然它不能增加你的时间长度,但是它可以增提高你的时间质量,让你节约和利用好固有的时间。

举个例子,同样是看书,有些人只做记录和写书评,但是使用时间统计法做总结记录后,我们知道了我们看多少页用了多少时间,并据此判断下次看同类书要多少时间。当下次看同类书籍,实际耗时和计划耗时差异大时,我们就可以分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书的深度有差异,或是其中一本的涉及面更加广了。这样一来,对比了两本书后,我们对于书籍的印象就更深了,同时,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两本书也有了连接点,从而形成坚固的知识体系。

除了能够提升了时间的质量,拥有更高的效率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时间统计法,将时间掌握在手中,更加珍惜时间。

我们先来谈谈一个和时间认知曲解相关的实验,美国大学的伯曼博士和约翰博士通过大量的实验和验证,得到了这样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结论,那就是,人们普遍相信他们明天会拥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钱,和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明天会有更多的时间。并且通过仔细调查和对比分析,他们发现,在这两者之中,人们对时间的曲解程度,远远高于对金钱的曲解程度,人们更倾向于认同:明天的时间会有更多。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普遍会认为明天的时间会比今天多呢?我们都知道,学习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反馈,通过看老师在试卷上的改错,意识到知识上还有缺漏,又或者喝热水被烫到嘴,意识到不能喝太热的水。但是,我们却难以在时间上得到像这样明确的反馈,因为我们看不到也摸不着,所以当我们浪费时间时,我们感受不到像“烫嘴”一样的实质反馈,从而做出有效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统计法,减少这种曲解,从而更加珍惜时间。因为在时间统计法中,时间通过每天的时间统计向我们的大脑进行反馈,比如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用时情况,知道今天的时间中哪些是被浪费的,哪些是被充分利用的。这也是柳比歇夫所说的,“被安排好的不是命运、行动、心情,而是时间。”在柳比歇夫的感受中,时间变成了可安排可计划可掌握的实体,他通过这个实体告诉自己,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好了,我们接着来谈论一下时间统计法的最后一点好处,那就是,对时间流逝感觉更精准,缓解焦虑感。

焦虑感一词在现代社会中经常被提及,在畅销书籍《应对焦虑》中提到,导致焦虑的因素之一是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比以前便捷了,生活节奏也变快了。现代人基本都在忙于做事,这和人体的自然生命节奏是相互矛盾的。

实际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天同样都是24小时,而在同样的时间容量中,现代人接受的信息比之前多得多,时间管理不来,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感。就像赛伯乐投资公司董事长朱敏所说的,“人们常说要和时间赛跑,我却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被追的死去活来。”

而使用了时间统计法之后,在制定计划层面,我们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来规划一天的时间;在记录时间层面,我们可以调节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对时间的流逝感更加精确,我们是和时间携手并进,而不是被时间追着跑的;在计算总结层面,我们可以回顾今天的时间去处,为明天的时间做出安排。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知道了时间统计法的种种好处。通过时间统计法,首先,我们可以提升时间的质量,拥有更高的效率,其次,我们可以将时间掌握在手中,珍惜时光,最后,我们还可以对时间流逝感觉更精准,缓解焦虑感。

在《奇特的一生》这本书里,我们深入了解了柳比歇夫这个人,及其推崇的时间统计法。

首先,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阔的人,有着整理文档和保存记录的习惯,除此之外,他在科研上富有原则,不畏强权。接着,我们还学习了他的时间统计法。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它要求我们要制定计划,在计划任务的时候应该思考,这任务值得自己花多少时间;第二,我们要记录时间,不只是工作的时间,休息的时间也应该记录出来;第三,我们要计算总结,计算任务预计耗时和实际耗时的差异,总结工作和休息事项。

学习了时间统计法后,我们明白了使用时间统计法有着多种好处,它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时间的质量,拥有更高的效率;同时,通过时间统计法,我们能够将时间掌握在手中,更加珍惜时间;此外,我们还能够通过这个方法,对时间流逝感觉更精准,从而缓解焦虑感。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在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组织才能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能力尤为重要。但是,时间管理并不是教你买一本记事本。以下分享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1

一、为什么要记录时间?

不记录自己的时间,你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浪费的时间有多恐怖,记录时间帮我们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度。

在记录开销之前,先制定一个预算,制定预算就好比你去商场里买衣服,准备花多少钱买衣服是一样的,做到心中有数。

就像理财的第一步是需要记账一样。

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梁实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纸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讲到记录时间,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人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柳比歇夫,他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一共写了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以平均每年回信283封的方式,与朋友交流学术,给陌生人答疑解惑。

此外,他还喜欢看戏、看电影、听音乐会、看展览等其他娱乐活动。

他是如何做到的?

他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通过做这样的记录,柳比歇夫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

他记录自己的时间支出,精准到每一分钟。一周后进行统计,结果发现自己真正用于做事的时间,远远低于自己所想象的时间。

他在日记中这样说:“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记录十一小时三十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记录的一个月事1937年7月,每日平均工作的时间是七小时。”

二、记录时间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记录

用小本子或者时间软件准确的记录每件事的时间耗费情况。

2、统计

每天睡前,按照分类把花费的时间统计出来。每周借助图和表的形式:把工作、看书、社交等时间分类,进而每月、每年总结。

3、分析

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的耗费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并结合计划的预计时间做对比。

浪费时间的表现:

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的错、开会和处理人事的关系时间过长等。

4、计划

根据分析的结果了解到自己每天,每月能用于工作的时间有多少,以此为标准容器;通过时间统计法,还了解到自己做每样工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于是以这两个标准,安排工作和活动。

记录自己的时间更要看时间的质统计,什么是时间的质呢?

举个例子:你记录自己的写了2个小时的文章,但是你也时不时刷刷手机,回复微信,那么这2个小时就不是纯写文章的时间了,所以时间长不等于效率高。

记录时间的要点:

记录时间的准确性、真实性。必须是现场记录而不是事后回忆记录。准确性是指误差不能超过5分钟;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减小计划时间与实际时间的差值;任何事情都要记录,包括记录总结所消耗的.时间。

记录时间看似很繁琐,但是却能帮助我们清晰的知道时间花在哪里了,就像理财的第一步是需要记账一样。

大概7年前,我看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里,就提到过记录时间,当时很不理解,心想时间都用在记录时间上了,事实证明,当时对时间记录是有误区的。

三、记录时间的注意事项:

1、坚持做记录

无论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时间记录也是如此,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是没有意义的。要把时间记录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你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放弃,自己会不会后悔。

2、对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为什么要分类的,好比我们一年四季的衣服,如果不分类整理,看起来杂乱无章,不方便我们后续进行统计与分析。

分析自己完成某类任务,具体需要多少时间,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效率有更好的了解,加以优化。

3、分析复盘

记录只是记录而已,如果没有相应的整理、分析、复盘这一天的时间分配,那记录就毫无意义。

如果记录时间只是纯粹的流水账记录,不去做分析复盘,那么这样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结反馈,可以消除浪费的时间、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在此之前,我曾用过很多软件记录过时间,说实话真的不如手写方便。于是我网购了很多小本子,随手记录时间。

柳比歇夫根据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情况,总结了以下几条规则: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一累马上停止工作休息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看每天睡够10小时脑力工作和愉快工作结合一起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手机记录时间的软件:

aTimeloger2,这个软件很好用,可以统计、分析、导出我们的时间记录。

34枚金币:会给我们列出每天优先的3件事。

时间管理软件那么多,用一个持续记录就好,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2

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1、每天清晨把一天要做的事都列出清单如果你不是按照办事顺序去做事情的话,那么你的时间管理也不会是有效率的。在每一天的早上或是前一天晚上,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一个清单出来。这个清单包括公务和私事两类内容,把它们记录在纸上、工作簿上、你的PDA或是其他什么上面。在一天的工作过程中,要经常地进行查阅。

举个例子,在开会前十分钟的时候,看一眼你的事情记录,如果还有一封电子邮件要发的话,你完全可以利用这段空隙把这项任务完成。当你做完记录上面所有事的时候,最好要再检查一遍。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那么,在完成工作后通过检查每一个项目,你体会到一种满足感。

2、把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也同样记录在你的清单上在完成了开始计划的工作后,把下来要做的事情记录在你的每日清单上面。如果你的清单上在内容已经满了,或是某项工作可以转过天来做,那么你可以把它算作明天或后天的工作计划。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告诉你他们打算做一些事情但是没有完成的原因吗?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如果我是一个管理者,我不会三翻五次地告诉我的员工我们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我从不相信他们的记忆力。如果他们没带纸和笔,我会借给他们,让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时间期限记录下来。

3、对当天没有完成的工作进行重新安排现在你有了一个每日的工作计划,而且也加进了当天要完成的新的工作任务。那么,对一天下来那些没完成的工作项目又将做处置呢?你可以选择将它们顺延至第二天,添加到你明天的工作安排清单中来。

但是,希望你不要成为一个办事拖拉的人,每天总会有干不完的事情,这样,每天的任务清单都会比前一天有所膨胀。如果的确事情重要,没问题,转天做完它。如果没有那么重要,你可以和与这件事有关的人讲清楚你没完成的原因。

4、记住应赴的约会使用你的记事清单来帮你记住应赴的约会,这包括与同事和朋友的约会。以我的经验看,工作忙碌的人们失约的次数比准时赴约的次数还多。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记得每件事都做了没有,那么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借助时间管理方法保证它的按时完成。如果你的确因为有事而不能赴约,可以提前打电话通知你的约会对象。

5、制一个表格,把本月和下月需要优先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具我所知很多人都开始制定每一天的工作计划。那么有多少人会把他们本月和下月需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更高水平的筹划呢?除非你从事的是一项交易工作,它的时间表上总是近期任务,你经常是在每个月末进行总结,而月初又开始重新安排筹划。

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列表规划是时间管理中更高水平的方法,再次强调,你所列入这个表格的一定是你必须完成不可的工作。在每个月开始的时候,将上个月没有完成而这个月必须完成的工作添加入表。

6、把未来某一时间要完成的工作记录下来你的记事清单不可能帮助提醒你去完成在未来某一时间要完成的工作。比如,你告诉你的同事,在两个月内你将和他一起去完成某项工作。

这时你就需要有一个办法记住这件事,并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提醒你。我一般是用一个电子日历,因为很多电子日历都有提醒功能。其实为了保险起见,你可以使用多个提醒方法,一旦一个没起作用,另一个还会提醒你。

时间管理方法四个步骤3

让上班变得轻松有效的时间管理办法

写晨间日记确定任务清单

《晨间日记的奇迹》的作者佐藤传鼓励人们在早上写一个晨间日记,从回顾和计划两方面着手。更简单的做法是,列一个任务清单,把今天计划完成的事情逐条写下来。写晨间日记确定任务清单方法很原始,但的确管用。

拆分你的工作时间

对于“专心工作4小时”这种目标,我们这个方式正腔圆的“呵呵呵”。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是,拆分你的工作时间,以25分钟为一个单位,专心完成一个计划,休息5分钟,之后继续工作25分钟,以此类推,保持自己在短时间内的专注度。

利用碎片时间

包括“等人时间”“马桶时间”和“地铁时间”等等,用一张表格将你的碎片时间列出来,有规律的时间段可以安排固定任务,比如坐地铁时读几页书;临时性的时间想好怎么利用,3分钟也能找个方案素材…

把工作分配出去

《时间杠杆术》写道:“‘委托他人’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之道”。对于管理者来说尤其如此,要学会将工作细分,并分配给不同的成员,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亲力亲为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不执着于开头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况,一篇2小时就应该完成的报告,花了3小时都没酝酿出一个开头,后面的工作也都跟着停滞。所以不要执着于开头,首先,你得确保自己先“动”起来。相信我们,我们可是一群写稿的人。

花两分钟处理杂事

《尽管去做》的作者戴维·艾伦曾提过一个“两分钟原则”:如果你能够在两分钟之内处理掉一个突发事情,那就马上完成它,或是委派给别人。如果不能,就把它推迟,放入待办事项里。尽量别让你原本在做的事情被打断。

时间管理6个方法

❄️❄️还有一种常见的误区就是时间管理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时间管理实在是让人心累。而且太精细的计划对我们的造成的身心压力也是很大的,一旦出现差池,因此产生的骨牌效应会极大的挫败你的信心。对于一些内心比较脆弱的同学来说,太精细的计划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精神状知态,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时间管理常用的方法包括

时间管理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GTD时间管理法

这个方法,源自戴维•艾伦的畅销书《Getting Things Done》。其核心是,把脑子里想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形成清单;然后,根据清单,将待办事情一个个搞定。这个技巧,能避免遗忘;同时,能让自己做事情时,不会去想其他还没做的事情,从而降低焦虑。

2.四象限法

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提出的,把事情从紧急性、重要性两个维度出发,划分成四个象限。柯维博士认为,重要紧急的事情要优先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要计划做,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要尽量授权他人做,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减少做。

3.番茄工作法

1992年,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了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25分钟倒计时法。具体做法是,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启动25分钟倒计时(西里洛称之为一个番茄钟)。一旦时间到了,立即停止,并休息一会,然后再继续启动下一个25分钟倒计时。

4.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此前,我在公众号分享过一本书,叫《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的是前苏联昆虫学家、数学家、哲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柳比歇夫的一生,是极富成就的一生,其使用的,就是时间统计法。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日复一日地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开销,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记录,到1972年逝世结束,坚持记录了57年,真令人钦佩。

5.其他时间管理法

二八法则,也即用80%的时间去做那20%最重要的事情;批量处理法,将小事情集中在一起,批量快速处理掉;时间日志法,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跟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类似;5分钟法则,凡是5分钟就能处理好的事情,立即处理掉;“三件事”法则,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列出来,每天只需完成这三件事即可。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

首发网址:https://www.haohuizhi.com/xuexi/sjgl/12747.html

分享给朋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