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时间管理法内容如下:
1、个人卫生习惯
洗手、洗脸的习惯。
一般先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手心,手背,手指之间都要洗到,在将毛巾摊开接水洗脸,先洗脸部,然后洗脸颊,颈部,最后洗嘴和鼻部。
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室外回家第一件事情应洗手。要有洗澡的习惯,刷牙涑口的习惯还有剪指甲的习惯,每周应给孩子剪一次手指甲,两周剪一次脚趾甲,但注意不要剪的太短,要圆滑无角。幼儿的公共卫生习惯主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的文明卫生行为习惯。
让幼儿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削,不随地大小便等社会文明习惯。
2、饮食习惯。
现今幼儿饮食方面的坏习惯比较多,主要是挑食,偏食。幼儿应有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吃汤泡饭,安静用餐,吃东西细嚼慢咽,赃物不入口等。
不要以请求,逗引,许愿等方式要求孩子吃饭。鼓励孩子学会吃各种实物,并让他懂得样样食物都爱吃的孩子身体才会健康的道理。
3、遵守时间的习惯。
在家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上幼儿园,几点睡觉等,并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能使幼儿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生活自理习惯。
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强的人,他的自信心也高。
5、睡眠习惯
要养成独自上床,起床,按时睡,按时醒安静入睡,早睡早起等好习惯。
扩展资料:
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bai,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
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体活日程表,使小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
在生活环境中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是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基础。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很难感知的,我们需要借助钟表、沙漏、计时器等能够体现时间的工具,让孩子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家长最好把这些东西摆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比如在客厅的显眼位置摆放钟表,在床头放置闹钟,让孩子看到这个物品就能直接联想到“时间”。当我们外出时,可以把跟时间相关的事物进行关联,比如:根据太阳的位置、月亮和星星的出现、早中晚吃饭等推测时间的变化。
3岁之前的孩子,对时间的认知基本还局限在与事件的联系上。宝宝眼中,“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游戏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只有到3~4岁时,宝宝才干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甚至今天、明天等时间概念。所以,家长需要借助于大自然与周围环境的变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指标,尽量用宝宝理解、熟悉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物来教他认识时间。将吃饭、睡觉、看电视、做游戏等视为时间概念的指针,特别是生活作息,对时间的理解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你告诉宝宝“下午三点钟我们去动物园”,宝宝可能无法理解,但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动物园”,宝宝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幼儿教师通过时间管理,不仅可以省时高效地进行工作,轻松获得专业成长,而且能有效避免职业倦怠的形成。提倡通过“借鉴四象限法则”、“利用多方合作”、“学会化整为零”、“善于劳逸结合”四个途径进行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指在日常事物中有目标地运用工作技巧,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从而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更多有效的活动。〔’〕幼儿园的工作忙碌而琐碎,许多教师由于缺乏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每天面对众多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时易陷人身心俱疲的境地,久而久之,一方面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引发职业倦怠的形成。时间管理将帮助幼儿教师合理安排与规划自己的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增加可支配的个人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工作价值,在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从目前“团团转”的工作困境中解脱出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尝试进行时间管理。
一、借鉴“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为了让自己能更有成效地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法则,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并树立起良好的时间观念,确保在第一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按照“四象限”法则。我们所做之事一般可以分为四类:重要一紧急型,重要一不紧急型,紧急一不重要型,不紧急一不重要型。(3]对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来说,“重要”与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为评判标准。
重要一紧急型事情应当优先处理,例如在园带班工作就属此类。在带班的时候尽量不要处理其他事情,幼儿的安全和发展是头等重要大事。重要一不紧急型事情应放其次,例如备课、准备各种教玩具等。但它们在以往需要占用教师很多时间。对此,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善于借鉴和统整,这样可以省时省力。紧急一不重要型事情,尽量花很少的时间完成。例如:上班时接到电话等。不紧急一不重要型事情在上班时间则不要去做。例如看网络小说、短信聊天等。
二、利用多方合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时间高效地完成工作,还需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借鉴他人的智慧,通过合作节约时间、实现共赢。
例如教师间的合作。在制定周计划、制作教玩具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平行班的老师,共同合作完成。
又如教师和幼儿间的合作。一位大班教师曾对此发出感慨:“离园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请孩子帮我制作操作材料,孩子们可喜欢了!有一次,我试着请还未被接走的十来个孩子帮我画画剪剪第二天数学活动要用到的各种水果、动物图案,孩子们很兴奋,出色地完成任务后还自豪地向前来接自己的长辈介绍作品,让我既轻松又高兴也深受启发。后来,我班上课要用到的教具学具,凡是孩子能够制作的,我都请他们一起制作。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较平行班孩子有显著的发展,我也轻松了,真是一举多得!”
三、学会化整为零
“时间管理能帮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的重要目标。”[4J运用化整为零进行时间管理,不仅能够让教师轻松完成自身专业发展方面所需的工作,而且能促使教师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记录、及时反思的好习惯。
“化整为零”中所谓的“整”,是指与教师自身成长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撰写家园联系手册、教育教学论文等,所谓的“零”是指教师平时观察幼儿、记录过程、自我反思等,可将“零”视为“整”的一种积累过程,即要达到“整”可通过“零”。例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将每个孩子发生的趣事、有进步的事情记录在本子上,以此练笔,到了月末将之作为重要素材撰写家园联系手册,不仅能把班级中众多幼儿在一个月中的表现写得各具特色,而且花费的时间只需原来的三分之一。
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之后,教师不仅对孩子的表现更加了如指掌,在撰写反思、案例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素材,也使论文撰写不再是“无米之炊”或“空穴来风”。如我园一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谈到了她运用“化整为零”的情况:“去年我想写一篇关于‘教学活动的导人活动环节’的论文,于是在每周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意识地应用各种导人方法,并在活动后的反思和教养笔记的撰写中写了每次应用不同导人方法的情境与得失。一个学期以来,我写了十多篇有关‘导人活动’反思,将这些反思组合起来,这篇以‘导人活动’为主题的论文已初具雏形,真是既省时又高效,还帮助我克服了害怕写论文的心理。”
四、善于劳逸结合
幼儿园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如果善于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利用吃饭时间、午休时间,可以和同事交谈,聊聊班级中孩子的表现,商讨处理家长问题的困惑,这样既有利于放松身心,又能获得更多教学经验。还可以做一些“思考型”的事务。所谓的“思考型”事务,是指幼儿园工作开展的前期思考。如区域的布置之前对区域内容的策划、区域材料的选择,如节目的排练前对节目内容的筛选、人选的安排、排练场次的划分等。这类工作,不宜匆忙去做,而适合在积累丰富资料、思考成熟后再着手进行。
又如,利用寒暑假做一些事情,也可以缓解开学时的忙碌。假期除了适度的休闲,可研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也可将一学期来的收获尝试整理成文,还可思考和制定新学期的各类计划,等等。
善于劳逸结合也包含遵循“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甚至应习惯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这样就能避免很多事情累积到一起时所带来的时间上的紧迫感、心理上的焦虑与烦躁感,这不失为一种时间管理的良策。l
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时间做保证,这样可以增强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以下分享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1
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们总是在做事时忘掉时间。钟表却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他上弦或装电池,而且闹钟的铃声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有时候“铃响”比家长的“该起床了”更有效果。无论休息或者起床,把这个权利大胆地交给钟表,有时比家长更有作用。
一心一意能节时:
要想让孩子利用好时间,首先得让孩子养成一心一用的好习惯。专心致志好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从生活入手。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书包、洗衣服等生活上的事情采用限时完成法,需要多长时间,事先和孩子一起设定好,然后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
这样的计时劳动、计时阅读、计时讲故事等小活动,会一步一步的树立起孩子心中的时间观。形成孩子在以后做任何事都有一种紧迫感和时间观,在做事上因为心中有了时间就会一心一意的去做。
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平时是怎样利用时间的,表扬其合理利用时间,批评其浪费时间,向他提出更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如一个星期看几次电视,读几篇文学作品,以至于每天晚上先做作业,还是先整理自己的书房或自己桌子上的物品等,使孩子体验巧用时间。
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孩子按作息时间表学习、生活、游戏等。开始时,家长可以帮助督促他逐步适应,最后自觉遵守。
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做有计划的孩子:
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业,父母都要注意引导,多长时间把该背的课文背会,多长时间把作业写完,这些家长都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加以引导,让孩子形成对时间的计划。就拿吃饭来说,有的家长一吃就是一个小时
孩子跑着家长在后边端着碗跟着,这对孩子的时间观的养成都是不利的,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不可能无休止的去做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事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晚饭或早饭时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时间观。
日历要挂在显眼处:
把日历挂在显眼处,利用日历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每天要在日历上画上红勾勾,孩子大点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学着在日历上打勾勾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更能让孩子学会坚持的精神品质,现在有不少孩子根本没有一点时间观念,做事能往后推就不今天完成,在他们心中就是过了今天还有明天,日子长着呢,日历能告诉孩子,过了今天,孩子的生命里将永远不会再有今天。
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孩子做事和学习的效率低,与父母没有给孩子留出玩耍的时间有关,孩子丧失了玩的权利,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才会做事磨蹭、拖拉,造成恶性循环。白白的浪费时间,不会玩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支配一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已的房间、课桌和书包:不少的父母为了给孩子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替代孩子整理房间和课旧,更有甚者在孩子写完作业以后父母还要帮忙整理作业和书包,整理房间、课旧和书包,和整理时间是一样的
要交给孩子去完成,不会整理自已书包的孩子怕没有人敢相信孩子能整理好自已的时间,学会整理不仅仅是孩子时间观念的形成,也是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表现。
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2
首先,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自己管理时间?
自律,这是多少成年人求而不得的品质,如果从小就能有意识地训练,对未来个人的成长,未来职业的发展绝对大有裨益。
美国有一个小学老师说:
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要从3岁开始,培养孩子包括时间管理在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孩子认为早上睡过头了是因为"妈妈没叫醒我",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那不是别人的责任,是你自己的责任。
培养孩子守时的品质。守时,是一种承诺,是社交中的必备行为规范。一个人做到守时,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成为团队中值得信赖的伙伴。
让孩子思考如何有意义地生活。当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时候,到底做什么?做什么更有意义?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思考话题。
当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就会在未来减少许多的迷茫,人生必定会过的更有意义。
六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感受时间
想要孩子具备管理时间的能力,最先要让孩子了解时间。当孩子具有了时间意识,才会下意识去思考这个问题。
父母亲们可以吧时间和行动联系起来,进而让孩子吧时间和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体验时间的停滞和流逝。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每一分每一秒的过程,必然会增加孩子这方面的体验。
2、划分时间
开始的时候为孩子做出简单的规划,比如在周末时规定上午去游乐园,下午写作业。慢慢向着更细的维度划分,让孩子自己列出自己的时间规划。
3、列出清单
引导孩子分清两种事情,什么是我必须做的,什么是我想要做的。分别列成连个清单。再在同一个时间表中把两个清单汇总,做一些取舍,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肯定驾轻就熟。
4、给事情排序。
在小学六年级的课程中有一节是专门讲统筹的方法管理时间的,可以适当给孩子讲统筹管理时间的原理。让孩子初步了解后通过合理地排序,节省更多的时间。
5、按计划完成目标
这将是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的成败将是孩子是否能够养成长期习惯的关键所在。其中家长的适当督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中长期计划的安排
当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划分自己的生活后,家长要引导其作出中长期的计划。让孩子每个时期,都有自己想要做的大事作为核心,引领他生活的每个细节。这样才能有条不紊,有节奏地生活。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没有时间概念,相比起你来管理,不如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来!
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3
1、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管理好时间的后果。我们在指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催促孩子“快点!”、“快做!”,而是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并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则”。
2、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时间,增强对时间的感觉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认知和理解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时间,慢慢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这也是训练孩子管理好时间的首要任务。
3、教孩子认识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要开始教孩子认识时间,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首先,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回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个大致理解。
其次,可以逐步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最后,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逐渐学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重现的。
4、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利用时间的效率
能高效利用时间的人,大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当时间得到合理分配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划定好的时间范围内聚精会神地去做该做的事情,比如该吃饭时就吃饭、该写作业时就写作业、该玩时就玩、该睡觉时就睡觉等等。
5、采用限时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导语: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如果不重视时间的管理,往往会造成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职工,都觉得“整天有做不完的事,但又不知道做了什么”。同时,也带来人、财、物的低效和浪费。
幼儿园时间管理方法
一、树立目标
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后,目标就能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幼儿园时间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树立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例如,我们分别从学园层面和教师层面设定课程目标。学园层面的目标为:形成以“海丝”文化(2014年泉州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切入点,富有闽南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
教师层面的目标为:围绕“海丝”文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个人课程专项研究领域,争取每年一个突破,3年一个台阶。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旦确立,每个人都朝这个目标努力。这样,不仅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教职工的工作也有了强大的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作状态。
实践中我们感到,在制定目标时应尽量做到:(1)目标适宜,即所制定的目标要适合本园和本人的实际情况,不可太高或太低。目标定得过低,轻易即可达到,起不到动力的作用。目标定得过高,则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落实。
(2)目标具体,即所制定的目标是可测量的,可触摸的。目标越具体,对行为的导向性越明确。
(3)目标有层次,即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规划3年、5年或更长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解出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构成目标的金字塔。目标分解的层次性越详细,对时间的管理作用就越强。
二、追求有序
就时间管理而言,做得多,做得快,并不代表做得对。我们经常被烦琐的事情围绕着,整天忙忙碌碌,按教师的话讲,就是“忙得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回头看看,离自己当初确定的目标却越来越远。
时间管理的关键是要抓最核心、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抓鸡毛蒜皮的事情,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面对一堆需要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按轻重缓急进行处理。要经常问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而非问“我现在最愿意做什么”。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选择一个较佳的时间次序,确定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条有理,才能减少忙乱,保证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
例如,我园在学年末、学期末都要召开园务会,就下学年、下学期的工作思路进行讨论,形成相应的重点工作,以便管理人员有目的地思考与准备。新学年、新学期开始,各部门负责人把这些重点工作再分解到每个月,让各级、各部门都清楚每月的工作重点,并据此开展工作。
此外,我们还坚持每周五召开行政碰头会,把下一周的工作重点确定和公布出来,让大家能目标明确地围绕重点安排工作。通过这种方法,管理者能抓住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工作重点,并围绕重点有序安排和检查工作。
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职工采用“6件事法则”,即1天中选择6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把它们列入“每日的工作清单”中。然后,再从这6件事件中选出1件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放在首位。接着,再在剩下的5件事中,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这样一步步就把做这6件事情的时间顺序排出来了,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经过实践,教师们发现采用“6件事法则”不仅能保证每日如期完成重要的工作,还能有序地安排好其他事务,仿佛一天的时间多出了许多。
三、提升效率
幼儿园的时间管理追求的是在有限的8小时工作时间里,不仅“做正确的事”,而且“正确地做事”“做更多有效的事”。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1.确定科学的做事标准
每一件事都有一定的标准,掌握具体的做事方法,就可以较少“返工”,节约做事的时间。比如,通过培训让教师们知道教案、观察案例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要求和标准,减少修改的次数,从而为教师们节省大量的时间,也为管理者节约大量的修改时间。
2.研究工作的程序化
我们根据每一项工作的特点,研究其合理的流程,确定最佳的程序,并把它们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公布出来,让教职工明确并执行。这样,一方面可节约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可避免出现疏漏,在降低返工概率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我园实施的.“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让保育员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事,提高了保育员的工作效率。
3.减少工作的环节
著名的时间管理理论“崔西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比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个执行步骤,则此项工作的困难度是9;完成另一工作有5个执行步骤,则此项工作的困难度是25。
为此,在不违背有关政策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尽量减少教职员工的工作环节,降低工作的难度,节省工作时间。如一些工作的汇报和研究,年级组长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园级管理者研究和拍板;副园长可以决定的,就不需要再向园长汇报,把工作环节缩减在最优范围内。
四、合理整分
“时间块”原理启示我们:应把一天的时间尽量合理地分成完整的时间块,在每个时间块中只专心做一件事情。时间管理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不是每分钟都在工作,而在于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的事情需要大块的时间去做,有的事情用零碎的时间去做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指导教师灵活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并根据自己大脑生物节律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有的人愿意把一件事情分成几次去做,中间穿插一些小事情或者有几次小休息;有的人喜欢连续作战几个小时,然后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来休息……选择哪种方法,就看是否适合自己。
对于量大、完成时间长的工作,我们将其分割成若干项相对较小的工作,然后用相对固定的时间去逐步完成,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例如,我们把大环境的修缮分成3个步骤:第一步,修缮西街走廊、围墙的燕尾脊部分;
第二步,在正面墙体上创设“海丝”扬帆主墙饰;第三步,在楼层的走廊上创设西街一条街、“海丝”情深、火红闽南等环境。在园本课程建构中,我们也利用整分的方法来管理。先确定园本课程建构方案,然后分步实施探索。
第一个学期,集中精力开展“走进西街”主题教学活动;第二个学期,在区域活动中有机融入闽南元素;再下学期,把领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通过整分的方法把园本课程建构这个大工程分解到教师可操作的每学期工作中。
对于量小、完成时间短的工作,我们则采用“同类合并”的方式,把具有同一性质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达到“归零为整”的效果。例如,新教师的评课,园行政在听完若干个新教师的课后寻找一个“时间块”,把新教师集中起来一起评课。
由于新教师更多地存在共性的特点和问题,这样的评课针对性强,也能节约不少的时间。对于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完成。如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可利用离园的时间,把具有相同问题的幼儿家长集中在一起,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友情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自发奉献,本站文章量较多,不能保证每篇文章的绝对合法性,若您发觉违规/侵权内容,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